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教案的作⽤有很多,作为新的⽼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觑的,⾸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信⼼。
最后,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咕咚》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咕咚》原⽂
森林⾥有个湖,湖边长着⼏棵⽊⽠树。
兔⼦正在湖边玩⼉,突然听见湖⾥传来咕咚⼀声。
他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狐狸在树下玩耍,听见兔⼦慌张的叫声,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猴⼦啊,⼩⿅哇,松⿏哇,都乱哄哄地跟着他们跑起来。
狮⼦正在树荫下睡午觉,喊声把他吵醒了。
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
“咕咚?”狮⼦愣了⼀下,⼜问,“咕咚是什么呀?”
“我不知道。
”⼩猴转过头问狐狸,“咕咚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是兔⼦说的。
”狐狸回答。
“我……我没看清楚。
”兔⼦摸着⾃⼰的⽿朵,结结巴巴地说。
狮⼦说:“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他们⼀起来到湖边,⼜听见咕咚⼀声。
哦!原来是⼀个成熟的⽊⽠从树上掉下来,落到了湖⾥。
【篇⼆】⼩学⼀年级语⽂《咕咚》教案
⼀、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字。
学习“⽺字头”和“⾜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③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标
①培养学⽣识字、写字能⼒
②培养学⽣的朗读能⼒
③培养学⽣的语⽂综合实践能⼒
⼆、教学内容
这篇课⽂是⼀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只⼩兔听见“咕咚”⼀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问“咕咚”是什么,⽽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家明⽩:“咕咚”原来是⽊⽠掉到湖⾥发出的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地跟随别⼈。
教学重点:朗读课⽂,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内容,能⼤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建议学时数:2课时
三、学⽣分析
学⽣第⼀次接触这么长的课⽂,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注意⼒易转移的特点,可运⽤形象有趣的教学⼿段,提⾼学⽣⾃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四、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认知与情意和谐统⼀的轨道,让语⽂学习更具⽣机与活⼒。
通过运⽤多种教学⼿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都能产⽣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的全⾯和谐发展。
[设计特⾊]
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起,相互促进,整体提⾼。
五、设计流程
第⼀课时
⼀、吸引学⽣,揭⽰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请学⽣猜猜是什么声⾳。
2、(板书课题),请⼤家举起⼿跟⽼师⼀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
3、细⼼的孩⼦,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呢?学习了课⽂就知道了。
⼆、初读课⽂
1、⾃由读课⽂,建议:⽤笔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把这些字读准;对于⾃⼰特别喜欢的句⼦,还可以多读⼏遍。
2、读了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3、再读课⽂,看谁能通过⾃⼰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字
1、读⼀读
多媒体出⽰带⽣字的词语,⾃由认读,读准字⾳。
2、认⼀认
没有了拼⾳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互相认读
②摘果⼦,(多媒体⽰⼀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议
①⼩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②谁愿意把⾃⼰的识字⽅法介绍给⼤家。
四、再读品悟
1、⾃⼰练习读课⽂,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组轮着读课⽂,互相评⼀评,读的好在哪⾥,还有哪些地⽅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
4、齐读课⽂
五、指导写字
1、出⽰本课要写的⽣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说⽣字在⽥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和“⾜”)
4、⽣临写
5、练写,互相评价(引导学⽣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评价)
第⼆课时
⼀、激趣复习,导⼊新课
1、(多媒体:湖边长着⼏棵⽊⽠树,⽊⽠上有⽣字)瞧,⽊⽠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
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的声⾳。
可就是这个声⾳,却让森林⾥⼩动物们,(引导说
到“乱哄哄”)为什么呢?
⼆、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学习第2⾃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图1)听到声⾳,⼩兔什么样⼉?
2、读第2⾃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4、⼩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喊?
5、指导朗读
他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
(⼆)学习3—7⾃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松⿏,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然段。
2、狮⼦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然段,划出描写狮⼦的句⼦。
3、(⽰图2、图3)对⽐两幅图,⼩动物们和狮⼦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个词形容,你会⽤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狮⼦不慌不忙是因为
引导学⽣再读课⽂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8—10⾃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动物们谁知道呢?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兔的话)
(四)学习11—12⾃然段
睢,连⼩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没思考)怎么办呢?读11、12⾃然段。
(⽰图4)这时,⼩动物们会说什么,⼩兔⼜会怎样呢?
三、总结深化
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
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把课⽂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
【篇三】⼩学⼀年级语⽂《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第⼆册⼀篇图⽂并茂的童话故事。
故事情节⽣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学习。
那么,如何把语⽂课上成语⾔⽂学训练课,让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语⾔能⼒,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了以下的指导⽅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疑引⼊,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的⽼师,是推动学⽣学习的动⼒。
根据低年级学⽣的年龄特征及⼼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
于是,我采⽤了实物作了⼀个实验,⽤⽊⽠在⾼空仍进⽔桶⾥,发出咕咚的声⾳,引导学⽣思考:这是什么声⾳,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的学习兴趣提⾼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图⽂结合,感知课⽂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课⽂插图,图⽂结合,帮学⽣理解课⽂内容。
在听录⾳的基础上,引导学⽣仔细观察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讲了⼀件什么事?然后图⽂对照,学⽣⾃学讨论:哪些⾃然段写了1、2、3幅图。
这样图⽂对照,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学,很快地理解了课⽂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的话把课⽂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内容
本⽂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加深对课⽂中⼼意思的理解。
我让学⽣在看懂图意,感知课⽂的基础上,让学⽣讨论:当听到咕咚声⾳时,⼩兔、⼩猴、狐狸、⼤象、野⽜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猴⼉,⼤伙⼉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野⽜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不跟别⼈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充分调动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了学⽣理解和运⽤语⾔⽂学的能⼒。
四、⾓⾊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演评”的⽅法,不但能加深学⽣对课⽂的理解,⽽且使学⽣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
教学《咕咚》这篇课⽂时,让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的创造能⼒,展开想象,进⾏⾓⾊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的理解,注意⾓⾊的语⾔、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进⾏⾓⾊独⽩,并对⾓⾊进⾏评点,使学⽣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语⾔能⼒,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要学习野⽜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法的结合运⽤,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了语⾔运⽤能⼒,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