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崂山原来叫鳌山
崂山的传说故事
崂山的传说故事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
那你知道崂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崂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崂山的传说故事篇【1】古代文人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但就蒲松龄来说,因迫于生计,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坐馆授教,极少有时间外出旅游。
查阅史料得知,蒲松龄除游幕宝应外,一生中仅游览过崂山和泰山。
但可以看出,泰山留给他的印象远不及崂山深刻,这大概是崂山自古以来就富于神秘色彩,而蒲松龄天性中又具备一种追踪神秘事物热情的缘故。
据《蒲松龄年谱》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夏天,蒲松龄与高珩、唐梦赉、张绂等八人,同游崂山,并且非常幸运地看到了海市蜃楼。
又据唐梦赉《志壑堂文集》卷十二《杂记》记载:“壬子(即康熙十一年)之夏,游劳山,见海市。
时同行八人。
初宿修真观,历上清、下清庵,登八仙墩,水尽山穷,连天一碧。
再宿青玉涧,观日出。
回至番辕岭,微雨初晴,东望海际,一城在白云中,堞数十仞,炮台敌楼,历历可数。
俄见一人青衣出,路南行。
后一人肩挑雨具从之,向西望,若凝眸。
吾辈者同人方惊疑,云去时未见此城,且迁海以后,宁复有存岛乎?询之土人从行者,乃曰:‘此海市也,是处为沧州岛。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或“辅唐山”,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在这里有幸目睹难得一见的崂山海市,对蒲松龄等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令人终生回味的神奇经历。
因此,同行诸人多有不同形式的文字记载。
尤其是唐梦赉,以杂记、诗、词、曲多种样式对于观日出、见海市的奇遇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
蒲松龄则写了《崂山观海市作歌》,为我们复现了崂山海市的真实面貌。
诗中写道:山外水光连天碧,烟涛万顷玻璃色。
直将长袖扪三台,马策欲挝天门开。
方爱澄波净秋练,乍睹孤城悬天半。
埤堄横亘最分明,缥瓦鱼鳞参差见。
万家树色隐精庐,丛枝黑点巢老乌。
高门洞辟斜阳照,晴光历历非模糊。
襁属一道往来者,出或乘车入或马。
扉阖忽留一线天,千人骚动谯楼下。
转眼城郭化山丘,猎马百骑皆兜牟。
崂山的民间传说故事
崂山的民间传说故事崂山风景秀丽,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那你知道崂山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崂山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崂山的民间传说故事篇【1】崂山自古就是海上仙山,灵气充沛,山上有一银狐,得日月精华,天地仙气修得人形,当从妖成仙要渡劫,尤其是千年大劫,历劫时要受九九八十一道天雷,道道劈在身上,这银狐哪受得了这等痛楚,被打回原形,跌落到流清湾畔,劫是历过了,但需要修养才能重新恢复元气。
一名唤小渔的村姑救了他,小渔自小是个孤儿,从小靠给人缝补渔网,修理渔船为生,本来就不饥饱不定,自从开始照顾银狐后,她的生活更加的拮据。
因她从海边捡来的小鱼小虾,那银狐根本连看都不看,无奈小渔只好从自己的口粮里省出饭喂给银狐吃。
那银狐得小渔悉心照料早已回复体力、仙法,按说此时他该返回九重天接受封仙,说白了就是给个名号,正式承认你是天庭的人啦!银狐才不屑一顾这天庭“绿卡”,他更喜欢自己是一只小小的银狐和小渔一起相依为命,不离不弃。
某日小渔在外出时不小心从山上跌倒,受伤而归,银狐再也坐不住,在夜里恢复人形,给小渔治疗。
小渔夜里醒来,发现银发男子站在窗前,惊得不知如何是好,那银狐倒是淡淡地一笑,眼睛溢出笑容:傻瓜,有你这样不仔细的姑娘么?那小渔得知这就是连日以来被她照料的银狐,吃惊之余,也就没有多少害怕。
爱情不可免俗地在二人中生根发芽,银狐总是责备小渔有点笨,有点傻,然后在小渔动手之前将活做好,而小渔也就看着他笑得甜蜜而满足。
想那九重天上,发现自己的“绿卡”竟然有人不点,大为恼火,那召回令一道紧似一道,银狐不得不考虑归程,小渔也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为了让小渔生活安逸,不被打扰,银狐用法力给小渔造了一座小岛叫如意岛,用仙障笼罩,凡人根本不能发现,寻常仙妖也不能近前。
他给周围便撒海珍,方便捕食,为了怕她烦闷,他特意仿照崂山景点造出小“八仙墩”、小“一线天”等优美景色,最重要的是每当小渔思念他的时候,只要她在上面抬手轻拍三声,他必能收到音讯,然后下来看她。
崂山民间故事
崂山民间故事作者:徐志刚来源:《经济》2008年第09期通讯员于伟东崂山素描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古代又称牢山、劳山、鳌山等,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因而崂山又被称之为“近海名山”,自古就有“泰山云虽高,不如东海崂”的说法。
崂山是我国道教四大发源地之一,又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地,被誉为“天下第二丛林”。
据历史记载:鼎盛时期,山上山下曾建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座名庵。
崂山民间故事的总蕴藏量极为丰富,以数量巨大、内容保存整理完善、故事情节脍炙人口及“集团”化等优势,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尽显其古老民间智慧的恒远魅力。
