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系统业务交换点(SSP)设备技术规范(CAMEL2)-200003-A
华为智能网试题(等级)
华为智能网部分试题一. 填空:1.移动智能网中英文缩略词CAMEL的中文全称是移动客户增强逻辑应用。
(3)2.移动智能网中英文缩略词TCAP的中文全称是事务处理应用部分。
(3)3.智能网技术采用overlay方式,其基本思想是:业务_与_交换_分离。
即交换机仅完成最基本的接续功能,而所有增值业务的形成均由另一个附加网络——即智能层(智能网)来完成。
(1)1.移动智能网一般由业务交换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信令转接点(STP)、智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SCE)等几部分组成。
(3)2.SSP主要作用是连接现有移动网与智能网的连接点,提供接入智能网功能集的功能。
SSP可检出智能业务的请求,并与SCP通信;对SCP的请求作出响应,允许SCP中的业务逻辑影响呼叫处理。
(3)3.从功能上讲,一个业务交换点应包括呼叫控制功能(CCF,Call ControlFunction)和业务交换功能(SSF,Service Switching Function)。
在我国目前不采用独立的IP(智能外设)的情况下,SSP还应包括部分的专用资源功能(SRF,Specialized Resource Function)。
(4)4.SCP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
(2)5.IP是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功能,通常为各种语音功能。
(2)6.SMS一般具备5种功能,即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以及业务量管理。
(3)7.SCE的功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
(1)8.利用移动智能网的概念模型INCM(Intelligent Network Concept Model)来描述移动智能网体系由四个平面组成,它们分别是:业务平面、总功能平面、分布功能平面及物理平面。
(2)9.一个业务由一个或几个业务特征组成,它表明了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业务能力。
(2)10.一个业务的生成过程可以描述为:利用业务生成环境TELLIN-SCE描述并定义了业务之后,便可以经由网络下载到业务管理系统TELLIN-SMS,再将业务逻辑下载到TELLIN-SCP,把业务数据下载到SDP(Service Data Point),把业务触发下载到TELLIN-SSP,完成新业务在网络中的引入。
GSM规范及移动通信
GSM规范及移动通信《GSM 规范及移动通信》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沟通交流到商业活动的开展,从娱乐消遣到紧急救援,移动通信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 GSM 规范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基石,为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讯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极大地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普及。
GSM 是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缩写,也就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它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GSM 规范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频谱利用率低、通话质量不稳定、安全性差等。
GSM 规范的核心特点之一是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频谱资源下,GSM 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进行通信,同时保证了通话的清晰和稳定。
而且,数字信号还便于进行加密处理,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在网络架构方面,GSM 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三大部分组成。
移动台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等终端设备,它负责与基站进行通信。
基站子系统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和管理。
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负责完成用户的呼叫控制、位置管理、鉴权认证等功能。
GSM 规范还定义了一系列的空中接口协议,用于规范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时分多址(TDMA)技术。
通过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率上分时复用,从而实现了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GSM 规范还规定了频率分配、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确保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漫游。
090-2009 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v2.0
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China Unicom GSM/WCDMA Digital Cellu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Network HLR Equipment Specification(V3.