埋线法治疗少女痛经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俞, 脾虚寒凝3 1 例, 总有效率为9 6 . 8 %; 肝气郁结3 2 例, 总有效
率 为1 0 0 %; 肾气不 足3 1 例, 总有效率 为9 3 . 5 %。 陈 日兰等【 则 于月 经干净后 3 天开始进行穴位埋线治疗 , 1 0 天1 次 ,连续治
中极 ) 、 归来 、 地机 , 经后期 脾俞 、 肾俞 、 足 三里 , 经问期肝 俞 、
膈俞 、 i阴交 、 血海 , 除关元穴外均双侧取穴 。 每隔7 — 1 0 行1 次 埋线治疗 , 首次治疗选在 经后期 ( 月经干净后 3 — 7 d ) , 然后 是 经间期( 月经干净 后1 3 — 1 7 d , 若月经周期长 于4 0 d , 可 以在 间
活水平 的下 降 。 为 了解穴 位埋 线治 疗原 发性 痛经 的 临床应 用 情况 , 笔者对 国内近年来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 的
转8 例, 无效5 例, 总有效率为 8 8 . 9 %。 陈文等[ 8 1 穴位埋线治疗原 发性痛 经 1 5 0 例, 分 为埋线组 、 针刺 组和西 药组各5 0 例, 埋线 组取穴 三阴交 、 次髂 、 关元 , 寒 湿凝滞加 肾俞 , 气滞血 瘀加肝 俞, 气血亏虚加 足三 里 , 每周 期首次为月经前 7 d , 第2 次 为月 经结束后 1 0 d , 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 , 结果 : 埋 线组 , 痊愈 3 3 例, 显效 l 0 例, 有效6 例, 无效 1 例, 明显优于针刺组 和西药组 。 2 . 3 经前经 间经后各埋 线治疗 1 次 单醒瑜I 9 1 穴位 埋线治疗 气滞血瘀 型原发性 痛经 , 埋线组取 穴 : 经前期 次鼹 、 关元 ( 透
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痛经
祖 国 医学又 名 “ 月水 来腹 痛 ”“ 、经行腹 痛 ” “ 、经期 腹痛 ” “ 、经痛 ” 等。 中医将 痛 经辨 证 分 型为 气滞 血 瘀 、 寒湿 凝 滞 、 热瘀 阻 、 血虚 湿 气 弱 、 肾亏损 。 者临 床上 以地 机穴 为主 穴 , 穴位 埋线 的方 法治 肝 笔 运用 疗痛 经 患者 1例 , O 取得 良好 疗效 , 报道 如 下。 现 1 临床资料 11 一 般资料 . 1 例 患者 均 为2 0 年 1 至 1 , 0 09 月 o q门诊 收 治 病 人 , 龄 最 大 3 年 5 岁 , 小 1 岁 , 均 (6 3 .) ; 程 最长 4 个 月 , 最 8 平 2 . ±5 3岁 病 8 最短 l个 月 , 1 平 均 (1 1 0 8个 月 。 2 . ±1 . ) 12 诊 断标准 . 依据 20版《 04 妇产科学 》 及《 … 中疑病 症诊断 疗效标 准》 制 定临床 诊 断标 准并 对 患者 进行 评 分 。 13 评分标 准【表 1 . ) 】 ( 此分 为标 准 分。 痛 每增加 1 加 05 。 分在 l分 以上 为重 度 疼 d .分 积 4 痛经 ;~1 .分 为 中度痛 经 ;分 以下为 轻度 痛 经 。 8 35 8
痛经是 指妇 女在 经期及其 前后 , 出现小 腹或 腰部 疼痛 , 甚至痛 及 腰 骶 。 随 月经 周期 而 发 , 每 严重 者 可伴 恶 心呕 吐 、 汗淋 漓 、 足 厥 冷 手 冷 , 至 昏厥 , 工作 及生 活带 来影 响 。 甚 给 目前 临床 常将 其分 为 原发性 和 继 发性 两种 。 病 属妇 科 临床 的 常见 病 。 本
中 医 中 药
运 用穴 位 埋 线 法 治疗 痛 经
李 蔚 江 ( 上海 中医药 大学 上 海 2 1 0 ) 0 3 2 【 要 】 道运 用穴 位埋 线法 治 疗 痛经 l 例 。 摘 报 0 结果 ; 穴位 埋 线 法治 疗 痛经 效 果 良好 。 【 键 词 l穴 位埋 线 痛经 关 【 图分类号 】R 4 . 中 2 9 5 【 献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编号l1 7 - 7 22 1 )2a-O 3 -0 6 4 0 4 (0 O 0() 1 6 1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概况
・
综 述 ・
近 五年来 治疗 针灸 痛经的 研究 概况 临床 进展
蒋 磷‘ 张 泓
( . 中医药大学 ;湖 南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 院, 1 湖南 2 长沙 4 0 0 ) 10 7
摘 要】 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 , 综合 分析了针灸 治疗痛经 的疗效和特点 , 并 发现
配足三里( )气海 。取 圆形图钉皮 内针刺入穴 内留针 3 , 双 、 d3个
3 , 水调 成糊状 , 于脐 部及脐 周 , g用 敷 再用 艾条 灸 , 经前 1d开 0 始, 连续灸 1d 3个月为 1 5, 个疗程 , 总有效率为 9 . 42 %。
32 纯 艾 条 灸 .
