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9ebf3c25ed630b1c59eeb559.png)
1、有空气和氨组成的混合气体,压力为2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73K,则空气向氨的扩散系数是1。
405*10-5 m2/s。
2、当表冷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湿度时,就会产生减湿冷却过程。
3、某一组分的速度与整体流动的平均速度之差,成为该组分的扩散速度。
4、冷却塔填料的作用是将进塔的热水尽量细化,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延长接触时间,增进水汽之间的热值交换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增加换热量,均匀布水。
5、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h/h mad=Cp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即在空气一水系统的热质交换过程中,当空气温度及含湿量在实用范围内变化很小时,换热系数与传质系数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量值关系,条件的变化可使这两个系数中的某一个系数增大或减小,从而导致另一系数也相应地发生同样的变化。
6、一套管换热器、谁有200℃被冷却到120℃,油从100℃都被加热到120℃,则换热器效能是25% 。
7、总热交换是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总和。
8、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就会分别产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9、锅炉设备中的过热器、省煤器属于间壁式式换热器。
10、潜热交换是发生热交换的同时伴有质交换(湿交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的结果。
11、有一空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物,压力为3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则此混合物中空气的质扩散系数为0.547*10-5m2/s。
12、一管式逆流空气加热器,平均换热温差为40℃,总换热量位40kW,传热系数为40W/(m2.℃)则换热器面积为25m2。
13、流体的粘性、热传导性和质量扩散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14、当流场中速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切应力;温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热传导;多组分混合流体中,当某种组分浓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会产生该组分的质量扩散;描述这三种分子传递性质的定律分别是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定律、菲克定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练习与自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练习与自测](https://img.taocdn.com/s3/m/3b5455e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9.png)
第一章练习与自测1 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2 热量、动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传递,也可以是由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3.简答题:分子传递现象可以分为几类?各自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答案:分子传递现象可以分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现象。
在一种物体内部,或在两种彼此接触(包括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当存在势差(梯度)时就会产生传递现象。
例如:当存在温度差时会发生热量传递现象,存在速度差时会发生动量传递现象,存在浓度差或分压力差时会发生质量传递现象。
第二章练习与自测1、有关扩散通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BCD____。
A、扩散通量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净扩散通量是相对于静坐标而言;C、相对扩散通量是相对于以混合物整体平均速度移动的动坐标而言;D、当混合物整体流动的平均速度为0时,净扩散通量=相对扩散通量。
2、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
(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两者的共同作用称为对流质交换。
3.传质和传热方向相反时,总传热量会(减小)传质和传热方向相同时,总传热量会(增大)。
4.什么是分子扩散传质和对流扩散传质?什么是对流传质?答:在静止的流体或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作层流运动的流体以及固体中的扩散,是由微观分子运动所引起,称为分子扩散传质。
在流体中由于对流运动引起的物质传递,称为对流扩散传质。
流体作对流运动,当流体中存在浓度差时,对流扩散亦必同时伴随分子扩散,分子扩散传质与对流扩散传质的共同作用成为对流传质。
5 如何理解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的类比性?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会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传递,也可以是由漩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918af7088e9951e79a89277d.png)
