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40题共80分)
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
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
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最为可靠的是()
A.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gui),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
器内底铸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从中可以得出利簋的史料价值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②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
③武王伐纣的时间④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有学者评述西周某项政治制度:“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形成了君主专制统治秩序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6。
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
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D.唯物主义思想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
A.实行什伍连坐,互相告发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8.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9.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
A. 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
有利于早期国家形成
C. 推动土地私有制出现 D。
导致诸侯争霸
10.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
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 以民为本,推行仁政
D. 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11.铁器使用、地主与自耕农、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礼崩乐坏这些新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君主开明 B。
政治统一 C. 思想繁荣 D. 社会转型
12。
下图是藏于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秦砖,上刻“海内皆臣",其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 A。
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13.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14。
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举措( )
A.打破了贵族世代为官的局面 B.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C.消除了地方诸侯王国的威胁 D.意在防范封国的势力壮大
15。
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
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春秋五霸有不同说法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北上争霸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6。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分封制B。
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7.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
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18.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推论
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19。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文景之治的局面
③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察举制
21.《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交融推动经济发展B.朝廷提高了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2。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培养五经博士.太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
23。
族谱是一种重要的史料,它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
与族谱相关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礼乐制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5.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肃清改革中的保守势力
26.对下图所示的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
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27。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正如胡戟先生所说,“武则天去世前后八年里,发生了七次宫廷政变,一度严重动荡的政局也未能阻滞开元盛世的到来"。
可见,武则天当政时期( )A。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挑战 B.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C。
国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D.开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
28。
“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仁。
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
A.选其(突厥)酋长,使入宿卫
B。
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29.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30.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
A.轻徭薄赋B.虚怀纳谏
C.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
3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
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3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33.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艺术形式上,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就文字而言,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
这反映了()
A.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增色添彩
B。
北方女性具有男子的英雄气概
C.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D.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34。
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与唐朝发生官方关系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
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经济文化繁荣
35。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一现象表明( )
A。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教经典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逐渐开始向西域传播
D.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结合
36.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以此为鉴,唐太宗采取了()
A。
互利互惠的对外政策 B.贵华夏贱夷狄的政策
B。
为国理财的经济政策 D.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37。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38.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39。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A。
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
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40。
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
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
C。
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二、材料解析题(2题,共20分)
41。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有特色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分)
(1)制度:分封制。
(1分)
体制:郡县制。
(1分)。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3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
(1分)
特点:相权被分割(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
(2分)
(3)据材料一、二,说明唐朝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2分)
(3)作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2分)
(4)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当时的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3分)
(4)变化: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2分)
理解:以考试成绩而不是门第、家世来选官,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增加.(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前期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材料二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遣唐使”就达13次。
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摩尼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职市舶使,在一些地区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置的“蕃坊”也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5分)
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5分)
条件: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国力强盛;农耕文明繁荣;文化、技术领先世界;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