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4 我对经络的认识
经络总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络总论知识点归纳总结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医中,经络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生物电传导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气血等生命物质得以在人体内部运行和流通。
下面将对经络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络理论。
一、经络的概念和特点1.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中医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经络具有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的功能,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通路。
2. 经络的特点经络具有沿身体特定方向延伸的特点,分为经和络两个部分。
经络的走向和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这些规律可以推断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二、经络的分类和功用1. 经络的分类经络按其功能和走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经、络和腧穴三个部分。
经络包括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
腧穴又分为十四经穴和八脉穴。
2. 经络的功用经络的主要功能包括传导气血、调节阴阳、运行营养物质等。
不同的经络在人体内部承担不同的功能,协调着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活动。
三、经络的病理变化1. 经络的病理变化经络的病理变化包括经气郁滞、经血瘀滞、经络寒热、经络虚实等。
这些病理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经络病症的诊断与辨证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脏腑症候和经络病变的特点,可以用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诊断和辨证。
这些方法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经络的调理与治疗1. 经络调理的方法经络的调理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拔罐、针刺、穴位按摩等多种中医疗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理和治疗经络的病理变化,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经络治疗的应用经络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五、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1. 现代研究的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络的研究逐渐深入,一些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生物电学技术被用于研究经络的结构和功能。
1957年资料6 经络学说之我见
经络学说之我见
王新华
经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学说,它和阴阳、五行、脏腑、营卫气血等学说并为中医的基本理论,所以说:经络学说是组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不但如此,它还可用以归纳临床上所出现的复杂症状,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由此,我们更可以体会到,经络学说不但是生理、病理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而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准则;不但针灸学科须要,而且其他各科也必不可少。本文单就自己对经络学说的点滴体会,作如下的探讨。
经络学说的产生,可能萌始于针灸疗法,由于人们在生存中,不幸而发生了疾病,祖先们运用了智慧,采取石针、石片等治疗,当时是可以获得一定效果的,以后跟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临床施治的效果等,逐步积累经验而确立了孔穴,再由每一穴的相互联系,而发展成为经穴(线和点)学。因此说:经络学说是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根据其生理作用、病理变化,结合诊断的辨证、治疗的感应等,逐步地综合、分析、归纳,找出了径路和起止点、相互间的联系,及至后来在症候的归类、辨证施治及药物的区分上都广泛运用了它,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创造。
一、经络是什么?
“经络”是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人要问,经络究竟是什么?不妨可以这样说:经络是生理机能上气血运行和机体内部相互联系的线路。不过这个所谓“线路”,只是生理上的一种感应线路,不是在目前解剖刀下所能找到的线样径路。
经络学说的理论,与中医生理学特点之一的气化学说是分不开的,正如唐容川说:“经脉者,脏腑气化之路径也,故既明气化,又须知经脉行止之地。”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气化”又是什么呢?“气化”的意义,就是由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或由某一种物质变为多数物质;或由多数物质综合转变为一利物质,这种转变的过程,就叫做“气化”。正如现代很多人所说的,西医重在解剖实质,中医重在生理气化,也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气化学说的产生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了人类在生存中的生活现象、生命现象、病理现象,并结合了自然现象而逐步地推测发展起来的,认为人们在生存中,有一种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复杂的气化过程,这种气化作用就是生理机能的正常表现。所以我们在理解经络学说以前,必须首先知道气化学说,弄通气化学说后,是可以帮助理解经络学说的,也就不会硬要从解剖刀下去找根据了。