1、有空气和氨组成的混合气体,压力为2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73K,则空气向氨的扩散系数是1。
405*10-5m2/s。
2、当表冷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湿度时,就会产生减湿冷却过程。
3、某一组分的速度与整体流动的平均速度之差,成为该组分的扩散速度。
4、冷却塔填料的作用是将进塔的热水尽量细化,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延长接触时间,增进水汽之间的热值交换延长冷却水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增加换热量,均匀布水。
5、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h/h mad=Cp刘伊斯关系式文中叙述为即在空气一水系统的热质交换过程中,当空气温度及含湿量在实用范围内变化很小时,换热系数与传质系数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量值关系,条件的变化可使这两个系数中的某一个系数增大或减小,从而导致另一系数也相应地发生同样的变化。
6、一套管换热器、谁有200℃被冷却到120℃,油从100℃都被加热到120℃,则换热器效能是25% 。
7、总热交换是潜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总和。
8、当流体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就会分别产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9、锅炉设备中的过热器、省煤器属于间壁式式换热器。
10、潜热交换是发生热交换的同时伴有质交换(湿交换)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蒸发)而放出(或吸收)汽化潜热的结果。
11、有一空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物,压力为3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则此混合物中空气的质扩散系数为0.547*10-5m2/s。
12、一管式逆流空气加热器,平均换热温差为40℃,总换热量位40kW,传热系数为40W/(m2.℃)则换热器面积为25m2。
13、流体的粘性、热传导性和质量扩散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14、当流场中速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切应力;温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热传导;多组分混合流体中,当某种组分浓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会产生该组分的质量扩散;描述这三种分子传递性质的定律分别是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定律、菲克定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1c863312b3169a451a4f1.png)
7.04 10 5 m / s
1)(第 3 版 P25)用水吸收氨的过程,气相中的 NH3 (组分 A)通过不扩散的空气
(组分 B),扩散至气液相界面,然后溶于水中,所以
D 为 NH3 在空气中的扩散。
2)刘易斯关系式只对空气 —— 水系统成立, 本题为氨 —— 空气系统, 计算时类比关 系不能简化。
Re uod v
4 0.08 15.53 10 6
20605
v 15.53 10 6 Sc D 0.25 10 4 0.62
用式子( 2-153)进行计算
shm
0.023
R 0.83 e
S 0.44 c
0.023 206050.83 0.620.44
4
hm shmD 70.95 0.25 10 0.0222m / s
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 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
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 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 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
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3
D DO P0 T 2 0.2 10 4 P T0
3
350 2
273
0.29 10 4m2 / s
氢— 空气
DO 0.511 10 4m2 / s
3
D DO P0 T 2 0.511 10 4 P T0
3
350 2
273
0.742 10 4m2 / s
2-14 溶解度 s 需先转化成摩尔浓度:
CA1 sPA1 5 10 3 0.03 1.5 10 4 kmol / m3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2d0cd47f1922791688e841.png)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3、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312p T -两种气体A 与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410D -=若在压强5001.01310,273PPa T K =⨯=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D ,在其他P 、T 状态下的扩散系数可用该式计算32000P T D D P T ⎛⎫= ⎪⎝⎭(1)氧气和氮气:2233025.610/()32o V m kg kmol μ-=⨯⋅=223331.110/()28N N V m kg kmol