继 『两种。原发痛经是指患者有痛经的临床表现而检查盆腔无 生
器质性病变者 , 继发性痛经是指患者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致的痛 经, 如子宫内膜异位 、 盆腔炎 、 内异物等。 国妇女痛经的发生率 宫 我 为 3 . %, 31 影响工作生活者 占 1.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 的 9 35 5 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现将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针灸治疗痛经疗效可靠 , 目前临床诊疗标 准 、 但 研究方法和针 灸作 用机制研究仍 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 关键词】针灸疗 法 ; 痛经 ; 文献综述
[ 中图分类号】 7 5 R 1. 1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7120 )44-2 6390 (090 —30
潘兴劳 , 患者经前 7 开始温和灸子宫 I 中极旁开 3寸) 吁 d 穴( 和子宫 Ⅱ穴( 中极旁开 1 . ) , 5寸 艾灸 治疗 3 0例, 总有效率 8 %。 0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
重 加艾 叶 、 肉桂 ; 恶心 加 姜 半夏 ; 气 短乏 力 加 党 参 ; ‘ 肾虚
加 菟丝 子 、 川 续 断 。用药 方法 : 日 1剂 , 水煎 2 0 0 ml , 早 晚分服 , 每 于月 经前 5 d服 用 , 连 服 1周 , 1个 月 经周 期 为 1 个 疗程 , 连服 3 个 疗程 。② 埋线 疗法 : 取穴 关元 、 三
脂 1 0 g , 延 胡索 1 0 g , 炙 甘草 6 g 。随证 加减 : 冷 痛寒 气
习 紧张 , 工作 压力 大 , 常 致 心情 压 抑 , 气机郁滞 , 冲任 气 血不 畅 , 胞宫 瘀 阻 , 经 血 难 于 正 常下 泄 而 发 为 痛 。笔 者 自拟逍 遥定 痛汤 以疏肝 健脾 、 散 寒行 气止 痛 。方 中柴胡 疏 肝理 气 引经 ; 当归 、 白芍 、 枳壳 养血 活血 行气 ; 白术 、 茯 苓 健脾 ; 五灵 脂 、 延胡 索 活 血 止痛 ; 乌药、 小 茴香 暖宫 散
位埋 线治疗原 发性痛经 5 2 例, 效 果满意 , 报道 如下 。
一
治 愈 4例 , 显 效 7例 , 有 效 8例 , 无 效 5例 , 总 有 效 率 7 9 . 1 7 。两组 总有 效 率 比较 有 显 著 差 异 , 具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说 明治疗 组治疗 原 发性痛 经 的疗效 优 于对 照组 。
任脉 , 温 固下焦 ; “ 冲脉起 于关 元 ” , 关 元 培 肾 固本 ; 三 阴 交为 肝脾 肾 的交会 穴 , 为 调理 气 血 之 要 穴 ; 中极 有 助气
背俞穴注射式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痛在 1 d以内 05分 ( . 每增加 l d加 0 5分 ) . 。
15 2 痛 经 轻 重 程 度 分 级标 准 ..
① 重度 : 期 或 其 前 后 小 腹 疼 痛 难 忍 , 卧 不 宁 , 重 影 响 经 坐 严
1 临床 资料
1 1 一 般 资料 . 所 选 病 例 均 为 我 院 针灸 门 诊 20 04年 6月 一 0 8年 3月 以 20 痛 经 为 主症 就 诊 的患 者 , 计 5 共 2例 , 龄 l 年 8岁 ~2 6岁 , 均 平 2 . ; 程 0 5 6a 痛 经 程 度 分 级 : 、 、 度 者 分 别 为 12岁 病 . ; a~ 轻 中 重 l 、8例 和 1 3例 2 1例 ; 证 分 型 : 凝 型 3 辨 寒 4例 , 滞 血 瘀 型 l 气 3 例, 肾虚型 5例; 有乳腺 小 叶增 生 , 伴 随月 经周期 乳房胀 痛 1 O 例。
22 灸 . 法
后 2 3a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育龄期女性 。 a~
1 2 3 中医辨 证 分 型 标 准 . .
根 据临床表 现辨证 分为气血 瘀滞 型、 湿凝滞型 、 寒 湿热 瘀 阻 型 、 血 亏 虚 型 和肝 肾 亏虚 型 。 气
13 纳入 标 准 .
