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一天
对比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
(2021·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
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其宫⑤而不止。
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⑥者也。
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
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不徙。
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
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
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
攻之无功,为天下笑。
”楚释宋而攻郑。
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
(《新序》)【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
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
③拥:遮蔽。
④潦:积水。
⑤宫:院子。
⑥鞔(mán):鞋子。
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女有归.()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潦之.经吾宫也利()
(4)已食.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B.志.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
C.而.伯乐不常有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帝感其.诚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
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
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
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
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女子出嫁兴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供养,谋生。
2.(1)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3.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
(意思对即可)4.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女有归:女子出嫁有归宿。
归:女子出嫁。
(2)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作:兴起。
(3)潦之经吾宫也利: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已食三世矣: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
食:供养,谋生。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恶:憎恶;于:在;修:修明;庙堂:指朝廷;谓:说。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
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
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
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不徙。
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
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
4.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
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子罕
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
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
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地位。
【点睛】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然后停止喝酒。
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
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
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
希望相国您怜悯我。
’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
两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
”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
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
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
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且还要为天下所耻笑吧!所以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
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
5.B6.A7.C8.B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志怪者也: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志:记载。
故B错误,选B。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到;
B.凭借/因为;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副词,难道/代词;
故选A。
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苍苍:深蓝色;正色:真正的颜色;邪:通“耶”,疑问词;极,尽头;两个其表示一种选择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选择疑问句式,意思是“是……还是……”。
故选C。
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要摆脱精神束缚,结合“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这里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的形象,是作者所赞扬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故“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B错误,选B。
【点睛】译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乙)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