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II)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概述 (2)5HLR/AUC设备功能 (3)5.1 业务要求 (3)5.2 基本用户数据管理 (3)5.3 支持CAMEL2相关的CSI数据的签约和管理 (4)5.4 HLR/AUC用户鉴权数据管理 (4)5.5 HLR恢复功能 (4)5.6 虚拟HLR功能 (5)5.7 支持移动性管理 (5)5.8 支持呼叫相关的处理(被叫取路由和获取漫游号码的过程) (5)5.9 支持为分组业务提供路由信息(可选) (5)5.10 补充业务操作 (5)5.11 支持2G/3G互操作要求 (5)5.12 可视电话业务 (5)5.13 差异化服务用户标识存储功能 (6)5.14 支持在线计费/热计费 (6)5.15 支持视频炫铃业务 (6)5.16 支持ADD功能 (6)5.17 支持炫铃业务 (6)5.18 HLR备份功能 (6)5.19 支持ODB和漫游限制功能 (7)6HLR/AUC性能要求 (8)6.1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8)6.2 HLR性能要求 (9)6.3 AuC的性能指标 (9)7编号 (9)8接口与信令要求 (9)8.1 物理接口 (10)8.2 逻辑接口 (10)8.3 站点接入要求(可选) (10)9时钟同步要求 (10)10网管与操作维护要求 (10)10.1 网管要求 (11)10.2 人-机接口 (11)10.3 操作维护要求 (12)11电源与接地 (15)12环境要求 (15)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核心网子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1)《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2)《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技术规范》(3)《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设备测试规范》(4)《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技术规范》(5)《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GW设备测试规范》(6)《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7)《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技术规范》(8)《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与MGW间接口(Mc)测试规范》(9)《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MSC Server间接口(Nc)测试规范》(10)《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MAP)测试方法》(11)《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规范》(12)《中国联通GPRS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规范》本标准是《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HLR设备规范》。
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 (错误)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325,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 TS512B. TS325C. TS69D. TS63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C;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2. (错误)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3的时隙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2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A. 1B. 3C. 5D. A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3. (错误)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
A. 123B. 28C. 21D. 22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4. (错误)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
A. T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B. T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C. T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D. T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B;] 标准答案: C;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5. (错误)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B. MSU的SIF中传送C. TCAP消息中传送D. 在LSSU中传送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 B;得分: [0] 试题分值: 10.0提示:6.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概述►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蜂窝通信►GSM系统组成、网络结构、接口与协议、业务功能►GSM无线传输原理、标准、语音编码、信道编码与调制解调►移动台登记、漫游、切换、呼叫接续过程1 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1.2 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蜂窝概念是解决频率不足和用户容量问题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种系统级的概念。
其思想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小覆盖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大覆盖区),每一个小覆盖区只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一小部分覆盖。
每个基站分配整个系统可用信道中的一部分,相邻基站则分配另外一些不同的信道,这样基站之间(以及在它们控制下的移动用户之间)的干扰就最小。
只要基站间的同频干扰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可用信道就可以尽可能的复用。
1.2.1 频率复用蜂窝无线系统依赖于整个覆盖区域内信道的分配及复用。
每一个蜂窝基站分配一组无线信道,这组无线信道作用于一个小区。
给相邻小区的基站分配一个信道组,所包含的信道全部不能在相邻小区内使用。