以 痛经 为 主症 , 妇科 检 查 无 明 显 器 质 性 病 变 且 符 合 中 医 辨
轻 度 : 期 或 其 前后 小腹 疼 痛 明显 , 腰部 酸痛 , 能 坚持 工 作 状 积 分 在 8分 以下 。 有
2 治 疗 方 法
2 1 穴 位 埋 线 疗 法 .
2 11 .. 取 穴
参照卫生部 19 9 3年颁 布 的《 中药新 药治疗 痛经 的临床 研 究 指导 原 则 》 供 的标 准 … 。 提
穴位埋线治疗痛经34例
胚胎或 胎儿 , 遂即清宫 。3例 在次 晨 1服 米索前 列 醇前 即 出 7 1 现少量 阴道 出血 ,3例 1 服米 索 前列 醇 片 1h后 出现腹 痛 、 3 7 1 阴道 出血 , 即行钳 刮术 。做手术 时 , 宫颈 皆柔 软扩 张 , 口开 宫
大 2 1 , . 宫 颈 扩 张 器 可 自 由 出 入 宫 口 , 夹 胎 盘 、 ~3CI9 5号 T 钳
维普资讯
20 0 2年
7月
河
南
中
医
J l uy
20 02
第 2 卷 第 4 2 期
H N E T r R r
旦 坚
里
V0 . 2 No. 12 4
短 , 痛减 轻者 。好 转 : 疼 复发 的 间隔时间延 长但病 程未缩 短 , 或间 隔时间未 延长 , 然而 病程缩 短 、 疼痛减 轻者 。无效 : 治疗 前后病 情无明 显改 变 者。经 治疗 1月后 观察 7 8例均 治 愈 。 1a后 观 察 , 效 4 显 6例 , 转 2 好 4例 , 效 4例 , 效 率 为 无 有
中药治疗孕 1 -1 周 0 4 妊娠钳刮术后恶露不尽 4 例 2
郑 艳
体水平 显示抗孕酮抗 皮质激 素作用 下 的合 成 甾体化 合物 , 进
入孕 妇体 内 , 促使 宫 颈成熟 , 引起 蜕膜 、 绒毛 变性 坏死 , 使胎 盘易与 宫壁分离 。米 索前列 醇( G) P 可致宫颈 软化扩 张 , 宫 子 平滑肌 收缩 , 内压增 高 。两种 药 物联 合应 用 , 使 胚 胎组 宫 促
胎儿无 阻力 。术时病 人 皆无 腹痛 , 出现人 流综合征 , 压 、 未 血 脉搏 、 吸皆正常 , 呼 情绪平 稳 , 术时 间 5 5mi , 中 出血 手 ~1 n 术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月经过多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月经过多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穴位埋线;调冲止血汤;月经过多;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子宫内放置节育器是我国育龄妇女普遍采用的较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之一,但因此出现的月经过多却成为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20世纪90年代后,本院先后用中药及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本病数百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近2年来,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治疗方案,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的综合方法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过多,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1]及《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2]中相关标准拟定:①有放置宫内节育器史;②放置宫内节育器前月经正常,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月经量增多的因素;③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月经量较放置前明显增多,一次月经失血量>80 mL,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中医辨证以冲任受损、瘀阻胞宫为主,但有挟虚、挟热之不同。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4~47岁之间;③有不同程度贫血;④患者本人或监护人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②有心、肝、肾及血液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月经量增多者;③不能坚持本方案治疗或中途接受其他治疗方法影响疗效观察者。
1.4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妇科、中医科门诊患者,共25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30例,其中30岁以下者86例,30~40岁37例,40岁以上7例;病程3~12个月50例,1~3年74例,3年以上6例;宫内放置节育器1年以内者24例,l~3年56例,3年以上50例;中医辨证为冲任受损、瘀阻胞宫者70例,冲任受损、瘀阻胞宫挟热者20例,冲任受损、瘀阻胞宫挟虚者40例。
穴位埋线治疗未育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Cl i n i c a l S t u d y o f Ac u p o i n t Ca t g u t — Emb e d d i n g T h e r a p y o n Nu l l i p a r o u s
The e xp e r i me nt a l gr oup we r e g i v e n c a t gu t — e mb e dd i n g t he r a py at t he a c up oi nt s of gu a nyu a n,ut e r us a nd s a nyi n—
5 2
保 健 医 学 研 究 与 实 践
第 1 1卷
第 2期
2 0 1 4年
・
临床 医学 ・
穴 位 埋 线 治 疗 未 育 女 性 原 发 性 痛 经 的 临床 研 究
刘 宏玲 ,涂林 芬 ,何 或 砚 ,张 科
( 重 庆 市酉 阳县 人 民 医 院 康 复 医 学科 , 重庆 4 0 9 8 0 0 )
t he r ap y f or nul l i p ar o us w om e n wi t h p r i ma r y dy s me no r r he a i s s a f e a nd e f f e c t i ve ,i t s c om pl i a nc e i s hi gh a nd i t i s wo r t hy o f cl i ni c a l p r o m ot i on. Ke y wo r d s:A c up oi nt c a t g ut — e mb e dd i ng t he r a py;Pr i ma r y dy s me no r r he a;Cl i n i c a l s t ud y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诊断疗效标准》 制定 : 经期 或经行前 后小腹疼 痛 , 及腰 ① 痛
骶 , 至晕厥 , 周期性 发作 ; 好发 于未婚青 年 女性 ; 甚 呈 ② ③
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 12 一般资料 : . 病例来源 于北京 中医药 大学东直 门医院东 区针灸科门诊就诊者 , 确诊 为原 发性痛经 4 5例 , 龄 1 年 5~ 2 7岁 , 病程 3~1 。 2年
・
4 2・
山西 中 医
2 1 7月第 2 0 3年 9卷第 7期
S A X O C J12 1 o 2 o7 H N I FT M u.0 3V 1 9N . J .
