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教案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义在具体语境中的美,并学会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欣赏汉语语言的美,并能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性。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热身建感情
1.请学生对对联。
上联:方便面方便方方面面
2.学生对,师生共品析。
出示参考答案,看哪个好:
甘蔗甜甘蔗甘甘甜甜月亮圆月亮月月圆圆
灌汤包灌汤灌灌包包拆字联拆字拆拆联联洁厕净洁厕洁洁净净
3.教师总结:要对好这个对联,要关注到对联的字眼,但不要认为它就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还必须要辨析清楚几个词的词义,理解几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便面:一种食物;方便:使便利;方方面面:各个方面。
几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方便面这种食物使得各个方面都得到便利。
只有弄清楚了这个,才有可能对出满意的下联。
4.如果学生觉得以上对的没有很满意的,可以设奖,留待课后慢慢斟酌。
学习内容导图明师:从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必须要准确理解词义。
这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内容: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一)明确活动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画出今天内容的简单思维导图。
2.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绘制展示。
3.集体讨论、补充、修改,明确内容思维图。
示例分析方向清
结合思维导图,分析教材前五个例子,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例子,探究、理解、分析、总结之后,分别派代表讲解有关内容,其他组员可作适当补充。
附:相关词义和语境的理解
⑴关于“用词准确”的:“后窍”指肛门;“后身”指身体的后背部分。
“一阵” 表数量,用于延续一段时间的事物、现象;“一股”表数量,用于条状物。
⑵关于“注意细微差别”的:“排”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摸”这里指用手探取、寻找。
“排”字表现了孔乙己长衫者的优越感,“摸”显出了孔乙己十分窘迫的境况。
⑶关于“注意用法和搭配”的:“剥蚀”是剥落而逐渐损坏,跟“琉璃”搭配;“淡褪”是颜色失去鲜艳,变得暗淡,跟“朱红”搭配;“坍圮”是倒坍、毁坏,跟“高墙”搭配;“散落”是散失,当然是那些“雕栏玉砌”。
⑷关于“注意褒贬”的:批判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用的当然是贬义词“染污”“徘徊” “昏蛋”“废物”。
⑸关于“注意感情色彩转化”的:“我们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鼓吹” “吝啬”,显然是作者的愤激之词,感情色彩已经转化。
自主探究入情境
继续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1.根据思维导图,自主阅读《百合花》,找出文中你认为符合以上要求,用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词语,体会它们好在哪里。
2.同样是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和《反对党八股》所用词语在语体色彩上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
3.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蒲柳人家》和《溜索》在词语的选用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风格?
其中一、二、三组完成第1题:第一组找出《百合花》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第二组找出《百合花》中感情色彩鲜明的句子,第三组找出《百合花》中语体色彩鲜明的句子。
第四组完成第2题,第五组完成第3题。
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最后小组长归纳总结,分别派代表展示有关内容,其他组员可作适当补充。
课后把结果总结成学习心得,形成文本,分享到班级学习园地里。
展示成果优劣分
第一组展示
(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1.用词准确生动的,如:
①两人闷坐了一会儿,他开始抬头看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意思是在催我动身。
(“扫”是迅速横掠而过,把小通讯员心里急着动身,不敢看我,但又不得不看的心里表现了出来,如果换成“看”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
②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对工作为什么“踌躇”犹豫不决呢?一来怯于跟不熟悉的老百姓打交道,二来也要回团里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吧。
)
③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送” 比“放”更有力,在这里表现了小媳妇拿出新被子的不舍和最终的下定决心,内心也有点赌气,跟下文她为小通讯员献出被子形成了对照。
)
④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支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颤动”急促而频繁地振动,生动地写出了野菊花的可爱,也从侧面写出小通讯员走得快,做事利索。
)
⑤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
(“盯”指注视,集中视力看着,不放松。
这里表现了担架员期待我能治好小通讯员的急切心理,侧面表现小通讯员牺牲的壮烈。
)
⑥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夺”抢,强取。
两个词连用,表现了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牺牲异常悲痛,为自己曾跟他赌气感到后悔,以及决心为他盖上新被子的心里。
)
2.教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些用词准确生动,给你印象深刻的?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 对