崂山的来历据《崂山的来历》这个风物故事记载,崂山此名是因居住在崂山海边的一对勇斗东海大鳌鱼的兄妹而来,初曰鳌山,后因文人墨客行文作赋于此,几经演绎终成“崂山”。
石老人的传说“石老人”是一块坐落在崂山西侧浅海中的大石头,因其形状活像一个老人高高屹立于海边而得名。
当地渔民们按照它的形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苦难遭遇,对它展开了丰富想象,并进行了诸多口头文学创作。
其中,最为古老的一个传说是:开天辟地不久,有个老神仙,使一根长长的麻杆当扁担,用两根头发做绳,挑着两个石头人过海。
当他来到海边时,碰上一个在海边打蛎子的老妇人,那老妇人一见,便惊奇的大叫道:“啊呀呀,您老人家使这麻杆、头发挑这么重的石头,不怕压断吗?”话音刚落,只听“叭咯”一声,那麻杆扁担,头发绳子一齐断裂,石头人落入海中,露出半截身子,后人因石头的模样和神韵颇似一位沧桑老人,故取名为“石老人”。
在民间,《石老人》的传说还有众多版本,每个传说,都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了石老人鲜活的生命,将原本的石头,变成了“活”的石老人。
同时也在这些传说里寄寓了崂山人对大自然对世界的美好希冀。
西荫氏找桑蚕相传西荫氏是黄帝的妻子,为了给人们找到能纺纱、织布、做衣御寒的原料,她不远千里,从黄山老家,一路寻至东海。
正在西荫氏为找不到材料一筹莫展时,从远方飞来一只大鹏鸟落在她身边,引领她飞越东海,来到蓬莱仙岛,取回了桑种、蚕子。
山东青岛崂山介绍
山东青岛崂山介绍崂山古称鳌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
崂山海拔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山光海色,它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上第一高峰。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又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类景点遍布全山,并因九宫八观七十二庵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现有景点221处,其中历史人文景点47处,自然景点174处。
崂山最为著名的十二景是: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延窟、云洞蟠松、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
此外,南线的太清宫景区,东线的仰口景区,中线的南、北九水景区,西线的华楼景区,北线的鹤山景区,中部的巨峰景区,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巨峰旭照巨峰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
为崂山九大风景游览区中最高最险峻的一个景区。
有一线天,黑风口,五指峰比高崮,灵旗峰,自然碑等景观。
巨峰极顶有一块几尺见方的岩石,名“盖顶”,又称“磕掌”,仅能容三四人。
巨峰山势陡峭,攀登艰难。
西从柳树台东上15公里。
南从烟云涧行10余公里,西北由鱼鳞口向东南攀行约5-6公里,东由上清宫或明霞洞西去,西南循大圈子,迷魂涧均可抵达巨峰。
2、龙潭喷雨龙潭瀑又名玉龙潭,位于崂山南麓八水河中游。
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崂,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
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
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在崂山十二景中,称“龙潭喷雨”。
崂山
崂山崂山,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
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
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正是崂山风景的特色。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当你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你会感到心胸开阔,气秋天的崂山舒神爽。
因此,古时有人称崂山“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求仙,这些活动,给崂山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
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都曾在此修道。
原有道观大多毁坏。
保存下来的以太清宫的规模为最大,历史也最悠久。
1982年,崂山以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神秘色彩巨峰是崂山主峰,俗称“崂顶”,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
“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
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旭照”。
清代乾隆年间即墨知县尤淑孝有诗赞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发扶桑一线通。
只有仙灵营窟宅,更无人迹惹天风。
群山岳岳凭临外,大海茫茫隐现中。
持较岱宗应特绝,碧天咫尺彩云红。
”从太清宫北上,行约3公里左右,在竹树葱笼、绿荫掩映中便是明霞洞。
这里背后石峰耸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峦下伏,峭壑深邃,每当朝晖夕阳,霞光变幻无穷,因而被列为崂山十二景,称“明霞散绮”。
