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试题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高效演练跟踪检测6.2含答案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解析】1选C,2选D。

第1题,此题注意审题,是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人员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

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这批人员很有可能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

第2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

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在下降,中部地区的比重未变,西部地区的比重在上升,说明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东部地区农民工的比重下降,但由于总量上升,因而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在增加;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中、西部地区以外出为主。

第4题,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表中数据可知西部地区农民工增加较快,这可能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5、6题。

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5选D,6选C。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2018届高三毕业年级文科地理模拟精选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4)1.读下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A.B.C.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从常住人口数量的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D对,ABC 错。

故选D。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B. 丁、丙、乙、甲C. 甲、丙、乙、丁D. 丁、乙、丙、甲3.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教育压力大B. 人口老龄化C. 劳动力不足D. 死亡率高【答案】【小题1】D【小题2】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比较及读图分析能力。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为坐标的统计图,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丁、乙、丙、甲。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产生的主要人口问题。

甲地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所以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死亡率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慢所致。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下列小题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数量变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持续下降B.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C.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 2015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5.自1980年以来,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年增长率呈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B. 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C. 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 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6.2015年以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下降,有关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减轻B. 人口总数减少C.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D. 阻碍产业转型升级【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能训练达标检测)课件

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能训练达标检测)课件
答案:6.A 7.D
读 2013 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8~9 题。
8.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9.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 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
答案:10.C 11.D
二、综合题(共 46 分) 12.(2017· 扬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 分)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流动人口达 2. 21 亿人。下图为我国 1982~2010 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 比重(单位:%)。 2005 年 东北地区 北部沿海 大西北地区 黄河中游地区 大西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6.95 11.97 3.13 7.98 10.98 9.71 20.58 28.70 2010 年 6.20 13.22 4.13 11.14 13.53 11.01 19.85 20.91
答案:4.B 5.A
下面两图示意 1996~2011 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状况,南非几 何中心为(28°58′42″S,25°11′18″E)。读图完成 6~7 题。
6.有关南非人口分布、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处于不平衡状态 B.西部的人口密度高于东部 C.人口重心位于南非东南部 D.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7.该时期南非人口重心变动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③国家倡导移民政策 ④交通运输业得到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课下限时集训3 新人教版必修2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课下限时集训3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浙江嘉兴一中等五校联考)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据此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B.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D.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人口红利”变化的因素。

第1题,读图,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说明劳动力人口占的比重小,抚养率高;若出生率下降,抚养率低,A项错误。

70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B项正确。

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仍是在增速发展,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不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C项错误。

2010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下降,D项错误。

第2题,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D项正确。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针对性措施,不是根本对策,A项错误。

适当延缓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机制是具体措施,不是根本对策,B、C项错误。

【答案】 1.B 2.D(2016·福建师大附中上学期期中)下面左图为2012年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2012年M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M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会引起M市的婚育问题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M市重工业发达D.人口的迁入导致M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4.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M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缓解就业压力 B.制约经济发展C.减轻环境污染 D.造成基础设施紧张【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06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    06人口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6人口姓名【2018全国卷I】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点睛】解答该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这考查了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能力,另外,考生还要仔细读图,首先图上第一个信息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第二个信息是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这一点考生不易发现,就很容易误选)。

根据第一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根据第二个信息可以得出该市人口迁出回落,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11.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018JS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14.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点睛】此题组第2问很容易在西欧和北美之间选择错误答案,北美和西欧经济发达,迁入人口较多,但是这些地区迁入人口并不是只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而是各个年龄段的人口都比较多。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人口的变化 精品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人口的变化 精品

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 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近100年来:急剧增长第六单元 人口的变化1、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地区差异2、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现阶段人口政策3、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4、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和对策5、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6、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7、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1、人口的增长(1)机械增长:人口迁移(2)自然增长 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 时间变化(4)空间变化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 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由于很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的措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特征成因判断依据转变环节类型原始型高高低(极)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不足且无节制生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而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

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始: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实现: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传统型高高低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因劳动力缺乏,出生率居高不下。

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

最主要的区别是死亡率的差异,传统型一般接近2.0℅,过渡型则不足1.0℅过渡型高低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开始下降。

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死亡率相差不大,大致都在1.0℅左右,但过渡型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现代型出生率在1.5℅下)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出生率很低;死亡率因人口老年化而有所上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点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自然增长教材回顾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增长状况①时间差异a.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b.农业革命后:人口增长较快。

c.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②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3)增长主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分析人口增长变化从认识三个指标开始①甲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乙曲线代表人口死亡率,丙区域跨度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甲、乙两指标中,先出现下降的是乙。