穴 位 埋 线 治 疗 原 发 性 痛 经 临床 观 察
杨 丽鹂 逯 俭
摘要 : 目的 : 察 穴 位 埋 线 治 疗 原发 性 痛 经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 4 观 对 5例 原 发 性 痛 经 穴位 埋 线 治疗 , 穴 : 阴 交 、 元 、 主 三 关 中
2 3 操作方法 : 嘱患者排 空小便 , . 先 准备针 具和 线体 ,% 2
碘伏消毒后 ,5 7 %酒精脱碘 , 无菌手套 , 戴 用无菌镊子 , 将人
工合成线体装入埋线针前端 , 刺角度 、 针 深度 同毫针针 刺 ,
分野之处 , 肾、 胱 、 脉关 系 密切 , 可治气 滞 血瘀 之 与 膀 督 故 痛经 。地机乃脾 经郄 穴 , 能疏 调脾 经经 气宫 内膜 异位 症 、 盆腔炎 或宫 颈狭 窄等所 引起 的痛
经 。原发性痛经 多属 功能 性痛 经 , 青春 期 常见 , 多在 初潮 后 1 2个月 内有排 卵期月经建立后发病 。
痛经病 因比较 复杂 , 多与外 邪 侵袭 、 腑 功能 异 常及 脏 情志失调等有关 , 病机 大体可分 为虚 、 实两类 。属 于实 者 ,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研究文献评价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研究文献评价随着中医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穴位埋线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利用针线在穴位周围埋入一条或多条线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作用的中医技术。
本文将对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评价。
穴位埋线疗法的研究历程穴位埋线疗法源于传统中医疗法,是一种将针线埋入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针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针灸疗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比如,患者的针灸经验不足或疼痛敏感度高,无法接受针灸疗法等。
针线疗法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穴位埋线疗法最初主要应用于疼痛症状的治疗。
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逐渐被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慢性疼痛、失眠、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这些多样化的应用,引起了临床研究的需求。
穴位埋线疗法的功效及作用机制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在穴位周围针灸后再次进行刺激。
埋线的刺激能够加强穴位的刺激量,增加疗效的持久性。
另外,此方法治疗过程中性刺激可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进一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上的主要应用包括:1.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2.神经损伤3.医学美容领域4.内分泌疾病5.风湿类疾病6.疼痛类疾病对于不同的疾病,穴位埋线疗法的治疗方法和用药不同,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
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研究方法为了评价穴位埋线疗法的疗效,我们需要进行临床实验。
临床实验通常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
穴位埋线组患者接受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其他方法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治疗结果和副作用都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
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评价在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中,重要的评价指标包括:•疾病症状改善率•疾病治愈率•生活质量评分•副作用发生率在一些临床研究中,穴位埋线疗法的疗效甚至优于传统治疗。
穴位埋线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然而,穴位埋线疗法并不是所有疾病的万能药。
穴位埋线疗法的疗效受到患者自身情况、疾病种类和临床实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妇科病的临床体会
3 3
穴 位埋 线 治疗 妇 科 病 的 临床 体 会
顾 鸿 王 琦 顾 波 一
摘 要: 随 着社会 的发 展和 医疗、 健 康知 识 的普 及 , 越 来越 多的女 性 对 于 自身健康 的认 识 更加 深入 。妇 科 病是 危 害妇女 健 康的 常见 病 之一, 8 0 %左右 的妇 女 患有 不 同程 度 的妇 科病 , 严 重威 胁 着妇 女 的 身体健 康 和生 活质 量 。针 灸是 我 国传 统 医学的精 华 , 在 临床 中广泛 应 用。 穴位埋 线 疗法是 在针 灸学 的基 础 上加 以创 新和 延伸 , 治 疗妇科 病效 果 非常好 。 本 文通 过论 述结 合 穴位埋 位埋 线 的特点 中医认 为 持久 的刺 激穴 位可 以起 到 “ 健 脾 益气 、 疏 通经 络 、 调 中度痛 经 3 9 例, 轻度痛 经 1 7 例。
. 1 . 2临床表 现 : 月经 周期 时 , 患 者 出现小 腹 痛 、 腰痛 , 伴 有 恶心 呕 和 阴 阳气 血 ” 的作用 , 穴位 埋 线疗 法 正是 利 用 了这 一 理 论实 施 对 4 疾 病 的治疗 的 , 其 临床应 用效 果俱 佳 , 优点 突 出。 ① 操作 简单 。 首 吐 、 出冷汗 、 手足 厥冷 等症 状 , 严 重 的会 出现 昏迷 。 病 症长 期反 复 , 先, 在 穴位 埋 线 治疗 时 所 用 的穴 位疏 简 , 一 般 不 到普 通 针刺 疗 法 月经期 严重 影 响 了患者 的工作 和生 活 。 所 用穴 位 的二 分之 一 , 操 作相 对简 便 。其次 , 在 进行 穴 位埋 线 时 , 4 . 1 - 3 治疗方法 : 埋 线 主穴 为 双侧 地 机 , 结 合 病 理配 合 足 三 里 、 阴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9例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例一景××,女,29岁,已婚,1977年7月19日初诊。
据述七年前,因在风雪中践冰赶路,时值经水正行而停止,从此发现月事不调,每于经前数天,即发作小腹疞痛,并逐日加剧,常伴呕吐、腹泻,苦不可耐,俟月经既行始逐渐缓解。
月经周期错后。
量少有块,颜色紫黑。
素常腹胀肠鸣,纳少便溏,肢体酸痛四末欠温,间多白带,婚后四年迄未孕育。
按脉沉缓,苔白略腻。
此系寒湿,搏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拟温化寒湿,兼通血脉。