清代高密文人孙风云有诗赞曰:“拾级不辞劳,松篁涨晚涛。
岚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
绝顶霞粘屐,精庭雪晕袍。
三壶皆似削,俯势瞰灵鳌。
发现青岛崂山道士的传说
084道士的传说The Laoshan Taoist “崂山道士”闻名全国,许多人由“崂山道士”而知崂山,而知青岛。
“崂山道士”之名大扬与蒲松龄的小说《崂山道士》广为流传分不开。
小说中有崂山道士一壶酒七八人久饮仍喝不干,“剪纸如镜,粘壁间”,成为月亮,一支筷子成为美女等等故事,但小说并非宣扬这些,而是批评想不劳而获的人。
小说文采斐然,情节生动,读者众多,来崂山者多慕名要见崂山道士。
其实,共有三篇小说,皆名《崂山道士》,除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以外,他的好友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也有一篇小说《崂山道士》,另外王咸在小说集《秋灯丛话》中也有一篇《崂山道士》。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DISCOVERY 发现青岛085两千年来,崂山先后有道观一百几十处,道士何止几千,其中名道也不少。
而最具盛名的有二人,为丘处机和张三丰。
丘处机是一代道教大师,七真之一,全真教龙门派宗师。
丘亦写作邱,丘处机(1148—1227),自号长春子,后封长春真人,后人多称他为丘长春,拜王重阳为师。
《太清宫志》载:金明昌六年(1195年)“七真降临太清宫,讲道传玄,宏阐教义,道众大悟,各受戒律”。
丘处机首次来崂山即写诗几十首,盛赞崂山。
不久,丘处机再来崂山,在遍游崂山之后,选择了大崂村之南,峭壁危崖之下的一处洞窟,潜心修道。
这个山洞,后人称其为“长春洞”,今仍存。
他在洞旁建了一处道观,名为神清宫,现宫已不存。
道教奉三清,即上清、太清、神清,今崂山上清宫、太清宫尚存,唯神清宫已不存,留有丘长春题“访道山”刻石。
金大安元年(1209年),丘处机去胶西(今胶州)作醮事,然后带众道返崂山,在上清宫修道。
这一年,他认为崂山地处海滨,如一巨鳌伏于海上,当时崂山名牢山,名不佳,因而将山改称鳌山。
明代,在山旁修“卫城”,即名为鳌山卫。
丘处机创全真教龙门派,名声远扬,南宋、金、元三朝皇帝均派人召见丘处机。
关于崂山传说故事
关于崂山传说故事崂山,古称劳山、牢山,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黄海之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
那你知道关于崂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崂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崂山传说故事篇【1】说金山派祖师孙紫阳真人看荷花妍丽,心想冬天气温下降,花儿却如此娇艳,此地必是风水宝地,定有灵气,于是每日皆至荷花池畔,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醉如痴,不思茶炊。
一日,小徒见师傅修行艰苦,便下山买来水饺,五体投地跪于师傅面前祈请恩师进食。
孙真人忽一念顿生,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想与己朝夕相伴的荷花也会品尝人间烟火,尤其观百丛之中一株别有其异,与众不同,只见玉霜冰雪之中,花色不减,傲视严冬。
孙真人便把水饺放于花上,孰知须臾花儿更嫣,且热气腾腾,顷刻间水饺被荷花裹住而吞食。
此后孙真人必命小徒端斋饭献于花前。
此花在孙真人之培育下修成正果变成仙子,她为感激仙人而想以身相许。
孙真人看花虽修成人形,色心不减,便找人替代自己而成全其思欲之事。
后来孙真人得道仙去,明霞洞曾一度兴旺,山下人谋事无不去明霞洞求神护佑,以得前程坦荡事业锦绣。
某年山下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进入京城,在一店内刚要安歇,忽然身边立有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
老者对书生说:我知道你是前来赶考的,我与你同乡,来京数载不曾回家,想劳你捎一封书信,不知是否能如愿? 书生说:你我同乡,又同在乡外,这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拿来便是。
书生说着,只见老者从袖中拿出信函一封递给自己,书生看信封上没落任何字迹,刚要问稍往何处。
老者说:“你知道崂山明霞洞有一处荷花池吧? 芽书生点点头。
老者又说:到荷花池就说石门开石门开,京城稍的书信来就可,且记且记。
说完老者不见了踪影。
书生感觉此事蹊跷,如在梦中,明霞洞离书生家近在咫尺,却从没有看到有如此一白发老者。
没多久,书生考试毕起程返乡,没进家门,便直奔崂山明霞洞荷花池而去。
书生在荷花池畔按老者所授秘语刚在口中念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金光速现,霞光万道,紫气腾腾,院内金玉铺地,一片豪华。
民间文学结课论文《崂山的传说》
《民间文学》结课论文题目:从民间文学浅析《崂山的传说》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13级学号: 6姓名:周丹丹日期:2016年6月28日从民间文学浅析《崂山的传说》一:《崂山的传说》故事简介崂山位于黄海海岸线,以优美的海岸风景和佛道家文化著称。
关于崂山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说是崂山以前叫鳌山。
很早之前海中出了一个修行十万年的大鳌鱼,为祸乡里,百姓不堪其苦。
有一对艺高人胆大的兄妹,哥哥大智和妹妹大勇,意图杀了鳌鱼,结果失败,便远走他乡,寻求他人的意见。
后来在一位纺线的老妈妈、打铁的师傅、一位皮匠和白石山人的指点下,得知杀死鳌鱼的方法和材料,白石山人还帮助两兄妹长成顶天立地、力能拔山的巨人。
在四十八疃乡亲的帮助下,备齐了杀鳌的工具,在八月十五的夜晚,兄妹两人成功将鳌鱼拖到岸上,为了防止鳌鱼挣脱,兄妹两人便站在鳌背上,日夜守护。