③甲、乙两指标数值差距越大,说明人口自然增长越快。

④甲曲线数值大于乙曲线数值,则人口数量呈正增长。

(2)从人口指标特点判断人口增长模式①Ⅰ阶段:甲高、乙高、丙低,为原始型;②Ⅱ阶段:甲高、乙低、丙高,为传统型;③Ⅲ阶段:甲低、乙低、丙低,为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目前发达国家为现代型。

②发展中国家经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③我国为现代型。

要点一人口增长及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师生共研要点)1.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利弊原始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动较大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传统型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裕,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贫困加剧等,进而引发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现代型少年儿童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压力减小,就业机会较多,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生活困难和生活孤单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的变化第15讲模拟精选演练提升[学生用书P114](2016·晋冀豫质检)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2题。

1.三大城市群中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2.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解析:第1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第2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两地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答案:1.C 2.A(2016·福建质检)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1990~2010年期间,图示四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 D.④4.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解析:第3题,①地人口自然增长数为正值,而总增长人数为负值,对比其他三地可知,该地净迁出人数最多。

第4题,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俄罗斯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

答案:3.A 4.D(2016·山东师大附中一模)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D.经济落后6.图中能够反映出各省(市、区)的实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较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点所示省区人口迁出率很高,迁入率很低,最大可能原因就是此地经济落后,使得当地人口大量外出寻求好的就业和教育机会,D正确。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检测 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六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检测 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第六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2.10年来,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3.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2018某某荆州一模)生育旺盛年龄一般为20~34岁。

下图为某国2018年生育旺盛年龄人口数量与不同年龄段(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比值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最可能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5.若图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适宜措施是( )A.合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鼓励生育,接纳移民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东北地区是我国人口流出最明显、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区域之一,这已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复苏。

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部分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表,据此完成第6~8题。

6.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B.环境人口容量非常有限C.国家政策、资金投入少D.产业结构单一、效益低7.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多,自然增长率低,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有( )①后备劳动力不足②耕地资源压力减轻③养老负担更加沉重④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⑤经济逐渐失去活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8.某某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某某市( )A.对户籍与非户籍人口采取不同人口政策B.总体上比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C.户籍人口中青壮年大量移居国外,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迁入人口数量大且以青壮年为主,使得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60岁)数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5年1考)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影响2.我国的民工流人口的迁移(高考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根据总人口增长柱状图的变化可知,总人口增长速度变慢,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虽变慢,但总人口数还在增加,B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状态,C 项错误;国际净迁移量为正值,前后十年变化不大,而国内净迁移量均为负值,且1991~2000年期间比1981~1990年增加很多,显示从该城市迁出人口增多,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且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此外该国国际净迁移率也较高,说明对国外移民有较大的吸引力,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美国,故选A项。

日本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国际净迁移率都较低,排除B项;俄罗斯、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是负增长,排除C、D两项。

答案:1.D 2.A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年2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16·高考全国卷丙)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

外来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结合材料“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

第2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

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

答案:1.A 2.C(2016·高考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第3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第4题,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答案:3.D 4.C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统计图中,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率、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1.看坐标轴,明确表示的含义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大小。

图2中横坐标表示迁入人口比重,纵坐标表示迁出人口比重。

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人口年变化率。

2.比较人口迁出数量(或迁出率)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出率大小。

图2中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四川省人口基数远比贵州省多,故贵州迁出人口数少于四川。

3.比较人口迁入数量(或迁入率)从图1中能直接读出各年的迁入率大小。

图2中上海市迁入人口比重约为24%、广东省迁入人口比重约为14%,但广东省人口总数远大于上海市人口总数,故广东省人口迁入数多于上海市。

4.比较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图 2 中浙江和江苏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比较图中数据可知,浙江省机械人口增长远大于江苏省,故浙江省的人口增长率大于江苏省。

从图3中可以比较两个时间段内,自然增长、国内净迁移、国际净迁移、总人口增长的大小。

5.结合省级区域间人口的迁移,判断老龄化、城市化水平图2中人口迁移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会加快迁出区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区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会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①。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②(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①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②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1)C(2)B(2017·甘肃联考)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 .人口的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D .甲、丁(3)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乙年龄段。

该年龄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D 对。

第(2)题,老年人一般不愿离开家乡,迁移率低。

少年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的可能性大,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新生儿比重较大,所以甲、乙有明显相关,A对。

中老年人迁移与儿童、青壮年迁移的关系不大,B、C、D错。

第(3)题,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

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

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

人口迁移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

故选B。

答案:(1)D (2)A (3)B(2017·山西四校一模)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2.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交通条件改善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

第2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答案:1.C 2.D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3~4题。

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解析: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

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 项错。

第4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

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

答案:3.C 4.A5.(2017·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阅读江苏省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