处方云茯苓、福泽泻各12克,炒白术9克,藿香6克,车前子12克(布包),炮姜炭6克,桂枝6克,天仙藤、汉防己各9克,香附米、姜厚朴各9克,广陈皮6克,砂仁1.5克(打分二次冲),5剂,水煎服。
二诊(7月25日)药后溲利、带减、腹胀亦轻,纳食略增,肢痛未作。
刻下经期将届,自觉腰酸、腹坠痛,先予温通经脉,以为未雨绸缪之计。
处方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赤芍药、苏木各9克,牛膝、丹参、刘寄奴各12克,香附米9克,醋柴胡、台乌药各6克,淡吴萸3克,桂枝6克,4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于八月二日经潮,腹痛大减,吐泻未作,能够坚持工作。
此次带经四天,量少有块。
刻诊腹胀溲浊,带下绵绵,肢面浮肿,因此脾阳不振,寒湿之邪,遂乘血去脉虚之隙;肆虐为患,极拟健脾利湿法。
处方炒白术12克,茯苓皮15克,福泽泻、萹蓄、大腹皮各9克,瞿麦穗12克,车前子、冬葵子(同布包)、天仙藤各12克,醋柴胡、姜厚朴、法半夏各9克,香附米、广陈皮各6克,4剂,水煎服。
嘱药后每日上午服妇科金丹一付,下午服二陈丸一付,连服20天。
下次经潮前五天,服下方3至4剂。
秦当归12克,三棱、莪术、泽兰叶、草红花、赤芍药、苏木、香附米、炒枳壳各9克,刘寄奴、怀牛膝12克,冬葵子,车前子各15克(同布包)。
四诊(12月29日)上药服后,月经来潮三次,诸皆正常。
现月事五旬未至,尺脉略滑,缕缕不绝,似为孕象,妊娠试验,果为阳性,嘱勿须服药,善为调摄可也。
穴位埋线疗法在妇科运用
穴位埋线疗法在妇科运用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外科缝合线(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机体特定部位(穴位),以激发经络气血、协调机体功能,纠正内分泌紊乱,起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
可吸收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刺激可长达半个月,对于没有时间针灸常规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穴位埋线疗法。
《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
二、优点1、具有针灸腧穴的治疗作用;省时、经济、疗效稳定且持久,适合慢性病的治疗。
2、埋线方法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初期刺激强,后期刺激弱。
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可以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3、在减小体围、减少脂肪含量、提高基础代谢方面,穴位埋线塑形效果好,优于针刺疗法。
4、穴位埋线疗法操作简便,治疗间隔时间长,节约治疗成本,更易被繁忙的现代人所接受。
三、适应症埋线疗法适应证很广泛,一般来说,凡能用针灸疗法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埋线疗法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有以下几类:1、妇科病:无排卵、卵泡发育不良、子宫内膜薄、黄体不足、卵巢早衰;月经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子宫腺肌症)等,穴位埋线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不但可以保护生殖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性激素药物的应用,提高妊娠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率;2、代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产后肥胖,产后腹壁松弛等;3、各种慢性疾患:内科的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便秘、腹痛)、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失眠等;4、调理亚健康状态,体质调理。
四、妇科运用1、月经不调治疗原则:调肝、健脾、益肾选穴:肝俞、脾俞、肾俞、中脘、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穴。
方法:根据病情和辨证,每次选择5-10个穴位,一般双侧取穴,依据经络循行和迎随补泻植入线体。
需要提醒的是,肾俞穴应提捏进针斜向脊柱植入线体,而腹部子宫穴容易出现皮下瘀血,埋线后应延长压迫时间。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Ab tat O jcieT bev l i l f c o cp n tr o bndwt a u— mbd igtea yo ai t wt s c bet : oo sreci c f t f u u cuecm ie i ct te e dn hrp np t ns i r v n aee a h g e h
关键字 痛经; 刺 ; 针 穴位 埋 线 ; 临床 观 察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0 5 (0 10 — 0 2 0 17 — 2 82 1 )3 0 3— 3 中 图 分 类 号 : 2 11+ R 7 .1 3
Cl i a s r a i n o u u c u e Co b n d W i t u - i c lOb e v to fAc p n t r m i e t Ca g t n h
s n i T i h n whl a g t e e d n h r p s a p i d a o n s Ci a S i ih i a n u n e st f p t n s wa a l , a c o g, i c t u — mb d i g t e a y wa p le tp i t l o, h q z u .P i f l i tn i o a i t s e i y e r c r e n e e s o sr d o , r g se o e i ai n s mi l t a h s r ee t d b f r n fe r ame t e o d d a d l v l f e ta i l p o e t r n n p te t d u e lp a e we e d t c e e o e a d at r te t n .Re — s i : tr t ame t p i f li t n i s d c e s d o vo sy, sr d o e e sd c e s d e i e t p o e t r n o — u t Af r t n , a n u n e s y wa e r a e b i u l e ta ill v l s e e t wa e r a e v d n l r g se o e c n y,
穴位埋线疗法妇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思路
通过穴位埋线疗法调节女性内分泌 水平,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面临挑战及解决对策
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
制定穴位埋线疗法的操作规范和疗效 评价标准,推动其标准化和规范化发 展。