通过将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限制在小区边界以内,相同的信道组就可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以接受。
为整个系统中1.2.2 越区切换当一个移动台正在通话的时候,从一个基站移动到另一个基站,为了使通话不被中断,系统自动地将呼叫转移到新基站的信道上。
这种切换操作不仅要识别一个新基站,而且要求将话音和信令信号分派到新基站的信道上,此过程不需要用户的介入。
在小区内分配空闲信道时,许多切换策略都使切换请求优先于呼叫初始请求。
系统设计者必须要指定一个启动切换的最恰当的信号强度,一旦将某个特定的信号强度指定为基站接收机中可接受的话音质量的最小可用信号(一般在–90 dBm到–100 dBm之间),稍微强一点的信号强度就可作为启动切换的门限,两者之间的信号强度之差值∆的选择必须慎重。
在决定何时切换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所检测到的信号电平的下降不是因为瞬时的衰减,而是由于移动台正在离开当前服务的基站,所以基站在准备切换之前先对信号监视一段时间。
GSM协议导读
GSM协议导读GSM 11.11 SIM-MEGSM 04.60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Mobile Station (MS) - Base StationSystem (BSS) interface; Radio Link Control/ Medium Access Control (RLC/MAC)GSM 04.18 层三消息详解1 Um接口相关协议在无线接口上涉及到很多重要的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GSM协议。
在最底层,所有的传输功能使用MS和BTS之间的协议。
然后,RIL3-RR使MS和BSC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协同工作(按照TS GSM 04.08,RIL3-RR与另外两个协议一起定义):它是RR功能平面在无线接口上的具体实现。
这一协议还出现在Abis口上。
上层协议(RIL3-MM,RIL3-CC)定义了在MS和NSS实体间信令交换的规则,他们也出现在Abis口和A接口中。
以最后一个情况为例,BTS和BSC对这些信令的交换是透明的,既它们只作为信息的载体,而与信息的语义无关。
TS GSM 05.01是概述,介绍主要概念;TS GSM 0502从时间和跳频特性方面描述信道,并给出了突发脉冲的数字结构;TS GSM 05.03规定了使用于各种信道应用的不同纠错和检错码;TS GSM 05.04规定GMSK调制;TS GSM 05.05与“无线传输和接收”相关;TS GSM 05.08和05.10主要涉及无线资源管理;(05.10 TA,系统同步)TS GSM 04.03从应用的角度定义了信道,并涉及蜂房信道配置的概念;TS GSM 04.05规定了LAPDm的一般方案;TS GSM 04.06规定了LAPDm协议规范的细节;TS GSM 04.07处理协议层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建模;TS GSM 04.08描述了RIL3相关的协议和报文及信息元的编码;TS GSM 03.09处理切换功能;TS GSM 05.08描述了切换准备,功率控制和测量报告;TS GSM 08.58是RSM协议;Um接口的信令消息内容:2 Abis接口相关协议Abis接口由一系列规范约定组成,这些规范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物理电气参数•信道结构•信令传输规程•配置和控制规程•操作和维护支持Abis 接口的相关协议如下:GSM 08.52,给出Abis接口其余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并给出BSC和BTS在业务功能上的功能分割。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中国移动G S 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2011-9-2发布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3.1. 术语 (2)3.2. 定义 (2)3.3. 缩略语 (3)4. 设备性能要求 (3)4.1. 无线性能要求 (3)4.1.1 工作频段 (3)4.1.2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4)4.1.3 增益 (4)4.1.4 自动电平控制(ALC) (5)4.1.5 频率误差 (5)4.1.6 调制准确度 (6)4.1.7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6)4.1.8 带内波动 (6)4.1.9 噪声系数 (7)4.1.10 电压驻波比 (7)4.1.11 传输时延 (7)4.1.12 杂散发射 (7)4.1.13 互调衰减 (10)4.1.15 带外增益 (11)4.1.16 整机功率效率要求 (11)4.1.17 光波长及可应用的光纤 (12)4.1.18 光输出功率 (12)4.1.19 路衰减范围 (12)4.1.20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12)4.2. 电源适应性要求 (13)4.3. 环境适应性要求 (13)4.3.1 环境适应性要求 (13)4.4. 安全要求 (14)4.4.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14)4.4.2 抗电强度 (14)4.4.3 接触电流 (15)4.4.4 设备电源安全保护功能要求 (15)4.5. 电磁兼容要求 (15)4.6. 设备防雷 (15)5. 设计及工艺要求 (16)5.1. 结构及接口要求 (16)5.1.1 设备铭牌要求 (16)5.1.2 接口要求 (16)5.1.3 结构要求 (16)5.1.5 实现框图 (16)5.2. 设计要求 (16)5.2.1 器件选型 (16)5.2.2 中频滤波要求 (17)5.2.3 电路分腔要求 (17)5.2.4 双路功放要求 (17)5.2.5 散热要求 (17)5.2.6 整机跌落要求 (17)5.3. 工艺要求 (17)5.3.1 PCB设计工艺 (17)5.3.2 焊接要求 (18)5.3.3 装配工艺 (18)5.3.4 功放工艺 (18)6. 监控管理要求 (18)7. 编制历史 (18)附录A 指标分级标准 (19)前言本设备规范参考了通信行业标准YD/T 1337-2005、YD/T 952-1998和YD/T 833-1999,并根据ETSI EN 300 609-4 V8.0.2(2000.10)、3GPP TS 51.021 V7.0.0 (2005-09)和当前直放站系统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编写。
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 S 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T e s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G S MR a d i o D i g i t a l S i g n a l R e p e a t e r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为确保中国移动通信建网工程建设质量,本测试规范作为测试验证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质量依据,为该类设备选型提供技术保障。
