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答案解析
一、知识运用
1.【答案】D
【解析】A.“匀称(chènɡ)”读作“chèn”;B.“即物起兴(xīnɡ)”读作“xìnɡ”;C.“提防(tí)”读作“dī”;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书写有误,“转瞬既逝”应写作“转瞬即逝”;B.书写正确;C.书写有误,“苍海桑田”应写作“沧
海桑田”;D.书写有误,“眼花瞭乱”应写作“眼花缭乱”。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源远流长:形容历史悠久。

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多。

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故选:D。

4.【答案】B
【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读书”的句段。

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③句首先明确指出文段话题“阅读”,故置于首位。

①句紧跟上句,进一步指出阅读的重要途径“图书”。

④句从反面角度,阐述了现代教育,不够重视阅读。

②句正面论述阅读的意义。

排序:③①④②,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正确;B.“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否定不当;C.“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句式杂糅;D.“干预、发现和制止”语序不当;故选:A。

6.【答案】C
【解析】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是一完整的句子,后的逗号改为句号;B.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正确;D.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可不用顿号,删除“圈粉”和“造星”之间的顿号;故选:C。

二、文化积累
7.【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炬”的书写)
(2)万里赴机(注意“戎”的书写)
(3)佳木秀而繁阴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解析】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三、诗文阅读
(一)
8.【答案】老舍
《济南的冬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骆驼祥子》的文学常识。

《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是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初中语文课本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

9.【答案】①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②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③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④预示了样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从“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很寂寥,从“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灰白”是浅灰色的意思,这里是指祥子心灰意冷或失落的心,从“一劲儿往下落”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为下文写祥子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

10.【答案】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样子的全部积蓄。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的识记。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准确写出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情节: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祥子的全部积蓄。

(二)
11.【答案】父亲寻找
老屋里找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爷爷找不到丢的玉簪,于是叫回儿子继续找,田里,菜地,老屋,最后在老屋的木箱里找到簪子。

读到这里,就可以补充情节了。

12.【答案】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这句话中,“抚摸”一词能够看出奶
奶看儿子的眼神的温柔与慈爱;结合后文得知,儿子三年没回家,奶奶甚是想念,于是设计骗回儿子,非常珍惜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才“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地会长了翅膀飞走”。

13.【答案】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线索。

通读全文,文中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玉簪子”展开的,所以,“玉簪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14.【答案】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

【解析】本文考的是提炼文章主题。

从结尾“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一句话我们很快就能明白,母亲找不到丢了的簪子,叫回儿子找,目的就是想和儿子见面。

找簪子的过程当中一家人回忆起当年美好的时光,也让儿子恍然大悟:应该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

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15.【答案】不能删去。

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
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能删去。

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④结尾“奶奶
的精气神又回来了”照应前文。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用意和对作品的认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答题比较自主。

发表观点后,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有具体理由,并且不能脱离文本。

答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情节是否完整,主题是否明确,是否影响人物塑造,能否与前文照应等。

(三)
16.【答案】示例一:盥洗。

示例二:“盥洗”释义。

【解析】本题考查给由于说明文拟题,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说明文的题目。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盥洗。

所以可以用“盥洗“作为题目。

17.【答案】作比较。

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细读第三段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把“盥”的本义和今义作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的介绍了盥字词义的变化。

18.【答案】不能去掉。

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

广泛限定了范围,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个词语说明了当时筷子已经使用,但范围还不是很广。

去掉后则改变了这个意思。

“广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答案】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意思是不正,斜,偏。

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木”字,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解析】本题考查造字方法。

歪与休都是会意字。

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不正的意思是斜的,偏的。

休的左边是人,右边是木,结合起来就是人靠在树上休息。

(四)
20.【答案】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内容的理解。

描述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景物,即意象。

然后分析景物(意象)的特点,然后用流畅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此题中把握“层云”“归鸟”“决眦”等要素,由此进行描述即可。

