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孔子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1
孔子是一个在教育和思想方面有重大作为的大圣人,留下的儒家学说给了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也读过孔子的一些言论,的确是可令人从中领悟到不少深刻的道理。

在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个对于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幸也有人说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看法。

我们当然知道孔子是中国之幸,他为中国的教育思想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大胆地打破了陈规,创办私学,主张了“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都乐意收为学生。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你有去学习的意愿,即使学费只是一串干肉也可以。

这体现了孔子诲人不倦的精神。

而且孔子在生活也十分节俭,他曾夸赞过颜回可以乐在于“一箪食,一瓢水,在陋巷”的生活中。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种精神让我十分震撼,可以抛弃物质上的追求而沉浸于学习的乐趣中,是多么崇高的一种境界呀!
但对于孔子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却大都不知。

老师给出了答案,孔子之所以被看做是中国之不幸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把他的思想学说变成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

可我依然对老师话的理解,朦朦胧胧……
我带着这个疑问思考了好几天,但仍旧弄不明白;查资料我也试过,但没有头绪从哪一方面开始查找。

但是很巧合也很幸运,学校的历史课上讲了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高了儒家学派的地位,并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

这句“并成为历代王
朝的统治思想”的话,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与利用儒家学说的言论也许有关,便下课就去对老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老师告诉我汉武帝其实是利用了孔子“大一统”的思想,的确是为了用思想上的统一去维持政治上的统一,对很多不同政见的人士的进行镇压。

我此时此刻心中泛起波澜,再伟大神圣的东西,甚至是孔圣人的.思想,在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手中也会变成镇压人民的沉重枷锁!
不过这些对孔子的说法并没有动摇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不论他的学说被用于教诲后人还是思想政治统一,他都是一位圣人,他是中国历史文化发扬光大的一位代表,使现在的我们学会了“仁”和“礼”的中华美德。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2
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人们提起孔子,还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因为,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并且渗透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孔子是中国人不可能绕过的一个人。

每个时代,几乎无可避免地要拿孔子来说事儿。

从惶惶周游列国到确立一家之说,从儒术独尊,圣人师表,到打倒孔家店,大型祭孔活动,孔子就被装扮成各色人等登场,或神化或妖魔化。

去后种种褒贬热闹,与孔子其人究竟何干且放置一边,单说我对孔子的态度,六个字便可概括:信其道,敬其人。

这两句,为因果关系,顺序不可颠倒。

孔子一生,办成了三件大事:教书育人、传播学说、修撰典籍。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方法是推己及人,曾子对此有所延伸,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梁漱溟先生则说:"孔门之学乃为己之学,而己又是仁以为己任的己,此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席不暇暖。

"孔子之所以将整整十四年时间都花费于周游列国,虽凄凄惶惶,席不暇暖,却执著一念,从未畏难停步,明知难为而为之,是想以此创立一个富足和谐、文明有序的理想社会。

"童年之苦寒、成长之艰辛、游说之落魄、晚年之孤寂"构成了孔子的`生命色彩。

孔子,无疑是一个失意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落空的理想并未让
孔子放弃宣扬自己的学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的杰出正在身处困境仍能心怀天下。

从政理想这扇门被关上了,十四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不过,孔子却幸运地打开了教书育人这扇窗。

孔子晚年致力于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他主张士人贤者干政,他的很多弟子因此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开战国时期及秦以后的"布衣卿相"之局,这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郭沫若曾言:孔子是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的那个上行阶级中的先驱者。

孔子立场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

这样的见解,是中肯而客观的。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3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辅之以礼,他的学说历朝历代受到儒生们的追捧,但我认为这里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落后了的观念。

孔子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形象,那就是“君子”。

“君子”包含了一切人所有的美德,是孔子对至仁至义的一种追求,孔子希望人们都能达到“君子”的境界,使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生活安定幸福。

“君子”的形象类似于我们现代人所喜爱的“超人”,这类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不可能变成那样,但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因此,孔子塑造的“君子”给现代人实现真善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孔子十分重视“礼”,他的一言一行都符合“礼”的要求,但某些具体的过程,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孔子的“礼”又是苛刻的。

《论语》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孔子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可他又是这么地挑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很多百姓贫苦而吃不上饭,他为什么不施“仁义”,把这些物品给老百姓呢?
另外,孔子作为一名老师,他应当尊重每一名学习,发掘出他们的潜能,补足他们的不足,让学生全面发展,而不能因自己的喜好而否定学生。

子路是孔子的一位学生,他勇敢、直率但也有些急躁。

孔子应当发挥子路的“勇”,使他成为报效国家的将领,让他成为有用
之才。

然而孔子却瞧不起他的“勇”,他只喜欢懂“礼”的学生,进而对子路存在偏见。

孔子没有尽到一名好老师的义务,他在批评子路的同时却没教会子路稳重。

此外,孔子关于交友的言论中,某些思想我也不太赞同。

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可是,发果人人都只想着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而不与比自己差的人来往,那么,每个人都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因为,这样交朋友是带有目的性的,而友情应该是纯洁的,不含杂质的。

况具,如果只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每个人也都会交不到朋友。

综上所述,孔子作为中国人信奉的“圣人”,尽管他的观点中有很多都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局限,必须要“下岗”了。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4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系旧有政治秩序的礼乐制度也难以为继。

