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分类
近地小行星分类
在天文学上,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NEAs)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 以内的小行星。
按照轨道类型,近地小行星主要分为三类:阿登型小行星群、阿莫尔型小行星群和阿波罗型小行星群。
不同类型的近地小行星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运行轨道。
阿登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很大,轨道半长轴小于1au;阿莫尔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比较大,轨道半长轴大于1au;阿波罗型小行星群的轨道倾角比较小,轨道半长轴大于1au。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近地小行星的特征和轨道,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研究这些小行星,评估它们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2022小行星撞地球阅读理解答案
2022小行星撞地球阅读理解答案小行星撞击行星、卫星,以及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太阳系中比较普遍且经常性的现象。
据统计,地球附近的近地小行星约有18000个,它们运行的轨道多种多样,撞击地球的概率也比较高。
地球之“祸”小行星撞击地球,高速冲进地球的大气层,形成超高温、超高压的冲击波。
强大的冲击波将摧毁前进方向上的一切生命物质,使一切可燃物质燃烧,引起森林大火甚至全球大火;使大气中的氮气形成氧化氮,形成强酸雨的沉降,加速动植物的死亡和地面的侵蚀。
冲击波撞击地面,会导致地壳岩石与土壤气化、熔融、破碎、溅射,并产生巨大的海啸与地震,摧残地球的生命。
若撞击靶区是海洋,大量的海水蒸发、溅射并挖掘出大量海底的沉积物与岩石粉尘抛射到平流层中滞留,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
平流层中弥漫的高浓度粉尘、烟尘,屏蔽太阳光和热辐射,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将减少90%,地表急剧降温,海平面下降,冰雪覆盖面扩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甚至大批植物死亡,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因食物链中断而死亡。
“黑暗的、寒冷的冬天”突然降临,新的冰期诞生,加剧生物物种的灭绝。
1990年一次偶然的发现证实,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肇事者就是一颗撞击尤卡坦半岛魔鬼角的小行星。
人类之“福”18。
5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加拿大萨德贝里地区,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的萨德贝里撞击坑。
撞击引发深部基性岩浆上升,形成了超大型的铜镍矿和铂金族元素矿,对后来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7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俄罗斯西伯利亚雅库梯地区,由于受撞击的地层中富含碳,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使地层中的碳转变成了钻石。
据估计,这些钻石可以供应全世界使用300年。
地球表面还有些撞击坑逐渐形成了湖泊,有些撞击坑在后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成为可供开采的煤矿、磷灰石矿和油气盆地等。
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事物有两面性,要辩证分析和看待。
还有科学家设想,能不能“抓”一个小行星来,让它在月球外围运行以便于矿物等资源的开发开采。
近地小行星
防御方案
星系(3张)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学界有多种对付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 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
小行星爱神星发现后的 20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它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到了 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德尔波特发现了第 1221号小行星“阿莫尔”,它把小行星距太阳最近的记 录刷新到 1.09天文单位。时隔仅两个月,阿莫尔的这一新记录又被另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所取代。这颗小行星 一下子把近地距的记录刷新到 0.65天文单位。使人们惊叹的是,它不但越过了地球,而且还飞越过了金星轨道。 这颗被编为第 1862号的小行星取名为“太阳神阿波罗”。
撞击实例
我国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2002年 6月 6日,一个估计直径为 10m的天体撞击了地球。该次撞击发 生在地中海,地点约在 34°N21°E。该天体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其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根据次声测量)相当 于 2.6万吨三硝基甲苯(黄色炸药),与一个中型核武器相当。当时印度与巴基斯坦正处于核战边缘,如果该小 行星撞击在该区域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感谢观看