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及测试用例。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GSM直放站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鹏、姜雪松。
1. 范围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等内容,本设备规范供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采用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 设备实验室及现场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的通知
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的通知科技司:运输局:各铁路局/公司,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铁科院,铁通公司,通号公司设计院,通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上海厂,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电化局通号设计院,北京、西南交通大学,佳讯,华为,西门子,北电,中兴,中软,济南天龙。
部鉴定、工管中心,部内打算、建设司,信息办。
科技司运输电务处熊杰46073«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科技GSM-R 技术体制通知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中国铁路GSM-R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
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部信息办、鉴定中心、工管中心、太原铁路局、济南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铁通公司、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上海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评审委员会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并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就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提出了合理和建设性意见并形成评审意见。
现将评审意见和«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发给你们,请参照实行。
在实施过程中请及时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二OO六年十月八日«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意见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查了有关文件,经认真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该技术体制规定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打算、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要紧设备进网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可作为GSM-R 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治理等的技术依据,对GSM-R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治理和爱护具有指导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69号――关于公布通信行业标准复审结果的公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69号――关于公布通
信行业标准复审结果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2.12.28
•【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2年第69号
•【施行日期】2012.12.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2年第69号)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复审计划,现已完成标龄5年的184项通信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并公示了复审结论。
根据复审结论,《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要求》等149项标准继续有效,《电信设备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抗力测试方法》等21项标准修订,《GSM/CDMA 1X双模数字移动台技术要求》等14项标准自2013年3月1日起废止。
特此公告。
附件:1.继续有效的通信行业标准目录
2.修订的通信行业标准目录
3.废止的通信行业标准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12月28日附件1:继续有效的通信行业标准目录。
信息产业部发布二十二项通信行业标准
信息产业部发布二十二项通信行业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信息产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7.02•【文号】•【施行日期】200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信息产业部发布二十二项通信行业标准(2001年7月2日)信息产业部2001年7月2日发布了《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等22项通信行业标准,并规定此22项通信行业标准自2001年11月1日施行。
