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下列空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木材制桌椅B.冰融化成水C.蜡烛燃烧 D.湿衣服晾干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银B.镁C.铁D.铝
3.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
C.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C.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6.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D.量筒
7.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读取液体体积
C.
给液体加热D.
检查装置气密性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10.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压变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1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1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
B.Y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D.W和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2:36
1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B.Cu(NO3)2C.AgNO3D.Fe(NO3)3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
C.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气体质量的变化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二氧化锰质量的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16.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粒子的是(填字母).(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字母).
(3)D是中性粒子,x的数值=.
17.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1)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18.纯净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的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
(1)关于过氧化氢和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B.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气,水分子中不含氧气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2)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19.下面是某同学采用的几个实验装置示意图.
(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
(2)B实验中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电解水的化学方程是.
(3)C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甲烷、乙醇和氢气都是常见的燃料.
(1)上述三种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2)乙醇的化学式为.
(3)将甲烷点燃,用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由此可证明甲烷中含有元素.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使用氢气作燃料最突出的优点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如图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H为红色固体,E为黑色固体单质,B、C、D均为无色气体,F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溶液,M是无色液体,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2.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停止加热,主要是防止.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B或C作为发生装置,这两种装置相比,C装置优点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要收集较纯的甲烷,可选择D、E、F中的.若用图G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则甲烷进入端为(填“a”或“b”).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
(3)实验②中利用了铜片 .
(4)实验③中做两次实验的目的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4.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继发现青蒿素后又发明了双氢青蒿素.图示是双氢青蒿素片的部分说明,请回答:
(1)双氢青蒿素中C :H :O 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双氢青蒿素中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3片双氢青蒿素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mg .(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 )
25.黄铜是铜和锌组成的合金.现取某黄铜样品40g ,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进行有关计

)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g
(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惠城市惠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填在下列空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木材制桌椅B.冰融化成水C.蜡烛燃烧 D.湿衣服晾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材制桌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融化成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银B.镁C.铁D.铝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据此判断所给金属中活动性最强金属
【解答】解: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选项中给出的金属的活泼性强弱顺序是:镁>铝>铁>银.所以镁的活动性最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3.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煤油作燃料B.石墨作铅笔芯
C.铝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煤油作燃料,是利用了煤油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石墨作笔芯,是利用了石墨很软和颜色为黑色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铝作导线,是利用了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C.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考点】有关化学之最.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地壳中与人体中元素含量、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7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原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所以说法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所以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6.下列仪器不能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蒸发皿D.量筒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A、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故A可以加热;
B、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故B可以加热;
C、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故C可以加热;
D、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绝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故D不能加热;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应用.
7.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6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钨酸钙(CaW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4=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读取液体体积
C.
给液体加热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根据点燃酒精灯的方法考虑;B、根据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考虑.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
B、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为俯视读数,属于错误操作,故B错;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图示已经超过了,故C错;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量筒的正确读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掌握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只有进行正确操作才能不会出现危险.
9.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电器着火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要谨慎处理.
C、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
D、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以防止触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B、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煤气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压变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考虑本题;
B、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考虑;
C、根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情况考虑;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考虑本题.
【解答】解:A、由于构成花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花香四溢,故A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没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受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的特点:分子之间有间隔,在不断运动,体积和质量很小,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1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
【考点】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A、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会因为量少而不能燃烧;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D、根据氧气支持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解:A、软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硬水加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所以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故A正确;
B、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会因为量少而不能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C正确;
D、氧气支持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氧气和氮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气体的除杂和鉴别、活性炭的作用,都属于基础知识,容易做好.
1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Y可能是催化剂
C.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D.W和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2:36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求待测值;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解答】解:设待测值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合表格中的数值,则10+3+90+0=3.2+3+X+3.2,解得X=93.6,分析质量的变化:X 质量减少,Y质量不变,Z质量增加,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A、X质量减少,Y质量不变,Z质量增加,W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为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Y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3.6克,故说法不正确.
D、W和Z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3.2g:(93.6﹣90)g=32:36,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3.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B.Cu(NO3)2C.AgNO3D.Fe(NO3)3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铁比铜、银活泼,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进一步说明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后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硝酸亚铁,故选:A.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将颗粒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锌粒
C.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气体质量的变化
D.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二氧化锰质量的变化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根据结束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分析:金属越活泼,和酸反应的速率越快,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
B、根据“一定量的稀硫酸”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进行解答;
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锌比铁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锌比铁反应剧烈;当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铁少,故该坐标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因为“一定量的稀硫酸”,稀硫酸反应完,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再变,故该坐标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该坐标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氧气,生成二氧化锰质量会逐渐增加,反应完二氧化锰质量才不变,故该坐标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K表示2个钾原子;
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Mg2+表示镁离子;
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l(OH)3;
故答案为:2个钾原子;2N2;镁离子;Al(OH)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粒子的是(填字母)AB.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字母)C.
(3)D是中性粒子,x的数值=8.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阴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来分析解答;
(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图中A、B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2、1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2)C中的质子数=17<电子数=18,故为阴离子;
(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18=2+8+x,x=8.
答案:(1)AB;(2)C;(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