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经典冲刺复习大题材入手定准感情基调完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 “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 题材 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特征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 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 高楼、危楼、危栏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
内容 情感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 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
内容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的喜悦
常用技法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 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 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即学即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 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 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析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性格特征。暗示诗歌 题材。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由“闲门向山路,深柳读 书堂”可知诗的基调为“悠闲、惬意”。
②[景、事](写景)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辉, 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叙事)主人生活闲 适,隐居读书,志趣高雅。
[请你答题]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
[请你答题] 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用典。借庾信思归的典故,庾信枉费了思归之 心,如今的“旧帝畿”已经破败不堪了,没有什么值得留 恋之处了。(或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 长安)表达诗人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灭亡的惋惜(或南 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 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常用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 技法 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 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析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 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 失败。②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②[景、 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 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 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烧,棺椁以及宝衣皆 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 古都破败的景象。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 停止世俗活动。
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 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析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恬淡闲适。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 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景、事] (写 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 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 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 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叙事)作者想象所 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 常用 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技法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 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 看法。 内容情感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 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 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常用技法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 悲情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等手法
即学即练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唐〕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
卢龙塞:古地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即学即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阙题 刘眘虚①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
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英年早逝。
1.抓标志:白云、青溪、落花、流水、山路、深柳 等意象,表明此诗为山水诗。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叙事)写月夜戍楼 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 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请你答题]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 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 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 内容情感 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 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即学即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
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 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
2.析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 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 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 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叙 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 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塞”“戍”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 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 题材特征 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 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 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 帅、胡人、单于等)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 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 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 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 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题材四 边塞征战诗
教材对接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一 送别怀人诗
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 对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 特征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 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 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内容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 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 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 杂乱无章)
题材六 咏物言志诗
教材对接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 《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题材特征 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 式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 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 题材特征 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 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 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 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 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
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 乐景写哀情(反衬)
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 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2.析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 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 战争有关。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 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②[景、 事] (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题材五 咏史怀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 教材对接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
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
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
题材特征
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 古讽今。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
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请你答题] 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 赏析。 答:
答案:诗的末句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 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山月斜”,诗人从思乡 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 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
题材三 山水田园诗
教材对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 (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请你答题] 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 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 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 生活的向往。
题材二 羁旅思乡诗 教材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 对接 《秋思》(马致远)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 7 大题材入手,定准感情基调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 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 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 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 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 果。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
内容 情感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 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
内容情感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 的喜悦
常用技法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 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 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即学即练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 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 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 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析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性格特征。暗示诗歌 题材。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由“闲门向山路,深柳读 书堂”可知诗的基调为“悠闲、惬意”。
②[景、事](写景)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辉, 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叙事)主人生活闲 适,隐居读书,志趣高雅。
[请你答题]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
[请你答题] 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用典。借庾信思归的典故,庾信枉费了思归之 心,如今的“旧帝畿”已经破败不堪了,没有什么值得留 恋之处了。(或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 长安)表达诗人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灭亡的惋惜(或南 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 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常用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 技法 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 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析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 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 失败。②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②[景、 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 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 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烧,棺椁以及宝衣皆 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 古都破败的景象。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 停止世俗活动。
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 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析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恬淡闲适。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 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景、事] (写 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 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 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 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叙事)作者想象所 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 常用 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技法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 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 看法。 内容情感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 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 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常用技法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 悲情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等手法
即学即练 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唐〕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
卢龙塞:古地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即学即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阙题 刘眘虚①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
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英年早逝。
1.抓标志:白云、青溪、落花、流水、山路、深柳 等意象,表明此诗为山水诗。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 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叙事)写月夜戍楼 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 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请你答题]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 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 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 内容情感 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 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即学即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
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 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
2.析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 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 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 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叙 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 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塞”“戍” 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 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 题材特征 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 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 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 帅、胡人、单于等)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 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 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 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 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题材四 边塞征战诗
教材对接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一 送别怀人诗
教材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 对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题材 特征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 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 等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内容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 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 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 杂乱无章)
题材六 咏物言志诗
教材对接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 《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题材特征 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 式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 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 题材特征 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 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 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 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 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
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 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 乐景写哀情(反衬)
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 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2.析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 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 战争有关。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 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②[景、 事] (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题材五 咏史怀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 教材对接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
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
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
题材特征
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 古讽今。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
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请你答题] 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 赏析。 答:
答案:诗的末句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 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山月斜”,诗人从思乡 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 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
题材三 山水田园诗
教材对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 (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请你答题] 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 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 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 生活的向往。
题材二 羁旅思乡诗 教材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 对接 《秋思》(马致远)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 7 大题材入手,定准感情基调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羁旅思 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 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 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 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