它们是:一、《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编号:YD/T1123-2001;二、《号码可携带业务技术要求》,编号:YD/T1124-2001;三、《国内No.7信令系统测试规范-----2Mbit/s高速信令链路》,编号:YD/T1125-2001;四、《No.7信令系统测试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编号:YD/T1126-2001;五、《No.7信令与IP互通的技术要求》,编号:YD/T1127-2001;六、《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编号:YD/T1128-2001(补充YDNO65-1997);七、《适用于电信网络环境机顶盒(STB)技术要求》,编号:YD/T1129-2001;八、《基于IP网的信息点播业务技术要求》,编号:YD/T1130-2001;九、《基于包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呼叫信令协议及媒体流打包技术》,编号:YD/T1131-2001;十、《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编号:YD/T1132-2001;十一、《数据通信名词术语》,编号:YD/T1133-2001;十二、《多点应用共享协议》,编号:YD/T1134-2001;十三、《数字数据网(DDN)节点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编号:YD/T1135-2001;十四、《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速率终端适配器(TA)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编号:YD/T1136-2001;十五、《帧中继设备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编号:YD/T1137-2001;十六、《固定无线链路设备及辅助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编号:YD/T1138-2001;十七、《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辅助设备》,编号:YD/T1139-2001;十八、《基于IP网络会议系统技术要求》,编号:YD/T1140-2001;十九、《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编号:YD/T1141-2001;二十、《IP电话网守设备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编号:YD/T1142-2001;二十一、《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16X10Gbit/s、32X10Gbit/s部分》,编号:YD/T1143-2001;二十二、《国内No.7信令网转接点(STP)设备技术规范》,编号:YD/T1144-2001(代替GF013--95)。
GPRS技术规范
GSM-R数字移动通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系统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技术条件是根据铁道部运送局基础部有关继续做好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原则编制工作旳告知规定编制旳。
本技术条件内容涉及范畴、规范性引用文献、术语和定义、总则、重要业务、系统构造、系统功能、系统技术规定等共8章内容。
本技术条件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但愿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289号,邮政编码:100073),供此后修订时参照。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运送局基础部负责解释。
本技术条件主编单位为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本技术条件重要起草人:王耀阳、张铎、周元宝。
目录1范畴 (3)2规范性引用文献 (3)3术语和定义 (3)4概述 (6)5重要业务 (6)5.1承载业务 (6)5.2短信业务(可选) (6)5.3应用业务 (6)5.4附加业务(可选) (7)6系统构造 (7)6.1GPRS网络层次构造 (7)6.2GPRS网络构成 (8)6.3网络重要接口 (11)7系统功能 (12)7.1网络功能 (12)7.2设备功能 (17)8系统技术规定 (20)8.1一般规定 (20)8.2重要设备技术条件 (24)1范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铁路GSM-R 网络GPRS系统旳构成及组网方式、系统业务、系统技术规定、通信过程、设备重要技术条件等方面旳规定。
本技术条件合用于铁路GSM-R 网络GPRS系统旳工程设计、产品制造及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原则所涉及旳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旳条文。
在技术条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原则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旳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原则最新版本旳也许性。
GSM 02.60 GPRS Phase1业务描述GSM 03.60 GPRS Phase2系统描述和网络构造GSM 03.64 GPRS Phase2无线接口描述GSM 03.61 GPRS Phase2点对多点-广播业务GSM 03.62 GPRS Phase2点对多点-群呼业务GSM 04.60 GPRS Phase3 RLC/MAC合同GSM 08.16 GPRS Phase3 Gb层网络业务GSM 08.18 GPRS Phase3 BSS Gp、Gb接口GSM 09.60 GPRS Phase3 Gn&Gp接口GSM 09.61 GPRS Phase3外部网路互通YD/T 11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互换子系统》YD/T 1110《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基站子系统》YD/T 1214《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3术语和定义ATM 异步传播模式BC 计费中心BG 边界网关BSC 基站控制器BSS 基站CCU 信道编码单元CDR 计费明细记录CG 计费网关CIDR 无类别域间路由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RO 计费记录输出DDN 数字数据通信网络DHCP 动态主机地址分派DNS 域名服务EIR 移动设备辨认寄存器FTP 文献传播合同GGSN GPRS网关支持节点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SM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N GPRS支持节点GTP GPRS隧道技术HLR 本地位置寄存器HPLMN 本地公共陆地移动网络IAP Internet接入提供商IMSI 国际移动顾客辨认符ISDN 综合业务数据网ISP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LAN 局域网MM 移动性管理MS 移动终端MSC 移动互换中心PCU 分组控制单元PDN 分组数据网络PDU 分组数据单元PLMN 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PPP 点到点通信合同PTM 点到多点数据业务,根据顾客规定,将信息发送给某个顾客群。