μ-=⨯⋅=52115233 1.5410/1.013210(25.6)D m s -==⨯⨯⨯+(2)氨气和空气:51.013210P Pa =⨯ 25273298T K =+=50 1.013210P Pa =⨯ 0273T K =3221.0132980.2()0.228/1.0132273D cm s=⨯⨯=2-4、解:气体等摩尔互扩散问题124230.610(160005300)()0.0259/()8.3142981010A A A D N P P kmol m s RT z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 2sR 0通用气体常数单位:J/kmol ﹒K5、解:250C 时空气的物性:351.185/, 1.83510,kg m Pa s ρμ-==⨯⋅6242015.5310/,0.2210/m s D m s υ--=⨯=⨯32420006640.2510/40.08Re 2060515.531015.53100.620.2510o c P T D D m s P T u d v v S D ----⎛⎫==⨯ ⎪⎝⎭⨯===⨯⨯===⨯用式子(2-153)进行计算0.830.440.830.4440.0230.023206050.6270.9570.950.25100.0222/0.08m e c m m sh R S sh D h m sd -==⨯⨯=⨯⨯===设传质速率为A G ,则211220000()()()44ln4A A A m A s A A lA m A s AA s A m A s A dG d dx h d u d du d dx h du l h ρρππρρρρρρρρρρ⋅⋅⋅⋅=-==--=-⎰⎰2-6、解:20℃时的空气的物性:(注:状态不同,D 需修正)353352244200505541.205/, 1.8110,1.013102930.22100.2410/1.0132102730.053 1.205Re 99901.81101.81100.6261.2050.2410o c kg m Pa s P T D D m s P T u dv S D ρμρμρ------==⨯⋅⎛⎫⨯⎛⎫==⨯⨯⨯=⨯ ⎪ ⎪⨯⎝⎭⎝⎭⨯⨯===⨯⨯===⨯⨯(1)用式0.830.440.023m e c sh R S =计算m h0.830.4440.02399900.6260.24100.018750.05m m sh D h d -⨯⨯⨯⨯===(2)用式13340.0395e c sh R S =计算m h134340.0395(9990)(0.626)0.24100.01621/0.05m sh D h m sd -⨯⨯===第3章传热传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5、解:040,C 时空气的物性ρυ⨯23-6=1.128kg/m ,=16.9610m /s60e 210R 1.1810u lυ⨯===⨯⨯-616.9610转折点出现在56e 510101.1810e R , 4.24R c x l m μν⨯⨯⨯=== 因此,对此层流---湍流混合问题,应用式(2-157)30.8(0.037870)e c LR S Sh γ=-查表2—4得,定性温度为350C 时,324000.26410O D P T D P T -⎛⎫==⨯ ⎪⎝⎭2m /s40.264100.64c DS υ-⨯⨯===-616.9610360.8[0.037(1.1810)870]0.641548.9LSh γ=⨯⨯-⨯=430.288101548.9 4.4610/10mLL D h Sh m sL --⨯⎛⎫==⨯=⨯ ⎪⎝⎭每2m 池水的蒸发速率为()m A A S A n h ρρ⋅∞=-300C 时,3030.03037/;40,0.05116/A S A S kg m C kg m ρρ⋅⋅'==时()354.4610(0.030370.50.05116) 2.1410m A A S A S n h ρϕρ--⋅⋅'=-=⨯⨯-⨯=⨯6、解:在稳定状态下,湿球表面上水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于空气对湿球表面的对流换热,即可得以下能量守衡方程式2()s fg H O h T T h n ∞-=其中fg h 为水的蒸发潜热222()H O H O H O m S n h ρρ⋅⋅∞=-22()H O H O ms fgS h T T h h ρρ∞⋅⋅∞=+-又23r P 1m p c h h c S ρ⎛⎫= ⎪⋅⎝⎭ 查附录2—1,当s T =035C 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力5808S P=于是 325808180.0408/8314308H OS S sP M kg mRT ρ⨯===⨯0ρ∞=第四章 空气的热湿处理1、(1)大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汽混合而成的。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分析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c146d95fbfc77da269b14b.png)
第5章吸附和吸收处理空气的原理与方法1.解: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它是一种可逆过程,物理吸附是无选择的,只要条件适宜,任何气体都可以吸附在任何固体上。
吸附热与冷凝热相似。
适应的温度为低温。
吸附过程进行的急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的平衡瞬时即可达到。
化学吸附是固体表面与吸附物间的化学键力起作用的结果。
吸附力较物理吸附大,并且放出的热也比较大,化学吸附一般是不可逆的,反应速率较慢,升高温度可以大大增加速率,对于这类吸附的脱附也不易进行,有选择性吸附层在高温下稳定。
人们还发现,同一种物质,在低温时,它在吸附剂上进行物理吸附,随着温度升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发生化学变化转为化学吸附,有时两种吸附会同时发生。
2、硅胶是传统的吸附除湿剂,比表面积大,表面性质优异,在较宽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对水蒸汽有较好的吸附特性,硅胶对水蒸汽的吸附热接近水蒸汽的汽化潜热,较低的吸附热使吸附剂和水蒸汽分子的结合较弱。
缺点是如果暴露在水滴中会很快裂解成粉末。
失去除湿性能。
与硅胶相比,活性铝吸湿能力稍差,但更耐用且成本降低一半。
沸石具有非常一致的微孔尺寸,因而可以根据分子大小有选择的吸收或排除分子,故而称作“分子筛沸石”。