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所有的方案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பைடு நூலகம்行可靠,还要靠将来 的实践来检验。
主要案例
近地小行星与地球之间有个“警戒线”-750万公里,当近地小行星越过“警戒线”,它就有可能撞向地球。 据统计,直径大于 1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 100万年发生一次;直径大于 2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约 300万年 发生一次;直径大于 6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上亿年才可能发生一次。“打个通俗的比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 率相当于同一个人被雷电击中两次,即 64万分之一的概率,可想而知概率有多小。”
伟大工程:将近地小行星改造成地球轨道空间站
伟大工程:将近地小行星变成地球同步卫星将近地小行星变轨获得资源和改造成太空站的迫切性对于人类中许多科学家和智者所渴望的,即将到来的星际殖民时代来说,有许多问题是迫在眉睫却如鲠在喉的。
例如将极富有价值的部分近地小行星(NEO)变轨到环地球轨道上,这些小行星富含金铂银铜等贵金属,铁鉻镍铝等工业金属,以及硅碳钙等元素。
由于太阳系演变特点及太空环境的特殊性,小行星上往往出现某些元素单质的富集。
人类可以用这些原料在地球轨道上建造航天港、军事堡垒、大型飞船船体制造厂,利用零重力制造集成电路,石墨烯和均质无缺陷材料等。
不说数以吨计的金、铂等贵金属,即使是价值最低的硅化物,也可作为透镜,太阳能电池板和防辐射保护层的原料来源。
将近地小行星变轨并开发,大大降低太空工业成本而使商业资本巨兽将目光转向地球之外!只有找到让人们为商业利益而自发进行地外殖民的方向,才能掀起又一个大航海时代。
2012年1月8日霍金预言,地球将在千年内面临核战之类的大灾难,人类只有在火星或太阳系其他星球殖民,才能避免灭绝!对外殖民是非常迫切的。
在地球大气层之外,人类各国使用再多的核弹进行战争对抗,基于地磁场的防护,地外核战争并不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危害。
但如果核战发生在大气圈内,数以万计的核弹头在大气层内爆炸,冲击波核辐射与核污染会导致人类大灭绝,如同地球数亿年前的恐龙一族。
而数百万年后,可能有变异的鼠族、狼族或海豚族崛起又一个文明,并进行一项人类遗迹考古的活动,并猜测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
这对于毁灭自己的人类是多大讽刺?!所以说,对外殖民并不仅仅是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增加可用的资源,更迫切的是转移各国核对峙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压力。
人类,需要推进地外殖民!假如在今人类文明之前,曾有太阳系内或太阳系外的星际文明曾将某些太阳系小天体改造为基地,那么这些基地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腐朽的。
人类可在发现遗留基地后稍作改造后重新使用它们。
这一假设如果成立的话,火卫一、火卫二、阿波菲斯、克鲁特尼等位置特殊的小天体都可能是被改造过的。
小行星空爆影响分析及应对建议
34 《生命与灾害》 2020-12小行星撞击地球概述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行,尺寸在1米至800千米内,且不易释放出气体和尘埃的天体。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离地球轨道距离小于4 500万千米的小行星,如果小行星轨道与地球轨道的最小距离小于750万千米,一般就认为有潜在碰撞风险。
目前已确认并记录的近地小行星已超过20 000颗,其中约2 000颗具有“潜在危险性”。
直径越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引发的灾害越严重(表1),目前在直径超过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中,90%以上已经被发现,但直径为100米左右的只有10%被发现,直径为40米左右的被发现的还不到1%。
表1 小行星撞击事件分类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穿过大气层后的剩余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参数与小行星初始质量、初始速度、小行星结构以及撞击角度有关。
小行星运行速度约为45千米/秒,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千米/秒,假如正面相撞,相对速度可达75千米/秒,即使小行星从后面“追”上地球,速度也我们居住的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时刻面临“天外来客”的威胁,其中绝大部分的擦肩而过都不为我们所知。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对防御小行星撞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发生陨石爆炸,造成超过1 200人受伤。
这颗陨石直径约18米,质量接近1万吨,以超过30千米/秒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发生气化爆炸。
其爆炸能量约为50万吨TNT,相当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30倍,冲击波损坏了成百上千的建筑,造成巨大损失。
小注:*为百万吨TNT当量可达15千米/秒。
小行星超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在大气层中形成极强的高温高压冲击波,引起大气分子电离发光,进而在超高速气动力和气动热相互作用下发生爆炸解体,形成火流星。
直径较小的解体碎块会在大气层烧为灰烬,直径较大的解体碎块则会撞击到地球表面,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其携带的巨大动能,造成巨大灾难。
据统计,从1988—2019年底,全球共发生723次火流星事件,平均每个月有两次火流星事件。
爱神星的意思-爱神星是什么意思
