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基础(9分)
1.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22
【解析】选B。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有天无日:①比喻暗无公理;②比喻肆无忌惮;③比喻无稽言行。
与“肆无忌惮”语意重复。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句中没有畏惧之意。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含贬义。
2.课时提升作业三
【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3.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解析】选A。
B项,“家父”用于自称。
C项,“寄奉”谦敬不当。
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84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无中生有。
说古体诗“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于文无据。
B项,强加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并无因果关系。
C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这不等于说古体诗更似绝句律诗。
5、【解析】选C。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项,曲解原意。
原文在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这并不意味着唐人古诗“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分析不当。
说“本文引用……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恰当。
原文第三段有“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之句,由此可见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和韵调感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二)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7.A.(“为全文定下了感伤的情感基调”错,全文的基调并非感伤的。
)
8.①关心体贴丈夫,为妻贤惠。
白兰看见丈夫憔悴疲惫的样子,不停地问“发生什么事了”,言语中满是关切。
煮面这一情节,又显示了作为妻子贤惠的一面。
②珍视爱情亲情,为人坚毅。
当得知丈夫要求离婚的真相后,白兰表示要和丈夫风雨同舟,勇敢面对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9.①在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太阳的余晖下”“粉色的蔷薇花”一畦一畦茂盛鲜嫩的蔬菜”使小说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给读者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②在艺术结构上,与小说开头环境描写形成对照。
小说结尾呈现给读者的是幅和谐、安宁富有生机的乡村生活画面,与开头萧瑟凄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③在人物形象上,“粉色的蔷薇花”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亲情的美好象征,体现了他们身上的人性美。
④在思想内容上,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通过对“蔷薇花的描绘,表达了了对美好爱情、美好亲情的赞美与向往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10.(3分)C(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持续下滑,但仍远高于整体网民增长率)
11.(4分)BE(A项“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错,根据原文,2016年就已经“日益趋向平稳发展”;C项“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错,原文是“8岁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并非现有1.7亿青少年网民里有超过一半是8岁以下的儿童;D项“政府才可以依法保护”错,根据材料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颁布之前,政府已经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2.(4分)①国家职能部门加强立法执法,发挥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
②依靠各种社会力量,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
③网民应该加强自律,提升自身网络素质,养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做“中国好网民”。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54
13.【解析】选B。
齿:年龄。
14. 【解析】选A。
应改为“尧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舜”。
15. 【解析】选D。
“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提到。
16. 答案
(1)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
(“以”,拿;“岂”,难道;“美”,好;各1分,句意2分)
(2) 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
(“焉”,兼词,“于之”;“臣”,意动用法;“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或统一天下;各1分,大意2分)
附【译文】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
您如果来朝见,我将临朝听政,不知能否让我见见您呢?”
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去。
”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
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
(孟子)说:“昨天有病,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
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
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诏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
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
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
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
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
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
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
《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
’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诏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
”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
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
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吗?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吧。
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
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王、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
(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王,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
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
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
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
(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王)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子。
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
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7.D(3分)(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D项中“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
)18.(6分)
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2分)
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2分)
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
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2分)
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2分)
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2分)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可得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10分)必修3教材
19.名句默写
(1)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丛菊两开他日泪
(6)群山万壑赴荆门
(7)无边落木萧萧下
(8)蓝田日暖玉生烟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本题共2小题 10分)
20. (5分)【答案】①如果有人说香蕉正面临绝种危机(2分)②这种香蕉果肉细腻且无籽(1分)③香蕉随时面临灭顶之灾(2分)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
这段话主要表述了香蕉可能灭绝的具体原因。
①处,由前文介绍香蕉是常见的水果,后文写“危言耸听”,再从后文表述的香蕉的来源分析可知,此处应该填香蕉面临的一种处境,即类似于“香蕉正面临绝种危机”的内容;②处,由前文写原始的香蕉因“果肉粗粝且有籽”不能食用,后文写现在香蕉的流行可知,此处因该填写现在这种香蕉的特点,即类似于“果肉细腻且无籽”的内容;③处,由前文写新香蕉品种的培育和杀菌剂的研制赶不上病菌的换代以及①处提到的绝种危机可知,此处应填香蕉可能面临的结果,即面临灭顶之灾。
21.(5分)②文中“面对流感”前面的“病毒”指的是“流感病毒”,“面对流感”后面的
第一个“病毒”指“精神病毒”,第二、三个“病毒”可能指“流感病毒”,可能指“精神病毒”,也可能二者都有。
(指出一处给1分,指出两处给3分,指出三处给5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7年2月,央视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由董卿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
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相较单纯的朗读,节目拆解为三大部分:嘉宾讲述个人故事、嘉宾朗读、读后专家解读。
这档节目,没有复杂的形式,只有一个人、一段故事、一段文。
节目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
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立意参考:
【正向立意】
(1)《朗读者》以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扭转社会风气做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
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
《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实,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
(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
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
国人“读书少”“缺乏阅读”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