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一、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源起
17 世纪班级授课制的形成标志着课堂教学的产生,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从课堂教学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

历史上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在内容上吸收了当时教育学家关于课堂教学的理论观点。

19 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随后,他的弟子戚勒等又将其改造为准备、提示、联想、概括、运用这五个阶段,形成了19 世纪下半叶风靡世界的“五段教学法”。

在这一理论的知道下,后来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很多人都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教师及其课堂教学活动。

“五段教学法”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这种阶段理论对教师写教案、有计划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却把教学程序形式化、机械化。

19 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批评,以新的“中心论”――学生、经验、活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他提倡以儿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作业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1)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2)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刺激物;(3)从资料的应用和必要的观察中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4)儿童自己负责一步步地展开他所设想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5)儿童通过应用来检查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发现他们是否有效。

杜威的这五个步骤不是固定的,有时两个阶段可以合二为一,根据个人的特点和世纪情况加以处理,使得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

他还明确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专断性的作用,提出教师应该起到从旁协作学生活动的助手作用。

他提出“从做中学”的原则,极力否定传统教育中课堂桌椅的摆放方式和“静听”的听课方式,提出要变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历的教学方式。

浙西额观点都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增加了内容,就是21 世纪的今天,课堂教学评价仍然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额互助写作关系,而且也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教学,课堂学习联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20 世纪中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的策略,其核心是目标教学,以形成性评价思想为手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精确、细致的分解,在课堂教学中使得教师与学生都清楚地了解这些目标,并努力朝向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还不断地以目标位中心进行评价调控。

掌握学习策略的母的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范例,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经济、高校的特点,也为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必要的前提。

但是他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如何让体现情感特征研究的并不充足。

他的这一思想在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20 世纪后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斯杰提出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

他主张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义培养学生的额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他主张情谊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血红色呢过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

课堂教学的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情境,教师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2)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界定问题,教师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3)形成见识,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4)计划和抉择,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浙西而决定;(5)整合,学生获得较深刻的间接,并作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予以支持。

罗杰斯提倡教师通过移情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共鸣,形成有人情味的课堂气氛,这对我们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现状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我国的社会科学期刊杂志中出现了大量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文章,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二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起初,我国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学者几乎没有专门讨论过评价方法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运用一
定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有研究者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初,关于课堂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少,“截止1989年共
刊出论文80篇……引介国外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成果的极少,有学者介绍了前苏联商业函授学院别斯帕利科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并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认定;学者开始借助应用模糊的数学原理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的研究。

”①
而几乎全部的课堂教学评价包括了课堂信息收集和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两个阶段。

收集课堂教学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评价者直接观察课堂教学情景;二是采用问卷、量表间接获得课堂教学的信息。

收集课堂观察信息的工具有两种类型,一是能够收集定量信息的分类系统;二是收集质的信息的记录方式。

新课改提出后,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评课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有学者围绕课改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原则、指向,建构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到目前为止,评课方式已多种多样,如课堂展示性评价、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等等。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历程中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指向是评课研究中主流的发展趋势。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是我国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大量有关教学评价的论文是对已有教学评价标准的探讨及
重构。

20 世纪初,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了教学过
程的基本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效果。

并提出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上课――检查复习――讲解新教
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这一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起初,以李秉德为代表,认为课堂评价标准的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的影响,根据课堂教学要素将“一节好课”的标准定义如下:“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课堂积极性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挖掘内在的思想、教师为人师表”。

②但是,过度彰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往往弱化或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作用。

于是,随着80 年代“主体化”、“人本化”理念的盛行,研究者将目光从教师转向学生,把课堂教学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评价。

如赵明仁、王嘉毅认为,从教师对学生、学生之间、学生自我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质等方面以及教师自我、教师对学生在教学知识、教学方法上的表现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随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具体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学习结果与发展过程并重。

并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传统的评价
标准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关注课堂单一要素走向关注整体要素。

于是,21 世纪初期,大量的研究者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此时的评价标准向开放的的体系发展。

但这些指标只关注了课堂教学的共性,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对所有课堂教学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只看到了课堂教学的规律性,而没有看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

三、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一)评价方法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以纸笔测验为主,评价方法单一。

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各种新的评价方式层出不穷,如:教学叙事法,即教师将自己某节课的课堂教学故事讲述出来。

教学叙事对课堂教学的描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事后回忆;二是由教师自己进行描述;三是这种描述是质的、语言的描述,缺乏更精细、更深入的描述。

由此可见,单一的质性或量性评价各有其特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必须由单一走向多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发挥两者的合力,真正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中心仍是智力因素。

(二)评价标准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狭隘,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其他方面。

2001 年教育部颁布的《基
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由此可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追求,因此我们必须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察纳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中,这是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解:
① 毛菊.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5)
② 于钦波. 略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J]. 课程?教材?教法,198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