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用药-收涩药、涌吐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用药-收涩药、涌吐药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1、麻黄与麻黄根:麻黄味苦辛,性温,入肺及膀胱经,可开腠理,通毛窍,发汘解表以散风寒,用治风寒感冒。

麻黄长于开宣肺气,利尿平喘,还可用治风寒束表,肺气壅遏之喘咳、风水水肿等。

此外,庥黄还有散寒通滞之功,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等。

而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入肺经,功用敛汘固表,用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产后虚汗不止等腠理不固,汗出不止者。

麻黄以发散为长,而麻黄根则以收涩为优,二者虽来源于同一植物,功能特点却截然不同。

2、麻黄根与牡蛎:二药均有收敛止汗之功,对于体虚多汗者,常相须为用,以增强止汗作用。

然麻黄根甘、平,能收其散越而止汗,敛肺止汗作用较强,为临床止汗专品。

3、牡蛎质重,咸、涩,微寒,潜阳敛阴而止汗,对于阴虚盗汗更为适用。

而且,麻黄根仅此敛汗一功,牡蛎潜阳敛阴固涩之用甚广,阴虚阳亢之烦躁不安、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虚风内动用之,遗精带下也用之。

4、黄芪与麻黄根:二药均具有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盜汗之证。

但黄芪甘,微温,能补肺气、益卫气,通过益气升阳以达到固表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麻黄根甘、平,敛肺固表止汗作用较强,为止汗专药,作用单一。

而黄芪尚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还可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以及脾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浮小麦
1、麻黄根与浮小麦:二者同为固表止汗药,能实卫气,固腠理,用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等常配伍使用,协同止汗。

浮小麦味甘性凉,益气除热而止汗,且具有扶正祛邪之意,故止虚汗外,又用于劳热骨蒸。

而麻黄根甘平而涩,敛肺止汗作用较强,为临床止汗专品。

其只
具收敛之性,不具扶正作用,故只用于止汗,别无它用。

2、地骨皮与浮小麦:二药均有除蒸退热之功,可配伍用于骨蒸劳热之证。

但地骨皮甘寒清润,能清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地骨皮于清热除蒸泻火之中,兼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还可用于内热消渴。

此外,尚有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肺热咳嗽及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浮小麦具有益气阴及除热作用,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以养阴清热,敛汗除蒸。

浮小麦尚有敛汘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等。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1、生五味子、炒五味子与醋制五味子:一般来说,五味子经炒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而具有强壮作用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则比生品偏高;醋制后则有利于有机酸的煎出。

不同炮制方法能明显影响五味子的药效,临床可根据具体病证来选择。

如久咳虚喘用蜜制五味子以增加润肺止咳之功;肺寒咳嗽用生五味子以宁嗽定喘;津伤口渴、自汗盗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用醋制五味子以增加生津敛汗,宁心安神作用;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用酒制品以固精涩肠。

2、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五味子有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之分,前者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辽宁、黑龙江等地,习称“北五味子”。

后者为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陕西、湖北、山西等地,习称“南五味子”。

北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C、单糖类和树脂等。

种子含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乙、五味子丙素等。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肺虚久咳,痰中带血,五更泄泻,肾虚汗出,神经衰弱等。

南五味子主要含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及五味子酮、挥发油等。

功能同北五味子,临床适应病证也大致相同。

但一般认为产于辽宁的北五味子质量更佳,疗效更好。

3、麻黄根与五味子:二药均具有敛肺止汗的作用,治疗自汗、盗汗,常配伍应用。

但麻黄根甘平,能敛肺止汗,为临床止汗专品;五
味子酸、甘,性温,还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渴,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等,其功效广泛,远胜于麻黄根。

4、人参与五味子:两药均与心、肺、肾三脏密切相关,有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的作用,且都能止肺肾两虚之喘咳。

五味子酸能敛阴;而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助运化,输精微,布津液,使气旺津生,两者均能用治热伤气阴,或阴虚内热所致的口渴多饮者。

五味子敛心气,滋肾补阴,有宁心安神之功,人参大补元气,益心气,宁心安神,均治心肾不交,虚烦失眠,或心脾两虚,阴血亏耗导致心烦失眠等。

然五味子味酸收敛,以敛肺气、滋肾水而治肺虚喘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人参味甘而主补,以善补肺气而善治欠病耗伤肺气,气短喘促或肺肾两虚,咳嗽虚喘者。

此外,五味子还有敛汗、涩精、止泻的作用,可治汗证、遗精及久泻等。

五味子为敛肺滋肾,收敛固涩的要药,收敛之中又寓有滋补之义。

而人参乃补气之第一要药,凡五脏之气虚皆可补之,为纯补之品。

5、远志与五味子:二药均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但远志苦、辛,性微温,尚具有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的功效,用于痰阻心窍,癫痫发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乳房肿痛。