爱神星的意思|爱神星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爱神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近地小行星,国际编号433。
这颗小行星以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罗斯来命名。
爱神星的飞行轨道呈不规则型,有时距离地球很近,最远得却比火星还远,其绕太阳飞行一圈需要1.76年。
行星表面遍布弹坑以及大量与地球上的平房一般大的石块。
神星- 简介爱神星(433 Eros)是1898年8月13日由德国天文学家古斯塔夫韦特发现并以希腊爱神神厄罗斯来命名的。
在诸多近地小行星中,爱神星是被天文学家观测得最多的一颗。
20世纪,爱神星曾帮助天文学家确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确切距离。
爱神星- 特征表面特征爱神星并不呈球形,而是像马铃薯一般,表面引力各处不同。
爱神星向阳面的温度可达100℃,而背阳面则低至-150℃。
陨石坑爱神星表面的大石头可能源自10亿年前一场撞击,这场撞击溅射的碎片也可能填满了细小的陨石坑,美国宇航局的舒梅克尔号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探测器(NEAR)曾观测到爱神星上40%的区域,没找到直径小于500米的陨石坑。
从陨石坑的分布来看,较平滑(即较少陨石坑)的地区均在撞击点方圆9千米的范围内(此范围已达到小行星的另一面),但平滑区不连续而呈斑驳状,不能纯粹以溅射物覆盖来解释。
有理论认为撞击造成的震波使陨石坑壁的碎石掉到坑底而填平陨石坑。
由于爱神星形状不规则,因此即使震波在爱神星内部传送同一直线距离,对与撞击点相同距离的表面所造成的震动亦有异,故能较好地解释陨石坑分布密度不均的现象。
巨大沟槽爱神星腰部的巨大沟槽的由来,沟槽内走向和小行星长度方向平行的沟纹,以及沟槽内的陨石坑数量为何如此稀少,都曾经令科学家好奇。
从爱神的形状和密度,它是一颗完整的巨石,不是像253号小行星Mathilde,是由许多石块所聚合起来的。
科学家根据NEAR 的探测结果推断:这个巨大沟槽形成的时间,可能远在这颗小行星形成之后。
腐岩从爱神星上空50千米的地方往下看,有个直径达5.3千米的大陨石坑的表面,铺着一层很不寻常的腐岩。
天文学知识问答
天文学知识问答天文学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天文学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天文学知识问答什么是小行星带?什么是小行星?1、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估计此地带存在着50万颗小行星。
关于形成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由于某种原因,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这个空挡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结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2、在太阳系中,除了九颗大行星以外,还有成千上万颗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天体,它们像九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形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与八大行星相比,它们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头。
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3、小行星,顾名思义,它们的体积都很小。
最早发现的“谷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颗,被称为“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中最大的谷神星直径约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径约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们从天上“请”到地球上来,中国的青海省刚好可以让谷神星安家。
除去“四大金刚”外,其余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据估计,最小的小行星直径还不足1千米。
虽然它们的体积比卫星还小得多,但是在太阳系这个家庭中,却要和九大行星论资排辈。
4、大多数小行星是一些形状很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较松的石块,表层有含水矿物。
它们的质量很小,按照天文学家的估计,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4/10000。
这些小行星和它们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转,一面自西向东地围绕太阳公转。
尽管拥挤,却秩序井然,有时它们巨大的邻居--木星的引力会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轨道,迫使它们走上一条新的漫游道路。
在近年对小行星观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卫星。
四大小行星是哪四个?它们的基本概况?1、据统计,太阳系中约有50万颗小行星和八大行星一样绕着太阳公转,目前已登记在册的超过8000颗。
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
除了矮行星外的所有小行星和彗星都可被称太阳系小天体。
该分类的上界并不是很明确,但肯定不包括行星,下界是否包含流星体也不是很确定。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小行星由于质量小而无法籍自身重力形成椭球体表面。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应该有数百万。