后来,大鳌鱼的遗骨便化成了一座山,人们叫它“鳌山”,即后来的崂山。
兄妹两人的身躯化成了鳌山顶上的两座高峰,哥哥化身的高峰叫“巨人峰”,妹妹化身的高峰叫“美人峰”。
由于民间故事来源于民间,是众人的集体智慧,没有确切的版本和作者,所以兄妹杀鳌的传说只是崂山由来的一种说法。
本文将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对这一风物传说进行分析。
二:民间的语言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方面要遵循艺术世界诗意的逻辑,可以天马行空,自由想象,不一定非得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但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与之大有不同,民间传说由当地百姓编造,依照真实的自然景观,并且根据这些景观的形象巧妙的赋予一些故事,之后再讲给底层群众听,所以语言方面,比较简洁,多用日常化的语言,甚至是方言土语。
例如文中对村民生活的地方是以“村疃”命名,这种称呼在山东地区比较常见,多是民间口语;再如“又要兴风作浪窜上岸来作害人”中的“作害”一词,与文学作品中的“伤害”“迫害”完全不同;例如“还要加上智斗才中”“只是想不出智斗的道道来”,这些平白无实的语言,生动明快,在既定的情景中,对于来自同一地区的读者来说,就相当于身边发生的事,无比熟悉。
关于崂山的传说
关于崂山的传说传说崂山原来叫鳌山。
若问起这鳌山的来历,里头还有段美妙的故事呢!听说在老早以前,茫茫的东海滩上,一没山,二没岭,方圆百里是一马平川的草地。
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坐落着大大小小48个村疃。
俗话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这东海滩上住着的人,有的靠打鱼捞虾谋生,有的靠开荒种粮糊口,也有的靠放牛、牧马过日子。
尽管干的营生不一样,可是家家户户都过着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安定生活。
谁知这一年,大祸从天降,东海里冒出个有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
你道这鳌鱼有多大?尾巴一翘,东海里就竖起个高高的“海岛”;身子一浮,东海里就现出老大一片“陆地”;4个爪子一趴,东海里就掀起万顷波浪;咧开大嘴喝一口水,东海边就落一次大潮!这大鳌鱼依仗着身大力强,不但欺负得海中水族不得安生,还经常打着浪头窜上来,撞倒房屋,掀翻渔船,淹没庄稼,卷走牛羊,作害百姓。
从此,富裕、安乐的东海滩上,再也听不见人们愉快的歌声,看不见人们欢乐的笑脸,个个提心吊胆,生怕灾难落到自己头上。
靠海边有个王家疃,疃里有对胆大艺高的兄妹。
哥哥名叫大智,今年20出头;妹妹名叫大勇,刚刚18岁。
他俩看见那大鳌鱼推着巨浪滚滚而来,气得把脚一跺、牙一咬,一个捞起鱼叉,一个手持弓箭,迈开大步迎了上去,对着那大鳌鱼“哗”地掷出鱼叉,…嗖“地射出利剑!谁知,那大鳌鱼把嘴稍稍一张,一道瓮口粗的长长水柱顺口而出,“呼”地一声,把兄妹俩冲出了足足5里远。
哥哥大智被摔在硬梆梆的土地上,头顶碰起个大蘑菇;妹妹大勇被摔在草地上,跌得浑身如同离了骨。
好大一阵功夫,哥哥才爬起身来,一瘸一拐地走到妹妹身边道:“妹妹呀,这一跤没摔死,到把俺摔醒了。
俺看要救父老兄妹,制服那鳌鱼,光靠咱俩硬拼不行,还要加上智斗才中!”妹妹搓揉着双腿说:“哥哥,俺也是这么想,只是想不出个智斗的道道来!”哥哥道:“妹妹啊,常言说…众人是圣人‟,咱俩不好远走高飞访名人?俺就不信,普天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想不出个制服大鳌鱼的计谋来!”妹妹听了哥哥的话,把手一拍,“呼”地站起来说:“好,赶早不赶晚,咱俩这就去吧!”兄妹俩告别乡亲,朝西走去。
仙境崂山
自古以来,海上崂山就被誉为海上仙山第一和神仙窟宅,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说呢,海上仙山崂山究竟“仙”在哪里?海上仙山崂山因僻处海隅,山陡林密,景色奇丽而不易登临,所以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海上仙山第一”。
种种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至今流传于青山秀水之间。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到过崂山。
唐玄宗曾派人进山炼长生之药,并把崂山改名为“辅唐山”。
历史上的崂山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传播地。
最盛时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山上的太清宫建于唐朝末年,太平宫、上清宫建于宋朝初年,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山中唯一僧舍是华严寺,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历代帝王的赏识,著名道士的推崇,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名士纷纷慕名来到崂山,其中有李白、苏东坡、文徵明、顾炎武、郑板桥、蒲松龄、康有为和郁达夫等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长恨歌》中,曾非常诙谐地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见得到呢?不愧为一代雄主的秦皇汉武,却十分迷信神鬼。
据记载,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临崂山眺望过远在天边的“蓬莱仙境”、“瀛洲”、“方丈”三座神山。
而白居易在此诗中却是要写出唐玄宗的心路历程,而让杨玉环终于得到了解脱,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人间仙境。