五味子酸、甘,性温,还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

6、补骨脂与五味子:二药均有补肾涩精,涩肠止泻,纳气平喘的功效。

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脾肾虚寒久泻不止,久咳虚喘等。

但补骨脂辛、苦,性温,有温补命门,补肾强腰,壮阳固精缩尿之效,多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冷痛,阳痿,尿频等。

五味子酸甘,尚能益气生津止渴,敛肺止汗,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补骨脂以温补肾阳为其功能特点,而五味子敛肺滋肾,收敛固涩,补中有涩,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正气虚弱所致滑脱之证。

7、酸枣仁与五味子:两药都具有酸收生津止渴敛汗的功效,对于自汗盗汗及津亏口渴之证,均可应用。

五味子益肾敛气以除烦安神志;
酸枣仁补肝养血以安神,故对于阴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心悸失眠之证,又可协同应用。

当然五味子之用更为广泛,其固肾止遗及敛肺止咳之功,则酸枣仁所不具备。

8、白果与五味子:两者均能敛肺以治咳喘,然白果以敛肺定喘为主,且主要适用于肺热痰多之喘嗽。

五味子以敛肺止咳为主,且性偏温,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寒痰多之咳喘。

两者均能治下,白果仅收敛止浊带,主用于湿盛之带下白浊之证,五味子固下而滋肾水,多用于肾虚之遗精、尿频及五更泄泻。

此外,五味子尚能生津液敛心气而治气阴两伤之烦渴多汗,心烦失眠之证。

乌梅
1、生乌梅、乌梅肉、醋制乌梅、乌梅炭:乌梅中主要成分为有机酸(苹果酸和枸橼酸),在植物体中常与金属离子结合成盐,醋制可复呈游离形式,发挥药理作用。

故临床上生津止渴、敛肺止咳用生乌梅或乌梅肉,但因乌梅核仁中含苦杏仁苷,大剂量可产生中毒,麻痹延髓生命中枢,故应用时宜去核用乌梅肉;酸味入肝,且蛔得酸则伏,醋制后,乌梅的酸味有增无减,因此和胃安蛔、敛肝养肝宜用醋制乌梅;炒炭后,乌梅涩性增强,更适宜涩肠止泻、固崩止血,可治疗久泻久痢、崩漏下血等。

2、五味子与乌梅:二药均味酸,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之功。

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津伤口渴,虚热消渴等常配伍运用。

但五味子酸、甘,温,尚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宁心安神,又可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肾虚遗精滑精,体虚自汗盗汗以及心神不安之心悸,失眠,多梦等。

乌梅味极酸,善于安蛔止痛,和胃止呕,可用于蛔厥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并能收敛止血,消疮毒,用于崩漏、便血、尿血及胬肉、头疮等。

3、木瓜与乌梅:二者性味皆酸涩而温,均有益胃生津作用,可用治温热病后,气阴两伤,饮食乏味,以及胃阴受损,口干少津,食欲不振等。

《本草求真》谓“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两者功效差异很大。

乌梅在于敛肺涩肠,益胃生津,止血安蛔。

而木瓜主归肝、脾两经,功专疏泄筋骨脾胃湿邪,故湿邪留于筋骨所致的筋脉
拘挛疼痛及湿邪犯及脾胃所致泄泻常用之。

前者属于虚者收之,后者属于驱散邪气。

五倍子
1、五味子与五倍子:两者不仅名称相似,且功用亦相近,均味酸收敛,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都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

然五倍子性寒又具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之功,可治肺热咳嗽、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其外用能解毒消肿、收涩敛疮。

而五味子滋肾益气、生津止渴、宁心安神,可治肺肾虚喘、津伤口渴及心悸失眠等。

概言之,五味子与五倍子的功效相近,但五味子性偏温,酸敛之中,尚有滋养之性;五倍于性偏寒,功专收敛,又能降火,而无滋养之功。

2、乌梅与五倍子:二药均为收涩药,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之功,用于肺虚久咳及久泻、久痢。

但乌梅酸、涩,性平,还具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之功,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及虚热烦渴。

五倍子酸涩收敛,性寒,寒能凊热,既能敛肺止咳,又有清热降火之功,故既能用于肺虚久咳,又能用于肺热痰嗽。

五倍子还具有固精止遗,敛汗止血之功,用于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崩漏下血或便血痔血。