3、目前比较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人造沸石,分子筛等。
活性炭的制备比较容易,主要用来处理常见有机物。
目前吸附能力强的有活性炭纤维,其吸附容量大吸附或脱附速度快,再生容易,而且不易粉化,不会造成粉尘二次污染,对于无机气体如2SO 2X、H S 、NO 等有也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完全,特别适用`于吸附去除6931010/g m --、 量级的有机物,所以在室内空气净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有效导热系数通常只与多孔介质的一个特性尺度----孔隙率有关。
第6章 间壁式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1、解:间壁式 换热器从构造上可分为:管壳式、胶片管式、板式、板翘式、螺旋板式等。
提高其换热系数措施:⑴在空气侧加装各种形式的肋片,即增加空气与换热面的接触面积。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名词解释及课后第二章习题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名词解释及课后第二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19a2c7b0717fd5370cdc4b.png)
名词解释热舒适性(人体对周围空气环境的舒适热感觉)、绝热饱和温度(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降温的极限)、传质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扩散系数(沿扩散方向在单位时间每单位浓度降的条件下,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扩散某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空气调节(利用冷却或者加热设备等装置,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人体舒适度的要求)、新风(从室外引进的新鲜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处理后送入室内的环境中)、回风(从室内引出的空气,经过热质交换设备的处理再送回室内的环境中)、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机器露点(空气在机器上结露产生凝结水的温度值)、分子传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扩散传质)、对流传质(:是流体流动条件下的质量传输过程)、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浓度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层中,该流层即为浓度边界层)、速度边界层(质量传递的全部阻力集中于固体表面上一层具有浓度梯度的流层中,该流层即为浓度边界层)、热边界层流体流动过程中.在固体壁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雷诺类比(对流传热和摩擦阻力间的联系)、宣乌特准则数(流体传质系数hm和定型尺寸的乘积与物体的互扩散系数(Di)的比值)、施密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扩散系数(D)的比值)、普朗特准则数(流体的运动黏度(v)与物体的导温系数a的比值)简要回答问题1、什么叫冰蓄冷空调?其系统种类有哪些?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2、根据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冷凝器可分为哪几类?试说明他们各自的特点?水冷和风冷冷凝器水冷,空冷,水—空气冷却以及靠制冷剂蒸发或其他工艺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凝器。
采用水冷式冷凝器可以得到比较低的温度,这对制冷系的制冷能力和运行经济性均比较有利。
137石大网络教育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在线作业
![137石大网络教育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在线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47adae8be23482fb5da4c51.png)
石大网络教育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在线作
业
一、单选题(客观)
1(5.0分) ()反映了流体的边界扩散阻力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
A) 普朗特准则数
B) 斯坦顿准则数
C) 施密特准则数
D) 舍伍德准则数
参考答案:D
2(5.0分) 以下不属于表冷器除湿特点的是()。
A) 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冷却
B) 易产生霉菌,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C) 不需要对空气进行压缩
D) 噪声低,露点温度低
参考答案:D
3(5.0分) 喷淋室前挡水板的作用是()。
A) 挡住飞溅的水滴和均匀进风
B) 均匀进风和水滴分离
C) 挡住飞溅的水滴和水滴分离
D) 均匀进风和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
参考答案:A
4(5.0分) 当传质方向从流体主流到壁面,传质阿克曼修正系数的值为(),此时壁面上的导热量()。
A) 正,减小为0
B) 正,增大
C) 负,减小
D) 负,增大
参考答案:D
5(5.0分) 湿空气在冷却表面进行冷却除湿过程中,湿空气主流与紧靠水膜饱和空气的( )是热、质交换的推动势。
A) 温差
B) 焓差
C) 压差
D) 浓度差
参考答案:B
6(5.0分) 关于顺流和逆流换热器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相同进出口温度下,逆流比顺流平均温差大