我们且不管他“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说的是什么,我们是要从这些句子里寻找海上仙山崂山的仙踪。
方圆百余里的崂山,到处都可看到突兀的山脊和奇峰异石、长涧幽洞,真可谓奇峰凌云,削壁依天,且多清泉古洞。
因此,“山海奇观、道教名山”正是这座海上仙山的两大特点。
先不说崂山自春秋以来就有历史记载了,就说在二百多年前的那本著名鬼神小说《聊斋志异》里,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游手好闲的王七,在崂山上的老道士的指点下,学会了穿墙术。
王七不顾老道的劝阻,回家急着炫耀,却因此丢失了这个本领。
这就是著名的道教故事《崂山道士》,让人们知道了崂山,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充满道教之灵气的仙山崂山。
山东青岛崂山简介
山东青岛崂山简介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它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
此外,还有著名的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等自然景观。
崂山的地貌特征非常独特,经过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形成。
此外,崂山的森林覆盖率很高,特别是以风景林为主的山地森林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1982年,崂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崂山区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自然人文禀赋得天独厚的新城区。
特别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比较有特色、有质量、有潜力的新城区。
如今,崂山区是青岛市高端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拥有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崂山风景名胜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金家岭金融区四个国家级政策性区域。
近年来,崂山区在旅游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例如,在2022年,崂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此外,当地还建设了崂山度假村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总的来说,山东青岛崂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崂山的传说
崂山的传说作者:王崇臣来源:《东方少年·布老虎画刊》2017年第08期美丽的青岛,有一座大山,名叫崂山,它也被人称为“鳌山”。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东海第一名山”的故事。
很早以前,东海滩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并没有山。
草原上,四十八个村的村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他们捕鱼捞虾、种地打粮、放牛牧马,幸福极了。
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一只巨鳌,它不仅搅得东海不得安宁,还经常卷着大浪蹿到岸上。
渔船掀翻了,庄稼淹没了,牛马卷走了,房屋倒塌了……从此,再也不见了人们的笑脸。
海边的村里有对兄妹,哥哥叫大智,妹妹叫大勇。
他俩看到巨鳌祸害乡亲,非常气愤。
布老虎学成语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土地、海洋、天空等非常宽广。
一天,巨鳌又卷着大浪扑来,兄妹俩抓起鱼叉拿起弓箭,勇敢地迎了上去。
但是,巨鳌把嘴微微一张,一道粗粗的水柱就把他们冲出了几里远。
为了找到制服巨鳌的办法,兄妹俩决定去向高人求教。
告别乡亲,他们跨过几十道河,越过几十道岭,翻过几十座山,有一天遇见了一个白须、白发、白眉毛,穿着白衣衫的老人。
老人听了他们的话,说道:“用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子,能拉动巨鳌;用万人湊的铁打的万斤重的鱼钩,能钩住巨鳌;用万人攒的牛皮和万斤草做的假牛,能引得巨鳌上钩;力能拔山的人,能把上钩的巨鳌拉上岸制服。
”听了老人的话,兄妹一齐跪下求教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人。
老人说:“你俩真有心除害的话,就背我走上一千里。
巨人自然就出现了。
”大智二话没说,立刻背起老人,往家乡走去。
老人非常沉,但大智一直咬牙坚持。
他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些;每走十步,就觉得力量增了几分。
就这样走了五百里,大智已经力能拔山了。
大勇背起老人继续走,走满五百里时,也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
回到家乡,兄妹俩带着乡亲们备齐了万人绳、万人钩和大草牛,将巨鳌拖出水,钉在了岸上。
被制服的巨鳌和大智、大勇一起化成了鳌山,也就是崂山。
现在崂山著名的巨峰和美人峰,传说就是兄妹的化身。
神仙洞府——崂山
神仙洞府——崂山
崂山常年气候宜人,具备山、海、林、泉、水、洞的自然景观。
自古以来,崂山都是巫师术士和上层统治阶级修仙炼丹和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
这样更为崂山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所以有人称这里为“神仙洞府”。
