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5.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历史因素:美国历史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主义思想对华盛顿及美国影响不大 。 (2)思想因素:在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广泛传播。 (3)个人因素:正直诚实,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
返回
比较亚洲觉醒的先驱
三、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而华盛顿选择民主制度的原因
1.克伦威尔与拿破仑选择专制独裁政体的原因 (1)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在英国与法国根深蒂固。 (2)两国当时面临的处境 ①英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有组织的反抗运动;议会同克伦威尔争夺权力。 ②法国:督政府软弱无力,对内无法稳定大革命时期的暴力行动和维持社会安定, 对外不能抵抗外国的入侵。面对法国大众的愤懑不平和波旁王朝的蠢蠢欲动,法国 政局急需一个强势人物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重整社会秩序。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 ①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为了维护利益,巩固统治秩序,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 政权。 ②法国:面对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法国资产阶级期待建立一个 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稳定统治。 (4)克伦威尔与拿破仑个人的威望及其权势。
历史地位(国父) 民主革命先行者、革命家 国大党领袖、政治活动家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1、对中国: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 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整理和修订 “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大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异同
1.相同点 (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 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 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 北击匈奴,南伐南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 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 系。 2.不同点 (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 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 (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 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 之间的矛盾。
2.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其意思是( C )
A.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B.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 C.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3.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有( D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2.“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具体原因 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 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 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 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 ⑤广大劳动人民辛勤的生产活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 “仁”“礼”、中庸之道 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 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方法别具一格,形成 出“有教无类”“因材施
知识
“逍遥学派”
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学习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 化教育事业。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知识结构】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基础知识回顾】
一、孔子的生平 1、在鲁从政 2、周游列国 3、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课堂检测
1.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 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 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
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 A )
A.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 盾 B.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创立儒家学说
(一)思想观点
1、核心思想:仁与礼。 2、礼的含义及孔子的主张含义:
仁的含义及孔子的主张 3、仁与礼的关系
(二)政治主张
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关键是“举贤 人”,而理想贤人的标准是“内圣外王”,成为中 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人治社会中政治 人才的理想标准。
对外来干涉
入侵爱尔兰、苏格兰;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
局限
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治;后期发动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目的、内容和影响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时期法制建设的最突出成就。 1.目的: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把资产阶级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内容 (1)全力保护资本主义所有制不受侵犯,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制。 (2)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及特权,否认人身依附关系,肯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确认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不准封建势力反攻倒算。 (4)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5)保证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3.影响 (1)法典的颁布调动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他们成为拿破 仑政权的主要支柱。 (2)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编纂新法典时所参 考的蓝本。
的是( D )
A.为政以德
B.和而不同
C.苛政猛于虎 D.克己复礼
6、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
以教育含义的主张是( D )
A、因材施教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7. 孔子主张的“忠恕”之道,所谓“恕”的意思是
(A)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角度
孙中山
甘地
背景(民族危机严重)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贡献(领导资产阶级 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 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民族民主运动)
国,促成国共合作
推动印度独立
局限(民族资产阶级 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 非暴力原则限制群众运动
软弱性)
清,对封建势力妥协
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 不同点。
相同点: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不同:孔子重视 “德”,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韩非子重视刑法, 以重刑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鲁迅指出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法家思想,都是统治阶级 意志的体现、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实质上是一致的。
(2)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①亚里士多德希望用加强中产阶级的力量来平衡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使 奴隶主国家不致崩溃。他把巩固希腊城邦国家的希望,寄托在具有“中庸”品德的 中产阶级身上。 ②孔子生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他的“中庸”的目的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 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8、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C )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D、他是儒家演说的创始人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2、对亚洲: 3、对欧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典型例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2.差异性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主要体现在城邦价值的实现上;而孔子的“中庸”则是建 立在关注政治生活中的人伦关系的基础上的。 (2)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侧重于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分析;而孔子的“中庸”思 想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决策手段。
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孔子
环境 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 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 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整体感知】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仁” 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学;其学说对中国、 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 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 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师从柏拉图,对柏 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兴建“吕克昂”学园,提 出“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