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育史料实证素养的运用研究钟平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育史料实证素养的运用研究钟平灵
发布时间:2021-09-03T11:52:20.5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作者:钟平灵
[导读] 史料是历史研究、教学和学习的桥梁,为我们含蓄委婉地提供历史信息。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钟平灵 518107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教学和学习的桥梁,为我们含蓄委婉地提供历史信息。在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众多方式、方法和途径中,直观形象的图片具有无可替代的功效,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图片直接给予的视界,代之从字里行间隐晦理解。图片接近学生认知,拉近距离,以图创境,感知历史;以图证史,理解历史;以图补史,拓展史实;以图话情,感悟历史,有益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习内容的充实,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教学图片史料实证素养
一、图片的概念界定
图片与文字一样具有叙事性,承载历史,一图胜千语。学者们大致以性质、形式、内容等对图片进行分类,他们对历史图片的内涵理解本质上是一致的,以黄牧航观点为代表,他认为“所有用于研究、解说历史的图片都是历史图片,而任何图片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图片按其功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工具性的,能展示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作为历史证据使用;另一种是历史学习工具,作为历史教学的手段,侧面佐证,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历史事件和事物,在历史教学中以图补史,以图证史,图史互证,培育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以图补史,育证据意识
(一)图片补充学生认知,拓展史实
教材是史料浓缩的精华,以文为主辅之以插图,仅凭教材字字珠玑,学生无法串联历史,形成完整的历史思维和脉络。弗朗西斯·哈斯克尔说过“图像对历史留下想象的空间和余地。图片可以营造场景,引领学生发散性地“想象”过去,跨越时空理解,弥补学生缺失的那段历史,成为历史的有力证据。
(二)图片接近学生认知,理解史实
图片缩短“过去”与“今天”的距离,跨越时空鸿沟,接近学生认知。史料实证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心理的发展,选取接近学生认知方式、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史料,遵从学生心理规律。学生无法从文字史料客观叙事性的记载切身体会当时的历史情境,认识缘于实践,接近学生认知的史料当属视觉型和触摸型。
三、以图证史,育求真精神
(一)图史互证,破解孤立不证
图文相互配合,使史料实证读有文、验有图、观有景,既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历史的“过去性”使我们异位于历史现场,要更全面认知历史,文献史料提供的历史信息似乎显得孤证不立,图史互证,二重证据破解孤证不立。
我们在教学中处理“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这个问题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图文互证,发挥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先引用《三字经》中的史料记载“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进而引用考古新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来印证史料记载中的史实,向学生展现二里头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随葬品、礼器、宫殿等的图片印证《史记》和《礼记》等文献记载;以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朱砂龙盘图片印证《竹书纪年》中的“赤龙”与尧诞生的记载,“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既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在教学中图史互证,让学生感知历史,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证据意识。
(二)图史互证,培养历史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青少年学习困难,在于赤裸裸的填鸭式教育形式。”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和批判意识,他们反感贴标签和道德说教。教学中平铺直叙历史事实,引导学生立足自身认知,独立理性思考,培养其历史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多元视角思维等。直观形象具体的图片史料充分定格历史场景的瞬间,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等细节,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思索探究,透过现象究其本质。
四、以图话情,感悟历史
(一)图片再现历史情境,神入历史
“情境教学通过营造场景,以景入史,以景促学。”图片以鲜明的色彩,丰富的人物形象等元素,重现历史情境,增加历史的直观性,引人入史,在图式情景中感悟历史。
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会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形成的前概念认定那个时代的人思想异于常态,无心听老师讲述口“若悬河”的讲授,潜意识否定那个时代。若以直观形象具体的时代图片营造场景代替“口若悬河”的讲述,以几组“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的典型图片营造场景,同时辅之言语解说,引领学生走进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以图为依托,就亲眼所见,想其所想,疑其所疑,问其想问。以图创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解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起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学生最后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真正理解那个年代出现的历史,理解之同情。
(二)图片引发认知冲突,升华历史
认知冲突是指人前概念与新经验相异时的疑惑不解等状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对历史形成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悖于学生前概念的图片像经典影视剧中出现的图片,创设冲突链式情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发好奇心,引其思索,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综上所述:图片培育史料实证素养是必要与可行的,它是历史教学重视和考查的重要史料类型之一,有效的图片运用能匹配史料实证素养的四个水平层次,它能以图证史透视历史风貌和渗透求真意识,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感兴趣并增强求知欲,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在过程中培养其历史思维,使图片得到新的阐释,图片教学意义也有了质的升华。但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鲜少运
用,并且图片的运用也不是指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图片理解不深刻,图片利用率较低,只重视图片的审美价值,疏于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等。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相关原则与教学目标选取图片、注重图片的史料价值与实证运用、图片情境处理与问题化推进教学等几个问题,完善图片培育史料实证素养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立才. 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旅游, 2019(12).
[2]李晶. "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