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协调性(五个统筹) ;可持续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结论: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93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两个一百年: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

但我们党也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1 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⑴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资源占有情况,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城市化程度,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工业化程度,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⑵结论:三个没有变1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 什么是生态文明?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哪些新发展?⑴生态文明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⑵新发展①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用一个章节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重点,对加强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针。

②报告首次写进“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写进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要求。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原则要求、目标任务的科学阐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③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党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版思考题答案超全(打印) 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在完成和推进两大历史任务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思考题

1、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请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似乎有一种误区并形成了思维定势,即一说到政治体制改革,就认为会影响社会稳定,就会导致“西化”甚至国家政权颠覆。

有的把“稳定压倒一切”作为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托词;有人经常错误地把前苏联的解体归咎于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在中国不断制造‚政治体制改革“恐惧症”。

大量事实证明,苏联剧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执政党及其政府官员腐败变质,脱离人民群众,形成了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由这种腐败落后的上层建筑构筑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说苏共的倒台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的话,那也只能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和改革不当造成的,而不能本末倒臵,以此作为拒绝改革的理由。

其次,始终没有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

自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经济领域姓“资”姓“社”的问题虽然不能说完全解决了,但是这方面的困惑和争议大大减少,而在政治领域似乎仍然受着姓“资”姓“社”的困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尽管困难重重,但总是不断有所突破。

相比之下,政治体制改革却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一提到政治体制改革,有些人马上就和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多党制扯在一起,于是在有些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似乎成了禁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种倾向的干扰:其一是“向西看”,即把政治体制改革等同于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其二是“向后看”,即用完全否定的目光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得出“今不如昔”结论的同时表现出对改革开放前社会状态的眷恋,甚至主张用“文革”的手段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其三是“向上看”,即完全无视我国存在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描绘得完美无缺,实际上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纯属个人意见,有待指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3、如何理解“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中国梦具有人民大众性。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又是人民的幸福梦;既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梦,又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

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前提,后者是推进前者的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代表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动员亿万中国人为之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章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章思考题

第八章 思考题
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 影响已极为深远。美国的软硬实力在下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变成经济、政治 危机,甚至社会危机,新兴国家的崛起正 逐步改变着世界格局。如何看待当今世界 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第八章 思考题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 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 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 “中国崛起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 “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 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核威胁 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 各种评论和预测?
第三章 思考题: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章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论?
第四章 思考题
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第四章 思考题
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 与竞争力?
第四章 思考题
4、 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的认识。
第五章 思考题
第六章 思考题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第六章 思考题
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 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六章 思考题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 问题挑战?
第七章 思考题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 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导论 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1)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的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是想才能科学的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新趋势。

(2)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立足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基础,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上,必定有其特殊之处。

(3)始终与改革开放相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4)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主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些理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内涵,实质上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

目录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第二讲课程《生态文明若干问题研究》 (3)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3)二、试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4)第三讲课程 (6)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6)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6)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第四讲课程《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7)理解以人为本的三个层次 (7)第五讲课程《论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9)一、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 (9)第六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问题讨论》 (10)一、怎样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讨论是“始于毛,成于邓”?. 10二、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11)第七讲课程 (11)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主要内容及特征。

(11)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胡锦涛提出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怎么理解这个关系? (12)三、中国是什么样的新型(世界)大国?(难度大) (13)第八讲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一、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与西方民主制度相比) (14)第一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9月17日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意义(一)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上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思考题答案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来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1.谈谈在当前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从价值取向上看,是由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些领域出现了偏差:人们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缺乏良心与责任意识。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建立起一套正确的人们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那么这个社会的秩序就容易出现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十七大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国内)价值规范失序,道德底线缺失。

道德底线靠什么来维系?讲良心,知荣辱。

形成坚守道德底线,遵守法律规范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大力建设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国际)1、回应“意识形态终结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基本观点:苏东剧变以后,自由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最后一种普遍的统治形式。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用他们主导的所谓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来代替社会主义制度,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观。

应对西方价值观的输出2、应对西方价值观的输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软要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2上半年~2012下半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4.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5. 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题

• B、评价 • 是苏维埃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证明实行社会主义
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即通过中间阶梯和多种过渡形式,首先建立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多层次经济结构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在提高社会生产力 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社会主义。这对其它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 启发意义。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评价? • 答: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 1.定义 • 指苏联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整套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 体制。一言以蔽之,集权模式是也。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 • 1.积极作用 • (1)多多少少仍能反应社会主义的本质 • (2)在短时间内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 (3)保证了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 (4)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 2.消极影响 • (1)使苏联走上了并非最佳的发展道路 • (2)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更大发挥 • (3)在经历了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这一体制模式对苏联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阻滞 作用 • (4)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 • (5)几乎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造成严重的损害
社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最基础组织 • 总体特点 • A.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前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
最高成就。 • B.理论基础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含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并试图
以此证明资本主义被更完善的理想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 • C.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言,远远超过了自莫尔以来的所有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为科
党的正确领导 • (5)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与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思考题与答案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 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思考题及答案