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穴位埋线疗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 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患者接受度与认知度
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穴 位埋线疗法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增加 其治疗信心。
原理
基于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通过线体对穴位的物理和化学刺激,调整脏腑 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机体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 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范。近年来,随着中医药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穴位埋线疗法也逐渐走向世界。
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操作技巧
熟练掌握埋线操作技巧,包括消毒、麻醉、埋线等步骤。在埋线过程中,要注意将线埋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避免过浅或过深。
注意事项
治疗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过敏史,确保患者无禁忌症。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治 疗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疗效评估与调整策略
疗效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反应,制定 疗效评估标准。一般可分为痊愈、显效 、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通过对比治疗 前后症状改善程度、体征变化等指标来 评估疗效。
VS
调整策略
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如疗效不佳时,可考虑增加埋线次数、更 换穴位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等。同时,要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以确保最佳疗效。
案例二
一位患者在穴位埋线后未按照医嘱进行休息和保养,导致 埋线部位感染。教训是,医生应详细告知患者治疗后的注 意事项,并督促患者严格执行。
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作者:林宇芬杨雪梅李素华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41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其中70例予以单纯针刺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71例予以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症状积分情况与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其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治疗后该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治疗后该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部艾灸;穴位埋线;寒凝血瘀型痛经[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55-04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经前经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少年女性较为多见,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痛经在临床较常见与多发,患者以经期前或经期中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甚者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水肿甚至昏迷等症状。
西医临床多采用止痛、镇静以及前列腺素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该病,虽见效快,但易产生副作用且疗效难长久。
中医将痛经分为五种证型:分别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以及肾气亏损型。
我院本次对收治的141例确诊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患者分别予以了不同的疗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41例确诊为寒凝血瘀型的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其中70例予以单纯针刺治疗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年龄16~30岁,平均(22.1±1.9)岁,病程0.8~4年,平均(1.2±0.9)年,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1、29、20例。
其余71例予以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设为观察组,本组患者年龄17-29岁,平均(22.5±1.8)岁,病程0.8~4年,平均(1.2±0.9)年,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23、26、22例。
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近期疗效与痛经积分的影响
2020,24(22):57-59,62.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57・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近期疗效与痛经积分的影响马红艳张俊莉2(1.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医院妇产科,陕西杨凌,712100;2.西安汉城妇产医院中医妇科,陕西西安,710012)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近期疗效与痛经积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疼痛情况和近期疗效。