经络的基本知识
经络的基本知识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系统,主要负责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调节身体机能。
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经络和穴位两部分。
经络主要分为十二经和八奇经两大类,十二经分别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八奇经指的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冲任脉、督冲脉、配脉和经外奇脉。
穴位是经络系统中带有特殊功能的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流通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
穴位分布于经络系统的具体部位,应用经络学理论来定位穴位并进行治疗是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
经络理论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经络系统与身体各组织器官密切相关,具有沟通、联络和调节功能。
通过运用经络系统的理论,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的流通,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要了解和应用经络的知识,需要深入研习中医学,掌握经络系统的构成和流经路径,了解并记忆不同经络的具体特点和功效,同时还需要学习穴位定位和刺激手法等相关技术。
经络的名词解释中医
经络的名词解释中医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经络的名词解释包括经、络、经络的起源和功能等方面内容。
经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早在先秦时代,中医理论家就开始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理。
经络的概念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体内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它与脏腑、气血、经络和精神等方面的运行密切相关。
经络包括两部分,即经和络。
经指的是经脉,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的通道,分布于全身。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12个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每个经脉都与特定的脏腑相联系,它们在人体内部运行起着输送气血、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作用。
络指的是络脉,是位于经脉旁边的一种微细血管网状结构。
络脉分布于筋、骨、皮肤等组织中,与经脉形成了血气循环的系统。
络脉与经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经络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推动和调控。
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疾病诊断中,中医师通过观察经络的走向、色泽等情况,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状况和脏腑功能的运行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其次,在治疗中,中医师通过调理经络,可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经络还与人体的情志、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人体的固本培元和抗病能力,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经络在中医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经络的理论并未得到现代医学的广泛认可和科学解释。
这是因为经络系统的研究涉及到人体生命力和脏腑功能的调节机制等复杂问题,目前科学技术还难以解释和验证。
然而,随着中医学的传播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经络的重要性,对经络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
经络名词解释
经络名词解释经络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人体内部,经过全身各部位,能量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是用来解释人体内部的经络分布和功能的。
以下是对于经络名词的解释:1. 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通道,包括经纬两个部分。
经脉主要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调节,通过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
2. 经:经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通道,连通全身各部位。
根据其传输的内容和作用不同,可分为经、络、经络、荣卫。
3. 经络气血:经络中运行的能量和物质是气血,气为运动的能量,血为物质的载体。
经络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4. 经络穴位:经络上有一些特定的点位,称为穴位。
穴位是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 经络诊断: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舌苔、脉搏等病人的特征来判断经络的流畅性和气血的运行状况,进而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因病机。
6. 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血运行规律、经络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经络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经络理论是中医治疗和调养的理论基础。
