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 精品推荐
文科综合(全国卷新教材01)(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全国卷新教材01)文科综合·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综合题:本题共9小题,共160分。
其中36题28分,37题28分,38题12分,39题10分,40题20分,41题10分,42题25分,43题12分,43题15分。
36.【答案】(1)时段:4—6月。
(2分)风向:西南风。
(2分)理由:塔尔沙漠为风沙源地,沙尘物质丰富;新德里位于塔尔沙漠的东北部;46月该地雨季尚未到来,盛行西南风且风力较大,使沙尘物质运移至新德里附近。
(每点2分,共6分)(2)A地处于古沙漠边缘,受风沙活动影响小;A地位于西南风下风向,距离夏季风源地较远。
(每点3分,共6分)(3)在中部平原,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抬升作用弱,降水少,表土干燥、植被稀少,为风沙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由于地形平坦,缺乏阻挡,且植被稀少,摩擦力小,风力强,地表松散物质易遭受侵蚀、搬运;西北、东北、东南部为高原山地,受地形阻挡,风力搬运的沙尘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沙漠及黄土分布区。
(每点2分,共6分)(4)黄土区植被稀疏,易于烧荒开垦;黄土疏松多孔且肥沃,透水透气性好,有利于耕种;黄土区光照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每点2分,共6分)37.【答案】(1)居住区与工业区较混杂;城市地域范围较大;商业用地面积较小,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占比较高;住宅区在工业区周围,住宅用地较分散。
(每点2分)(2)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市场广阔。
(每点2分,任答三点满分)(3)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治理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交通拥堵;腾出土地,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每点2分,任答2点4分)对工业发展的影响:郊区地价低,减少企业投资;郊区发展空间大,利于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在郊区、园区集中布局,利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成本,节省运费,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利于企业间的协作交流,形成规模效应。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整体上延续了以往的风格,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试题题型稳定,内容涵盖广泛,重点突出,难度适中。
二、具体题目解析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该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涉及了农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
试题以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为材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入的理解能力。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该题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主题,选取了多个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涉及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历史事件的经过,还要理解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该题以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涉及了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4、世界古代文明该题以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选取了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为背景材料,涉及了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方面。
试题要求学生具备对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5、世界近代史该题以世界近代史为主题,涉及了工业革命、殖民地运动、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
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备考建议1、夯实基础知识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认真学习历史教材,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
同时,要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提高解题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强调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
因此,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关注时事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会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命题。
全国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全国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
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
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3.表1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
它反映了唐代表1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
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说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叛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因为秦始皇焚书而隔离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能够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田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停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况宋太祖某日郁郁寡欢有人问他原由他说“尔谓帝王可简单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应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朝史官所撰史册全都真切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利矛盾D.宋太祖不肯史册记录其真切言行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此后皇帝临时差遣的巡抚渐渐演变成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益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峙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趋增加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山恶水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类状况表示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公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必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定最后被完全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照应是中国A. 已达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益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收效D.能获取更宽泛的外面救助公民党宣告《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等归为“错误名词”严禁刊载这反应了公民党A.努力和缓与其余党派的关系B.全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抢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争保护一党专政的场面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出入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涨到52.8%这类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向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罗马法“好像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固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蔽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素来没有消逝并且老是一次次振作精神更=饱满地从头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定了行为规范C. 所保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停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憎恶占多半席位的辉格党于是排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全国新课标I卷,解析版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详解一、选择题(4×12分)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并解读信息,调用相关知识判断历史现象的能力。
涉及的考点主要有分封制、君主专制两个历史概念,要求考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清楚并进行比较,理解两者之间的历史演进关系,进而进行相关的判断。
题干通过设定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一历史事实为前提,提供了战国秦国和东方六国中有无等级差别现象的对比,说明这些现象反映的历史变化。
A选项与随着经济发展,各国进行改革废除井田制从而使分封制崩溃这一历史事实相悖;B选项中分封制下的等级关系的发展,分化了周王的权力,使周王室不再被诸侯尊重,这与君主集权是对立的;秦国的墓葬显示在东方六国还维护着以等级为突出特征的分封制度的时候,已经秦国君主独尊之外无明显等级差别的时代,说明C项正确;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因为早在春秋时期,东方六国中的齐国已经有不尊重周王而称霸一时的行为,这已经违反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要尽的义务。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比较熟知的两个历史概念,墓葬中的现象考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题干中的引导语“这表明”体现了试题的思维力度,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整理出有效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而干扰选项中的历史描述与历史事实基本相反,比较容易排除,所以本题应属于中等难度,约在0.5-0.6之间。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含答案)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尧禅让于贤能的舜的做法成为后世国家治理中任人唯贤的思想源泉。
新课标1文科综合高考真题(高清完整版)
新课标1文科综合高考真题(高清完整版)绝密★启封前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课标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A. 66.5°NB. 60°NC. 53°ND. 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022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真题(含答案)
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真题历史卷第Ⅰ卷选择题(48分)注意:下列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请将正确答案选涂在答题卡上。
24.汉否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戏者称须帝尧。
