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初中二年级第8单元第8课_《土地的誓言》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运用呼告的手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 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直接对着土地倾述自己的热爱、怀 想、眷念,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达情感
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 群、嗥鸣的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 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 足金、幽远的车铃等。
在“九一八”事变过去的整整十年, 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 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 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 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
7* 土地的誓言
• 作者名片 端木蕻良 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他善用抗日的题材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 将民族意识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粗犷性 格表露出来。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 草原》《大地的海》等。
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 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内容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 同景物?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 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 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 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 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移情于物,将土地拟人化,隐含将土 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抒发了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引出对美丽富饶的关东平 原的回忆。
“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它 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无法控 制的思乡之情。
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 热爱、赞美家乡; ➢ 思念家乡、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
发出
面对 土地的誓言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 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 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 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课件
同学们,端木蕻良的家乡东北 美丽、丰饶,我们的家乡历史悠 久、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呀, 更是江山如画!希望同学们铭记 自己的座右铭,练好本领,让我 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的祖国 更强大!
课文朗读
❖ 1.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 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 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用原文回答)
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发誓: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 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 前。”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 30年代中期“东北作家群”代表 作家之一,这一流派都是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 关内各地的一些年轻作家,如萧红,萧军等。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在作品中把 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 屈相结合,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 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振奋人心。他的代表作 还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作品。
❖ 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 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 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 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 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 和谐社会。
❖(二)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 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丰 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 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中国的30年代, 是动荡不安的年代,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日本侵 华战争的蹂躏,把中国折腾得千疮百孔。曹京平 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国民党迫害,在写完小说之 后,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 又让人难以模仿的名字。于是,用了“端木”这 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 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 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 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 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 了。但是“端木红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 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 的笔名。在白色恐怖中发表自己的文章和见解就 自由了.
《土地的誓言》ppt课件
端木蕻良
歌曲欣赏:
松 花 江 上
张 寒 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 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 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红熟的浆液
沸腾的岩浆
表层 深层
写实 大地之心
{ 写意 作者之心
作者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 一样,在燃烧,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 出.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 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 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 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 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 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 的想象.
东北特有的物产: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 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 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作业 以"家乡”为题,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小文章,体裁不限.