小行星“爱神”(Eros)的近距离外貌,摄于2001年2月14日“爱神”Gaspra是第一个被拍摄到特写镜头的小行星小行星Ida和Dactyl飞越小行星Mathild2004年3月近地小行星约90%已知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是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一个相当宽广的地带。
一开始天文学家以为小行星是一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破裂而成的,但小行星带内的所有小行星的全部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要小。
今天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
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时的质量增长最快,它防止在今天小行星带地区另一颗行星的形成。
小行星带地区的小行星的轨道受到木星的干扰,它们不断碰撞和破碎。
其它的物质被逐出它们的轨道与其它行星相撞。
大的小行星在形成后由于铝的放射性同位素26Al(和可能铁的放射性同位素60Fe)的衰变而变热。
重的元素如镍和铁在这种情况下向小行星的内部下沉,轻的元素如硅则上浮。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小行星内部物质的分离。
在此后的碰撞和破裂后所产生的新的小行星的构成因此也不同。
有些这些碎片后来落到地球上成为陨石。
火星轨道内有三个小行星群:阿莫尔型小行星群;阿波罗型小行星群和阿登型小行星群。
这些小行星被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近年来被研究得较多,因为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
在其它行星轨道上也有小行星,它们通常是在拉格朗日点上运行,这些小行星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
预防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十大措施
自从 人类认 识到 近地 小行 星 ( N E A )的撞击 危 险性 以来 ,一直 在思 考 如何减 轻和避 免 小行 星撞 击地 球 的灾害 ,并提 出 了许 多应 对措施 。从不 同的 角度 出发 ,可 以将这 些措施 分成 几种 类型 。按 对撞击 者处理 方 同 ,可 分为偏 转 小行星 的轨道和 击碎 小行星 两种 方式 ;按 使 用的能源 不同 ,可分 为动 能 、电磁 能 、引力 、 能 以及核能等 方式 ;按接 近 小行 星 的方式 不同 ,可分 为拦 截 、轨 道 交会等 方式 ;根据 是否能快 速地 向 目丰 亍 , 能量 ,还可 以分 为直接 和间接 两种 方式 。究竟采 取何种 方式 ,要根 据撞击 可能 发生 的时间 、撞击者 的大 小 道特征等 多项 参数进行综 合评估 ,以选 取最佳方 式 。
3 安 装火箭主 动变轨
这 种 方 法 是 在 小 行 星 表 面 安 装 多 个 火 箭 发 动 机 ,靠发动O L n 9 推 力改变小 行星轨 道 。发动村 L i , y 以 是 大功 率的 ,也 可以 是小功率 的 。前 者适 合预警 时间较
根 据 这些 观 测 数据 ,建 立起 全球 性 的 信息 、分 析 和预 警 网 络 ( 1 Aw N),对 小 行 星 的轨 道 进 行 预 报 。 闩前 ,对 小 行 星 轨 道 预 报 的 准 确 性 还 有 待 提 高 ,主 要 有 二方 面 的 原 因 :一是 近 地 小 行 星在 接近
以作 为改变小 行星轨道 的一种推 动 力。
是 在它 们 通 过地 球 附 近 时 ,但 一 般 只能 观 测 到 一 段
☆ 专题 综述 — — _
缓 鹾缓赣 鞠朝瞄缓荔夔髯劳荔
.
.…
巨大小行星从地球“近旁"飞过
“ 好奇 " 号火 星之旅 辐射威胁大
不 能“ 去去) 想 去 火 星 的人 注意 了 , 如 果你 平 时 坐 电脑前 都 怕 辐射 , 火星之 旅
科技 信 息
・
) 皿
・
巨大 小行 星从 地球 “ 近 旁" 飞过
新华社北京 6月 1日电 当大部分 中国人还在睡梦
中时 , 一 颗 直径 2 . 7公 里 的 巨大 小行 星 1日凌晨 在 天 文 学 家的 注视 下从地 球 不远 处飞过 。 美 国航 天局 3 1日宣布 , 美 国东部 时间 5月 3 1日 1 6
离将是 非 常安 全 的 7 3 0 0万公 里 。 l 5年 前 ,美 国麻 省N . Y - - 学院 的研 究者 发现 了小行
射 。长期遭受辐射将增加患癌风险。研 究表明, 辐射剂 量达 1 希沃特 时, 患癌风险增加 5 %。美国航 天局规定 ,
在 地球 低轨 道 工作 的 宇航 员 , 这 方 面风 险 的可接 受 范 围
号 火 星之旅 的研 究 , 第一 次给 出了人 类进 行 深 空探 索可
文学尺度上 ,可以看作较近的距 离。天文学家表示, 这
颗 小行 星不会 对地 球 造成 威 胁 , 目前 它 正逐 渐 远 离“ 我
们 的 家 园” 。
能受到的辐射水平 : 即便在有飞船和防护服等屏蔽辐射
的 环境 下 , 人 体 所 受的辐射 水 平相 当于每 5 、 6天接 受一 次全复 C T扫 描 。 对 太 空 中的 宇航 员造 成威 胁 的辐射 主要 有 两种 : 一
一
的天体外, 还将为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起源提供 线
千奇百怪的小行星
XX奇百怪的OX "、行星O 谁发现了小行星X小行星的质量和体积比行星小得多,在地球上我们很难用肉眼看到它们。
所以在天文望远镜发明以前,人类是不知道有小行星存在的。
那么小行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大约在250多年前,天王星、海王星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德国有一位叫提丢斯的天文学家在研究太阳系六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时,发现了一条简单有趣的规则:取一组数列n=0,3,6,12,24,48,96……然后将每个数字加上4再除以10,就能近似得到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a,用公式表示为:a=(n+4)/10,这个近似得到的距离和行星到太阳的实际距离非常接近。