B) 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一定小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自测试卷(C)参考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自测试卷(C)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5c21f0b4e767f5acfcea7.png)
一、填空(18分,1分/空)1、 双向扩散、单向扩散2、削弱3、静态制冰方式、动态制冰方式4、焓差5、水温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水温等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水温等于空气的干球温度。
6、间壁式、直接接触式7、热交换效率系数; 接触系数。
8、静态吸附、动态吸附9、相变潜热热、呈等温或近似等温过程 10对流传质二、简答题(42分)1、 试简要分析珠状凝结(滴状凝结)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高的原因。
(4分) 答:珠状凝结时壁面除液珠占住的部分外,其余裸露在蒸气中,因此可认为换热是在蒸气和液珠表面和蒸气与裸露的壁面之间进行的。
(2分)液珠的表面积比所占的壁面大很多,而且裸露的壁面上无液膜热阻,因此珠状凝结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2分)2、 试写出施米特准则数和刘易斯准则数的定义式(用公式表示时要注明公式中各量的含义),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6分)答:1)施米特数=D / ,其中ν——运动黏度,m2/s ;D ——扩散系数,m2/s 。
物理意义:表示动量扩散厚度与浓度扩散厚度的相对大小,反映流体物性对传质的影响。
(3分)2)刘易斯准则数=D a /,其中a ——导温系数,m2/s ;D ——扩散系数,m2/s 。
物理意义: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3分)3、 试述传热效能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4分)答:传热效能定义为冷热流体中在换热器中的实际温度差值中的大者和流体在换热器中可能发生的最大温度差值的比值。
(2分)意义:换热器中实际的换热量和最大可能的换热量之比。
(2分)4、 简述用对数平均温差法进行换热器校核计算的一般步骤。
(8分)答:1)假定t1’’(热流体出口温度) ,根据热平衡方程求出t2’’ (热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传热量Q1。
(2分)2)根据换热器形式,算出相应工作条件下的K ,由四个温度,求出对数平均温差。
3)由传热方程求出传热量Q2。
(2分)4)如果Q1、Q2差别较大,说明上述假设t1’’不正确,需要重新假设,重新计算。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满分答案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试卷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9f08f960590c69ec37653.png)
中石油《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
1、( )反映了流体动量扩散能力与质量扩散能力的相对大小。
A普朗特准则数
B斯坦顿准则数
C施密特准则数
D舍伍德准则数
【答案选择】:C
2、当传质方向从流体主流到壁面,此时壁面上的导热量()。
[第3章第3节]
A正,减小为0
B正,增大
C负,减小
D负,增大
【答案选择】:D
3、下列关于绝热饱和温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绝热饱和温度和湿球温度在数值上近似相等,而且物理的湿球温度比绝热饱和温度低。
B绝热饱和温度是指有限量的空气和水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时间足够充分,在绝热的情况下,当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不再降低时的温度。
C绝热饱和温度完全取决于进口湿空气及水的状态与总量,不受其它任何因素的影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D绝热饱和温度与湿球温度物理概念不同。
【答案选择】:A
4、关于顺流和逆流换热器书法错误的是()。
[第1章]
A在相同进出口温度下,逆流比顺流平均温差大
B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一定小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C逆流换热器高温部分集中换热器一端,对材料要求较高
D交叉流、混合流的对数平均温差先按照顺流方式计算,然后予以温度修正
【答案选择】:D
5、()反映了流体的边界扩散阻力与对流传质阻力之比。
[第2章第3节]。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试答案a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考试答案a](https://img.taocdn.com/s3/m/5ecc645a0740be1e640e9a20.png)
ν: 流体的运动粘度(即动量传输系数) α:物体的导温系数(即热量传输系数) Di:物体的扩散系数 ①联系动量和质量传递的相似准则 ②表示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相互关系。 ③体现了流体的传质物性。
7、说明喷淋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及含义 喷淋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η1 η1 的值越小,说明热湿交换不完善。 二、计算题 1、空气处理各种途径的方案说明
水温特点 t或Qx
湿→与另一部分未加湿的空气混合
d或Qs
i或Qx
过程名称
tw< tl tw= tl tl<tw< ts tw= ts ts<tw< tA tw= tA tw>tA
减 减 减 减 减 不变
增
减 不变