于月光,一般人使用的动词都是“洒”,但是作者在此处用的是“泻”字,表现出月光照在荷叶上的一种安静的景象。
而一个“浮”字,对青雾的动作刻画得很传神,对于雾气,一般使用的动词是“飘”“散”等,作者在对青雾进行描写时,采用的动词是“浮”,雾气从下往上,渐渐浮起来,细细体会,给人一种很轻柔的感觉,也十分符合青雾的形态。
作者对词语的恰当使用,是刻画情景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作者语言艺术的体现。
小结:用词准确可以给文章营造一种动态的感觉。
尤其是对散文而言,用怎样的一个词,用在哪里,都可以帮助文章营造意境。
第二组展示
(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1.感情色彩鲜明生动的,如:
(“张皇”
①他看见我挨他坐下,立刻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本是贬义词,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转化,把我这个女同志挨着小通讯员坐下时,小通讯员的紧张可爱表现了出来。
)
②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皮带上的扣眼。
(“忸怩” 是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是形容内向女孩子的词,略带贬义。
在这里用于小通讯员这个男孩子,感情色彩发生了转化,表现了他的羞怯,跟后面他猛“扑”在手榴弹上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
)
③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执拗”意思是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意见,含贬义。
在这里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把小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还受了“委屈”的情态写了出来。
也跟下文他听了我的话之后,“松松爽爽带我走了”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深明大义。
)
④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着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慌慌张张”本是贬义词,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
这里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转化,表现了小通讯员不习惯于跟女同志打交道的羞怯,也为下文衣服挂住门钩打下了伏笔。
)
⑤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傻乎乎”含贬义,是指糊涂无知或憨厚老实的样子,这里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转化,表现了小同乡的可爱。
)
⑥“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
(“气汹汹”是因为某件事情严重违反个人意愿,或者压抑的感情得到爆发,指对人对事或者人的不满情绪发泄的状态,十分暴躁。
这里是新媳妇对卫生员不能理解自己的伤心,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悲痛,使得她有点不合常情的,失去理智的表现。
恰好表现了新媳妇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
2.集体讨论:词语选用如何“最恰当、最合适”?
总结:要选用二抓语境,看需要什么词语。
8194; “最恰当、最合适”的词,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所选词的具体意义,其次是对上下文的内容要有清晰的了解,对全文内容和风格要有明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与具体语境联系起来思考。
一抓词语,看适合什么语境;
第三组展示
(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
1.语体色彩鲜明生动的,如:
①“你还没娶媳妇吧?" (“娶媳妇”是个口语词,表达了我对小通讯员这个老乡的关怀和亲切感,如果换成“结婚”就索然无味了。
)
②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进来。
(“呼哧呼哧”是口语词,拟声词,形容爬楼梯或跑步时累的喘气声,这里指乡干部提的东西太多,累得直喘气。
这个拟声的口语词,更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乡干部的累,也侧面表现了局势的紧张。
)
③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瞅”是个口语词,表示斜着眼睛偷偷地看,略含贬义。
这里把小媳妇家里有一床新被子,想拿出来又舍不得的心里表现了出来。
跟后面自己动手把新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形成了对照,表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
如果用“看”就没有效果了。
)
④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
(“半晌”是方言,好大一会儿,好久的意思。
用在表示这个农村的小媳妇的思考过程十分恰当,如果用“好久”“好大一会儿” 就太文气,不够生动。
)
⑤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扑在棺材底。
(“平展展”也是日常口语,用在此处表现了新媳妇内心的真诚,军民鱼水之情的亲密。
比用一个“很平”来得亲切、内涵丰富。
)
2.教师补充:在一些政论色彩很浓的文章里,适当加入口语词,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蒋介石是专打共产党的板子,孙科是给各党各派无党无派全国同胞每人一板子, 连蒋介石,也许还有孙科,也得挨上一板子。
你看,两个国民党人,孙科和蒋介石,在这里打架。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选取“打……板子”“挨一板子”“打架”这些口语色彩甚浓的词语,用于政论语体,来阐述国民党试图逃避发动内战的重大政治罪责问题,蔑视的语感力透纸背,形成了绝妙的嘲讽。
综合探究感情升
第四组展示,教师可适当引导和补充。
1.同样是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和《反对党八股》所用词语在语体色彩上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不同?