夭体n a(AU)实际距离(AU)水星0金星3地球60.40.7火星12 1.6??24 2.8木星48 5.2土星96100.390.721.52?5.29.611XO63X XXXO0.40.390.70.72111.52?5.29.619.264xXXCXO金星 3天王星192 19.6地球 6木星 485.2?24 2.8水星 0土星 9610夭体 na (AU )实际距离(AU )火星 12 1.6到了 1772年,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将这个规则引用到自己的书中出版,被更多人所知,后来人们将这个公式称为“提丢斯-波德” 定则。
按照这个定则的规律,在火星与木星之间, 距离太阳2.8AU 处应该有一颗行星才对,但实际上这颗行星似乎并不存在。
“提丢斯-波德” 定则的提出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直到1781 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赫 歇尔通过计算得出了天王星到太阳的距离,这时候人们重新想起了 “提丢斯-波德”定则,并把天王星引入定则之中,结果人们发现这一定则再次被印证。
如果定则成立,那在2.8AU 处可能真的存在一颗“幽灵行星”!一时间欧洲各地的天文学家充满热情地开始搜寻这颗“幽灵行星”。
到了 1801年元旦,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一颗星图上没有出现过的行星,通过连续多次的观测,皮亚齐记录了这颗行星在恒星之间的移动 路径,他排除了彗星,指出这个天体很可能就是大家要寻找的“幽灵行星”。
近地小行星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近地小行星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然而,地月系的实际运动,是地球与月球对于它们的公共质心的绕转运动。
地球与月球绕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27天7小时43分11.6秒,也就是27.32166天,公共质心的位置在离地心约4671公里的地球体内。
参考内容:
地球同它的天然卫星——月球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它的中心天体。
由于地球质量同月球质量的相差悬殊(成81.1:1),地月系的质量中心距地球中心只有约1650公里。
通常所说的日地距离,实是太阳中心和地月系质心的距离;通常所说的月球绕地球公转,实是地球和月球相对于它们的共同质心的公转。
由于这种公转,共同质心在地球内部有以地球恒星月为周期的位移。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国科学家们笑而不语地拿出了“中国小行星防御系统”。
我们可不是为了针对谁,普通人对美国“星链”计划的担忧,格局终究是小了。
在科学家的眼中,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近地小行星。
而在地球周围已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就超过了2万颗。
要知道,小行星造成了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而中国的科学家们,正是本着为人类发展贡献一份中国力量的初心,为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家园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至于预防“星链”中的人造卫星,那也只是衍生的功能。
小行星防御系统有多重要?可防御小行星,重点也是对太空全面观测跟踪,记录近地小行星轨道,需要的话来一发摧毁或使其改变轨道。
大家知道我们是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来自外太空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保护地球。
拯救地球是全人类的事业,因为它是如此遥远。
保卫国家才是头等大事,因为它迫在眉睫。
近地小行星对地球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值得关注,毕竟人类文明诞生后小行星没有对人类造成过毁灭性灾难。
当足以毁灭地球的小行星向地球杀来时,我们大概率也只能改变其撞击点,该毁灭的仍旧要毁灭。
但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关键在于对小行星的监测和防御能力。
防御小行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小行星的实时观测并改变小行星轨道,进而组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换句话说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将使我国具备空间防御能力,这也意味着我们的防御力量也开始跟太空。
这在未来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必须面对太空秩序的改变者——星链及其母国。
无论如何评价马斯克,世人都不得不承认他已经改变了世界,SpaceX计划在太空搭建由约4.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由于SpaceX低成本的宇航技术,星链卫星在将来成为零件级产品,几颗卫星的损坏根本不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但4.2万颗卫星中相当数量将会占据地球重要轨道,不仅挤占了宝贵的轨道资源,还将成为他国航天器的危险因素。
2019年欧航局“风神”气象卫星与“星链44”卫星险些碰撞。
近地小行星的分类
近地小行星的分类
1. 嘿,你知道吗?近地小行星有那些碳质的呢!就像煤炭一样黑不溜秋的,比如贝努小行星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哟!它们可神秘了,说不定藏着宇宙的好多秘密呢!
2. 哇塞,还有硅质的近地小行星呀!可以把它们类比成石头,顽固又坚硬呢,像爱神星就是硅质的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3. 嘿,石质的近地小行星也很特别呢!就如同普通的石块一样随处可见,像智神星就是这类哦!它们是不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呢?
4. 哎呀呀,金属质的近地小行星闪亮亮的哟!简直就像金子一样耀眼,像灵神星就是这样的呢,这多让人惊叹呀!
5. 你们想啊,还有那种混合质的近地小行星呢!就好像是各种东西胡乱拼凑起来的,这多神奇呀,典型的如灶神星呢!