一、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优”在哪里?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最新版2021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思考题

最新版2021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高端;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人民群众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社会发展、制度发展、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将意味着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将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

社会矛盾主要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的工作;3)要把当前的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题: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3.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特征之一。

请谈谈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创新的重要成果,并解释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4.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关注弱势群体是重要的工作重点。

请谈谈中国在扶贫、农村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挑战。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如何展示和发挥?6.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请谈谈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这些问题旨在引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讨论。

请根据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观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回答,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方向有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答案】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阶段的主要特点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核心、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以及继续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健康、文化精神等方面全面考虑和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让人民享受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3.创新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的应用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高铁技术、5G通信、人工智能等。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纲课后习题答案(全)研究生精品

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纲课后习题答案(全)研究生精品

导论思考题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两大历史任务:1、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振兴还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已担负起并不断为之奋斗的历史责任的继续,也是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的殷切期望,还是当今时代潮流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向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必然要求。

总之,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汇总第一章1、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历史功绩:(1)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2)对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深刻的批判,为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料(3)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思想缺陷:(1)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2)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3)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理想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是什么?(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第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性的进化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第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第二: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第三: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3、试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其发表的意义《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1)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5)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6)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污蔑,揭露了其实质和危害性。

《宣言》发表的意义在于:(1)《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言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大的思想武器;(2)《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4、试述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点:第一、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第三、共产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竖立起来的旗帜,它标明了党的性质第四、共产党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长远利益而斗争第五、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第六、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成熟的领袖担任领导第七、共产党必须善于进行党内斗争,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的创举和经验教训的?(1)创举:第一、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第二、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普选制;罢免制;限制高薪;废除特权;政务公开。

第三、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教育第一。

(2)经验教训:第一、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遍规律,它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二、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第三、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公社失败的教训证明,必须发扬彻底革命的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6、马恩设想的未来社会有哪些特征?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消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着的实事上的不平等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重大差别,包括城乡、工农、脑体劳动之间的差别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六、国家消亡,那时管理共同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它的社会职能已失去其阶级性质第二章7、用十月革命的实践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论述)(1)一国胜利理论的内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一国胜利理论的依据:第一、资本主义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第二、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有更为薄弱的环节第三、战争会唤起人民觉醒,奋起而斗争,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3)要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点,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第二、被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第三、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极大提高并表现为革命行动。

(4)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点的原因第一、俄国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第三、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并且有了成熟的领袖列宁。

列宁正是基于上述几点原因,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用实践证明了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5)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折,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鼓舞,对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6)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第一、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在革命进程中能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第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首要任务和一般规律。

第三、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

第四、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8、论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内容:1、协调工农业的发展,加强工农联盟2、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3、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4、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税后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农民可以自由支配作用: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好转。

2、改善和巩固了国家的经济地位。

3、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9、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一)历史功绩1、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

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它使苏联迅速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2、导致了权利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导致了国家机关的严重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效率低下,公章旅游4、导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5、导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第三章10、现实社会主义遇到了当代世界的哪些挑战?一、来自发达资本主义的挑战二、来自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三、来自亚洲“四小龙”的挑战11、这些挑战给现实社会主义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一、现实社会主义不仅没有成为发达的国家,反而被资本主义越抛越远二、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难以医治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1、马克思主义所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质疑。

2、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了质疑3、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使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4、亚洲四小龙腾飞更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孤立地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三、社会主义阵营里出现了倒戈现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第四章12、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有哪些失误?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发展起来,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反右斗争扩大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3、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4、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邓小平理论形成有哪些重要作用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14、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党的十四大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关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目标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9、关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15、试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特点第一、理论体系的成熟性第二、理论体系的时代性第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第四、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开放性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

2、它初步解决了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3、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第五章16、简要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回答并解决了巩固和加强执政党执政地位问题的?一、党的建设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新课题•第一个震惊:•20世纪前半期,科学社会主义在占世界人口1/3的国度取得胜利,震惊世界•第二个震惊:•20世纪后半期,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没经得起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在这些国家丧失了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同样震惊世界•第三个震惊:•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受了近20年曲折,甚至发生了“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

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了蓬勃发展,再次震惊了世界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解决了巩固和加强执政党执政地位问题1、“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葆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和活力,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问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立党根基”2、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主体文化建设,创造具有本国特色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立党支柱3、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立党源泉”17、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

1、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理论内涵一方面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胆吸纳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