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1 光通信
研究方向名称
2 无线通信
3 通信网络
4 通信电路与系统
5 信息与信号处理
四 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
毕业 总学分
课 程 总学 分
学位基础课程
公 共 基础 课
学科门 类基础
课
一级学 科基础 课
学位方 向课
2春
A1010042M 天线与电波(学术型)
2春
A1010043M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保密 通信(学术型)
2
春
A1010044M 数字语音信号处理(学 术型)
2
春
A1010045M 现代谱估计(学术型)
2春
A1010046M 矩阵理论(学术型)
2春
A1010047M 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 (学术型)
2春
学术 活动
开题 报告
学位 论文
70 32 6
2
10 14 2 2 34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公共课设置参照《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 目录表》
2、 专业课程设置见下表: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
课程 课程代码 类别
课程名称
学 开课 备注 分 时间
公 A1000001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共
与实践研究
2
秋/春
必修
基 A1000002M 自然辩证法概论 础 A1000004M 基础英语 课
1 秋/春 课6学 分
3 秋/春
学 A1000013M 偏微分方程(学术型) 科
门
类
北航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北航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深入的专业知识;2.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3.具备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设计和工程管理等任务;4.具备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5.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能够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和深入学习。
二、培养方案1.公共基础课程研究生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课程包括高级数学、高级计算机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
3.专业硕士方向课程在专业硕士方向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发展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包括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科研实践科研实践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并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科研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5.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必须完成的学术任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能够在所学领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创新和贡献。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导师指导、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博士研究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博士学位课程设置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前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深入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学科前沿,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等。
其中,必修课程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具备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全面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
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供广泛的选择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相关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是为了深化学生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上的深厚理论基础和技术能力。
综合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使其在专业领域以外也能够拥有广泛的知识和素养。
二、导师指导导师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导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在导师指导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科研课题选择、学术指导、学术交流、学术论文撰写等。
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具有科研挑战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并在科研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术指导方面,导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术指导,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内涵,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导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在学术上的成长和提高。
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人才旨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数学、物理和通信网络知识,具备信息与通信系统、电子技术设计及应用能力,能在通信系统、互联网,数字电视、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领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系统设计、工程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基础课程。
2. 专业课程:包括信息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
3. 实践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实践课程。
4. 拓展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拓展课程。
三、实践教学1. 实践课程设置:安排学生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信号处理实验、通信网络仿真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到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践教学环境:建立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室、通信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
四、师资力量1. 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兼备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等。
2. 学科带头人: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推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3. 实践导师:邀请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实训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课程特色1. 综合实践课程:增加通信工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教学:开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能力。
3. 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置中融入新兴技术,如物联网、5G通信等,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
六、学科建设1. 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提供先进的通信工程实验平台。
北京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6
移动通信系统
研究蜂窝移动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中的新体制、信号处理和系统设计,包括TDMA通信、CDMA通信、OFDM通信、MIMO和多天线通信、深空通信等体制和系统的研究,研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等信号处理技术,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三、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学分
开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适用专业
(本专业及其它专业)
1
30810150
自然辩证法(硕士)
必修
1
2
308101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
必修
2
3
30810030
第一外国语(硕士)
必修
4
4
04811070
随机过程
Stochastic Processes
(包括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成果。
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点;在实现方法上有新技术,而不仅仅是新芯片的应用;虽在理论上和技术上没有明显创新,但在应用领域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具有应用价值。论文具有上述三条之一者,即可认为具有创造性。论文工作量可由论文难度和研究工作的复杂性来估计,要求中等水平学生用一年半时间完成。
四、对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的要求
(列出可证明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检验标志)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通信与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1.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才;2. 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高级科研工程技术人才;3.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通信与信息领域发展需要的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学校应该根据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的需求,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设计和安排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网络等核心课程,选修课包括通信协议、多媒体通信、信息安全等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2. 实践教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设通信与信息工程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信与信息工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此外,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学术科研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创新的学科领域,学术科研是通信与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开展一流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团队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学校在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4. 专业素养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人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学校应该开设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素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0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研究生需掌握扎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熟悉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等,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等,为研究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程: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等,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