6. 哼,最后还有一种特殊质的近地小行星呢!它们就像是宇宙中的怪咖,独特到难以归类,真的是太奇妙啦!所以啊,近地小行星原来有这么多种分类呢,是不是超级有趣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近地小行星的分类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近地天体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影响
近地天体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影响近地天体,即距离地球较近的天体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和陨石等,它们对地球的环境和生命演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近地天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以增进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和生命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首先,近地天体对地球的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当近地天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时,由于摩擦和压力等因素,它们会产生高温和剧烈的运动。
这会导致陨石坠落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进而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并产生巨大的环境污染。
例如,2013年俄罗斯的车里雅宾斯克事件,一颗小行星突然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并爆炸,导致了2000多人受伤和广泛的物质损失。
因此,了解近地天体的轨道、大小和组成等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防御措施,对于保护地球的环境至关重要。
其次,近地天体对地球的生命演化产生间接影响。
大约在地球生命诞生后的几个亿年,一些小行星或彗星与地球相撞,带来了大量的水和有机化合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成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形成的基础,为生命的演化和多样性提供了必备的元素。
例如,彼岸派洞窟石柱石笋中发现的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就表明外源性有机物对生命演化的重要性。
因此,近地天体的撞击事件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与机遇。
此外,近地天体对地球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灾难风险。
虽然大多数近地天体与地球的距离较远且稳定,但仍然存在少数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大型天体。
这些天体的撞击能量强大,能够引发广泛的破坏和灾难,甚至引起气候变化,对地球和生命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地球上曾发生一次大规模的陨石撞击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因此,研究和监测近地天体的轨道和运动,为我们提前预警和应对可能的巨大灾难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地天体对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工作。
近地天体的轨道和大小等信息可以通过天文观测、空间探测和模拟计算等手段获得。
专题研究 开发太阳系计划
水星
这货看起来和月球有点像,离阳5800万公 里左右,由于自转太慢了,要几多月才能转 一圈,所以冰火两重天,白天500度挖洞。
由于里太阳系中心很近,贵金属重金属含 量极高,80%都是矿物。不是贵金属就是铁 镍什么的,两极晒不到太阳的地方还有少量 的水。其实在水星极区附近用太阳能热发电 供电,然后采矿并作为飞船工厂还是有那么 点可能的。生活区应该在地下。
开发太阳系计划
先说说近地小行星,这个大家都比较陌生。但
是可能它比月球的资源离我们还近一些,有可能是先
被利用的。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大于100米长度 的有2万个左右,还有有1000米的毁灭级有500 个左右。这是轨道和地球很近的小行星。其中 部分对地球有威胁,部分易于利用。
这些100米往上才比较容易观测,而且都是 进20年才有足够的力量找出来的。这部分知识 比较新,所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其中的谷神星据说含水量很高,可是火星轨道往外水真心到处都是, 不稀缺,金属反而丰度很低。
所以有一颗小行星——灵神星,可能反而是价值最高的。 灵神星长200公里左右,.重金属含量高于90%,主要是铁和镍,质量达 到2亿亿吨
下面讲一讲木星卫星和木星环吧! 到了木星这里,和太阳的距离有地球的5倍那么远,这里是标志性 的一个点。这里往太阳方向,重元素富集,在水星达到最高比例, 整一个不锈钢球
太阳附近的高密度光能的利用
太阳附近,比如水星轨道,每平米的能量 密度是12kw。假如人类找到了很好的能量储 存方式,那么开一艘能量采集船来这里采集能 量就是一件效益非常好的事情了。这附近的射 线和粒子流对太阳能电池板伤害很大,所以只 能用蒸汽轮机这类热发电方式来进行光变电, 然后储藏。
火星
这颗星球目前最吸引人类的是它的居住空间,我们备用 的第二个家园。上面有足够的碳元素和水元素。
小行星探测与未来任务
小行星探测与未来任务自太空探索开始以来,我们已经探索了太阳系中的许多星球。
尽管如此,我们对小行星的探测和研究一直比较薄弱。
实际上,小行星对于我们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开展太空旅行,都非常重要。
那么,小行星探测又是什么?未来有哪些小行星探测任务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小行星探测简介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一类矮小的天体,它们通常是直径在几十观测甚至几百千米之间的不规则岩石,不具备内部分层结构和活动火山等特征。
小行星在太阳系的分布非常广泛,它们无处不在,从近地小行星到海王星附近的冰岩带,小行星的数量不断增加。
小行星对于我们了解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和行星形成及演化过程非常重要,它可以给予我们有关行星、卫星、彗星甚至太阳的重要信息。