增 增 增 增Biblioteka 增减 减 减 不变 增 增
增
减湿冷却 等湿冷却 减焓加湿 等焓加湿 增焓加湿 等温加湿 增温加湿
等湿冷却 ((31))液加体热吸器湿预剂热减→湿喷冷蒸却汽加湿→加热器 再热
(3)W' → 4 → O
(2)加热器预热→ 喷淋室绝热加湿→
(4)W' → L→ O
加热器再热
(5)W' → 5→ L' → O (3)加热器预热→ 喷蒸汽加湿
(4)喷淋室喷热水加热加湿→ 加热器再
热
(5)加热器预热→ 一部分喷淋室绝热加
NA
D
dCA dz
CA C
NA
NB
等分子反向扩散 NA
NB 得出: NA
D
dCA dz
NA
D zRT
pA1
pA2
4、推导传质微分方程 15 分
输入流体微元的质量速 率 反应生成的质量速率 输出流体微元的质量速 率 流体微元内累积的质量 速率
(完整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版).doc
![(完整版)《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第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3374a72bb4cf7ec4afed0be.png)
第一章绪论1、答:分为三类。
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2、解: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量,此类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3、解: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顺流和逆流分析比较:在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却可能超过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以此来看,热质交换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布置成顺流,但逆流也有一定的缺点, 即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此处的壁温较高,为了降低这里的壁温,有时有意改为顺流。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题一及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复习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3b92c168884868762d675.png)
一、填空题
1、流体的黏性、热传导和质量()通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
2、将热质交换设备系统由于过程不可逆而产生的熵增与两种流体中热容量较大的流体的热容量之比称之为(),常用来作为热质交换设备的评价指标。
3、按不同的工作原理,热质交换设备可分为:()、()、蓄热式和热管式。
4、()是产生质交换的驱动力,质交换有两种基本方式为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2、浓度边界层:在流体表面处,存在一个浓度梯度很大的流体薄层区域,这个区域就称为浓度边界层。
换热扩大系数:在热湿交换中,把总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之比称为换热扩大系数。
3、斐克定律:在浓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扩散条件下,当无整体流动时,组成二元混合物中组分A和组分B发生扩散。其中组分A向组分B的扩散通量与组分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这就是斐克定律。
7、水在冷却塔中进行蒸发冷却,其温度只能被冷却到空气的最初温度,此时水温称为水的冷却极限。()
8、表冷器用来减湿冷却,喷淋室可以完成除减湿冷却以外的所有空气处理过程。()
9、湿式冷却塔和喷淋室都属气水直接接触式热质交换设备,均是用来处理空气用的。()
10、预混燃烧热强度比扩散燃烧高很多,燃烧完全程度也高,燃烧火焰的稳定性也好,不易产生回火。()
4、析湿系数:在热湿交换中,把总热交换量与显热交换量之比称为换热扩大系数,也称为析湿系数。
四、简答题
1、
条件:(1)0.6<Pr<60;(2)0.6<Sc<3000;(3) ;(4)湍流
2、
意义:湿空气在冷却表面进行冷却降湿过程中,使空气主流与紧靠水膜饱和空气的焓差是热、质交换的推动势。
3、由于传质的存在,传质速率的大小和方向影响了壁面上的温度梯度,从而影响了壁面上的总传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答:分为三类。
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 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
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第二章 热质交换过程
1、答: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A A B B m u m u m e u e u ρρ===+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B A B j u u j u u u j j j ρρ=-=-=+
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1()()
A A A A
B B A A B e u e e u e u a m m e ⎡⎤
=+=+⎢⎥⎣⎦
2、答:碳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式为22C O CO +=,即为1摩尔的C 与1摩尔的2O 反应,生成1摩尔的2CO ,所以2O 与2CO 通过碳粒表面边界界层的质扩散为等摩尔互扩散。
3、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种分子传递和湍流质量传递的三个数学关系式都是类似的。
4、答:将雷诺类比律和柯尔本类比律推广应用于对流质交换可知,传递因子等于传质因子
①22
3
3
r P 2m H D t t c G J J S S S ===⋅=⋅