明确:⑴《敬业与乐业》是七十多年前,梁启超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作者引经据典,语言典雅凝练,表达严谨深刻,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
《反对党八股》是一个会议报告,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所以首先作者自己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带头成为反对党八股的先行者。
文章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句,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
⑵两篇文章的语体色彩不同,跟他们的用途、发表场合、发表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敬业与乐业》:作者发表演讲的时候,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退出政坛,赴欧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诸多弊端,回国后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所以这篇文章就带有作者弘扬传统文化的观点,显得典雅庄重。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
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党八股或者洋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
因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他们不肯作调查研究,不肯去学习群众语言,只是坐在屋里臆想和抄书,而党八股搞起来既方便,又能吓唬人、欺骗人。
所以反对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第五组展示,教师可适当引导和补充。
2.同样是表现地域特色的小说,《蒲柳人家》和《溜索》在词语的选用上各有什么特点?体现出怎样的风格?
明确:⑴《蒲柳人家》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
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⑵《溜索》用词精妙传神、凝练含蓄。
小说开篇写马帮首领“用小腿磕一下马”,这里的一个“磕”字,准确表现了马帮与马的关系。
不用“打”“抽”等词,唯有
“磕”字能表现马帮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和埋在心底的怜爱。
写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急速迅猛的特点。
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
“绝壁”本是静止不动,作者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心,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
这岸边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这几个“小”字的活用,将人在溜索之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作者将普通的“小”字用得这般有创意,堪称运用语言的高手!文中诸如此类运用精妙的词语比比皆是,颇值得玩味。
平中见奇,回味无穷,简洁明快,干净洗练。
课后延伸用法明
课后探讨自己喜欢的文章或名著,试着完成下列任务:
1.课后活动一:搜集典型的段落和语句,探究作者如何利用词语的褒贬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学生能综合教师讲课中的例子也可)
示例:
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
”(《边城》)
⑵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定,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这两个“标致”含义一样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一样,天保大老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
”翠翠的“标致”首先表现在她外表的美质上。
十五六岁的翠翠娇妍美艳,是一个人见人夸、人见人爱的窈窕淑女。
她长得水灵灵的,似一朵吐新芽的水仙,没有受到淤泥的浸染;又如一朵出清水的芙蓉,没有任何人为的雕饰。
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翠翠金玉其外,也金玉其中。
翠翠的“美”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她的内在的人性美之上。
因而“标致”是天保大老对翠翠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
而《藤野先生》里的“标致”则是反语,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2.课后活动二: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研读其作品,探究词语选择的艺术,写一则语言札记。
示例:《边城》是沈从文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动词使用可以再现动作过程,具
有动态性,使情节栩栩如生。
例如:“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
”其中“守” 可以看出老船夫的尽职尽责。
在作品中,作者大量使用方言词汇,如“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中“把钱” 即“给钱”之意。
而老船夫在考虑孙女的未来时,“翠翠若应当交把一个人”中
“交把”即“交给”等等。
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使文章的乡土味道更浓厚,更体现了湘西凤凰小城那独特的乡土风情。
给人一种清新、朴实以及舒适的感觉。
3.课后活动三: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利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描写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你想到了哪些人物?具体说明。
示例1:《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之上跟鸳鸯的行酒令,可以看做两种语体色彩的展示。
鸳鸯:左边“四四”是个人。
刘姥姥:是个庄稼人罢。
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
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
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
刘姥姥:一个萝卜一头蒜。
鸳鸯:凑成便是一枝花。
刘姥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鸳鸯虽是奴婢,但打小在贾府长大,又加上聪慧能干,耳濡目染,她的酒令自然是文雅的。
而姥姥这是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婆子,她的语言哪怕是酒令,当然都是正宗的乡间口语。
示例2:电视剧《甄嬛传》里,甄嬛的语言借用大量古代典籍、唐诗宋词,虽是口语,但充满了书面色彩,“本宫” “想来”“极好的”……令人解颐,塑造了一个娴静黠慧、温婉聪明、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至于后来流行网络的“说人话”,则是叫人把文绉绉的表达用通俗直白的口语说出来,两厢对照,极具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