此外,随着人类深入探索太空的发展,利用小行星开展太空旅游、资源挖掘、太空科技开发等任务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未来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尽管我们已经成功地将几项小行星探测任务送上了太空,如NEAR Shoemaker、Dawn、Hayabusa、OSIRIS-REx等,但是仍存在许多未知的问题和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应对。
目前,深空探测任务的过程基本上分为三部分:发射阶段,飞行任务执行阶段,返回或进入目标行星轨道进入探测阶段。
按照这个分工,未来的小行星探测任务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发射阶段发射阶段是指火箭发射小行星探测器的过程。
火箭要载荷装入轨道,将小行星探测器装入火箭上,进行点火发射,直到火箭实现超音速飞行,顺利进入太空。
飞行任务执行阶段飞行任务执行阶段是指小行星探测器执行任务期间的飞行状态。
探测器要按照任务要求进行调整,调整轨道,定位与仪器检测等。
飞行任务执行阶段带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设备故障等。
探测阶段探测阶段是指小行星探测器接近小行星表面或悬停在小行星上进行探测。
包括取样,探测,回馈等等。
未来有许多小行星探测任务可以开展,这些任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小行星采样探测小行星采样探测任务旨在返回小行星样品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共同历史,形成和演变等。
小行星的分类与特征
小行星的分类与特征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它们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未能形成行星的残留物。
对于小行星的分类和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历史,还对于地球防御措施和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行星的分类小行星根据其轨道特征和物理特性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主小行星带主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最庞大的小行星族群,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其中最著名的小行星是谷神星,它是主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直径约为940公里。
主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主要是围绕太阳稳定运行,它们的轨道大致呈现出一个带状结构。
2. 阿图尔小行星阿图尔小行星是主小行星带内的一类小行星,它们具有特殊的轨道共振关系。
阿图尔小行星分为两类:特洛伊小行星和希尔达小行星。
特洛伊小行星位于木星轨道附近的拉格朗日点L4和L5处,而希尔达小行星则位于土星的拉格朗日点L4和L5处。
3. 阿波罗型小行星阿波罗型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地球轨道附近,它们横越地球轨道,并且可能与地球发生相撞的概率较大。
这些小行星对地球来说构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因此对于它们的追踪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4. 非常规类型小行星除了主小行星带与近地小行星群外,还存在一些不同于传统分类的小行星类型。
比如,特洛伊小行星是与其他行星轨道共振的小行星,土卫六的特洛伊小行星索波克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二、小行星的特征除了不同的分类外,小行星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 多样的形状和大小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有些小行星呈现出规则的球形或者类似陨石的形状,而有些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它们的直径可以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
通过观测和探测任务,科学家们得以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小行星进行详细研究。
2. 复杂的组成成分小行星的组成成分也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岩石、金属和冰等物质。
这些成分对于了解太阳系的物质构成以及生命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行星的样本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推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小行星带
谷神星(Ceres)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位于小行星的矮行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直径为 (987±150)km,自转周期9 h 5 min。
物理特征
构造 自转周期
公转碰撞 其它物质
小行星带包含两种主要类型的小行星。在小行星带的外缘,靠近木星轨道的,以富含碳值的C-型小行星为主, 此类小行星占总数的75%以上。与其它的小行星相比,颜色偏红而且反照率非常低。它们表面的组成与碳粒陨石 相似,化学成分、光谱特征都是太阳
在平均速度太高的区域,碰撞会使星子碎裂而抑制质量的累积,阻止了行星大小的天体生成。在星子的轨道 周期与木星的周期成简单整数比的地区,会发生轨道共振,会因扰动使这些星子的轨道改变。在火星与木星之间 的空间,有许多地方与木星有强烈的轨道共振。当木星在形成的过程中向内移动时,这些共振轨道也会扫掠过小 行星带,对散布的星子进行动态的激发,增加彼此的相对速度。星子在这个区域受到太强烈的摄动因而不能成为 行星,只能一如往昔的继续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小行星带可以视为原始太阳系的残留物。
1801年,西西里和皮亚齐(G.Plazzi)在例行的天文观测中偶然发2.77 AU处有个小天体,即把它命名为谷 神星(Ceres)。
1802年,天文学家奥伯斯(H.Olbere)在同一区域内又发现另一小行星,随后命名为智神星(Pallas)。 威廉·赫歇尔认为这些天体是一颗行星被毁坏后的残余物。到了1807年,在相同的区域内又增加了第三颗婚神星 和第四颗灶神星。由于这些天体的外观类似行星,威廉·赫歇尔就采用希腊文中的语根aster- (似星的)命名 为asteroid,中文则译为小行星。
另一个在小行星主带外缘的高倾角家族是福后星族,轨道在距离太阳2.25到2.5天文单位之间。主要由S-型 的小行星组成,在靠近匈牙利族的附近有一些E-型的小行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s) 指的是那些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小行星。