No.7信令在移动智能网(CAMEL)中的应用
No.7信令在移动智能网(CAMEL)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No.7信令在移动智能网(CAMEL)中的应用,并结合移动智能网预付费业务给出了应用实例。
最后,对No.7信令系统在移动智能网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智能网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经典范例,其基本思想是将业务控制职能从交换网络中分离出来,以No.7信令系统为桥梁,使交换网络的控制信息与大容量分布式数据库联系起来,集中控制,以方便新业务的引入和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不必像过去那样在大范围多机种的交换机上进行繁杂的修改。
智能网不但可为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服务,还可以为公众分组交换数据网(PSPDN)、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以及移动网(GSM/CDMA)服务。
为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智能网,欧洲电信标准研究所(ETSI)于1997年在GSM Phase 2+上定义了CAMEL(Customis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协议)。
CAMEL协议的特征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网络无关的业务一致性。
即使用户不在其所归属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作为一种手段,CAMEL协议也可以帮助网络运营者向用户提供特定的业务。
CAP(CAMEL Application Part)是CAMEL的应用部分,它基于智能网的INAP协议。
CAP协议描述了移动智能网中各个功能实体之间的标准通信规程。
一、No.7信令系统结构No.7信令系统由消息传递部分(MTP)和多个不同的用户部分(UP)组成。
如图1所示,No.7信令系统按规程可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包括消息传递部分(MTP)、电话用户部分(TUP)、ISDN用户部分(ISU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事务处理能力部分(TACP,简称TC)、应用实体(AE)和应用业务单元(ASE)。
中国移动招聘笔试题(附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移动笔试卷+答案智能网试卷一、填空1、( CMIN02 移动智能网系统)是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移动智能网产品。
2、( SMP)是移动智能网各业务、用户数据的管理中心,它与SMAP 一起组成了一个用户信息管理网络,完成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计费管理、接入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
3、( SMAP )是提供给业务管理者的一个管理窗口,具有与SMP 的接口,业务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接入 SMP 来管理业务。
它与MSCP 并不直接相连。
4、( SCP)是整个移动智能网的核心,主要包括移动业务控制功能和业务数据功能两个功能模块。
二、选择1、智能网系统的网络组成单元为:(A.B.C.D.E)A. SCPB. SMPC. VCD. SSPE. IP2、( C)用以存放语音通知,支持文本语音的转换等功能,可根据MSCP 的指示完成放音通知和接收 DTMF 信号的功能。
A . SCP B. SMP C. IP3、( B)是一个物理功能实体,具有基本呼叫处理的功能,负责参与完成移动智能业务有关的交换功能。
A. SCPB. SSPC. SMP4、智能业务所采用的7 号信令协议子层为( A、 B、 C)A. MAP2+B. CAPC. INAPD. ISUP5、 HP 根文件系统的组织中,用以存放配置文件的目录是(B)A./homeB. /etcC. /devD. /sbin6、 SMP 为 SMAP 提供服务的进程创建方式( A )A 、动态创建方式B 、静态创建方式7、衡量智能网系统处理能力(每秒处理的呼叫数)的指标为( A )A .忙时 CAPS 数 B. CPU 负荷 C. 充值成功率8、在二卡合一业务中( ABC )可以为“全球通”用户充值。
A. 全球通B. 固定用户C.神州行D. 小灵通9、在以 (A) 方式触发的目标网中,呼叫端局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的 CAMEL签约信息分析和触发VPMN 业务。
移动智能网简介
移动智能网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CDMA无线智能网(WIN)还是GSM 移动智能网(CAMEL),它们都是在原有的移动网基本 功能模块上逐渐增加智能网的功能单元并进行智能优化的 结果,是智能网技术在移动领域的拓展。
为适应业务的要求,移动网将逐步扩展到数据通信、宽带 通信领域,且与TMN(电信管理网)、TINA(电信信 息网络体系结构)相融合,以形成一种更灵活、更适应新 技术发展的通信系统。因此,移动智能网的建设和发展要 以业务的快速提供和全网络的覆盖为前提。另外,移动网 与智能网如何进行全球性互通、现有的移动系统如何向智 能化过渡,都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是智能网CS-3、 CS-4的研究目标
CAMEL2 网络功能结构
CDMA智能网标准—WIN
WIN标准(Wireless IntelligentNetwork) T IA(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和EIA(电子工业协会) 制定了WIN标准
WIN标准经历阶段
WIN phase Ⅰ(IS-771),WIN PPC(IS-826) 和WIN PHASE Ⅱ 这三个阶段. WIN PHASE Ⅲ 阶段(IS-843)的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 我国目前的CDMA无线智能网的建设主要基于 WIN PPC及WIN PHASE Ⅱ 的部分内容 中国联通的CDMA移动智能网建设以WIN为规范
谢谢!
