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课堂提问是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请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怎样的课堂提问是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请举例说明。
答:1、设计的问题有创新。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
当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更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开拓、进取、探索等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
例如: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第四节《我变胖了》,上课时我拿了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和一个吃饭用的缸子。
当同学们看着我拿的道具时,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我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举起细长的盛满水的杯子,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把杯里的水倒进饭缸里,水会有多深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调动了起来。
这种创设问题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求知欲,这种问题的提出很自然的就调动了学习的热情。
2、问题应具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
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若问题过易,则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若问题太难,则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使学生失去信心,提问失去价值。
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
这样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也有利于将新知识同化,使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并最终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
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后,在复习时,就可以提这样的问题:(1)已知f(x)=x2-x+2在(-∞,1)上单调递减,那么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一设问是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索问题。
等问题解决了,再进一步问:(2)改函数为f(x)=lg(x2-x+2)又如何?学生在新的已知区上又进行新的思考,最终(2)也解决了。
这样的提问深度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得着“果子”。
这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3、问题保持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做到妙趣横生,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而有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
×2×2×2 = 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
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
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4、问题应具有艺术性。
课堂问题若过于呆板、机械,“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收不到好的效果。
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像包装精美的商品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一样,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对习题的形式和内容应作适当的修正。
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和最佳融合。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长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
如“求等比数列3,6,12, ……,192的各项和?”该问题提出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
这时换一种提法:“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闪闪倍加增,塔顶只有三盏灯,金塔共有多少灯?”这样一发问,学生有了解决此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