“当我……当我……当我……” “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日本市民团体抗议 东京都教委决定采 用美化侵略战争的 历史教科书
土地的誓言原文2篇
土地的誓言原文土地的誓言第一篇土地啊,你是我们生命的母亲,你提供了我们生存的土壤和丰饶的果实。
我们向你发誓,永远保护你的尊严和健康。
我们承诺,不再滥砍滥伐你的森林,不再毁坏你的生态系统。
我们要尊重你的自然规律,保护你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多样性。
我们发誓,不再恣意开垦你的草原和湿地,不再随意排放有害物质污染你的土地和水源。
我们要努力降低碳排放,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推动可持续农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减轻对你的压力。
我们要提倡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保护你的土地肥沃和水资源丰富。
我们发誓,不再滥用你的土地资源,不再贪图短期利益而损害你的长远发展。
我们要保护你的土地,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
我们将守护你的河流、湖泊和湿地,保护你的山脉、平原和丘陵。
我们要恢复你受损的土地,重建你失去的生态系统。
土地啊,你是我们的根基和家园,我们向你发誓,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永远站在你的一边,守护你的绿色家园。
第二篇土地啊,你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你孕育了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向你发誓,永远珍视你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我们承诺,不再盲目开发你的土地,不再破坏你的历史建筑和遗迹。
我们要保护你的文化景观,传承你的文化智慧。
我们发誓,不再剥夺你的土地原住民和民众的权益,不再侵犯你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我们要尊重你的土地权益,保护你的土地被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愿意促进土地的公平分配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要打击土地的非法占用和非法私相授受。
我们要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土地所有权的法制化。
我们发誓,不再看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你的文化价值,不再唯利是图而破坏你的历史传承。
我们要保护你的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
我们将守护你的古树和古山,保护你的古村和古镇。
我们要修复你受损的文化遗产,保护你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
土地啊,你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我们向你发誓,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挑战,我们将永远保护你的文化遗产和人类记忆。
《土地的誓言》课文课件
排比
通过运用排比句,如“当我…… 当我……”,强调了“我”对土 地的眷恋之情以及土地对“我
”的呼唤和吸引。
表现手法
回忆
文章以回忆为线索,通过叙述 作者对故乡的感受,层层铺垫 ,表达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象征
土地不仅是故乡的象征,更是祖 国的象征,作者通过对土地的誓 言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思想感悟与启示
爱国情怀
热爱祖国
课文通过描述土地的美丽和神奇,唤起读者对祖 国的热爱之情。
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土地的眷恋,使读者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 人的民族自豪感。
捍卫祖国
激励读者为保卫祖国、捍卫家园而奋斗。
奋斗精神
拼搏精神
课文中描述了土地的开垦和建设过程,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
不屈不挠
通过对土地开垦的艰辛和挫折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奋 斗精神。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抗战,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投身于这场战争 。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
现代作家,原名曹汉文,1912年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他的 文学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东北风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主要作品
端木蕻良的代表作品包括《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 等。
原野
代表了家乡的美丽和富饶 ,是作者深深眷恋的地方 。
03
艺术手法分析
修辞手法
比喻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我” 比作“像树根一样强壮的手臂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
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拟人
作者将土地赋予人格化特征, 如“在这片田野里,它曾经任 意地生长,朝着太阳,发出健 壮和优美的光彩”,使得土地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范文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范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引导学生运用“悲情导读、动情诵读、真情品读、激情创读”等读书方法。
通过导读,将学生带进“抗战”岁月;通过诵读,感知作者深沉感情;通过品读,推敲重点段落、词句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创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豪情。
学生与老师对话。
一是借助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影片感染学生;二是开始时,老师悲情演唱《松花江上》,吸引学生;三是老师与学生平等沟通,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采用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说一说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散文语言魅力。
三.学法因为《土地的誓言》语言精美、可读性很强,所以让学生运用诵读法、品读法、创读法读懂文章;因为《土地的誓言》描写形象生动,所以让学生运用文图转换法理解文章;因为《土地的誓言》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解决疑问题。
除此之外,还让学生运用提问答问法、联系背景揣摩法等学法。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将巧妙设计“总结学法”小插曲,并告诉学生将这些学法运用于课外阅读当中去。
四.多媒体应用这节课将运用四个教学视频,一是课前播放“再现‘九一八’事变后,日冠在中国犯罪事实”视频,将学生带入“抗战”时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
二是动情诵读阶段视频,这是由泛舟朗诵,配上充满悲壮气氛的音乐,穿插体现东北特色景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文情。
三是激情创读阶段视频,这段视频是剪辑、组合电影《大刀进行曲》中的30多个镜头,重新配上歌曲《大刀进行曲》制作而成,能激发学生斗志。
四是课堂结束时视频,是MTV作品《和谐中国》,激发学生勇挑新时代重任的豪情。
四.说程序整个课堂贯串一条主旋律,即以“誓言”为切入口,“读”为外在活动形式,以“思乡爱国”情感为内在线索组织教学。
(一)悲情导读课前播放影片,上课铃响,教师演唱《松花江上》,接着老师提问导入:通过大屏幕,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一影片再现的是什么时候的真实场景?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引出听读方法:默默跟读,文图转换。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结构
土地的誓言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誓言:为土地而发出的誓言 故乡在呼唤
内容: 发誓为故乡而战斗
主旨:眷恋土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课堂小结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 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 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 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 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 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赏析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思考:与同桌互相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 自己的情感的呢?