结果治疗前,2组痛经积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积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布洛芬缓释胶囊与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痛经积分,提升近期疗效。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布洛芬缓释胶囊;穴位埋线;痛经积分中图分类号:R271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20)22-057-03D0I:12.0712/jcmp.022022216Effect of ibuprofen sustained-release capsule combined with catgut embedding in scopoints on stort-termefficacy and dysmenorrhec score in primsrydysmenorrhec pahenStMA Hongyan1,ZHANG Junli2(6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Yangling Demonstration District Hospital in Xi'anCity,o Shaaext Proieco,Xi'as,Shaaext,712160;2.GnecoffOal Departmeet af TranitionalChieesp MePiciac,Xo as Hanchecg Gnecofgn ad Obstepios Hospital,Xi'aa,SSaanxt,710017)Abstroct:Objective To iavestinaid thd effect of ibupafed sustaiaed-reledse capsuid combiaed with catgri embeddina in ccapoints oa thd sUoa-tenn efficacy anV iysmenorrhed scorn in priman dysr medorrhed patiedtc.Methode A totai of60patiedic with prinan dysmedorrhed treated in oua hospit tai were divin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a to computda ranVom gnupina methof.Thd coutni group (g=33)was treated with inupnfed sustaiaed-reledsc capsuid,while W c oUsenatiou gnup(c=33) was treated with inupnfed sustaiaed-reledsu capsuid anV catgpi embeddina in acapoints,anV W c scon of dysmeeofned,pain c V sUon-term efecacy before c V dfter treatwee-were compared betweee the tw。
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25
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原发性痛经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的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痛经症状评分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
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效果较好,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快捷,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关键词:针灸;穴位埋线;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痛经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指月经前后或者是月经期间出现下腹部胀痛感,并且还会有腰痛、腿软乏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痛经可以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主要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小腹疼痛剧烈,一般情况下比较常见于青春期的女性,发病率在90%左右;继发性痛经主要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改变而出现的痛经症状[2]。
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原发性痛经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采取针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南院)针灸门诊及住院部原发性痛经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20例,对照组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3±3.9)岁;观察组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1±3.8)岁。
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诊断标准本次选择的患者都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有既往小腹疼痛病史,临床表现为经潮前1~2天有腹痛,行经第1天可达高峰,呈阵发性痉挛伴有下坠感,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症状;经妇科检查排除阳性体征,结合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
10
剂
。
1
个月
,
叶继 斌
4 654 50 4 654 50
’
易善 忠
。
为
。
1
、
个疗程
。
加减 :脘 腹 闷胀 明 显 者 加 厚
后复查 电子 胃镜 :胃底 胃体 胃窦未见异 常 个月后 随 访痊愈无 复发
, 。
3
河 南省信 阳 市 光 山 县 人 民 医 院 河 南省 信 阳 市 光 山 县 人 民 医 院 弦城 医 院
短病程
。
上 腹胀 满 不 适 1 2 3 例 上 腹 隐痛 1 2 例 暖
, ,
萎黄 语声低微 中医 辨证 为脾 胃气虚气滞
,
,
气 3 1 例 反 酸 2 9 例 纳 差 1 4 3 例 吐 清水 4 6 例 舌 苔 薄 白腻 1 1 9 例 舌 淡 润 少 苔 8 5
, , , , ,
型 予 以 党 参 1 5 g 炒 白术 15 g 茯 苓 l Og 炙
、
关键 词
香砂 六 君 子 汤
慢 性 浅表性 胃炎
慢性 胃炎是 临 床 常 见 病 多 发 病 具 有 病 程 长 易复 发 不 易 治 愈 的特 点 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包 括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
,
、
剂 加生姜 枚 投 入 瓦 罐 内加 温 水 600 m l 先 用 大火 烧 开 改 用 文 火煎 3 0 分 钟 取 汁再 加 冷 水 4 0 0 m l 煎 煮 3 0 分 钟 后 去 渣 取 汁 2 次 取 汁混 合 分 3 次 于 三 餐 前 3 0 分钟 空 腹 口 服
。
有 效率 9 5
6 日就诊 。
.