崂山古称牢山、劳山,位于青岛市区东郊,海拔1133米,面积约386平方千米。
崂山东临崂山湾,南濒黄海,海山相连,山上云雾变幻无穷,千姿百态,景色秀丽,雄伟壮观。
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
所以被称为“海上石山第一”。
崂山的海岸线长约87千米,沿海大小岛屿18个,构成了崂山的海上奇观。
这里保存着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
由于崂山风光秀美,洞幽壁陡,千姿百态,所以吸引了很多的道士上山构洞筑室,修行炼丹,留下了许多传说和人文景观,使它一直享誉至今。
号称“九宫八观七十二名庵”,自古有“神仙窟宅”之称,并且使这里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下清宫、华楼宫、犹龙洞、白云洞、明霞洞、遇真宫、明道观、蔚竹观、巨峰、九水、龙潭瀑、梳洗台、飞来石等风景。
崂山位于海陆气候交汇处,水分充足,气候舒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奇花异草四季常青,是游人理想的浏览避暑胜地。
【精品】即墨奥山的由来
【关键字】精品海上仙山——谈鳌山卫名称的由来(第三版)明初在山东沿海广置卫所,以驻军队。
卫所多以山命名,如灵山卫、成山卫、平山卫、浮山所、奇山所等。
即墨境内设有鳌山卫。
鳌山就是现在的崂山,首次把崂山称为鳌山的是元代著名的道人邱处机。
顾炎武在《劳山考》中说:“劳山之名……又曰一作牢,邱长春改为鳌”。
明代汪有恒在他的《崂山游记》中说的最明白:“若鳌负者牢山也,自汉逢萌隐始著名,牢难以入耳……邱长春独爱其秀等蓬、瀛,更鳌山”。
邱处机在崂山白龙洞刻石序中说:“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胜境也。
然辟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
予自昌阳醮罢,抵于三城永贞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
众道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届,遂诗吟二十首,易为鳌山,因畅道风云尔。
”崂山当时写作“牢山”,邱处机惜其少有人知,更嫌其名“不佳”,把“牢山”改名为发音相近的“鳌山”,并且做诗吟诵,以期改变此山“举世鲜闻”的局面,宣传自己的道教思想。
邱处机嫌“牢山”不好,那么改成鳌山,又好在哪里呢?为什么了可以凭借它以“畅道风”呢?现代人看到“鳌”字,不知何意,就去查字典。
查完字典后却一脸的困惑,因为他看到字典上明明白白写的是: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
难道邱处机老道把崂山的名字改来改去,竟然改成了鳖山不成?还有人在鳌山卫镇附近的山上找到了一块形状像鳖的大石头,宣称鳌山的名字就是从这个大石鳖来的。
让我们回到八百年前(1209年),当仙风道骨邱处机老道来到秀丽的崂山,坐在清幽的白云洞前,写下赞美崂山的二十首诗,又兴致勃勃地写了序,把它们一锤一凿地刻在石壁上的时候,他心中鳌山就是一个形状像大鳖的山么?要探寻邱处机心中鳌山的形象,还要从源头说起。
这个源头就是《列子》。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之一,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把它分类在道家著作里。
《列子》里的故事,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愚公移山”了,紧挨着它,还记载了一个海上仙山的故事:渤海之东有五座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传统—鳌山(崂山)
蓝章、 蓝田、 黄作孚、 胡从宾、 周如锦
周火景、 蓝再茂 等等
张步
张步,字文公,西汉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人。更始年 间(公元23~25年),同其弟在不其县聚众起兵,攻克琅琊郡。东 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被梁王刘永封为辅汉大将军。翌年八月, 刘永兵败,汉光武帝招降张步,封为东莱郡太守。建武三年复降 刘永,被封为齐王。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兵败再次降光武帝, 封安丘侯,徙居洛阳。建武七年(公元31年)八月,张步自洛阳抵 琅琊,拟率众入海反汉。次年为琅琊太守陈俊所杀。据史书记载, 张步曾将崂山沿海盛产之鲍鱼,作为珍品献于汉光武帝
鳌山
有着“海上第一仙山”之称的青岛 崂山在历史上一度也叫鳌山。据史 料记载,全真道教龙门派开山祖师 丘处机于此中修道。
群 绝 沧 碧
鳌 山 (金)丘处机 峰 峭 拔 下 临 渊, 顶 孤 高 上 倚 天。 海 古 今 吞 日 月, 山 朝 夕 起 云 烟。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 人,金代全真道道士。在道教历史和信仰 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在金庸的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丘处 机被描述为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 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翻译
群山之峰十分陡峭,
往下看渊深莫测, 山顶最高处再没有哪一座山峰可与之 相比, 孤零绝顶, 己经刺入青天了. 此 座青山立在大海边, 从古到今" 亲身经 历" 曰出曰落, 月明月隐< 蒼海桑田 >.... 在朝霞中, 在夕阳时烟云缭绕, 很 是美丽....
群峰峭拔下临渊
绝顶孤高上倚天
沧海古今吞日月
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夕起云烟