老者敢云:“再日出而作,日落人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故!”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B)A.孔子B.老子C.韩车D.墨子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室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C)A.削弱了落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部了宗法制度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人的商品以香料,降角,象牙,페期,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颜丰,这表明,在宋朝(D)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调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湾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案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繁,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A.承续华复传统B.仍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D)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求》《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期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B0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沸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卒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2022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2022 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2022·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集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D. 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2022·卷Ⅰ〕据学者争辩,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根本状况如表2 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把握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留意维护中心的权威D. 连续了唐朝的统治3.〔2022·卷Ⅰ〕北宋前中期,在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承受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受雇期间,假设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足,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 民营手工业得到进展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2022·卷Ⅰ〕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奉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奇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说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消灭的类型B.朝廷对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5.〔2022·卷Ⅰ〕甲午战斗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斗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2022·卷Ⅰ〕五四运动后,消灭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进展实业:还有人主见“承受劳农留意的直接行动”,到达社会革命的目的。
高考文综全国卷1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1)依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主要内容。 (6分)
• 【答案】名称“开元通宝”,样式大小轻重仿 “五铢”,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 【解析】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 量等角度解答。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 制改革意义。(9分)
• 答案: 币值统一,古代货币范式固定下来,推 进商品经济发展。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关键信息说明了 当初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7/24
• 30、1933年到1937年上六个月,国民政府军属委员 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 等主要塞区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 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工事。它反应 了国民政府
• 发展: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儒学理论化和思 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 想。
• 解析: 不一样之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含义 和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发展”可从宋代儒学形成、 主张和影响等角度解答。
17/24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共通之处。(8分)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关键信息说明了 当初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6/24
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选
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25.表1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26.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新唐书·高祖本纪》战于泾州,败绩.”“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新唐书·太宗本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表2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学科*网,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全国卷1试题在考查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概括总结能力等.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A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学&科网,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文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理解.2016年全国Ⅰ卷30题同样考查了抗日战争,可见,抗日战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是一个热点问题,相对于2016年全国Ⅰ卷30题,本题的难度有所下降,明确突出了全民族抗战这一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关注热点,保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33.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综合表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B;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C;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34.图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考点定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和情景新颖,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巧用排除法,如苏俄与苏联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排除A;“并未停滞”的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C;“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可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说法以偏概全,因为工业化实现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排除B,所以答案只能是D.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图片等材料分析能力的锻炼,要擅于运用排除法,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A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略.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和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宋代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并给其作出注解,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中对儒家经典解读的标准答案,孟子地位快速提高,“孔孟之道”成为儒学精神的核心表达,答案选C,A项表述错误,B项是孟子地位提高的重要条件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发生在汉代之后,D项与题意无关。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演说家生动的演讲易于鼓动雅典公民,由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模式,公民的拥护就将演说家的主张变为公民大会的决策,最终影响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走向,因此演说家能成为政治领袖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答案选A。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光荣革命”实质的理解,议会拥立威廉和玛丽的前提条件是二人必须接受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限制,“光荣革命”后形式上王权统治得以恢复但实质上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所以议会的迎王之举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答案选D,A B两项显然与议会目的不符, C项与英国史实不符,英国是一元制统治模式而非二王共管。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是指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脱离出来而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体系,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哥白尼的“日心说”最早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宣告了科学的独立,答案选A,B C D三项均晚于A项。
ks5u29.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B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题干要求“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可以直接排除C D两项,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并未直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再仔细对比A B两项,不难发现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何者更能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显然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远远超越了清末新政,故答案选B。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易误选C项。
从材料语意“只有……才……”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答案选B,A D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并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C项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强调了胡佛直接干预经济的举措,显然D项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措施,而A C两项是政府通过政策的调控间接促进经济的复兴措施,B项是运用贸易壁垒的方法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故只有D最符合罗斯福新政中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特点。
32.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A. 屡遭战争重创B. 社会制度相同C. 发展水平相似D. 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战后西欧国家在经历战争的严重破坏后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在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下,只有通过联合才能摆脱大国的控制和实现欧洲的振兴与重新崛起,A是促使西欧国家联合的直接原因,B C D三项是欧洲国家能够实现联合的重要条件。
3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D ks5u【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时间特征1952年正是斯大林执政的晚期(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接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而马林科夫认为“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显然这一说法与苏联的实际情况相反,而农业改革则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此时并未开始,A C两项说法错误,当然这一错误认识根本不可能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其目的在于维护斯大林模式,答案选D。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统一之前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①,奥匈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解体,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分立出来④,1938年3月德国在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入侵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其疆域迅速扩大③,二战后德国战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国获得民族解放宣告独立②,而德国则由英法美俄四国分区占领,其后分裂为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故以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答案选C。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结合史实不难发现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显现不同,“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也并未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实现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
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
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差出口有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
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