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思想,在后世的哲学和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逍遥游》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篇文化经典。
一、庄子《逍遥游》原文
齐物论者,志于道者也。
以恬淡为主,以无为为器。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是谓之崩;物衰则死,谓之不道,是谓之夭。
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不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二、庄子《逍遥游》译文
《齐物论》者,志在追求道的人。
把恬淡寡欲看作主导,以无为而治为工具。
若物体生机盛壮就会老化凋零,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崩溃了。
若物体百病缠身就会死亡消亡,这是说它违背了道而夭折了。
道不可稍有离开,能离开的不算真正的道。
因此,君子要警惕他看不见的贤者,提防他听不到的知音。
深藏不露的贤者最难得见,隐微不显的知音却最难得闻。
因此,君子要慎独。
欢喜、怒气、悲痛、愉悦这些情绪激荡而未表露出来的状态,称为“中”。
表露了并都能保持中庸的状态,称为
“和”。
“中”,是天下的大本来自;“和”,是天下通达道路的妙方。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与我一体,万物生生不息。
三、庄子《逍遥游》的文化内涵
1.讨论道的问题
在《逍遥游》的文章中,庄子一直在探讨着“道”的问题。
他认为,道是人生龙潭,需要通过不断地追求和实践才能逐渐领悟。
并且,他还划分了“道”的不同类型,比如无为而治、恬淡寡欲等等,从而让人们对“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倡导中庸之道
“中”和“和”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被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最核心的就是“中庸之道”。
从这些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思想尤其注重保持一个适度的状态,既不过于狂热,也不过于冷漠。
这一点不仅在情感上体现注重中庸,更要在行为上始终贯彻中庸之道。
3.警惕与现实的关系
庄子在文中也提到警惕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隐性贤者和不为人知的知音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
由此可以看出,他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困难和劣势,他强调警惕和避免过滥表露自己的想法或意见,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敏锐分析和超然处世的精神。
四、庄子《逍遥游》中的极品语句
1. “樊跃出疑堆而不见兔,驰而不息,日复一日,心之所向,无力奈何,眼之所至,非兔而无他物.”
2.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4.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五、结语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经典哲学文章,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的强调中庸之道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十分有价值和意义。
也是我们进行情感控制、从中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的重要哲学典藏之一。
庄子的智慧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