巨峰旭照
有关崂山传说故事
有关崂山传说故事华夏灵秀之气,昆仑发脉,万里来海,聚结凝形,是为崂山。
那你知道有关崂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崂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崂山传说故事篇【1】很早很早以前,崂山景区西侧的海边上,住着一家姓石的父女俩:爹爹石老人,一年到头驶着小船下海打鱼;女儿海花,日夜在家纺线织网,料理家务。
这天,石老人一早就出海打鱼了,傍晚海花在海边等着爹爹回来,一边等一边唱着渔歌:大海青啊大海蓝,大海就像镜一面,早照海花织渔网,晚照海花织线线,哎嗨哟,哎嗨哎嗨哟,渔家日夜不得闲。
歌声被龙王听到了,就派龟相上岸把海花抓进了龙宫,龙王要娶海花,海花誓死不从。
石老人打鱼回来找不到海花,就在海边等,等啊,等啊,只等到自已变成了石老人,如同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海花誓死不嫁也变成了礁石和爹爹站在一起,风吹不倒,雷打不散,火烧不化,刀枪不入。
浪高一尺,他们长高一丈,雷打一次,他们反而坚强二分。
他们越长越高,越打越硬,最后变成了两尊顶天立地的大石头。
后来,海边山坡下,当年石老人的小屋旁,安上了渔村,人们便把村名定为“石老人村”,把海边浅水中石老人化成的那块高大的石头起名叫“石老人”,又把远在250公里外大海中海花化成的那块礁石叫作“美人礁”,并编了首渔歌儿唱道:海风刮啊海浪翻,海涛滚滚涌天边,女儿想爹日夜喊,爹想女儿心想穿,哎嗨哟,哎嗨哎嗨哟,父女啥时得团圆?有关崂山传说故事篇【2】很久以前,茫茫东海滩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坐落着48个村疃。
这里的居民有的打鱼,有的种粮,有的放牧,生活无忧无虑。
谁知这一年,东海里冒出个有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仗着身大力强,经常作害百姓。
王家疃里有对兄妹,哥哥名叫大智,20岁出头,妹妹叫大勇,刚满18岁。
为解百姓之忧,决定远寻制服大鳌鱼之术。
等跨过33道河,越过33道岭,翻过33座山,一位纺棉花的老妈妈告之,“十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白纱绳,能拉动大鳌鱼。
”等跨过66道河,越过66道岭,翻过66座山,一个光膀子的铁匠告之:“十万人凑的铁,打把四个尖、万斤重的钓鱼钩,能钓住那大鳌鱼。
崂山有名的传说故事
崂山有名的传说故事清朝年间,蒲松龄来崂山,在这里写下了很多篇广为流传的聊斋故事。
那你知道崂山有名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崂山有名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崂山有名的传说故事篇【1】传说,有一年八仙云游四海,这天来到崂山南头,按住云头往下一看,只见茫茫大海无边无际,层层海浪,像一根根琴弦在弹拨着曲子,为一群群海鸟伴奏···神首张果老看后说道:“这真是个好地方,可就是山像刀削斧劈的一样陡,没个歇脚的地方,咱不好使点法术,弄几块石头放在海里歇歇脚,如何?”众仙听了,都一齐答应,从身上取出各自的法宝。
汉钟离手摇芭蕉扇说:“我这扇阴扇阳的芭蕉扇,死人都能扇活,别说几块石头。
”说着,朝山上连扇三下,却没想到连石头渣也没扇下来。
张果老见汉钟离说大话,丢了人,自己一句话也没说,举起渔鼔,朝石头连捣三下,结果不光没捣下石头,倒把渔鼔捣出个窟窿。
紧接着蓝采和用百花篮,曹国舅用阴阳板,韩湘子的萧,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荷叶···敲来砸去,个个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这时坐在云头的铁拐李道:“众位仙友,您们平常都瞧不起俺老李的铁拐,说是狗屎铁,打狗棒···今天俺就用它敲几块石头来瞧瞧。
”说着,踏上山头连戳八下,接连滚下八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
七仙见铁拐李的宝棍神力还真大,这才佩服的一边点头一边驾着云朵下了崖,坐在石墩上一边观景,一边商议起过海的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据说就发生在这里:蓝采和抛出手中花篮念到:“ 百花篮,变只船,挂上朝霞做红帆,东风呼呼推着行,追日赶月一眨眼。
”只见百花篮变成一只彩船,载着蓝采和箭一般飞驶起来,乘风破浪朝着远方驶去···铁拐李把宝葫芦往胸前一转,说声:“宝葫芦,顶儿尖,能变三百六十变,快快变成金凤凰,驮俺过海把景观。
”宝葫芦喷出一股白气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凤凰,驮着他冲上半天云霞,飞向东方···何仙姑手持绿叶红荷华朝水中一掷,说了声:“红荷华,无价宝,变只荷盆载俺跑,过海就像走大路,跨岛只当过小桥。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
崂山的名字由来700字篇一:崂山游记(700字)作文精选作文:崂山游记(700字)作文崂山游记早就想出去旅游散心了,这次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中国着名的旅游圣地,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崂山。
崂山位于我国山东半岛,方圆四百里,东南两面频临沧海,主峰高1133米。
山势拔海而起,极为险峻。
游人攀登往往感到非常劳累,所以崂山又叫劳山。
这里的景色既具有北方的粗野,又具有南方的清秀。
群山深奥,流水清幽,山海景色,融为一体。
沿着石阶,伴着流泉而上,我们先来到了玉龙瀑。
绕过一条峭壁,只见水帘从二十多米高的峭壁上喷涌直下,倒挂在空中。
水帘落下十多米与凸出的崖石相击,水花飞溅,瀑布也分成数几股跃入潭中。
在太阳的照耀下,整个瀑布就像一条银白色的长龙从天而降,张牙舞爪,威猛十足,让你觉得整个瀑布竟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互舞动,相互拥抱。
