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村旅游环境营造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乡村旅游环境营造的探讨
摘要:主要从民居改造、城镇化发展、景观营造、文化塑造及景区规划等方面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环境协调;问题;探讨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林牧渔生产、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放松心情、体验农耕文化带来的乐趣,为乡村旅游滋生了发展的沃土。

乡村旅游也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渠道和新动力。

甘肃地域狭长,民族众多,东西南北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差异较大、特色鲜明,具有开展乡村旅游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省乡村旅游得到了大力发展,全省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周围乡村旅游渐呈雨后春笋之势,各地也在为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筹措资金、大搞建设。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所呈现出的旅游环境影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已起到阻碍旅游发展的作用。

本文拟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景观营造、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应对措施。

1民居改造中不注重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和保护,城镇化倾向严重
近年来,伴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家对农民改造旧房实行补助等鼓励政策的影响,许多地方都掀起了改造旧房、建设新房的热潮,原有的陈旧民居被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建筑,农民的居住条件由此发生极大改善。

但这些新建房舍无一例外都是采用钢筋水泥这些现代化材料建造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属少林地区,加上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及限额采伐等政策的实施,造成市场上的木材越来越少,越来越贵,另外传统的木质房屋构架较复杂,需要专门的工匠建造,这些因素导致农民建造木质房屋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而钢筋水泥材料建造的房屋不仅施工方便,造价低廉,使用期长,也符合农民趋赶潮流的心态。

但水泥房大都外表生硬,形式单一,亲和力差,景观性不强,同传统木质乡村民居差别较大。

有些村民为了改善旅游环境将房屋外墙、地面均以瓷砖铺贴,甚至盖起了小楼,城镇化倾向严重。

旅游者心目中的那些由土墙、泥瓦、木屋构成的蕴含着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原始、古朴的小村庄逐渐消失,当然同时消失的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景观资源要素,使旅游变成了无根之草,自然难以茁壮成长。

这种现象在我省许多乡村旅游景区都有存在,比如四龙镇以白银市为客源市场,以黄河岸边民乐村、四龙度假村等为资源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好的条件,但
发展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地村民的现代化建筑太多,城镇化意味太浓,影响了乡村自然生态的整体环境。

有人把旅游环境比作舞台,而游客就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要让游客在舞台上演绎的尽兴,就要根据游客的喜好、特征去搭建舞台,这样的舞台才能和演员相互融合,才能激发出演员的表演天赋,而不是徒有华丽的外表。

乡村旅游面对的游客群体是城市居民,他们身处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周围充满喧闹,过着快节奏的生活。

而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特色的乡村风貌、丰富的民俗文化、悠闲的生活方式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他们来到农村就是要把自己从城市的拥挤、喧嚣中解脱出来,去欣赏、感受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他们享受的是差异文化和景观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城镇化了的同质景观。

因此,对于那些将乡村旅游作为本地主导产业的地区,在景观环境营造或民居改造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本地特色建筑风貌的延续,维护村庄整体的环境景观,才能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针对这些情况我提出几点建议措施:首先,旅游经营者要大力宣传,提高村民的认识,统一村民的思想,规范村民的建设行为;其次,请专业设计师对本地民居建筑进行研究,设计出蕴含本地文化特色的民居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我省大部分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都是木结构形式,但现在完全按照这一标准去要求村民,显然已不合适,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

在传统民居的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融入钢筋水泥这些现代材料,即以现代建筑材料为骨架,外部造型和装修表现出当地民居的特色,装修材料应采用木、石、草这些生态材料,尽量不用瓷砖等现代材料贴面。

这样的建筑既利用了现代材料的方便、坚固、耐用的特点,又使建筑外观不失古民居的特色,可做到两全其美。

有些景区也采用仿生态材料装修,但这种装修一方面造价高,另一方面装修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伪装的效果会逐渐暴露出来,反而破败不堪,应慎重采用。