7. 经络调理: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整经络的运行,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养生、治疗疾病的目的。
8.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经络系统的建立、经络的分布和特点等内容。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中医研究、临床实践和教学的重要内容。
经络名词的解释就是对经络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说明,这些名词涉及了经络的构造、功能、调节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和理论等方面。
对于了解中医经络学说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对经络的认识
对经络的认识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营养和信息的通道系统。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
二、经络的分类1. 经脉:指人体内血液循环的通道,共有十四条主要经脉和数以百计的支脉。
2. 经筋:指肌肉、骨骼和关节周围分布着的纵向或横向的线状结构,它们与经脉相互联系。
3. 经络:指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通道,包括脑神经、脊髓神经和自主神经等。
三、经络与身体健康1. 经络与气血循环: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等。
2. 经络与内分泌调节: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调节荷尔蒙水平,改善各种生理功能异常。
3. 经络与神经系统:经络和神经系统相互关联,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
四、经络的调理方法1. 针灸:通过针刺穴位来刺激经络,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等。
2.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
3. 艾灸:利用艾草的温热性质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等问题。
4. 拔罐:利用负压原理来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和淋巴排毒。
五、注意事项1. 对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人士不建议自行进行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操作。
2. 在进行经络调理时应选择正规医院或者有资质的中医诊所,并严格遵守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3. 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经络调理。
六、结语经络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手段来刺激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
但是在进行经络调理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医院或者有资质的中医诊所,并严格遵守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带你认识经络
带你认识经络“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一个道路,能够运行全身的气血,能够联络全身,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
经络的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气血运行的道路,二是联络全身的道路。
经络还有另外一种定义方法:所谓的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可能把经络称为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更有助于我们系统条理化学习《经络》这门课程。
而称经络是一个道路,能够运行气血、能够联络全身,这是我们现代人所讲出来的。
随着对经络研究的深入,对经络本质的揭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因为随着医学的发展,认识深度也会随之增加。
就现在我们对经络的认知,可以将以上两种对经络的定义进行合并,更全貌的展示经络是什么:“经脉和络脉”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
《说文解字》中“经”为“通道”之意,可以理解为路径、途径。
经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说文解字》中“络”为“连结”之意,可以理解为联络、网络。
络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经脉共有五十六条,包括十二经脉各有两条,左右是对称的,所以十二经脉共有二十四条;十二经别也是左右对称的,也是二十四条,加起来是四十八条;奇经八脉有八条经脉,因此,总共是五十六条经脉。
而五十六条经脉当中,只有带脉起于季胁(位于胸部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软骨),如腹部腰带一样环腰一周,也只有带脉是横行的,其余五十五条经脉都是纵行的。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既有纵行的也有横行的,纵横交错,就像网络一样遍布于全身,一般常称为“网状分布”。
经脉和络脉共同把人体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这有机整体是如何构成的?一些复杂的组织如何构成了一个内外协调统一的整体?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是依靠着经络的联络作用。
《灵枢·本脏篇》指出:“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
经络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通道。
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
