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烷烃
问题参考答案
问题 2-1 分子组成分别为C 6H 14和C 6H 12的化合物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C 6H 14的化合物:碳原子sp 3 杂化,分子骨架为链状。
C 6H 12的化合物:碳原子sp 3 杂化,分子骨架为环状。
或含sp 2杂化碳原子,分子骨架为链状的烯烃。
问题 2-2 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吗?为什么? 答:不在一条直线上。因为烷烃C —C 键之间的夹角接近109.5°。 问题2-3 写出C 6H 14可能的烷烃异构体。
问题2-4 画出1,2-二溴乙烷优势构象的Newman 投影式。 答:
问题 2-5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并标出各类碳原子的类型。
CH 3CH 2CH CH CH 3
3CH 3
CH 3
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3
3
答:
CH 3CH 2CH CH CH 3
CH 3CH 3
CH 3
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3
31°1°
1°
1°
1°
1°
1°
1°
1°
1°
2°2°3°
3°
3°
3°3°3°
2,3,5-三甲基己烷 2,4-二甲基-3-乙基戊烷
问题 2-6 写出化合物2,3 -二甲基-4-乙基-己烷的构造式。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CH 3CH 2CH 2CHCH 3
CH 3 CH 3CH 2CHCH 2CH 3
CH 3
CH 3CCH 2CH 3
CH 3CH 3
CH 3CHCHCH 3
CH 3
CH 3
答:
答:
问题2-7 试用氯代反应机制解释甲烷与氯(光照下)反应除生成一氯甲烷外,还有二氯等多氯代产物。若要得到高产率的一氯甲烷,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若CH 2Cl 2继续与Cl ·则可得到CHCl 3等。若要得到高产率的一氯甲烷,应增大甲烷的浓度。
问题 2-8 预测 (CH 3)3CCH(CH 3)2 一氯代的异构体。
四、习题参考答案
1.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 CH CH 2 CH 2 C CH 3
3
3
(3)
CH 3
CH 3 CH CH 2 C CH 2 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
(4)
CH 3CHCHCHCH 2CH 3
CH 3CH 3
CH 2CH 3
CH 3
C
CH
CH 2Cl
CH 3
3CH 3
Cl 答:
CH 3
C
CH
CH 3
CH 2Cl CH 33
CH 3
C
CH
CH 3
CH 3CH 3CH 3
CH 3Cl + Cl ·CH 2Cl + HCl ·CH 2Cl 2 + Cl 2
·CH 2Cl 2 + Cl ·
(1)
CH 3
CH CH 2CH 2
3
CH CH 3CH 3
CH 2(2)
CH 3
CH CH 2
CH 2
3CH
CH 3
CH 2CH 3
C CH 23
CH 2 CH 2 CH 3
答:(1)2,5 —二甲基庚烷 (2)2,6—二甲基—3,6—二乙基壬烷 (3)2,2,5—三甲基己烷 (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甲基丁烷 (2)2,3—二甲基戊烷 (3)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答:
3. 写出分子式为C 7H 16,并符合下列要求的构造式:
(1)含一个季碳原子和一个叔碳原子。 (2)含两个仲碳原子和一个季碳原子。
答:
4.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14,元素分析得知含碳84.2%,含氢1
5.8%,试写出符合此条件、含有伯、仲、叔、季碳原子的化合物构造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答: CH 3 C CH CH 2 CH 3
CH 3CH 3
CH 3 CH 2 C CH CH 3
3
CH 3CH 3
CH 3 C CH 2 CH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2,2,3-三甲基戊烷 2,2,4-三甲基戊烷 2,3,3-三甲基戊烷
5.C 5H 12的哪种构造式能满足下列要求:
(1)1个单溴代物
(2)3个单溴代物
(3) 4个单溴代物
答:
CH 3CH CH 3CH 3C 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C
CH 3
CH 3 (1) (2)
CH 3
CH 3 CH CH 2 CH 3
CH 3
(1)
CH 3 CH CH CH 2 CH 3
CH 3CH 3
(2)
CH 3 CH CH 2 C CH 2 CH 2 CH 2 CH 3
CH 3
CH 3
(3)
C 2H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