这类小行星可能会带来撞击地球的危险。
同时,它们也是相对容易使用地頢发射太空梭访问的。
事实上,访问近地小行星所需的delta-v比访问月球还小。
NASA的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已经访问过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小行星433 号(爱神星)。
目前已知的大小4千米的近地小行星已有数百个。
可能还存在成千上万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数量估计超过2000个。
天文学家相信已经在它们的轨道上运行了1000万至1亿年。
它们要最终与内行星碰撞要么就是在接近行星时被弹出太阳系。
发现
近地小行星Itokawa
1898年,天文学家维特发现了第433号小行星。
他用笔一算,简直吓了一跳。
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只有1.46天文单位,比火星还小。
而且在它到达近日点时,距离太阳只有1.13天文单位,已经非常靠近地球了。
这个发现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为这颗小行星起了个爱神星的雅号。
这是自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以来,首次观测到的主环带内小行星。
小行星爱神星发现后的20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以为它就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小行星,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然而,到了1932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德尔波特发现了第1221号小行星“阿莫尔”,它把小行星距太阳最近的记录刷新到1.09天文单位。
时隔仅两个月,阿莫尔的这一新记录又被另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所取代。
这颗小行星一下子把近日距的记录刷新到0.65天文单位。
使人们惊叹的是,它不但越过了地球,而且还飞越过了金星轨道。
这颗被编为第1862号的小行星取名为太阳神阿波罗。
[1]
从此之后,小行星的近日距记录接二连三地被打破。
天文学家们根据已经掌握的这些小行星的近日点距离和轨道半长径的数值,把它
们划分为三种类型,轨道半长径和近日距都在地球轨道以外的称为阿莫尔型小行星;轨道半长径稍大于地球,而近日距在地球轨道之内的称为阿波罗型小行星;轨道半长径和近日距都在地球轨道之内的称为阿登型小行星。
这三种类型的小行星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英文简称NEO (Near Earth Object)。
威胁
近地小行星想象图
近地小行星距地球有多近呢?人们最早发现的近地小行星爱神星是1898年发现的。
等到1930年1月发生大冲(它到达近日点时与地球、太阳排列成一直线。
这时离地球最近)时,记录到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0.17天文单位,约2500万千米。
阿波罗星在发现那年的5月15日,它的近地距离仅为1140万千米。
20世纪30年代,是近地小行星频繁造访地球的时期。
记录表明,1936年2月7日,小行星阿多尼斯星在距地球220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地球。
1937年发现的“赫米斯”星,着实把人们吓了一大跳。
这年的10月30日,它跑到地球身旁的70万千米处,一夜间越过了地球大半个天空。
几十万千米在天文学家眼里只是近在咫尺之距。
如果它在途中遭遇什么“不幸”(指地心引力作用),弄不好会同地球相撞的。
赫米斯(又译为赫尔墨斯)为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常被宙斯等众神派到地上来“探访”。
人们用这个名字给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命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汕头曙光整形美容医院/doc/bc14147903.html,提供
随后的五六十年中,人们相继记录到的近地小行星还有伊卡鲁斯星、地理星、托洛星以及近年发现的奥斯汀星,它们都与地球比较接近。
但是,绝大多数的近地小行星的近地距离都比月地距离大。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颗小行星是从地球与月亮之间飞掠过地球的。
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
小行星的频频造访,已引起天文学家们的关注。
近几十年来,有
些与地球轨道相仿的小行星以及有可能靠地球最近的一些小行星,已经处于天文学家的密切监视之下。
因为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尽管有些小行星的轨道并不与地球轨道完全重合,有一定的倾角,但由于小行星在大行星的摄动下,轨道会和地球轨道相交,从而有可能与地球相撞。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和庸人自忧。
目前,国际天文组织机构已经成立了监视和预警机构,对小行星中的危险分子和可疑分子进行密切的监视与追踪。
分类
一些近地小行星拥有很高的偏心轨道导致它们实质成为“短期”彗星,因为它们会在太阳附近完全消耗挥发,事实上只有很少近地小行星展现出类似彗星那样昏暗的彗尾。
这些近地小行星可能来自柯伊伯带,柯伊伯带在海王星外围,那里是彗星的来源地。
其余的近地小行星可能是真正的小行星,在木星的引力交互作用下衍生自小行星带。
三类近地小行星:阿登型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轨道直径小于一天文单位(AU,日地距离) 远日点大于地球的近日点,它们经常位于地球轨道内。
阿莫尔型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位于地球和火星间,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外一点点(1.017 -
近地小行星1999 KW4
1.3 AU)。
阿莫尔小行星经常穿越火星轨道不会穿越地球轨道。
火星的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似乎是被火星引力俘获的阿莫尔小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阿波罗小行星与阿托恩小行星的偏心轨道穿越地球轨道,这使得它们可能产生撞击的威胁,而阿莫尔型小行星不穿越地球轨道但却可能距离地球非常近。
有时也使用阿朱那小行星指称那些几乎完全与地球轨道重合的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的称谓要比近地天体来的严格。
阿波罗小行星
这一类小行星轨道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外,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