5min时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文章赏析
解答:采用了意象铺排的手法。
意象铺排:铺陈、排比。 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意象,按照一定的顺序组 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可以加 强语势,渲染气氛、情绪。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赏析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认真阅读课文 概括文章的两段内容
5min时间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赏析
内容概况
第二单元 第8课《土地的誓言》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 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 斗而牺牲。
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 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我”相信最终能获胜 的坚定信念。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8课土地的誓言
(1)教材章节:本节课内容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教学内容:
1.阅读理解:《土地的誓言》课文,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2.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誓言、沃土、脊梁等。
3.写作技巧: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地在情感、文化上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手法表达对土地的情感。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对土地的尊重与爱护。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土地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土地的多重价值,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种价值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土地、环境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难点解析: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课文中生词、短语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解析:学生对生词、短语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不够熟练,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运用能力。
4.文化传承:了解作者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对土地的敬仰之情。
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创意写作。
-探讨土地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修辞手法,激发创意思维,提升写作水平,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3.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土地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品质与批判性思维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土地的象征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的句子和段落,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土地保护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土地价值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创意写作活动,言》,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3.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4.小组合作讨论,探讨土地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5.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土地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珍惜土地资源。但我意识到,仅仅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可能还难以将这种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一观念,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土地的价值。
2024-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2024-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2学会尊重自然,珍惜土地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深入挖掘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土地有什么样的感情?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2学生分享初读感受,提出疑问。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精讲课文4.1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4.2学生做好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5.课堂小结5.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深入学习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展开讨论。
3.情感体验3.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3.2学生谈谈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4.口语表达4.1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口语表达。
4.2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5.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课文背诵2.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背诵比赛。
2.2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
3.写作训练3.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土地”为主题进行写作。
3.2学生认真写作,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4.课堂小结4.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第8课《土地的誓言》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土深 沉、炽烈的热爱。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等写作手法。
3.培养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共鸣,建立文化 自信。
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等写作手法。
2.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对家乡、对 祖国的眷念与热爱。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 2.尝试用自豪、坚定、深情等语气来朗读全文。 3.同学们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
4.文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将多个物 象进行堆积与罗列。
内容上,引人想象,让人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片土地的 美丽丰饶;形式上,气势连贯而强烈,极有冲击力;情感上,表 达出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为作者表达自己愿为解放故 乡而献身的决心做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品读感受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这种感情呢? 请你找一找, 读一读,品一品。
(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用在这里表明作者昔日的 欢笑确实“死了”,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取而代之的是凄 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
学习任务二:品读感受
学习任务二:品读感受
(二)再读誓言,深化主旨 1.朗读第二段后半部分,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
言?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誓言:(1)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2)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而我将用我的泪 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学习任务一:初读感知
示例:这是一方美丽丰饶的土地,表现在一望无际的高粱, 像一幅巨大的红布铺开在原野上,随风飘摇,似乎让人嗅到 了高粱的清香;豆荚鼓胀着,有的豆荚炸裂开来,金黄的豆 粒挺起肚皮,等待农民伯伯的检阅。满载禾稻的粮车挤挤挨 挨地行进在乡间小路上,场院里的稻谷堆成了山,牛正拉着 重重的石磙辘辘地碾压颗粒。禾稻的香气弥漫在乡间,也弥 漫在人们的心里。彰显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丰饶,人们生活的 宁静而祥和,温馨而快乐!
第8课《土地的誓言》知识梳理
《土地的誓言》【课文内容】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
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
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第8课《土地的誓言》
tǔ rǎng
土壤
fēng ráo (形) wū huì
丰 饶 污 秽 丰盛; 富饶
chǐ rǔ 名江誉河受湖到泊损 fàn làn
耻 辱 泛 滥 害的;水感溢到出羞。 愧比或喻羞坏辱事 fa 坏思想任
意流传扩
pēn yǒng
(散液体)迅 速地往外冒
huà
喷涌 白桦树
标题研读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vs 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8·土地的誓言
端初木中语蕻文((部编h)ó七n年g级)下册良第二单元
展示周记
题目:仿照《土地的誓言》写一段关于家 乡景色的话,字数200字左右。
学什么
?目标
作者名片
见课文43页文下注释
写作背景
见课文45页阅读提示第一段
niǎn gǔ
碾谷
xiōnɡ tánɡ
胸膛
shì yán
誓言
háo mínɡ
课后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一说。 2.学习本文直抒胸臆、呼告的手法,抒发自己对家乡、 学校的感情,修改周记。 3.抄写生字词。
3.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 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 故乡而战斗和牺牲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2.作者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表 达出来的?
