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智慧知识总结(必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的智慧知识总结第1篇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师用】
预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探究质疑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8.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9.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练习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XX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c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XX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XX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a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XX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c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5.(XX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6.•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b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7.(•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8.(•江苏,2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江苏,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d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0.(•广东,25)“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1.(•全国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d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福建,36)XX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 a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13.(徐州一摸)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c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14.(江苏卷)24.“双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地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 c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5.“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c)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王充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从哲学上看,王充的这一观点属于( b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它们的观点属于( d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8.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d )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9.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b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0.“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d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1.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时代自己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a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来源于哲学家的思想
c.哲学都能塑造并引导时代精神
d.哲学思想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二、主观题
14.有人认为“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重视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请谈谈你的看法
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是意识是本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
人们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脱离实际、主观蛮干,就是唯心主义;同样,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人的精神、意识的反作用,这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其他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那种认为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认为重视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观点则是机械唯心论,同样是不科学的。
15(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_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_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①物质决定慧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间志为转移。
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努为学习和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完善执政方式的要求。
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利于遵循_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科学执政;有利于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执政。
三、综合探究
XX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
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棱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荑”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
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情境三:同学们了解到,北京有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奥运志愿者行列。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江苏选拔产生了377名火炬手及137名护跑手。
其中也包括中学生。
并非每个人都有当志愿者和火炬手的机会。
但是人人都可以为奥运会增光添彩。
“心动不如行动”,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为主题的演讲赛。
(3)请你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角度.就上述主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拟出演讲要点。
(1)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
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例如:①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②举办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自g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③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①理论要点: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我们在珍惜公民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奥运文明使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实践要点: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文明素养,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做奥运文明使者。
生活的智慧知识总结第2篇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_。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
第二目在对比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
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三、单元导语: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
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生活的智慧知识总结第3篇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提示】
两句话各有侧重: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这是最根本性的。
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思考和追问,哲学才会出现。
(2)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提示】
哲学≠智慧: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3)哲学的功能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任务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示】
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作用(或功能):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得以完成这一任务。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
比较哲学世界观
区别含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特征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的论证。
联系①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②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即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时,世界观便成了哲学。
③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当作自己的认识和研究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比较哲学具体科学
区别研究对象和回答问题不同
以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作为研究对象,回答整个世界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的问题
以世界某一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规律的问题
联系①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反过来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哲学是百科全书”等说法都是错误的,但可说“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