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笔记详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第一课病毒
1.结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2.构成: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3.大小:极其微小,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生存环境: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5.分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内,如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乙肝病毒
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如烟草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如大肠杆菌噬菌体,葡萄球菌噬菌体
6、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流感、禽流感、狂犬病、乙肝、艾滋病、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
7、病毒对人类的益处:生产疫苗、特效杀虫剂
8、如何预防疾病?
①勤洗手,勤换衣物②及时接种疫苗③经常开窗通风④不吃三无食品
第二课细菌
1、结构: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
2、大小: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分类:细菌根据形状不同,可分成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螺旋菌(霍乱弧菌、幽门螺旋菌)
4、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益处:生产沼气
生物制药
食品发酵(制作酸奶、醋、味精)
增加土壤肥力(根瘤菌)
促进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腐生细菌)
害处:使人患病,使食品变质
5、细菌特点: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6、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

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实验变量。

2、馒头容易发霉的条件:温暖、潮湿
3、防止馒头发霉的方法:①真空包装②低温保存③太阳暴晒④放干燥剂
4、霉菌(能使衣服、食品发霉)、酵母菌(用来发酵面包、酱油、酒)、蘑菇(味道鲜美的食用菌)等都是真菌。

真菌有细胞结构。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第四课食用菌
1、蘑菇结构:蘑菇分为菌盖、菌褶(zhě)、菌柄、菌丝、地下菌丝(吸收营养)
其中,用来繁殖的孢子存在于菌褶内。

2、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3、食用菌有:猴头菇、香菇、平菇、木耳、银耳……
4、蘑菇喜欢潮湿的环境,在雨后的清晨更易采摘到,采摘蘑菇时需要戴手套。

5、如何识别有毒蘑菇?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物质的变化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
一种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蜡烛融化、纸折叠、木板做成家具、布料做成衣服,小麦磨成
面粉、酒精挥发……)
一种是不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新物质(种子发芽、面粉蒸成馒头、光合作用、蜡烛燃烧、燃放烟花爆竹,牛奶与食醋混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物质的变化还可以从是否可逆进行判断,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可逆变化:玻璃破碎、污水净化、糖、盐溶解在水中、蜡烛融化、水结冰水沸腾
不可逆变化:蜡烛燃烧、树木做成桌椅、西瓜榨汁、种子发芽、水泥硬化
第七课铁生锈
铁生锈的条件
1、必要条件:水和空气同时存在
2、有酸(醋)、碱(小苏打、食用碱)盐(食盐)存在时,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怎样防止铁生锈?
原理:隔绝水和空气、隔绝酸碱盐
方法:涂油、涂油漆、电镀金属、加瓷、烤蓝、保持干燥……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实验
实验材料:3个试管、3枚铁钉、水、菜油
实验步骤:
1.准备3个相同的试管和3枚相同的铁钉,并在试管上方贴好标签A、B、C。

2. 将A试管进行干燥处理后放入一枚铁钉,并封口。

将B试管装入煮沸的水,浸没铁钉,用油封顶。

将C试管装入少量的水,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3.观察一周并每天记录。

实验现象:
A、B试管没有生锈,C试管生锈了。

实验结论:同时有水和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只有水或者空气时不会生锈)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1、牛奶与醋混合,出现凝集现象,与啤酒混合变成絮状,与柠檬汁混合,有沉淀生成。

2、制作牛奶胶水的材料:脱脂牛奶、醋、小苏打。

3、变质牛奶:可用来擦皮鞋、擦地板……
4、喝牛奶时应注意:不要空腹喝、不要和酸性物质同时喝……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作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可以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可以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如果要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上的变化,就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第十课距离和时间
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距离长,速度快;
通过相同的距离,需要的时间少,速度快
第十一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锤头松了,用锤柄使劲向下撞击桌面,可以将锤头紧固。

解释:在撞击前,锤头和锤柄都是运动的;撞击时,锤柄停止运动,而锤头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具有惯性,要继续保持它运动的状态,继续向下运动,锤头就继续向下运动了,因此就紧紧的套住了锤柄。

(2).向前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倒。

解释:刹车前,乘客和车都是运动的;刹车时,车停止运动了,而乘客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他原来运动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就会向前倒。

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1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移动:转动:滚动:振动:
2、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如磁悬浮列车的运功方式是移动加滚动,飞盘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飞行
水中:游泳
2、马在行走时四肢运动方式:对角线换步法,与奔跑时不相同。

3、人最快的奔跑速度约:36千米/小时;猎豹最快,约113千米/小时
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这就是“地心说”。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又叫太阳中心说,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主要内容是:(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2)月亮是地球的卫星;(3)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因而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

3、昼夜交替原因:地球自转。

地球是个不透明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
1、昼夜的更替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昼夜更替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2、对人类的影响:白天,人的身体活动比较活跃。

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1°C,血压也会从早晨的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

这就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3、对动物的影响:昼行性动物:燕子、喜鹊、麻雀、兔子、蝴蝶、蜜蜂
夜行性动物:猫头鹰、家鼠、蝙蝠、蟋蟀、飞蛾
4、对植物的影响: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不同。

据此,林勒阿斯制作了花钟。

1、四季交替原因: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的移动,使得每个地区接受光照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角度保持不变。

3、
第十七课 弯弯的月亮
1、从地球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

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3、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因此,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

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春分
1、日食: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

2、月食: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第十九课登上月球
1、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距离约38.4万千米。

2、月球特点:①表面高低不平。

明亮部分是高山,阴暗部分是平原,还有很多环形山。

②温差大。

朝向太阳的一面120℃,背向的一面可达- 180℃。

,没有声音,没有大气。

1、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科学探索的先河。

2、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首次登上月球。

3、中国月球探索计划——嫦娥工程,整个计划耗时约20年。

(绕落回)
第一期工程: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

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索器登陆月球。

第三期工程:发射机器人登上月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