移动智能网简介
计算机科学学院 李文
智能网定义及组成 移动智能网概念及结构 GSM移动智能网标准 CDMA移动智能网标准 移动智能网的发展趋势
1智能网(IN)定义
智能网依靠NO.7信令网和大型集中数据库的支 持,实现将网络的交换功能和控制功能相分离.它 一般由业务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SSP),业务控制点(SCP),智 能外设(IP),业务管理系统(SMS),业务生成环境 (SCE)等组成 智能网是建立在所有通信网之上的一种体系结构, 它可为各种通信网----现有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 网,移动通信网提供增值业务和服务,是叠加在此 基础上的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SM系统业务交换点(SSP)设备技术规范(CAMEL2)(V3.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3月前言本规范规定了在CAMEL2阶段对GSM系统业务交换点(SSP)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SSP的功能、接口规程、信令配合、计费、维护、测量等内容,目的是在目前的多厂家环境下,保证SSP与SCP的互通以及SSP在网络中正常可靠地运行。
本技术规范是业务交换点(SSP)设备在研制、开发、引进和购买时应遵循的技术文件。
SSP设备包括的功能实体有MSC/GMSC、VLR、gsmSSF及gsmSRF,本规范只规定了与CAMEL有关的技术要求,其他GSM系统原有的要求见相应的技术规范及体制。
本文件的解释权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缩略语 (1)4 SSP在GSM网的位置和作用 (2)5 SSP的功能 (3)5.1功能概述 (3)5.1.1 MSC功能 (3)5.1.2 GMSC功能 (3)5.1.3 VLR功能 (3)5.1.4 gsmSSF功能 (3)5.1.5 gsmSRF功能 (3)5.2CAMEL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 (3)5.2.1基本处理 (3)5.2.2 CAMEL的始发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BCSM (4)5.2.3 CAMEL的终接基本呼叫状态模型T-BCSM (6)5.2.4基本呼叫模型的检出点(DP) (9)5.3CAMEL用户数据的描述 (11)5.4号码分析及翻译功能 (11)5.5CAMEL业务与补充业务的关系 (11)5.6对CAMEL业务的处理 (12)5.6.1移动用户发起的呼叫和前转的呼叫 (12)5.6.2 终接到移动用户的呼叫 (14)5.7CAMEL程序 (15)5.8与IP通信的功能 (15)5.9业务辅助功能 (15)5.10激活测试功能 (15)5.11呼叫信息请求和报告 (15)5.12计费功能 (15)5.13SRF功能 (16)5.13.2 SRF的技术要求 (16)5.13.3 SRF性能指标 (17)5.14根据SCP的要求重置无应答定时器值的功能 (17)15.15版本处理 (17)6 SSP的接口规程 (17)6.1SSP-SCP接口 (18)6.2MSC-SSP接口 (18)6.3SSP-HLR接口 (18)6.4SSP与外部IP接口 (18)6.5SSP与T M之间的接口 (18)7 信令配合要求 (18)8 计费要求 (22)9 维护要求 (22)9.1对CAP消息跟踪的管理 (22)9.2在SSP与SCP之间协议版本的更新 (22)9.3过负荷控制功能 (22)9.4对内部SRF资源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22)9.5告警要求 (23)10 测量及网管要求 (23)10.1测量 (23)10.1.1 周期性统计的要求和统计项目 (23)10.1.2 监视类型的测量 (25)10.2支持信令点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 (26)11 硬件要求 (26)11.1对七号信令链路的要求 (26)12 软件要求(基本要求) (26)13 传输要求 (26)14 同步要求 (27)15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27)16 过压保护 (27)17 环境要求 (27)18 电源与接地 (27)19 验收测试 (27)20 技术文件﹑培训﹑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援 (27)21.范围本技术规范中的SSP在负责疏通CAMEL呼叫的同时,也负责疏通普通呼叫。
本技术规范是基于CAMEL2的,以后随着移动智能网的发展,后续阶段的SSP规范也将相应地制定。
SSP应满足900MHz/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交换子系统(SSS)设备的相应技术规范,本技术规范中只列出为了支持CAMEL2,MSC/GMSC应增加的功能。
本规范适用于GSM业务交换点(SSP)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购买以及运行和维护。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标准或规范:[1]GF015.1-95《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第一分册“交换子系统(SSS)设备技术规范”[2]ETSI GSM 03.78 V6.3.0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Logic(CAMEL)-stage2”[3]ETSI GSM 09.78 V6.2.1 “CAMEL Aplication Part (CAP) specification”[4]ETSI GSM 02.78 V6.1.0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Logic(CAMEL) Service definition-stage1”[5]ETSI GSM 09.02 V6.2.0 “Mobile Application Part(MAP) specification”[6]“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witching Subsystem (SSS) of 900/1800MHz TDMADigital PLMN”[7]“9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PSTN接口要求及补充规定”[8]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SUP for Digital PLMN3.