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成因与护理干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成因与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成因与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孕产期检查、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强孕期的宣传教育以及产后的细心护理工作。
对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出现3例产后沮丧(6.52%),并未发生产后抑郁症;对照组产妇出现8例产后沮丧(17.39%),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占8.70%。
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于产妇而言,其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压力、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因此需要引起家庭、医院乃至整个社会对产妇的广泛关注,同时给予产妇精心细致的护理,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标签:产妇;抑郁症;病因;护理干预
针对于产后抑郁症而言属于产褥期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健忘、食欲减退、抑郁、头痛、情绪低落、落泪悲伤等[1]。
产妇通常会在产后2w 内出现情绪障碍,病情较轻的产妇容易出现恐惧、易怒、厌食以及郁闷等,情况严重的抑郁症产妇生活则不能自理,这无论是对产妇自身还是家庭都将造成严重影响[2]。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医护人员需加强对产妇的高度关注,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3]。
本次研究将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成因与护理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产妇共92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5.6±2.3)岁,包括30例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3±1.8)岁,包括29例自然分娩、17例剖宫产。
纳入标准:(1)产妇均无精神病史或阳性家族史;(2)产妇均无产前合并症以及其他疾病;(3)无心肝肾严重衰竭产妇。
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以及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病因分析
1.2.1.1生理因素:孕妇在孕期会产生大量的雌孕激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而雌孕激素的失衡是导致产妇产生抑郁的根本原因。
产妇在分娩后的24h内,由于自身体内激素的巨大变化是导致产妇产生抑郁的基础,同时有文献曾报道,家庭遗传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产妇产后出现抑郁。
1.2.1.2心里也因素: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会发生心理退化的现象,使产妇变得“孩子气”。
产前对生产状况预期不足、产后无法适应正常生活秩序以及产妇无法适应心理上的落差等均有可能出现抑郁症。
1.2.1.3社会因素:在妊娠期间,周围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舆论等各种因素均有可能让产妇有强烈的反应。
孕产期可能出现的家庭失和、工作不顺以及夫妻分离等均有可能使产妇出现抑郁。
1.2.2护理措施
1.2.2.1强化健康教育: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的解答产妇提出的每个问题,加强对产妇的宣传教育,对可能发生抑郁症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
做好孕前检查,使每位孕妇对孕产期都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正确对待孕产期身体的不适,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这对防止孕产妇发生抑郁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2.2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由于大部分产妇都属于初产妇,严重缺少分娩经验,在分娩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所以,在对产妇进行分娩过程中除了要求有精湛的技术以外,还需要对孕妇关心体贴。
使孕产妇熟悉分娩环境并给予鼓励,尽可能减轻孕产妇的不适感。
同时给予孕产妇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
情况需要时可适当给予镇痛泵行无痛分娩术。
1.2.2.3心理护理:产妇产后2w内情绪变化相对较大,产褥期除了是心理转换期之外同时也是抑郁症的好发期。
所以在产褥期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对母婴等各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
将产妇的注意力引导至对婴儿的关注中,同时帮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培养母子感情。
对于有抑郁症倾向的患者应当及时展开心理治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使产妇有安全感,鼓励产妇应当多进行身体锻炼,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出现3例产后沮丧(6.52%),并未发生产后抑郁症;对照组产妇出现8例产后沮丧(17.39%),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占8.70%。
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产后沮丧产后抑郁症
观察组 46 3(6.52%) 0
对照组 46 8(17.39%)4(8.7%)
3.讨论
产后抑郁症属于最为常见的产褥期综合症,为了能够有效防止、降低产后抑郁症,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医院共同配合[4]。
根据孕产妇的生理、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求,从而减轻孕产妇的心理压力,降低孕产妇的抑郁情况[5]。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出现3例产后沮丧(6.52%),并未发生产后抑郁症;对照组产妇出现8例产后沮丧(17.39%),4例出现产后抑郁症,占8.70%。
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说明针对于产妇而言,其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压力、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因此需要引起家庭、医院乃至整个社会对产妇的广泛关注,同时给予产妇精心细致的护理,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亚农,韦盛中.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3,03(4):374-376.
[2]王文飞.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与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8(2):1274-1276.
[3]雷永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3):195-196.
[4]陈起燕,陈烈平,叶宝凤,杨闽燕,Yuliana Datu Bua.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15(3):134-136.
[5]陈起燕,陈烈平,叶宝凤.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3:03(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