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引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经络,它们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经络的畅通与否关系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因此对十二经络的理解和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角度出发,分享我对十二经络的心得感悟。
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源于手大指之端,沿臂内侧上行至胸部。
它与呼吸有着密切关系,是我们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个经络。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到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对于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练习深呼吸、慢呼吸等方法,我能够感受到气息在手太阴肺经上畅通流动的情况。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是保护肺部健康的重要措施。
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食指之端,沿臂外侧上行至鼻孔旁。
它与身体的排泄功能息息相关,是我们身体中的清道夫。
对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调养,我发现饮食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适量运动也能够帮助大肠经通畅。
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源于足大趾之端,沿腿外侧上行至喉部。
它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连,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能量供应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足阳明胃经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等都有助于维持胃经的健康运行。
此外,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也能够保护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源于足大趾之下,沿腿内侧上行至胸膺部。
它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营养供应来源。
通过调养足太阴脾经,我发现保持规律作息对于脾经的健康非常重要。
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规律的作息时间能够帮助脾经得到充分休息和调养。
此外,适量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也有助于维持脾经的健康运行。
五、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源于小指之端,沿臂内侧上行至胸部。
它与心血管系统紧密相连,是我们身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经络。
对于手少阴心经的调养,我认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
积极面对生活、减轻压力、保持愉快心情都有助于维护心经的健康运行。
1958年资料8 经络的探讨
压痛点最普通者:肠胃疾患在足三里有压痛,哮喘在膻中有压痛,心痛在尺泽、内关有压痛,疟疾在大椎有压 痛,生殖泌尿器官的疾患在肾俞常有压痛等等。再由压痛点针灸时,所发生的反应有一定的放散方向,甚至可以直达病灶,这些事例非常之多,因而发现了经络路线。说明了经络路线是内连脏腑,外达肌表,以及在同一经络路线的相邻穴位,所治疾患皆有一致性及相互联系的作用,更肯定了经络路线的正确性。这些皆是经厉长久时期的临床实践不断累积而肯定下来的。有关压痛点的生理机转,如用经络学说来说明是比较直截了当的,因为经络路线是和内脏表里相配合而密切联系着的,所以内脏有疾患时,在体表的经络路线上一定的处所,加以针灸刺激,即可由经络的有机联系而达到调整内部脏器的作用,所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主要是通过调整作用而使之复归于平。其次用Heads带可以说明经络的真实性。Heads 带和压痛点有密切的联系,为了分清眉目,分节说明如下。
徐立孙
概论
经络学说是内经重要理论基础和中心内容,根据阴阳五行将人体脏腑器官作了总的归纳。从十二经的表里关系说明各脏器间的相互联系,并从经气的盛衰和分布情况而表现出生理的和病理的变化,从而作出诊断和治疗上的处理,皆是先民通过长期的治疗体验所发现的基本原理,再通过临床实践而证实之。灵枢经脉篇上说:“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知。”所以不仅是针灸所重,而是说明在诊断和治疗上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伤寒论六经证候群的依据和经络学说有密切的关系,如太阳病头项强痛,和足太阳经的”是动则病冲头痛,项如拔”相吻合。喻嘉言先生有言:“不明经络,动手开口便错。”可以证之。
浅谈对中医经络的认识
经络学是体现人体内存在一种“网状管道现象”的新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细小的分枝为络脉,“经络”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通过物质能量(营养物质)与非物质能量物质(气)。
在遍布全身的经脉通道运行,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任何病变,都可以在人体中的“气”找到解答。
人体气脉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古人称它象天符地,“天有咎度。
人之脉穴同其源。
地有山河,人有脉络合其妙,三百六十,无非脉之贯通。
八万四千,尽是肤之穿透”。
人体内具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旋转反复的无形通道,通道中所输送的物质流就是气。
内通五脏六腑,外通皮肤毛孔,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于人体场通道的复杂性,人类一直无法用准确的理论来描述人体经络在人体中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对经络存在的现象与说法就不能完全一致。
人是一部具有超精密结构的系统,由几种仪器无法检测到的神秘现象,同时控制着人体的系统运行。