21.【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的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

三、四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2.【答案】“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

品析诗歌的语言时,往往选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进行分析鉴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
23.【答案】(1)旨:甘美,美味,甘味
(2)反:反省
(3)好:喜欢,喜爱
(4)舍:放弃,舍弃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旨:甘美,美味,甘味
(2)句意为: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反:反省
(3)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好:喜欢,喜爱
(4)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
24.【答案】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答案】(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
不扣分)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虽,虽然;至,最好的;善,好处;句子翻译为: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26.【答案】【甲】教学相长也。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甲】文作者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其中心论点为:教学相长也。

【乙】文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
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27.【答案】①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②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比较。

甲文,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道理论证与正反对比论证;乙文,作者主要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有道理论证,同时又从正反两面进行,所以二者在论证方法上的共同点是:都有道理论证与正反论证。

四、综合性学习
28.【答案】(1)示例一:《龙船调》,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地位)
示例二:《龙船调》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妹娃儿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画面,表现了土家幺妹儿的
娇羞妩媚和艄公的幽默淳朴。

(内容)
(2)示例:妹唱歌来哥收网。

(3)①常常表现恩施地区的乡土风俗和青年男女的爱情;②多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反复咏唱;③多采用恩施方言,通俗上口;④多源于生活,充满情趣。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词。

为某事物写推荐词,围绕这一事物的特点或内容或地位来进行拟写即可。

作答本题时,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中得出《龙船调》的地位,内容来进行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仿写。

作答此类题目,需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一样,语义相关。

根据“妹摇桨来哥撒网”可仿写为“妹唱歌来哥收网”。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

细读题目中给出歌词可知,从内容上来看,《龙船调》常常表现恩施的风土人情和男女爱情。

从形式上来看,多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

从语言上来看,多用恩施方言。

且源于生活,充满了乡土气息。

五、个性表达
29.【答案】(1)【示例】
手机响了
我的家在农村,我的祖母也在农村。

她是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了。

儿孙们都已在工作了,平时在家的时间比较少。

祖母一个人在家,总感到非常寂寞,就喜欢到外边去逛逛走走。

一次,祖母又到外边去了。

天黑了,爸爸却不见祖母回来,心中十分担忧,到处找。

可还是找不到,就找电话给妈妈、伯伯、叔叔们。

他们听了,都赶紧回来找,终于在邻村的一户人家中找到了。

原来,祖母跟人家聊得起劲,忘了回家。

这件事以后,大家都怕祖母出事,就一起讨论了一下。

伯伯说:“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工作、生意也非常忙,总不能在在她老人家身旁。

”“不如给她老人家买个手机吧!”爸爸在一旁说道。

“对,买只手机,既方便,又灵活,随处可打可听,而且价格又不贵!”
于是,大家决定给祖母买个手机。

一个星期天,我拿着买来的新手机来到祖母身旁,神秘一笑说:“亲爱的祖母,您猜猜看,这次我给您带来了什么?”说着,我就把手机给了祖母。

祖母拿着这乌黑锃亮的手机,东瞧瞧,西看看,最后抓抓头皮问:“这是什么玩意儿呀?我怎么没见过?”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我捧着肚子告诉祖母,这是新科技产品--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和听电话。

祖母听了又仔细看了起来,“嘀、嘀、嘀……”,手机响了,吓了祖母一大跳。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爸爸走了过去,耐心地教起了祖母。

“这是开,这是听,这是关……”祖母像小学生一样似的认认真真地听着……
从此以后,祖母每天带着她心爱的手机,走南闯北,逢人就说:“现在农的变化可真大呀!连我都有
手机了,真是不可思议了。

