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检
测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
【答案】 D
2、管理学校文件收发和归档的职能部门是()。
A.教务处
B.政教处
C.总务处
D.校长办公室
【答案】 D
3、“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答案】 D
4、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答案】 B
5、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答案】 B
6、好奇心和成就感属于情感中的()。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荣誉感
【答案】 C
7、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课、《艺术》课,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答案】 B
8、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答案】 D
9、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
A.方向
B.范围
C.方向和范围
D.纪律约束
【答案】 C
1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答案】 C
11、麻疹的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的时间是( )。
A.发病到皮疹消失
B.发病到疹后5天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答案】 D
12、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答案】 A
13、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C
14、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答案】 D
15、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
A.滞后性
B.长期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
【答案】 C
16、小学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
B.严重精神病人
C.人格障碍者
D.残疾患者
【答案】 A
17、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
C.目的性
D.可控性
【答案】 A
18、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答案】 B
19、()亦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A.选修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 C
20、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答案】 D
21、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答案】 D
22、孙老师受校长委托,对本校的1000余名学生进行幸福感方面的研究。
最适合孙老师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实验法
B.教育行动研究
C.教育调查法
D.访谈法
【答案】 C
2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赛尔
D.皮亚杰
【答案】 C
24、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答案】 C
25、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
这些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保护性知识
【答案】 B
26、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答案】 C
2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28、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过程中,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知识性、活动性、群体性、新异性、竞赛性、游戏性等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法,满足少年儿童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A.自主性
B.组织性
C.趣味性
D.创造性
【答案】 C
29、教师用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再现一节课,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
A.归纳法
B.提问法
C.比较法
D.游戏法
【答案】 A
30、儿童在知道“苹果”“梨”是“水果”后,再学习“香蕉”也是一种“水果”,这种学习叫作()。
A.并列结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答案】 D
31、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答案】 C
32、在德育过程中.李老师以表扬、激励为主,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体现了哪条德育原则()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答案】 C
33、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学制类型为( )
A.单轨学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学制
D.多轨学制
【答案】 B
34、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答案】 D
3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惰性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36、()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答案】 B
37、被毛泽东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黄炎培
【答案】 B
38、陈老师在给学生讲鱼类动物时.拿鲸鱼举例,解释说鲸鱼是用肺呼吸的,而鱼类的本质特征是用腮呼吸。
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防止学生把“生活在水里,外形与鱼一样”当作鱼类的本质特征。
陈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变式分析
D.概念判断
【答案】 C
39、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 C
4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被动的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答案】 D
41、下列哪一选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
A.能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B.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优美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C.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D.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答案】 B
42、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
A.“模仿、理论、练习”
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答案】 A
43、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学帮扶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
C.综合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 A
4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 C
45、认识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值就扩大10倍,从而想到,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值就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
这种思维属于( )
A.类比
B.联想
C.归纳
D.实验
【答案】 B
46、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答案】 D
47、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
这一教学理论称为
A.款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內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款学方法最优化
【答案】 C
48、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
()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
B.趣味性
C.实践性
D.自主性
【答案】 A
49、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
D.夸美纽斯
【答案】 D
50、( )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教育目的
C.国家德育目标
D.基础教育本质
【答案】 A
51、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答案】 A
52、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答案】 C
53、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答案】 B
54、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 A
55、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
”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答案】 C
56、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答案】 A
5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答案】 B
5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答案】 C
5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答案】 A
60、“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 )冲突。
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多重趋避
【答案】 C
大题(共10题)
一、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晏子使楚》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看第一行有一个词:侮辱。
同学们,这个词不但要读准,它也是我们课文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词。
那么你们知道,“侮辱”是什么意思吗?生:侮辱就是羞辱,就是使对方难堪。
师:非常好!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是谁想羞辱谁呢?生:是楚王想羞辱晏子。
师:非常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内容。
但是有一些词,它可能和我们平时习惯的用法不一样。
同学们,你们看,在最后一行有一个词:笑嘻嘻,平时我们说“笑嘻嘻”是用在什么情况下?生:我很高兴的时候才会“笑嘻嘻”。
师: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你结合到那个句子中读一读,请打开最后一页,在最上面的一行,找到那个句子了吗?谁来读一下?生: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师:那么在这个句子中,“笑嘻嘻”还是我们那个高兴的笑吗?笑得那么单纯吗?生:我认为不是了,他是那种得意的感觉,他有意想侮辱晏子。
所以他正好看到有这样的犯人是齐国的人,所以说他很得意。
师:噢!这种“笑嘻嘻”透着一种得意。
生:这种笑嘻嘻应该是嘲笑。
师:对,还有一种嘲讽的意味。
还有吗?
