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原文及解释
国学经典:论语(四)论语第十六至第二十篇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四)论语第十六至第二十篇译文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负担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欧阳修《吉州学记》阅读答案翻译
欧阳修《吉州学记》阅读答案翻译欧阳修《吉州学记》阅读答案翻译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欧阳修《吉州学记》阅读答案翻译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
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
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
其明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
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
《记》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
”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宋兴盖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
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
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
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
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
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
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
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选自欧阳修的《吉州学记》,有删改)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B.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备:完备C.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劝:规劝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施于今者宜何先燕王欲结于君C.而不及待其成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认为学校是推行仁政的根本,与国之命运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在都城、城邑、乡里、家族中广泛设立学校。
“君子有九思”原文及解释
“君子有九思”原文及解释名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摘自:《论语·季氏篇》解释: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季氏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乐论·《荀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乐论·《荀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乐论《荀子》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
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
征诛揖让,其义一也。
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
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
先王喜怒皆得其齐焉。
是故喜而天下和之,怒而暴乱畏之。
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故曰:墨子之于道也,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也,犹欲之楚而北求之也。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 ... 和而不流,乐肃庄 ... 齐而不乱。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
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
是王者之始也。
乐姚冶以险, ... 流僈鄙贱矣。
流僈则乱,鄙贱则争。
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
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
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地
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
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
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宪问》【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罕》【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
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
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论语·季氏第十六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一则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孔子曰:“求!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与:通假字,欤。
语气词,吗。
4、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5、为:语气词,呢。
6、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7、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8、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
9、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10、兕:音sì。
雌性犀牛。
11、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12、椟:音dú,匣子。
13、费:季氏的采邑。
14、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5、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
”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
现在不把它夺取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来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
论语16季氏篇及翻译
16季氏篇及翻译作者:佚名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国学经典名句及翻译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6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
45、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3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国学第二课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 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 乐晏乐,损矣。”
国
学
朋
友
Hale Waihona Puke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论语·季氏篇》p253
【注释】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 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⑤便佞:花言巧语。 【翻译】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 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 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 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篇》p61
【翻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 的人与他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谊:“八拜之交”
知音之交 --- 伯牙、子期 舍命之交 --- 角哀、伯桃
刎颈之交 --- 廉颇、蔺相如
胶漆之交 --- 陈重、雷义 鸡黍之交 --- 元伯、巨卿
生死之交 --- 刘备、张飞、关羽
管鲍之交 --- 管仲、鲍叔牙 忘年之交 --- 孔融、祢衡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佚游,乐晏乐,损矣” --《论语·季氏篇》p253
【注释】 ①损:以…为乐。②道人之善:赞美别人的优点。 ③佚游:放纵游荡。④晏乐:偷安逸乐。 【翻译】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 有法度的礼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结交贤良 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任性取乐为快乐,以放纵游荡为快 乐,以偷安逸乐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荀子乐论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荀子乐论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
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
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
征诛揖让,其义一也。
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
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钺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
先王喜怒皆得其齐焉。
是故喜而天下和之,怒而暴乱畏之,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
故曰:墨子之于道也,犹瞽之于白黑也,犹聋之于清浊也,犹欲之楚而北求之也。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
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
是王者之始也。
乐姚冶以险,则民流僈鄙贱矣。
流僈则乱,鄙贱则争。
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
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
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
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原文及解释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原文及解释名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摘自:《论语·季氏篇》解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赏析:孔子根据道德修养和节操作风,将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结交朋友是为了互相学习,辅助仁德,共同进步,只有与益友相交,给人以补益,在仁德和事业上相得益彰。
季氏篇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论语背诵12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谓季氏:“八佾物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敏于行。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三四年级经典诵读《论语》
《论语》精选内容四年级第一学期《论语》内容子罕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乡党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食不语,寝不言。
入太庙,每事问。
先进篇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颜渊篇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路篇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宪问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季氏篇》全文
【导语】季⽒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季⽒将有事于颛臾。
”孔⼦⽈:“求,⽆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也。
何以伐为?”冉有⽈:“夫⼦欲之,吾⼆⾂者皆不欲也。
”孔⼦⽈:“求,周任有⾔⽈:‘陈⼒就列,不能者⽌。
’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彼相矣?且尔⾔过矣,虎兕出于柙,龟⽟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孙忧。
”孔⼦⽈:“求,君⼦疾夫舍⽈欲之⽽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盖均⽆贫,和⽆寡,安⽆倾。
夫如是,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远⼈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谋动⼲⼽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 孔⼦⽈:“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天⼦出;天下⽆道,则礼乐征伐⾃诸侯出。
⾃诸侯出,盖⼗世希不失矣;⾃⼤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夫;天下有道,则庶⼈不议。
” 孔⼦⽈:“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孙微矣。
” 孔⼦⽈:“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 孔⼦⽈:“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孔⼦⽈:“侍于君⼦有三愆:⾔未及之⽽⾔谓之躁,⾔及之⽽不⾔谓之隐,未见颜⾊⽽⾔谓之瞽。
” 孔⼦⽈:“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 孔⼦⽈:“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
⼩⼈不知天命⽽不畏也,狎⼤⼈,侮圣⼈之⾔。
” 孔⼦⽈:“⽣⽽知之者上也,学⽽知之者次也;困⽽学之⼜其次也。
困⽽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君⼦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思温,貌思恭,⾔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名言欣赏-孔子经典名言赏析
孔子名言欣赏|孔子经典名言赏析孔子名言欣赏(带解释)孔子是全世界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并不是天生的圣人。
孔子和我们一样,也有各种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是孔子有聪明的睿智,他能超越个人的悲苦,并且为芸芸众生提供转苦为乐。
转悲为喜的积极态度。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 2.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 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5.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 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宪问》【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 8.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罕》【翻译】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
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
论语七十二则译文
论语七十二则释义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且有新的体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说:“孔文子凭什么作为而成名的?”先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样做而成名的。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诸位!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工作之余,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
”1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1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原文及解释
名句: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摘自:《论语·季氏篇》
解释:爱好行事以礼乐为节度,爱好称道别人的优点,爱好多结交有贤德的朋友,都会受益;爱好骄矜傲慢,爱好闲散游荡,爱好沉迷酒食,都会受损。
季氏篇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
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其斯之谓与?”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