2盲目模仿城市公园造景手法,破坏乡村自然景观
许多经营者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他们动辄就是高标准、高档次、高投入的经营理念,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扭曲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本质和目的,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比如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景泰龙湾村,在原本自然的黄河岸线上,岸边修筑了沿河挡土墙,设置了规整的防护栏,铺上了混凝土步道,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提高了建设标准,但在游客的心中这些设施只不过是阻隔他们贴近自然、融合自然的障碍。

换一种思路,如果经营者将建设的档次、标准降低,随意堆砌一些石块作为护岸,设置一些简易的原木护栏,铺设一些简易的砂石路,也许将更能拉近游客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博得游客的芳心。

一些旅游区动辄就大兴土木、建园造景,大量使用推土机、挖掘机,推山平地,挖田造湖,一副城市公园的造景手法,对乡村自然景观随意改变。

比如四龙度假村,建园之前这里是风景自然秀丽的黄河岸线,因距白银市较近,每年夏季都有很多市民自发前来休闲、观光,人们光着脚踩着沙滩,或三三两两的沿着河
边的小树林漫步,那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景也常常会出现。

但后来旅游开发商开始关注这片景区,开始大兴土木,建园造景,他们修筑了大量的池塘、园路、别墅、亭台楼阁,种植了规整的花草树木,引进了各种大型的儿童娱乐设施,在乡村的背景下建成了一处典型的城市公园,但这样的公园在任何一个大中型城市中都会有,游客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来到乡村游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的经营理念。

还有一些地方,将建设“现代化”或“仿古”的游客接待中心、餐饮购物一条街、展示大厅等当作开发农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工作,形成了“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使乡村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

3脱离本土文化,打造外来文化
一些地方不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打造,而是南辕北辙,打造外来文化。

比如永靖太极岛景区内既有江南水乡建筑,又有欧式建筑,还有许多仿古建筑,如大门、游客中心,仿古一条街等,建筑风格凌乱,文化定位不一,给景区造成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再比如合水夏家沟景区,地处黄土高原区,却没有在黄土高原特色风情上下功夫,却打造了一片与本地文化毫无关系的蒙古包,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许多旅游经营者总感觉自己所在的区域文化特色不显明,没什么可吸引游客的文化品牌,为夺人眼球,不惜引进外地、外民族乃至国外的文化。

但在观众的眼里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假文化,是一处文化赝品,是没有什么欣赏价值的。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也就是说每个地方都有他独特的文化品牌。

这些文化品牌不是偶然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演变中形成的,而且往往同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就拿甘肃境内各地的古民居来说,因其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建筑的形式就不一样。

比如陇东地区具有厚重的黄土层,因此出现了窑洞;河西地区因常年风沙,因此出现了半地下式建筑,俗称“地窝子”;白银、定西等中部地区因降雨量很少,建筑的屋顶就比较平缓,且大部分是单坡屋顶。

而天水、陇南等南部地区降雨量较多,屋顶就比较陡,且大部分是双坡屋顶;临夏、甘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形式包含有他们民族的独特文化。

如果你突发奇想把陇南的民居形式建在中部地区,或把河西的“地窝子”建在陇东地区,自然就会显得不协调。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旅游正是将这些文化挖掘整理并发扬光大的良好契机。

许多当地的民俗文化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诸如婚嫁、丧葬、衣食、住行、节庆、礼仪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才能呈现出来,并在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中加以传承推广,供游客欣赏或参与其中,这才不失为成功的旅游开发。

4景区缺乏科学完整的规划,呈无序发展状态
我省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数为城市依托型和景区依托型,这些景区往往处在城市或景区的规划范围外,其建设活动大多是村民自发的,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景区呈无序建设状态,存在建筑形式混乱、风格不一、特色不强、同质、低水平开发等问题。

目前,大多数景区还处在以吃饭、住宿为主的农家乐形式的低水平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农村资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要完成六大要素的共同发展,不是单靠村民自发建设所能完成的,必须在村镇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协调土地、交通、水利、环保及农林牧渔等部门共同完成。

因此,搞好旅游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科学、有效、完整的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依据,是克服盲目开发的有效措施。

规划应具有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要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要把能用于乡村旅游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