4.实践课程:通信系统仿真、通信设备调试、项目管理与实施等,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研能力培养1.课题研究:研究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3.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提升科研素养。
四、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安排研究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实验室实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通信系统实验、信息处理实验等,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3.项目管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国际视野培养1.国际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项目,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2.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
3.国际实习:安排研究生在国际知名企业实习,了解国际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六、素质拓展1.课外活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竞赛、文体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
2.社会实践:组织研究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这个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0810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各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研究方向:①无线通信系统②光通信系统③软件无线电技术④通信与导航技术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⑥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
2.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研究方向:①信号处理②信息感知与融合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图像处理与传输⑤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⑥雷达信号处理
3.信息安全(二级学科代码:0810Z1)研究方向: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③系统安全④网络安全⑤信息安全测评⑥应用安全⑦密码学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
1。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目录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 (6)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播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10,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绿色通信和协作通信2.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智能信息系统
3.卫星导航与空间通信4.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
5.网络大数据分析与方法6.信号与信息处理
7.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8.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9.视觉/听觉识别与理解10.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处理与应用11.生物医学健康信息技术12.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以学校批准年限为准)。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北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北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一门重要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通信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及通信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掌握通信工程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在通信、信息、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从事科研、设备研发、系统集成与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当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具备通信系统的设计、实现与优化能力,熟悉通信网络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技术,掌握通信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
2、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参与通信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
3、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二、培养方案1、专业核心课程(1)计算机网络技术(2)数字通信系统设计(3)通信原理与系统(4)通信网络技术(5)通信信息处理技术(6)移动通信系统(7)通信工程实训(8)工程电磁场(9)通信工程设计与实践(10)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以上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期间,将深入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选修课程(1)光纤通信技术(2)卫星通信技术(3)网络安全技术(4)通信系统仿真(5)大数据与云计算(6)物联网通信技术3、实践教学除课堂教学外,通信工程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如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实验、通信网络搭建实验、通信系统维护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将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毕业实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信工程专业还设置了毕业实习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进入通信工程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从而熟悉通信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环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0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应具有通信科学、信息科学方面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数理基础,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应能研究解决本学科中基础理论课题及前沿发展课题,提供创新的科学成果,应具有独立从事理论研究及高科技开发能力,能独立承担和完成各类研究课题,并应具有学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素质,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3.至少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4.应有严谨求实的学风,高尚的职业道德。
三、研究方向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与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信息传输理论与技术、现代交换理论与技术、通信系统、信息系统、信息网与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语声与音频,图像、图形与视频等各类媒体信号的分析、滤波、辨识和重构的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信息压缩与编码,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以及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具体设以下研究方向:1.通信系统3.现代信号处理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多媒体通信7.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9.电子商务关键技术11.卫星通信系统与通信网2.移动通信4.现代网络通信技术6.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8.远程教育关键技术10.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12.空间飞行器测控与制导四、学习年限、学分与要求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生学校年限通常为三至四年,毕业时间由博士生导师决定,可提前,但至少不得短于2年半,亦可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6 年,硕博连读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五年。
答辩前,博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1出免修五、课程设置(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六、学习方式1.专题研讨课程学习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撰写研讨报告、作学术报告或自学等形式。
2.博士生的修课时间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在个人培养计划中作出具体安排,可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者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与通信领域从事高级工程技术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提供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实际应用。