② 且可以把对流传热中有关的计算式用于对流传质,只要将对流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
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如:r ,,,P ,,m c u h t t t c a D D S N S S S λ↔↔↔↔↔↔
③当流体通过一物体表面,并与表面之间既有质量又有热量交换时,同样可用类比关系由传
热系数h 计算传质系数m h 2
3
m h
h Le e φ-=⋅
5:答:斯密特准则
c i v S D =
表示物性对对流传质的影响,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相对关系
刘伊斯准则r P c v
S D a Le v D a ===
表示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能力相对大小 热边界层于浓度边界层厚度关系 6、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3
1
2
p T -
两种气体A 与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
若在压强
5
001.01310,273P Pa T K =⨯=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D ,在其他P 、T 32
00
0P T D D P T ⎛⎫= ⎪⎝⎭
(1)氧气和氮气:
(2)氨气和空气:
7、解:12423
0.610(160005300)
()0.0259/()8.3142981010A A A D N P P kmol m s RT z --⨯⨯-=-==⋅∆⨯⨯⨯
8、解:250
C 时空气的物性:351.185/, 1.83510,kg m Pa s ρμ-==⨯⋅
用式子(2-153)进行计算
设传质速率为A G ,则
9、解:200
C 时的空气的物性: (1)用式0.830.44
0.023m e c sh R S =计算m h
(2)用式13
3
4
0.0395e c sh R S =计算m h
10、解: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92
1.2410/D m s -=⨯,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物性为; 由热质交换类比律可得
11、解:定性温度为
02520
22.5,
2
g t C +=
=此时空气的 物性ρυ⨯2
3
-6
=1.195kg/m ,=15.29510m /s
查表得:⨯-42o D =0.2210m /s,0
C 25饱和水蒸汽的浓度30.02383/v kg m ρ= 用式(2--153)计算
设传质速率为A G ,则
020C 时,饱和水蒸汽的浓度3
0.0179/A s kg m ρ⋅=
∴ 代入上面的式子得:2
3
0.01193/A kg m ρ=
12、解:040,C 时空气的物性ρυ⨯2
3-6
=1.128kg/m ,=16.9610m /s
转折点出现在
5
6
e 51010
1.1810e R , 4.24R c x l m μν
⨯⨯⨯=
==
因此,对此层流---湍流混合问题,应用式(2-157)3
0.8(0.037870)e c L
R S Sh γ
=-
查表2—4得,定性温度为350
C 时,
3
2
4000.26410O D P T D P T -⎛⎫=
=⨯ ⎪⎝⎭2
m /s
每2
m 池水的蒸发速率为()m A A S A n h ρρ⋅∞=-
300
C 时,3030.03037/;40,0.05116/A S A S kg m C kg m ρρ⋅⋅'==时 13、解:在稳定状态下,湿球表面上水蒸发所需的热量来自于空气对湿球表面的对流换热,即可得以下能量守衡方程式
2()s fg H O h T T h n ∞-=其中fg h 为水的蒸发潜热
又
2
3
r P 1m p c h h c S ρ⎛⎫= ⎪⋅⎝⎭ 查附录2—1,当s T =0
35C 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力5808S P =于是
14、解:
2()()s H O m S h T T r n r h ρρ∞∞-=⋅=⋅-
其中0026,20S t C t C ∞== 查表2—1,当
20S t C =时水蒸汽的饱和蒸汽压力2330S a P P = 于是2
2338180.017278314293H O
S S s P M kg
RT ρ⨯===⨯
当0
26t C ∞=,时定性温度为
023,2s
t t t C ∞+=
=31.193/ 1.005/()
p kg m c kJ kg k ρ=⋅=⋅
由奇科比拟知2
2
3
3
4
r P 110.749.59101.197 1.0050.6m p c h h c S ρ-⎛⎫⎛⎫===⨯ ⎪ ⎪⋅⨯⎝⎭⎝⎭
d=12.5g/kg
15、解:325
100.04036/8314(27325)i CO P C kmol m
RT ===+
16、解:(a )已知A M ,B M ,A x ,B x
已知B a ,A a ,A M ,B M
(b )
22
2222222
32
0.3077
322844O O O O O N N CO CO x M a x M x M x M =
=
=++++
若质量分数相等,则2
2
22222
2
2
1
320.3484111322844
O O O O N CO O N CO a M x a a a M M M =
==++++
17、解;(a )2O ,2N 的浓度梯度沿垂直方向空气由上部向下部运动: (b )2O ,2N 的浓度梯度沿垂直方向空气由下部向上部运动,有传质过程。
18、解;
12()aV
A A aV A A DA G N A C C z ==
-∆
19、解:98
123
10
(0.020.005)() 1.510/()110A A A D
N C C kmol m s z ---⨯-=-==⨯⋅∆⨯
20、解: 氨---空气
氢—空气
22、解、3
2
212
1
2()20.5100.12420
ln ln 19.5aV L r r A m r r ππ--⨯⨯===
质量损失
66
1.357102
2.71410/A G kg s --=⨯⨯=⨯ 23、解:02225CO N C 和在时,扩散系数420.16710/D m s -=⨯
25、解、该扩散为组分通过停滞组分的扩散过程
整理得
()A A A dP DP
N RT P P dr =-
- 分离变量,并积分得0024AS A A
r P A
G RT dP dr DP r P P 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