缩略语BCSM Basic Call State Model 基本呼叫状态模型CAME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移动网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P CAMEL Application Part CAMEL应用部分CD Call Deflection 呼叫改向CUG Close User Group 闭合用户群Point 检出点DP DetectionECT Explict Call Transfer 显式呼叫转接EDP-R Event DP Request 事件DP-请求EDP-N Event DP Notification 事件DP-通知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 Center 入口移动交换中心GsmSCF gsm Service Control Function gsm业务控制功能1GsmSSF gsm Service Switch Function gsm业务交换功能GsmSRF gsm Special Resource Function gsm特殊资源功能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ISUP ISDN User Part ISDN用户部分IP Intelligent Peripheral 智能外设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MF Mobile Forwarding 呼叫前转MO Mobile Originating 移动始发呼叫MPTY Multi Party 多方呼叫MSC Mobile Switch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MT Mobile Terminating 移动终止呼叫O-BCSM Originating Basic Call State Model 始发基本呼叫状态模型O-CSI O-CAMEL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始发CAMEL签约信息ODB Operator Determined Barring 运营者决定的闭锁OSS Operator Specific Service 运营者特定业务Point 业务控制点ControlSCP ServiceSSP Service Switch Point 业务交换点SS-CSI Supplementary Service CAMEL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补充业务CAMEL签约信息T-BCSM Terminating Basic Call State Model 终接基本呼叫状态模型T-CSI T-CAMEL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终接CAMEL签约信息TDP-R Trigger DP –Request 触发DP请求TUP Telephone User Part 电话用户部分4 SSP在GSM网的位置和作用2GSM网络中包括的主要物理实体为HLR/AUC和 MSC/VLR,为了支持CAMEL2业务,需要在网中增加SSP和SCP和IP(gsmSRF)。
SSP的设置可以在MSC上直接进行软件升级,与MSC/VLR处于同一物理实体。
SSP应具有gsmSRF功能,SSP还应可以与独立设置的外部IP相连。
用户发起CAMEL呼叫时,MSC从VLR得到用户的O-CSI;用户接收CAMEL呼叫时,GMSC从HLR得到用户的O/T-CSI。
然后MSC/GMSC向gsmSSF发出请求,监视呼叫事件并通知gsmSSF。
SSP将该呼叫悬置,采用CAP规程向SCP请求指示,SCP根据运营者特定业务的CAMEL业务逻辑,指示SSP控制呼叫的进行或者指示IP与用户的交互。
SSP通过七号信令网与SCP相连,采用CAMEL应用部分(CAP)规程进行相应的CAP对话,其中的MSC采用移动应用部分(MAP Phase2+)向SCP发送补充业务调用通知。
SSP中的VLR与HLR之间采用移动应用部分(MAP Phase2+)。
SSP与外部IP相连时采用ISUP。
没有升级为SSP的MSC采用TUP或ISUP与SSP相连。
作为关口局的SSP(GMSC)可以与PSTN的汇接局Tm采用TUP相连。
5 SSP的功能SSP可以包括的功能实体有:MSC或GMSC, gsmSSF, VLR, gsmSRF。
下面所述功能实体的功能均为支持CAMEL2所需增加的功能,其它功能见《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第一分册“交换子系统(SSS)设备技术规范”。
5.1 功能概述5.1.1 MSC功能当处理需要CAMEL支持的业务时,MSC从VLR接收到O-CSI,并向gsmSSF请求指示。
在处理过程中,MSC监视请求的呼叫状态(事件)并通知gsmSSF其状态,使gsmSSF能控制MSC中呼叫的处理。
当处理对补充业务ECT,CD和MPTY的调用时,MSC从VLR接收SS-CSI,并向gsmSCF发送补充业务调用通知。
5.1.2 GMSC功能当处理需要CAMEL支持的业务时,GMSC从HLR接收到O/T-CSI,并向gsmSSF请求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