抒情,借景抒情,最后直接抒情。
3.作者在抒情上通过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出来的?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 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 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这两句话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呼 也 说 告 读这 的 “ 的告就话,者热意两她是是。可强爱 思句”在 对 一 以 烈、话 而行 本 般 抒 的怀运 不文 来 可 发 感想用 是中 不 把 强 情、“呼直在它烈共眷它告呼面分的鸣念”的文前为思。,相手中的呼想并称法的人人感且,,人或、情将隐直或物呼,倾含接物直物加诉将对的接两强对土着一 呼 种感象地土种 唤 形染拟比地修 , 式力人作倾辞 并 。,化“诉方 且 运并,母自式 跟 用引以亲己。 他 呼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些语句 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深 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 和体会。
1.理解句中红色字的含义。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愿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 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是 贬义褒用。这是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 现出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的洪水不可遏止地想 四下泛滥奔流,一发不可收拾。它比用“澎 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 驭的力量。表达了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
歌曲欣赏: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松 花 江 上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本课总结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 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 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 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 出来,仿佛使人聆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 到热血的沸腾。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 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
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作 业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 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
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 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 手印。”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 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 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 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 “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 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 “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 愤的心绪。
2、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 出来?试举例说明。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 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 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 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 子。) (3)、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 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 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 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 效果。)
端木蕻良,(1912.9.25— —1996.10.5)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 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曹 雪芹》。
诵读课文,注意以下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 2.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 感 受 作者情感。 3.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导入
“九 · 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 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 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 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 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
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hóng)良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本地自 身发出誓言”。
汉乡 孑与2 /seshu/47435/index.html 汉乡 孑与2 /wapbook/47435.html 牧神纪宅猪 /seshu/47237/index.html 牧神纪宅猪 /wapbook/47237.html 大唐仙医 /seshu/47548/index.html 大唐仙医 /wapbook/47548.html 奶爸的文艺人生 /seshu/47546/index.html 奶爸的文艺人生 /wapbook/47546.html 穿越大反派 /seshu/47479/index.html 穿越大反派 /wapbook/47479.html 大文豪 上山打老虎额 /seshu/44307/index.html 大文豪 上山打老虎额 /wapbook/44307.html
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 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 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什么?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 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 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 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 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 “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 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学习目标
•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具有激情的语句,了解呼 告的写作手法。 •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乱世王者 /seshu/49155/index.html 乱世王者 /wapbook/49155.html 天地惊 /seshu/48990/index.html 天地惊 /wapbook/48990.html 未来天王 /seshu/41347/index.html 未来天王 /wapbook/41347.html 尘骨 /seshu/48523/index.html 尘骨 /wapbook/48523.html 大王饶命 /seshu/48208/index.html 大王饶命 /wapbook/48208.html 唐朝小闲人 /seshu/24039/index.html 唐朝小闲人 /wapbook/24039.html 神藏 打眼 /seshu/30876/index.html 神藏 打眼 /wapbook/30876.html
警惕日本!
• 主战装备亚洲第一。 • 指挥系统世界一流。 • 军事技术全面领先,据预测,未来日本将在三 军主战兵器、导弹防御、航空航天甚至核武器 等军事技术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其军事 技术的尖端化趋势不可逆转。 • 军费开支已居世界第二 日本执意迈向军事大国 • 受美日印韩太空眼威胁,我国太空安全亟待正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