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但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足以代表人体的整体状态。
这些系统出现故障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气是一种能量,它在人体间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行,如气要逆行,就会消耗人体中气的能量,如果两气相触,人体的经穴就会封闭,使人的身体不爽,周身不适,所以气要沿着人体的经络顺行。
“气”完全可以按照人的意思和意愿在经络中运行。
阴阳动变的离合,对地球的气候进行改变,产生了冷热,对人的作用也是一样。
我们就必须靠自身的能量去作用它、了解它。
在人体的经脉中,有很多穴位是生命运转的重要关口。
如果我们掌握了它的机关,它就会随你拨动,随着你的意念给予它的方向,实现我们健康、长寿的意愿。
气疾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另一个面是非物质能,通过毛孔沿着经络达到全身。
一旦物质气进入体内,堵塞非物质气进入体内,就会使人体的元气不足,就会造成人的精神和体力下降。
1958年资料1 “循经取穴”在临床上的意义
1958年资料1 “循经取穴”在临床上的意义.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循经取穴”在临床上的意义本钢职工医院王品三14经在针灸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它一定的科学价值。
否则针刺合谷立即能解除智齿周围炎症的疼痛,将是不可理解的。
那么14经无论在活体或在尸体的解剖上又找不到它的物质存在,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它呢?我除掉根据内经:“气有余则泻其隧,不足则补其隧。
”以及若干气化论点,如气穴、气府等来说明针灸作用外,江苏省中医学校对经络研究所提出的“经络所通,主治所在”的论点,在临床上也就大大的便利了我们“循经取穴”的运用。
丰富了它的理论依据。
因此这种见解:一、不牵强附会,完全继承了祖国医学的基本部份。
二、这种符合历史性从临床经验所上升的理论,用来指导临床针灸,仍有它现实的意义,因而不是糟粕,而是精华,是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的结晶。
三、基此继续不断的实践,就会更加丰富这一成果,使之发扬光大,获得新的成就。
因此我就“循经取穴”在临床上的意义,作如下讨论,尚祈同道指教!所谓循经就是在诊断当中找出疾病症候的“经络所通”,也就是中医的“按脉定经”,但往往在微茫指下,却很难确切的依据三部九候,来肯定疾病症候的经络变化,所以四诊望、闻、问、切,诊脉主要是辨别虚、实、寒、热、表、里、阴、阳,再结合临床的六经症状,来“施症用药”。
那么在针灸上若想找到“主治所在”,就必须事先要明确“经络所通”。
所以循经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是大大必要的一个临症措施。
不同的疾病,可以表现同样症候,而同一症候又不一定那一经有所变化。
譬如头痛,却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症候,也是好多经络变化所致。
因而从针灸书籍来看,好多四肢末梢腧穴,都治头痛。
经络的起源与概念
经络的起源与概念经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中国,具体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8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从古代文字、古代文献以及考古发现来看,人们对经络的认知与使用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经络这一概念起初主要出现在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中。
根据《内经》和《黄帝内经》的记载,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的通道或者网络,通过这些通道,人体内的气血能够流动,气血的流动又能够影响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经络的概念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人体组织结构、气血运行规律、疾病的发生机理等。
在古代医学中,经络被认为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一种物质结构,类似于道路或者河流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气血可以自由地流动,保持了人体内部各个部位的协调与平衡。
另外,经络也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能量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气血是一种没有形状和质量的无形能量,通过经络的流动,能量能够在人体内部传输和转化。
不同的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量的流动通过经络的连接和传递来实现。
在古代,人们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方式来调节经络的功能。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变经络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例如,中医理论认为,经络上的某些穴位与特定的脏腑相连,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经络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
通过影像技术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与经络对应的解剖结构,如皮肤神经、血管及淋巴系统等。
这些结构与古代关于经络的描述相契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经络的认识。
另外,通过现代实验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经络存在电阻和电容等电学特性,并通过电磁波、红外线等传导或辐射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作用。
这一发现为揭示经络的物质基础以及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总结起来,经络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对人体内部结构和能量流动规律的研究。
经络的现代研究