6%
。
有 的患 者按 压 后 无 压 痛
,
。
香砂 六 君 子 汤
典型 病例 :男
43
岁
。
于 2 0 0 2 年 10 月
、
系宋代健脾 益 气 和 胃化 痰 之 名 方 六 君 子
汤 演 变 而 来 方 中党 参 炒 白术甘 温 益 气
, 、 、
患 者主诉 间断上 腹饱 胀 不适 隐
、 ,
,
,
之 痛减 伴 面 色 少 华 倦 怠 乏 力 等
,
一
,
系列
,
。
症 候群
特殊类 型 胃炎等 以 慢 性 浅 表性 胃炎 最 为 胃 多见 属 中 医 学 的 痞 满 嘈杂 脘 痛 范 畴 临床 常 见 症 状 为 :上 腹 饱 胀
“ ”
“
”
“
。
、
、
结
果
,
,
中医 认 为 脾 与 胃脏 腑 相 连 互 为表 里 脾 主 运 化 运 化水 谷 精微 和 水 湿 为 阴 土 胃主 受纳 腐 熟 为 阳 土 脾 胃 同 位
以 辛开 苦 降
。
煎 服 法 :每 日
,
1
,
劳 累过 度 或 思 虑 伤脾 所 致 病 程
,
,
一
般较
,
3
片 大枣
,
5
长 故 以 后 天 之 本 的 脾 胃虚 弱 型 多 见 临
。
,
床 主 要 表 现 为上 腹 饱 胀不 适 暖 气 纳 差
,
、
,
,
胃脘 隐痛 压 痛 不 明显 甚 至 喜 温 喜按 按
维普资讯
社
区
中
医
药
C H I N E S E C O M M U N l TY
D O C TO R S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治 疗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3
244
剂
例 临床 观 察
有所 增加 脉较 和 缓 续 原 方
, ,
片 红枣 5 枚
,
。
每 日 1 剂 水煎服
、 ,
诊病 人 年龄 最 小 的
, ,
—
18
岁 最大的 74 岁
。
镜 见 胃窦充 血 伴大 量胆 汁反流 浅表性 胃 炎 伴 胆 汁 反 流
0 4
.
提示 慢 性
其 中男 性 1 4 5 例 女 性 9 9 例 病 程 1 5 年者 3 2 例 6 1 0 年者 1 5 3 例 1 0 年 以 上 者 5 9 例 所 有病例 均 经 电子 胃镜 检 查 确 诊 为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并 排 除 肝 炎 肝 硬 化 胆 囊炎 胰腺炎 胆 石 症 等 疾 病 其 中
。 ,
, , , , , ,
”
。
不 适 隐痛 嗳 气 反 酸 纳 差 常 见 体 征 :
、
、 、 、
,
左 上 腹 压 痛 ( 土 ) 舌 淡 润 苔 薄 白腻 或 薄
、 、
黄腻
如下
。
笔者 运 用 香 砂 六 君 子 汤 加 减 治疗
,
痊 愈 :临 床症状 消失 体 征 恢 复 正 常 3 个 月 内 无 复 发 ( 共 2 14 例 ) ;好 转 : 临 床 症 状 明显 减轻 体 征 基 本恢 复 正 常 ( 共 1 9 例 ) ;无 效 :服 药前 后 无 变 化 ( 1 1 例 ) 总
, 、
资料 与方 法 临 床 资料 : 本 组
24
痛 饭后 加重 伴嗳气 饮食减少
,
5
年余
。
。
近
健脾燥 湿 茯 苓 甘 淡 健 脾 利 湿 木 香 理 气
, ,
例病例均 为 门
, ,
—
2
月 上 述症 状 呈 持 续 状态 无 缓 解
。
电子 胃
止 痛 陈皮 法 半 夏 苦 温 燥 湿 理 气化痰 砂
,
。
朴 枳实 以 理 气 宽 中 ;胃镜 检 查 有 糜 烂 者 加 蒲 公 英 白花 蛇 舌 草 以 清 热 解 毒 ;吐 酸
、
水者 加 吴 芋 以 平 肝 抑 酸 ;纳 差 者 加 白蔻 仁 以 芳香 醒 脾 ;伴 胆 汁 反 流 者 加 黄 连 干 姜
、
讨
论
慢性 浅 表性 胃炎 患 者 多 为 饮食 不 当
, ,
。
予 以西 米替丁
仁辛香 醒 脾 和 胃 甘 草 生 姜 大枣 补 脾 和 中调 和 诸 药 全 方 合 用 使 脾 气 升 胃气
,
、 、
。
,
,
m
m
g tid g
t id
、
吗丁 啉 10
阿 nl g t id 、 莫 西 林胶囊
。
1 0
.
1 , 口 服 , 治疗
,
个 月 余 上 述症状 如
, ,
,
于 中焦 中 阳不 运 运 化 不 能 痰 湿 内 生
, , ,
, , ,
,
阻 遏 中焦 影 响气 机 脾 之 清气 不 升 胃气
不 降 故脘 闷 嗳 气 纳 差 ;气 机 内阻 不 通
,
、 、
,
。
则痛 ; 胃虚 弱 气 机 按 之 消散 于 脾
,
一
时 故
,
慢性浅表性 胃炎 2 4 4 例 收效 显 著 现 报 告
,
、
前
。
转 中医 药治疗 诊其 上 腹 闷胀 不 适 压
,
降 湿 浊 化 痞痛消 该方看似平 淡 实则 配 伍 严谨 短 期 内 可 收 到 健 脾 益 气 和 胃 止痛 理 气化痰 消痞 的功 效 故 能 明显 缩
,
,
。
,
,
、
、
,
、
、
、
。
痛不 明显 舌质淡 红 苔薄 白 脉 细缓 伴 面 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