【答案】
【要点】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训练,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所要传递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侮辱”一词是课文的主线,“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文的初读感知阶段,教师让学生来说“侮辱”的意思,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为进一步深化阅读做好了铺垫。
“笑嘻嘻”一词的教学,对“侮辱”一词的理解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笑嘻嘻”,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文中的楚王“笑嘻嘻”是不是平时高兴的笑,学生深入文本,发现这是一种讽刺和嘲弄,楚王“侮辱”晏子时的情形便随之浮现出来。
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文本语言的真正内涵,文字背后的感情一下子流进了学生的心田。
通过此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效果。
二、材料: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了一个18名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第二。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
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
后来。
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
问题:(1)谈谈这些学生进步的原因。
(2)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后进生?
【答案】
【知识点】
后进生教育(1)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在于学习动机的增强。
首先,教师通过正确的结果归因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通过智力测验这些学生智力都在正常,因此学习失败并非在于能力而在于努力程度.由此产生通过努力获取成功的动机。
其次,教师通过难度适当的提问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
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再次,教师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最后,教师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进步。
(2)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其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三、材料: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最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
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了他座位旁边,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一种玩具,必须知道怎么玩,并且把玩的过程说清楚,写清楚,下面请丁丁同学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
”丁丁红着脸跟大家讲了起来。
问题(一):试评析徐老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
问题(二):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
【答案】
【要点】
问题(—):面对学生开小差的行为,徐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调动自己的教育机智,将这种行为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一方面保护了学生的尊心,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一个原木开小差的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学之中。
问题(二):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学内容因幽默而趣味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第二,教师可以采取巧妙的暗示,比如,用目光和学生对视;边讲解边走到学生的身旁,拍拍他的肩膀或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提高讲课的声音或加重语气;等等。
第三,妥善运用惩罚。
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教师则需要采取惩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当然,惩罚必须适当,教师惩罚时一定要公正客观,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和爱护,帮助学生认清错误,帮助他们找到改善的方法。
专家点拨:学生上课开小差,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可能会遇到的令人头疼问题。
学生开小差会影响听课的效率,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上课秩序,妨碍教学进程。
教师要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学生,但由于干涉学生这种行为本身就或多或少带有打扰课堂教学的性质,所以,在处理学生开小差这个问题上,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尽快解决问题并避免其他学生开小差。
四、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答案】
【要点】
(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
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
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
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材料: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本案例
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答案】(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一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的材料。
二要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
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材料:王明在班级中成绩一般,是老师和同学经常忽视的对象。
有一天上英语课,他在那里叠纸飞机,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把飞机投向了空中。
英语老师当场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
问题:(1)请分析王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请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这个英语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效果。
(3)请你用其他的学习理论,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法。
【答案】(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王明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希望被集体中的他人和整个班集体接纳、爱护、关注和鼓励。
而作为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用上课叠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2)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英语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是惩罚的形式,这样做不仅不会改变王明的不良行为,反而迎合了他渴望被老师和同学注意的需要。
在本材料中,英语老师可以采用消退的方法来消除王明的不良行为。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不去强化而去淡化,既可消除不正确行为,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等导致的感情受挫的副作用。
材料中王明在课堂上叠纸飞机并把飞机投向空中,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强化),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即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也就是说,老师最好的方法是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同学们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从而抑制个别消极行为的出现。
七、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