经络的现代研究经络的现代研究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来指导着我国针灸及其他各科临床实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本的进步,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形态结构和生命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经络实质到底是什么?它是生物机体内尚未被发现的新结构?还是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对此,国内外学者在各个科学领域内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循经感传现象与规律的研究“循经感传”是针灸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它是指用毫针、脉冲电、按压等方法刺激人体穴位时,所产生的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经脉路线传导的现象,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
从1972年至1978年,中国共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按照统一规定的普查方法和分型标准,对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和健康情况的人群进行了6万多人次的普查,结果发现感传出现率最高达45.2%,最低力5.6%,大多数在12%~24%之间,其中显著型最高达2.2%。
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循经感传广泛存在于人群之中,基本上无种族、地域、年龄等方面的差别。
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1.循经感传的性质因刺激方法不同和受试者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多数为酸、麻、胀、重感,也有虫爬感、麻跳感、流水感、冷感等。
循经感传的路线大多数与《灵枢·经脉》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差异,四肢较一致,躯干部常有偏离,头面部变异较大。
2.循经感传的宽度和深度感传的宽度与刺激方法和强度有关,其中电脉冲刺激多呈一定宽度的带状,针刺或穴位注射呈线状、绳索状,一般四肢远端较窄,近端和躯干部较宽;感传尚有一定的深度,肌肉浅薄处较浅,肌肉丰厚处较深。
3.循经感传的方向和回流刺激四肢未端的井穴,感传向躯干、头面部方向单向传导;刺激经脉中途的穴位,感传大多向上下方双向传导。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我几十年来从事经络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一无所知,到有所认识,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直至临床运用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喜有优,有苦有乐,从自治到临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人体自身规律,即治疗内脏疾病,又可治疗体外筋肉疾病,而且易懂易操作的简易方法。
经络是与生自带的,维护人体生理功能的工具,它的主要功用是传递气血,在传递过程中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养生键身,防病祛病。
经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始总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
经络是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在疾病治疗的作用上,又能体现出来它的奇特作用。
人生下来就要不断与疾病抗衡,那么什么是疾病呢?疾病可以起出诸多的名称,其本质就是在气血运行中产生的瘀症,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
那么何为治病呢?治病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在加快气血循环的过程中,快速化除瘀滞,使气血循环畅通无阻,恢复脏腑的运转功能。
什么是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寿世保元》中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
”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
在人体中运行穿梭的主要物质是气血,如果治病不解决气血,出现瘀堵不去化瘀,还会有其它的途径吗?这是勿容争论的事实,经络是自身携带的大药,调整经络是直接化瘀的最好方法,是中医领域的一大特色。
中外医学家对经络始终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发现气血流速,对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气血运行速度经过反复测试,得出了科学的结论,确定气血在人体中运行的速度为10公分/秒。
这就为经络的存在,经络为什么能治病,提出了科学的依据,这个定论充分证明,当机体气血运行速度达到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处于健康的状态,如果机体气血运行速度低于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不健康的,所以,气血运行速度,决定机体的健康。
我对中医经络实质的认识
我对中医经络实质的认识赵洪钧兄让我写一篇评论经络实质的序言,是因为他看到了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涉及经络实质与主流认识不同的文章。
我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经历了最初深信不疑,再到逐渐质疑,最后深度怀疑乃至某种程度的否定过程。
考入吉林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前,我已经自学了中医及针灸疗法。
时遇“文革”,高中生的我闲闷在家里百无聊赖,不知该如何打发时光。
顺手从故乡名老中医父亲的书堆里拿本书随便翻翻。
那是本针灸学讲义。
看着,看着,我来了兴趣,觉得针灸挺有意思,并且对照书本寻找自己手脚的穴位。
这样还感觉不过瘾,索性从父亲那里要来针灸针,比量着在身体上扎起来,体会着不同穴位产生的痠、麻、胀、电击、抽筋等不同“得气”感觉(循经感传)。
这样当作玩地学练过几天后,发生了决定我人生发展方向的一件事情。
一位堪称莫逆之交的高中同班同学来家里看我。
他当时牙疼厉害,吃了消炎、止痛药物不见效果。
