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高三历史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
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
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2.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3.史学家发现古雅典政治虽然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是下列情形中哪一种却不可能实现
()
A.梭伦为发展工商业,允许外邦人(工匠)获得公民权
B.大敌当前,雅典人允许流放海外的将领提前回国,得以建立战功
C.雅典民主制度成为某些希腊城邦效法的榜样
D.公民人数不断增多,占据居民的主体
4.《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 )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
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
5.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

”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6.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②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③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④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段话中的“国家”指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9.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

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1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11.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2.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参照图3,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4.思想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播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要老想着他们的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2)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历史选修1】15.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
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历史选修3】
1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历史选修4】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他们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这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意识极为淡薄,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故选B。

A项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

2.【答案】B
【解析】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建。

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

不能上升到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的高度,排除A。

滇缅公路修建时日军还没有打通大陆交通线,排除C。

日军的投降是中国人民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指导下英勇抗战、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多方面原因促成的,所以滇缅公路的修建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的提法不正确,排除D。

故选B。

3.【答案】D
【解析】梭伦改革为发展工商业,鼓励外邦工匠获得公民权,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雅典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允许流放海外的将领回国建立战功,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度在各邦最为发达完备,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典范,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雅典公民人数占雅典居民人数的比例较小,占居民主体的是奴隶,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由“弟子或争相代立”可知,王位依然在王族内部传承,王位世袭制依然存在,故A 项错误;“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出了王位继承的混乱,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王位继承问题,没有涉及到分封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故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收益的信息,故A项错误;“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
体现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中未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项错误;“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体现了土地利用率高,但是体现兼并严重的信息没有,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①正确。

7.【答案】A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是在19世纪60、70年代,故①正确;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故②正确;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即19世纪60年代,故③正确;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是在20世纪初,故④错误,选择A 项符合题意。

8.【答案】A
【解析】“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强调议会民主只是表面的假象;“混杂着封建残余”说明该国封建色彩浓厚;“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说明该国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德国与材料信息相符,选择A项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分析,说明A项正确。

B项说法不准确,该宪法体现了中央集权,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内容;D项说法错误,1787年宪法是要实现中央集权。

10.【答案】B
【解析】结合1928年这一时间信息,当时中共六大认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不足以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必须要联结“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仍然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选择B项。

11.【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

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12.【答案】A
【解析】希腊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公共空间主要是为公民参政做准备,甚至对不参与的公民进行惩罚,故A项正确;希腊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故B项错误;“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说明公民仍存在私人空间,并不是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问题,故D项错误。

13.【答案】(1)叙述: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

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解析】(1)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序”在相当长时间内指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据数轴图,结合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将其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叙述阶段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情况即可。

如新航路开辟后到工业革命前,殖民扩张活动建立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总体处于无序状态;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现端倪,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进一步强化世界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

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14.【答案】(1)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

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2)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思想:人文主义。

相似之处: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旧的势力(封建教会、封建专制君主势力)强大。

(3)相同点:都反对专制;都主张民主与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概括说明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从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其拓展的目的。

第(2)问观察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历史时期和主流思想;迁移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的举措,归纳其相似手段;从经济、阶级关系、旧势力等角度分析产生相似之处的原因。

第(3)问阅读材料,从宏观角度总结其相同点,从社会进步角度说明其体现的时代潮流。

15.【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解析】本题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两次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其异同之处。

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可从两次改革的对象、性质、内容等角度入手回答,如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均向西方学习、均为自上而下的改革;据材料“国势”“人才”“武备”乃百日维新的内容可知两者均侧重于政治改革。

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主导者、进程、国内外情况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在回答实质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回答。

16.【答案】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解析】二战既然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而胜利,那么当今世界对于所面临重大问题更应该团结、合作。

17.【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本题以17世纪中外科学家为切入点,考查了17世纪中国的宋应星(明末)与英国的牛顿科技成果的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比较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

第(1)问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再结合明清时期和英国的社会情况说明其政治、经济等背景。

第(2)问从社会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二人的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