在“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中,鲁国比较保守,不但“犹秉周礼”而且保存的周礼最多,以至有“周礼尽在鲁”之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态度逐渐冷淡。

孔子便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

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孔子提出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指“爱人”,但孔子的“仁”是有等级差别的爱;“礼”指周礼,周礼是周朝人以宗法分封为基础的礼制。

为维护“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就是用周礼的等级名分把破坏了的名实关系匡正过来,建立“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社会秩序。

他还提倡遵循中庸之道,在上提出“有教无类”出现了文化下移的现象,还提出“因材施教”;对鬼神提出“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人尊称为“圣人”。

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得以流传至今,并且影响深远。

“有教无类”打破一切界限,让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将贵族垄断的知识才艺传授给庶民百姓。

而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学习态度,他也提出“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来劝勉莘莘学子。

“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现代的“仁”,发展为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虽然,孔子的思想受到推崇,但并不是所有思想都是积极的。

孔子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就是孔子提出的“正名”思想,也正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地方,是他思想中的局限性,是我们不值得提倡的地方,不该继承的一种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大力宣扬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施政原则。

所以,对待孔子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应该辩证地对待。

对待孔子的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5
孔子,何人也?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开创儒家学派,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修订“五经”。

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成为拥有桃李三千的名师。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孔子是在小学的时候。

同学们摇头晃脑地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念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从那时,我脑海中才渐渐有了孔子模糊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诗文兴趣的提高,我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吾观孔子童年,实乃不幸。

高龄父亲在他出生不久便撒手人寰,幼年丧父的孔子遭受着太多的磨难,这也成为了他发愤图强的根本动力。

他的母亲也着实伟大,孤儿寡母,那是实实在在的辛苦。

在生活的磨练中,孔子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定。

他聪明好学,博学好礼,丝毫没被生活的困难所击倒。

其刚强不屈着实使人敬佩。

苏轼曾说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孔子的坚强与博学促使孔子成为了使万古儿孙为之自豪的人。

孔子那坚定、博学的'身影渐渐映入了我的脑海。

孔子满腹经纶,胸怀大志,却生在乱世,无用武之地。

他周游列国,却不得重用。

但他不因仕途坎坷而一蹶不振。

他创办了私学,有教无类,为穷苦百姓开启了一扇知识的窗子,为他们的黑夜点燃了一支红烛。

他将自己的儒家学说传授给三千弟子。

他的言行汇集成《论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点点辉光。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的身影又更添几分师长的明亮与魅力。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安贫乐道,如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孔子学无常师,学而不厌,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真不愧是一名君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不仅成为了中华儿女的骄傲,更成为了全世界的自豪。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现在孔子学院开遍地球,而9月28日孔子诞辰日那天也成为各地读书人的节日。

孔子的身影永远记在我脑海中,永远映在我的双眸里。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6
站在孔子墓面前,周围人来人往却是一片寂静,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放低了声音,肃静的瞻仰这位被称为“大圣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孔子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我不知道人们是怎样看待孔子,才给了他取了这些至高无上的称号,我只知道,我眼中的孔子是怎么样。

我眼中的孔子,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

在那个只有达官贵族才能学习,金钱和社会地位决定一切的时代,孔子独辟蹊径,开创了私学。

不在乎金钱和地位,只为传授所学、培养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也正因为孔子独特的教育方法,他桃李满天下,各行各业弟子三千、期中七十二贤人名留青史。

我眼中的孔子,是一位精神强大的思想家,他不像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他没有留给我们这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

但它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都受到了儒家学说的影响。

作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一生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意义,他所改变的,他所留给我们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我眼中的孔子,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孔子的`多部作品中,我们都能读懂,孔子在教我们如何做孝顺的好儿女。

如在《孝经》中,孔子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来者致其哀,祭司致其平,王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大意是说要尽到对父母的各种义务,才能称孝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同时也信仰着古代传统。

我眼中的孔子,是一个孤独的学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热乎”,孔子对朋友的名言家喻户晓,但是历史上对于孔子自己朋友的记载却寥寥无几,他独学而无友,很难想象创造出那么多伟大思想的人,却没有一个能够和他谈心的朋友,是何等的孤独。

我眼中的孔子,同样还是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导师,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惰性时,我就会想起孔子的那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

它帮助我度过了很多难关。

每当我和朋友产生矛盾时,认为他们的行为并不对时,是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提醒了我,我相信孔子所说过的话一定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过无数伟人,但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传承,他的思想仍在影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孔子了。

我眼中的孔子作文7
题记: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从小就知道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论语》更是必知的常识,必背的.经典。

随着渐渐长大,对孔子的了解也越来越加深。

他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我心
中的孔子被加予了一个有一个荣誉的桂冠,孔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直到我真正定下心来去读《论语》,去关注孔子所言,去理解孔子所言之意。

从“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安贫乐道。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中我读懂了孔子的做人准则。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读懂了孔子的谦逊、好学,也是他学术上大成的原因。

孔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越来越鲜明。

那一位大学者似乎正抚着他长长的胡子,带着他传世的经典之作,吟着他常说的那几句话从远处缓缓走近。

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

自此这位文化圣人的思想有一次震惊世界,风靡全球。

孔子的形象也将在每个人脑海中鲜明。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我想孔子这一道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独特风景线永远不会老去,不会消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