”有了这手机,祖母有时打电话给我问我学习好不好,有时打电话话问爸爸工作顺利不顺利,有时打电话给叔叔伯伯们生意忙不忙。

祖母有了手机,也就不再寂寞了。

“嘀、嘀、嘀……”,手机又响了。

(2)【示例】
阳光一直都在
我曾以为我们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迷茫,破碎。

后来才明了,是我的眼睛被蒙住了。

曾经的所做所为,真是要和你说抱歉,因为,拉开那束缚--阳光原来一直都在。

梦里花落,一颗颗雨滴从空中坠落,粒粒饱满晶莹却又带着悲伤。

这是谁的眼泪?我想。

扑面而来的凉意使我颤抖,耳边回响的仍是你尖锐的声音,愤怒着,叫骂着。

我委屈地看着你,你却熟视无睹,只是心疼地看着弟弟臂膊上的痕迹。

不算深,不算大。

只是,刺了你的眼。

我衣袖下的咬痕,你不曾在意。

泪眼朦胧间,只模糊看到弟弟眉眼间皆是得意。

或许,我就如雨滴一样--怎样伤心,你都不在乎。

悲伤成河我看你的眼神中产生了隔膜。

阴郁的花肆无忌惮地盛放在心中,吐呐着疏远与无知的芬芳。

我幼稚地跟你赌气,对你故意装作不理不睬。

就是不说话,眼神也会自动忽略你。

整个人显得越发阴沉。

你看着我,总会皱着眉头,似乎在厌烦,又似乎在懊恼。

我被这偶然的发现给震惊了!我以为你在厌烦,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可,这不是我想要的啊!我只是想任性一些,我只是想让你关注的更多,我只是想让你哄哄我。

我只是想……
柳暗花明,那天,你主动跟我说了话。

“对不起。

”你勾了嘴角,压低声音。

我略吃惊的看着你。

“对不起,我当时太激动了,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

其实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把答案告诉你:永远不要觉得我和你爸爸不爱你,我们曾为你付出了……”你哽咽着。

我笑了,郑重地点头,“我知道。

”泪,不觉盈眶。

阳光洒地,满室清明。

--原来,阳光一直都在。

【解析】(1)命题作文写作提示:这道题情境性很强,贴近生活。

要写与“手机响了”相关的人、事、情、理。

“手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手机响了”可能是电话、短信、QQ、微信、闹铃等声音,可
以写与这些声音相关的人和事。

可以写手机响之前的人和事,也可以写“响”之后的人和事,还可以对某种
场景中“手机响了”的现象、事件等进行评说。

(2)情境作文写作提示: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境要素。

考生应重点关注情境中的父女对话,其中女儿的话“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太阳实指太阳光,考生可以实写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压力巨大的学习生活;父亲的话“阳光一直都在呀……”“阳光”可实指太阳光,也可虚指身心的自由、师长的关爱、父母的陪伴、乐观的心态、远大的理想等。

可写人记事,也可抒情议论。

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台州卷)
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21小题。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一、积累(21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

早晨,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

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chàn)▲抖,通体透亮,像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 yào) ▲▲在枝头。

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huì) ▲的耳朵。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2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2)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3)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4)▲,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5)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
(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7
与自信;
3.文学常识填空。

(3分)
庄子,▲(填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填人名),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金色花》中赞美了童真和母爱。

4.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二、阅读(56分)
(一)名著阅读(8分)
5.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3分)
名著中有许多鲜活的孩子形象。

那个自幼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后来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外祖父打得昏死过去的男孩是▲(填人名);那个因反抗表哥殴打,被舅妈关进红房子,后来去了洛伍德学
校的女孩是▲(填人名);那个把蚊帐改制成渔网,曾在大夏天穿着棉袄棉裤,在油麻地小学空地上走来走去的男孩是▲(填人名)。

6.安徒生:“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

”请你联系安徒生的这句话,说说下面文字蕴含了《小王子》的什么主题。

再结合《小王子》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5分)
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

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叹:“多漂亮的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7~10题。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

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

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

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

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

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

“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

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

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

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

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

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

“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

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

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

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

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

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

“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

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

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