此时此刻,我也深深地理解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离开了倾珠泻玉的玉龙瀑。
我们游玩了崂山的其它景点。
我在这里就不细说,只是在我心里挥不去的是:崂山的山很美淡淡的。
那山不高,及其清宿。
一片片杂夹着岩石间翠翠的绿色,让你不尽的思念。
崂山的水更美清清的。
那水不喧,及其清澈。
山道两旁总有一泓泉水潺潺流过,或清澈见底,或清凉冰爽,都那么不急不徐地流下去,那从容的姿态让你不得不联想到一位智者怡然漫步时的画面。
让你也会情不自禁地随之而下,用心贴近它们。
崂山的石也美柔柔的。
无论是石阶小路,还是静卧水底的卵石,都渗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柔美。
虽然美却不显妖媚,只是静静地为这淡雅的山水再添一笔浓意。
就这样我还在回味着崂山的美景时,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间了。
这次游玩真是让我太尽兴尽乐了,我也记录下来了家乡的美,在来回的路上我也看到了祖国乃至家乡的美好的发展。
下次我一定还去欣赏祖国更多的美景,见证家乡未来美好的变化。
初二:刘锟书篇一:崂山游记崂山游记今天是星期六,天上下着小雨,我们一家人从平度出发,去了青岛。
在路上的时候,爸爸说,希望青岛别下雨,如果下雨就玩不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说崂山原来叫鳌山。
在老早以前,茫茫的东海滩上,一没山,二没岭,方圆百里是一马平川的草地。
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坐落着大大小小48个村疃。
俗话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这东海滩上住着的人,有的靠打鱼捞虾谋生,有的靠开荒种粮糊口,也有的靠放牛、牧马过日子。
尽管干的营生不一样,可是家家户户都过着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安顿生活。
谁知这一年,大祸从天降,东海里冒出个有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
你道这鳌鱼有多大?尾巴一翘,东海里就竖起个高高的“海岛”;身子一浮,东海里就现出老大一片“陆地”;4个爪子一趴,东海里就掀起万顷波浪;裂开大嘴喝一口水,东海边就落一次大潮!这大鳌鱼依仗着身大力强,不但欺负得海中水族不得安生,还经常打着浪头窜上来,撞倒房屋,掀翻渔船,淹没庄稼,卷走牛羊,作害百姓。
从此,富裕、安乐的东海滩上,再也听不见人们愉快的歌声,看不见人们欢乐的笑脸,个个提心吊胆,生怕灾难落到自己头上。
靠海边有个王家疃,疃里有对胆大艺高的兄妹。
哥哥名叫大智,今年20出头;妹妹名叫大勇,刚刚18岁。
他俩看见那大鳌鱼推着巨浪滚滚而来,气得把脚一跺、牙一咬,一个捞起鱼叉,一个手持弓箭,迈开大步迎了上去,对着那大鳌鱼“哗”地掷去鱼叉,“嗖”地射出利箭!谁知,那大鳌鱼把嘴稍稍一张,一道瓮口粗的长长水柱顺口而出,“呼”地一声,把兄妹俩冲出了足足5里远。
哥哥大智被摔在硬梆梆的土地上,头顶碰起个大蘑菇;妹妹大勇被摔在草地上,跌得浑身如同离了骨。
好大一阵工夫,哥哥才爬起身来,一瘸一拐地走到妹妹身边道:“妹妹啊,这一跤没摔死,倒把俺摔醒了。
俺看要救父老兄妹,制服那鳌鱼,光靠咱俩硬拼不行,还要加上智斗才中!”妹妹搓揉着双腿说:“哥哥,俺也是这么想,只是想不出个智斗的道道来!”哥哥道:“妹妹啊,常言说‘众人是圣人’,咱俩不好远走高飞访名人?俺就不信,普天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想不出个制服大鳌鱼的计谋来!”妹妹听了哥哥的话,把手一拍,“呼”地站起来说:“好,赶早不赶晚,咱俩这就去吧!”
兄妹俩告别乡亲,朝西走去。
跨过33道河,越过33道岭,翻过33座山,这天走进一片树林里,看见一个满脸皱纹、一头白发的老妈妈,正盘腿坐在一棵大槐树底下纺棉花。
他俩急忙走上前去打躬作辑道:“老妈妈,请您告诉俺,用什么办法能治死东海里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老妈妈一边手摇纺车一边说:“孩子啊,俺只听说,使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根又粗又长的白纱绳,就能拉动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
”兄妹俩把老妈妈的话牢牢记忆在心里,谢了老人又赶路去了。
走啊走,跨过66道河,越过66道岭,翻过66座山,兄妹俩来到一个红土岭上,忽听岭下传来了“刚噹嘀”、“ 刚噹嘀”的打铁声。
俩人顺着响声一路找去,走进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看见一个光着膀子正在打铁的师傅。
兄妹俩连忙走上前去,打躬作揖道:“铁匠师傅,请您告诉俺,用什么办法才能治死那东海里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老铁匠用响噹噹的声音答道:“孩子啊,干什么营生说什么话,俺只知道,使万人凑的铁,打把四个尖尖、万斤重的钓鱼钩,就能钓住那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
兄妹俩把铁匠师傅的话,牢牢记在心里,谢别了铁匠师傅又赶路去了。
走啊走,走啊走,跨过99条河,
越过99道岭,翻过99座山。
这天,兄际俩走进一个小镇子,只见一个老皮匠在街头穿针引线掌靴子,兄妹俩急忙来到老皮匠跟前打躬作揖道:“皮匠师傅,请您告诉俺,用什么办法,才能治死那东海里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老皮匠停下针线道:“孩子啊,我一辈子和针线牛皮混得熟,只听说,用万人凑的牛皮,缝件大牛衣,里头充上万斤草,做头大假牛当作鱼食,就能引得那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来上钩。
”兄妹俩牢牢地把老皮匠的话记在心里,辞别了老皮匠又继续赶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