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我这些天正看针灸书,书上说针灸能治牙疼,你敢不敢试试。
他也是痛苦极了,没有一点儿犹豫就让我给他试试。
我当时真的是叫现学现卖,一边问他牙疼部位一边翻书,对照书上讲的下牙疼该用的合谷穴位,按照书上介绍的取穴方法,笨拙地将毫针扎了进去,然后生硬地进行提插捻转。
只听他一声喊叫,说像电击一样麻的感觉从手部传到了肩部,而且他的牙齿竟然不疼了!这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震惊了我们俩。
他震惊的是,消炎、镇痛药都不起作用的痛苦被我现学现卖的人给解除了;我震惊的是,一根如此不起眼小小的毫针怎么能立即产生这么巨大的止痛作用!这个闪电般的震撼当即激发我,做出了影响后来直到今天的第一个重大的决定:潜下心来好好学习针灸,将行医治病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
并且从那天开始,不是把看针灸书当作打发寂寞的消遣,而是天天宅在家里从早到晚,争分夺秒遨游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
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8年底知青下乡,两年多的时间,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临床疾病治疗和中药学等。
浅谈对经络的认识
浅谈对经络的认识经络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内经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然而经络的走行既不是神经又不是血管,大体解剖乃至细胞分子水平都没有发现经络存在的证据。
虽然国内学者对经络现象的存在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经络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一个迷。
经络由主干的经脉和分支的络脉组成,内联脏腑外通肢节,像‘网’一样遍布全身。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是‘气’,它昼夜不停地在这个‘网’中运行,形成一个像电磁场一样的‘气场’。
起到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控制支配全身各部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使人体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
所以说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
这是我对经络的认识。
中医学是古人用古代哲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而归纳总结发展形成的有着系统完整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
一切有形之体皆赖‘气’生化而生成。
‘气’是宇宙的始基,是世界万物的渊源和归宿,是构成宇宙的本始物质,所以又叫元气。
而气又分为阴阳二气,气是阴阳二气的矛盾统一体。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天气”是自然界的清阳之气,“地气”是自然界的浊阴之气。
阴气浊重,降而凝聚成为有形的物体,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地;阳气清轻,升而化散为无形的太虚,形成了苍莽的天宇。
天地阴阳之气上升下降,彼此交感而形成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本乎天者,天之气也。
本乎地者,地之气也。
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阳矛盾对立统一形成了气的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
千变万化的结果形成了世间万事万物。
古人又把世间事物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解释万事万物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经络 的概念
经络的概念经络,又称为经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是人体内一种特殊的生命力运行系统,既是物质结构,又是能量传递的通道。
经络贯穿全身,通过穴位与脏腑组织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经络在人体内起到连接脏腑、经络、肢节、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是调节人体内外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经络来源于先天之本,与胚胎发育有关。
经络在母体中形成,经过各个发育阶段逐渐完善,直至成形。
经络主要有十四条经脉和络脉组成,分布在人体的正面、背面、四肢等部位。
十四条经脉包括三阳经、三阴经、手少阳、足少阳、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阳、足太阳、手少阴、足少阴、手太阴、足太阴、手厥阴、足厥阴。
经络分布于皮肤、肌肉、骨骼、脏器等不同组织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经络的运行和主要特点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经络的运行有一定规律,遵循一定的路线和方向。
例如,人体的任脉、督脉沿着中线运行,手足少阳经由头部至足部,形成一个环路。
其次,经络运行有节律性,分为经行和经止两个时期。
经行时期是能量充沛、血液与能量在经络中流通顺畅的时期;经止时期是能量相对低落、血液和能量停滞的时期。
此外,经络具有相互联系的特点,通过脏腑、五脏六腑之间以及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最后,经络还有寒、热、盛、虚等特性,不同的经络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生理病理变化。
按照中医学理论,经络具有运输气血、调节阴阳、联系脏腑、传导感觉和控制活动的功能。
经络运输气血的作用主要通过输送心脏的血液和肺脏的气息来实现,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经络还可以调节阴阳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经络通过连接脏腑组织,调节脏腑功能和相互联系,与中医的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此外,经络还能传导人体的感知和控制活动,影响五脏六腑和肢节活动的协调性。
