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空前发展,规模、结构、层次、内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行业企业所需技能方面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到)。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创新和交流互动之频繁,为整个社会和职业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厘清高职学
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高职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他们提供创造知识的工具,激发他们的潜力,让更多人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使更多的人都能发挥人生出彩的机会,必将助力推进中国梦的更快实现,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2)课题界定
①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
②核心素养是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③培养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④途径就是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发生联系。
如果一件事物能使另一件事物发生改变那么这两件事物便有联系。
⑤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强调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比较成熟,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并已
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
比较典型的有:英国模式——核心素养与《国家课程》相结合。
通过立法形式建立以核心素养为重要构成的《国家课程》,明确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跨年级连续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澳大利亚模式——将核心素养细化至各个学科。
澳大利亚概括出公民的七项通用能力,并融入各个学科;建立可操作的基于年级水平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明确给出了各年级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
芬兰模式——核心素养与整体的课程设计一体化。
设置跨领域的核心素养模型并分解至各学科、各学段;芬兰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相对独立,这与芬兰的教育质量均衡,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有关。
参与教育各环节的人员对课程体系都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因此相应的评价只需要提供大致的要求和方向即可。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初始于2013年,主要是钟启泉、顾明远等教授阐述核心素养在深化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核心素养的讨论对象大多都是基础教育,国内尚没有成熟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途径研究。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①选题意义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科技发展与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质量提升的压力,高职教育围绕提升人才质量,一直在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
必然要求。
②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不但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且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化的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①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也应该作为开发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标准。
2016年2月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
②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论
1986年,叶澜先生根据人发展的特殊性,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
她认为,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可以把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二个层次,三大类因素:第一层次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简
称“可能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先天与后天两方面。
后天指每一阶段发展主体已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环境条件两大类因素;第二层次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现实性因素”,指的是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因此,课题组认为,活动,尤其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积极地、有意识地、系统地开展素养教育将造就一大批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2)研究目标
围绕“如何培养”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内涵,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3)研究内容
①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内涵研究;
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③对教育信息快速反应的课程变革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④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⑤加强教师研修的有效性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⑦企业及社会资源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⑧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研究。
(4) 研究假设
高职院校从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六方面着手,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施,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培养具有精神追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职业
人。
(5)创新之处
目前,国内外关注的主要是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研究,对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几乎是全创新研究,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总体思路确定高职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解决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的问题。
主要从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六个方面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的作用,探究实施策略。
六个方面互为独立,又不可分割,构成较完整的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系统。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评价研究法进行研究。
(3)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资料,对毕业生、企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企业实地考察、调研,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当前时代特点,研究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究实施策略(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
(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16年9月——2018年9月),分为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展开调查,探究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阶段达成目标:课题组成员能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及内涵,探索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②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8年2月)组织学习理论、探索实践,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果。
阶段达成目标:探索促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总结行之有效的途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③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6月)结题、鉴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报请专家组鉴定。
阶段达成目标:形成完善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体系,完成详尽的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