二、培养时间和课程安排1.必修课:-信息与通信工程导论-信息系统原理与设计-通信系统原理与设计-高级通信原理与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网络技术与应用-现代通信网络与协议2.选修课:-数字图像处理-无线通信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系统实时仿真技术-智能传感器与网络-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3.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研究方向课程进行深入学习。
三、论文要求和科研项目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实验研究,深入掌握所选研究方向的理论和技术,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撰写的重点是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四、实践环节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工程实践: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工程实践项目,能够独立或者与团队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习或实地考察: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实习或实地考察活动,并根据实践活动撰写一份实习报告或实地考察报告。
五、科研能力培养1.指导教师制:每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导师负责对学生的研究项目进行指导,并提供科研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和论文撰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1)深空通信(2)无线移动通信(3)卫星通信(4)智能交通(5)信息安全(6)云计算三、学制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四、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英语(4学分)(以上两门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以上三门任选一门)B类:电子信息前沿(2学分)(以上必修)产业发展前沿(1学分)科研素质先导课(2学分)工程素质先导课(3学分)C类:数字通信(3学分)成像原理与图像工程(3学分)矩阵论(3学分)自适应信号处理(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D类:网络信息新技术(3学分)信号检测与估计(2学分)雷达原理与空时无线通信(2学分)医学物理(3学分)软件工程实践(3学分)高速数字电路设计(3学分)信息产业应用(华为)(1学分)(二)博士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注】:博士研究生不专门开设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选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五、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3、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5、较全面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独立的科研开发能力,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能在现代通信网、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刑侦图像处理、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等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
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通信网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3、移动互联网4、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5、网络与信息安全6、通信信号处理及应用7、刑侦图像处理8、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1学分,不高于34学分。
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含体育、科技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概论和人文素质类等课程,不少于3学分)组成。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从事开发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七、实践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硕士生在实践中树立知识报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硕士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任选之一参加。
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指导教师须定期组织研究例会,听取硕士生汇报研究进展,开展学术讨论,至少每月一次。
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至少选听、参加6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一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同时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方向1、现代通信网2、宽带无线通信技术3、移动互联网4、光通信与光信息技术5、网络与信息安全6、通信信号处理及应用7、刑侦图像处理 8、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设置额定学分:31 学位课学分:19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学院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与学制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简称“工程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工程硕士生一般不得延期毕业。
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相关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审核,可延长学习年限。
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通信网技术及应用2、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3、光通信技术及应用4、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5、刑侦图像处理及应用6、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7、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工程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工程硕士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31学分,不高于34学分。
工程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学时。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学分,18学时。
(2)第一外国语4学分其中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学分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个学分。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含体育、科技论文写作、计算机应用、行业发展概论和人文素质类等课程,不少于3学分)组成。
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六、课程学习(1)工程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根据实际情况,工程硕士生的某些教学点可设在校外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为培养基地,由学校指派教师授课。
应根据工程硕士生的特点。
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2)工程硕士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
学位课程的考试采用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非学位课程的考试可采用笔试或撰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形式,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制评定。
两种记分制换算如下: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合格):60~69分;不及格(不合格):59分以下。
计学分课程考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可取得相应学分。
(3) 工程硕士生开设的公共课程教学由研究生院与相关院系共同组织。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由相关院系负责组织,研究生院负责协调和检查。
(4)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内学时完成教学计划,对研究生课外自学和预习要提出明确要求。
(5)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要坚持实行考勤制,对研究生的出勤、作业等情况进行记载。
对于缺课三分之一或其它教学环节未能达到要求者,不准参加考试。
七、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原则上不少于1年。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的实践教学可采用下列方式实施:1、具有特定主题的系列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2、与所从事领域应用技术相关的硬件、软件设计或机构设计;3、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工程设计、项目研究等。
工程硕士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
要对工程硕士生实践环节实行全程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的具体要求由培养单位根据实际规定并认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1)论文选题工程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前应与导师联系,选定将进行的研究课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选定题目由导师提出课题调研和文献阅读的指导性意见。
(2)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文献阅读既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必要手段,又是开阔视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文献阅读又是解决研究中遇到问题的重要办法。
工程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为开题准备的文献阅读量不少于20篇(至少含5篇外文文献),内容应包含所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内外前沿情况进行总结。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测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
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后组织3名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小组参加答辩,通过者可继续进行论文阶段工作。
九、论文工作学位论文(设计)必须由工程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对一些源于大型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设计的论文,其研究人员或设计者不止一人,允许引用(必须注明)他人工作,但自己承担部分必须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设计)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和来自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或其它主管部门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