经络的存在和运行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经络能量在人体内的流动和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经络的定义
经络的定义词语:经络拼音:jīng luò释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
经络的粗浅定义是:关于人类身体状况的愉悦部分的外在表现。
外语:channel﹐meridian﹐vessel﹐branch﹐subfield﹐meshwork。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道日历的经络:安机器、织布、收蚕、安纺车、机器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什么,存在于人体何处?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问题既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奥秘。
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我对经络的认识
陆大鸣
经络,是中医尤其是针灸医必须学习的一门学问,已是无可否认的事。解放后,由于针灸学术的发扬,使行将湮灭的祖国宝贵医学遗产,从新纳入了位,许多针灸界先进——不论国内或国外的——均为此付出了相当的精力,要为数千年来的经验奥秘,从现有的科学基础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虽然,研究经络的人们还是在披荆斩棘地摸索前进,对发扬针灸学术来说,毕竟是生气蓬勃的好现象。我承家学,执行针灸业务达20年,为尽一些发扬祖国医学的职责,将个人对经络问题的体会,写出来请同道们参考,并请指正。
我认为经络不是玄虚的理论,而是确实存在的,所以是从这方面来看问题。
灵枢经别篇指出了“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的话,可以想见,经络在人体上是多么地重要,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又是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内经年代以后阶段中的医学大师们,在漫长的千百年中,发抒理论,并付诸实践,这是我坚信有经络之一。个人在临床上,常常碰到针的得气(感应)与经络的路线往往相合,而取肺经经穴治肺家病患得效,取胃经经穴治胃家病有验等等,这又是我坚信有经络之二。日人长滨善夫和赤羽幸兵卫等在人体上的实验报道,和国内针灸大家们的体验介绍,这是我坚信有经络之三。有此三者,已足以证明经络是存在的。
经络既是存在的,要讨论研究的问题,进一步便是经络究竟是什么?用现代科学分析,究竟是属于那一系统的问题了。要解答此一问题可不容易,于是除了存在与否的争论之外。又多了一个经络是什么的争论。我认为后者的讨论更有意义,因为这将促使目前的生理学说,写出新的一页,打开新的局面的。
有人说,经络即是血管,以灵枢经脉篇所说:“经脉十二,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可得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又“经脉者常不可见,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于是将浮而常见的血络(静脉)和气口知之的脉跳来证实经络即是血管了;也有人说,经络即是神经。因为针刺的要求是得气调气,这个得气便是刺到神经所致。也引证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段话,于是把穴位上的敏感反应,合上了非皮肉筋骨的种气,便认为经络即是神经了;还有人认为经络是包括着气和血两者,把气说成为即是神经,把血说成为即是血行血管。这个根据也出于灵枢,经脉篇中说:“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又本藏篇说:“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也有人说:“经络所通,主治所在,是临床实践上的一种规律,并非物质”。这样,就把经络视之为行之有效的治疗规律而否定了它的物质存在了;尚有一种人的见解,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不明物质,只是目前无法加以观察发现罢了。
自从内经总结了当时及其以前的经验——经络——以后,几千年来,我中医界(包括针灸界)以此宝贵的先人经验,作为解除人民病苦的重要准绳,行之有效,已不待赘言。时至近世,医学的昌明,确有一日千里之势,可是对中医的经络问题,却尚在议论纷纭,主有主无,各持一见。很显然,那些为经络争论的现象,自有其好的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混乱而令人无所适从的一面。为了弄清经络的所以然,争论还是必要的,因为真理是愈争愈明的。
以上的几种持论和看法,都有其根据和理由,部份也有其可能的怀疑和见解。但是我认为古人的记载,由于科学条件的限制,所以只可说是经验体会的累积记录,因此有几处把经络说为“神气的游行出入”,有几处说成为“经脉者常不可见……以气口知之”。又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这几种说法,各有不能相符处,便由不得后人也难以作绝对依据了,但这却要原谅古人当时的情况,而由后人来分辨其究竟所以然了。而宝贵的总合的古人经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这一段记载,对人体的藏府和皮肉筋骨均不谈,也不能说出具体物质,却以整体观念的精神指出了经络的重要意义,而以气血两字来说明经络的作用,几千年前,毕竟是一种伟大的发现。所以我人讨论经络问题,也必定要理解其整体的意义。经络贯串着人体的表里上下,其包含的实质,就决不致是人体中的少数组织,而是各组织间的相互关连所产生体工的总和。因此,我认为经络是建立在机体各种组织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要找出经络的单独物质是不可能的。
由于才疏学浅,拉杂地写来,对经络问题当然谈不上有所阐发,只是根据个人的一点体会,和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来与同志们讨论而已。随着社会的飞跃进展,可以肯定,经络问题是会在不久的未来获得结论的。
最后,还得重复一句:“经络是存在的,是有其物质基础的。”来作为本文的结语吧!
(本文发表在1958年4期第268页上)
用现代最新神经生理学观点来看问题,也不可否认,针刺的直接影响当然以种经系统最钜,但是不能解释的,便是针刺感应与神经的解剖路线不能切合,还有委中曲泽泄血及刺络的治疗效果,又不能用神经理论作解答,所以,我基本上不反对神经是经络主要依附的学说,但是尚具有很大的怀疑。
根据经络在躯干部与内脏有密切影响的事实,也根 据赤羽氏(日本)刺背俞影响肢部同名经络知热感度的实验,不得不连想到交感神经的未明作用,进一步用理化方法对此一方面的观察,有可能获得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