诃子
1、生诃子、诃子肉与煨诃子:诃子常用的炮制方法为去核用肉,煨或炒用。

生品
2、诃子、诃子肉、性略偏凉,长于敛肺和利咽,多用于肺虚久咳,咽痛失音。

制诃子炒诃子肉、煨诃子、性略偏温,且能减轻对胃的刺激性,以涩肠止泻力胜,用于久泻久痢。

3、诃子含鞣质为30%~40%,去核果肉较完整的果实鞣质含量高。

全诃子不同炮制品鞣质含量均比生品含量高,可能与诃子经炒、煨等炮制后较生品质地酥脆,成分易煎岀有关
4、五味子与诃子:两药均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带。

诃子降火开音,五味子生津济源以润肺,故对肺虚燥咳及久咳失音有协同治疗作用。

两药均能治久泻久痢,但五味子偏于治疗肾虚之五更泄
泻,诃子偏于治疗脾虚脏寒之久泻不止之证。

对于遗精带下之证两药也可配伍应用。

五味子还有敛心气生津液,固卫气止自汗作用,为诃子所不具。

5、桔梗与诃子:二药均能止咳开音,用于咳嗽,失音。

但桔梗为宣肺化痰,利咽开音之品,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

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亦可选用。

而诃子为敛肺止咳,利咽开音的常用药物,用于肺虚久咳、久咳失音者。

但桔梗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用于肺痈咳吐脓痰。

诃子还能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脱肛诸证。

6、乌梅与诃子:两药均为酸涩之性,其敛肺涩肠的功效相近,人肺同为敛肺而止肺虚久咳,入大肠治久泻久痢。

但乌梅之酸,能益胃生津安蛔,外用能蚀死肌胬肉,可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胬肉,头疮等;诃子苦降之性较胜,降火利咽开音之功,为乌梅所不具,用于治疗久咳失音者。

肉豆蔻
1、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三药均具有温中、行气、止呕的作用,用于胃寒气滞呕吐。

但白豆蔻辛,温,偏走中上二焦,以化湿行气为主,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

草豆蔻辛温,直入中焦,芳香温燥,长于燥湿化浊,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故脾胃寒湿偏重,气机不畅者宜之,亦用于脾虚久泻。

肉豆蔻辛温,走中下二焦,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多用于脾肾虚寒久泻。

肉豆蔻辛香温燥,还有温中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胃寒气滞,胃寒胀痛,食少呕吐。

2、肉苁蓉与肉豆蔻:二药均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

但肉苁蓉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及老人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

肉豆蔻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其辛温而涩,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用于脾肾虚寒久泻;还有温中、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胃寒气滞、脘腹胀痛等。

3、五味子与肉豆蔻:二药均具有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肾虚寒
久泻不止。

但五味子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汘,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自汗盗汗,心悸,失眠,多梦等。

肉豆蔻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其辛香温燥,尚有温中、行气、止痛的作用,用于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

4、吴茱萸与肉豆蔻:二药均具有温中暖脾止泻的作用,常配伍应用,用于脾肾阳虚的泄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但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重在温散,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取其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用于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

肉豆蔻辛香温燥,又能温中行气止痛,可用于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

5、补骨脂与肉豆蔻:二药均能补肾阳以暖脾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泄泻,配伍应用,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但补骨脂辛、苦而温,尚有温补命门,补肾强腰壮阳,固精,缩尿之效,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等。

补骨脂还能补肾阳而纳气平喘,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而肉豆蔻辛香温燥,又有温中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

赤石脂
1、五倍子与赤石脂:二药均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作用,用于久泻,久痢及崩漏下血或便血痔血。

但五倍子酸涩收敛,亼肺经,性寒能凊肺中浮热,既能敛肺止咳,又有清热降火之功,用于肺虚久咳或肺热痰嗽。

赤石脂尚能收涩固精止遗,用于遗精滑精外用赤石脂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疮疡久溃不敛。

2、炮姜与赤石脂:二药均具有止血的作用,用于崩漏、便血。

但炮姜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对脾阳虚,脾不统血者,此为首选要药,用于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炮姜还能温中止痛、止泻,用于虚寒腹痛、腹泻等。

而赤石脂甘、涩,性温,质重而入下焦,能固崩止带、收敛止血;其性甘温而涩,能温里涩肠固脱,适用于虚寒性久泻久痢,滑脱不禁,脱肛等;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疮疡久溃。

3、赤石脂与白石脂:赤、白石脂同为矿石类之石脂。

色白者为“白石脂”,色赤者为“赤石脂”。

两者功效大体一致而稍有差别,赤石脂偏走血分而白石脂偏入气分。

赤石脂功能涩肠止泻,止血固下,生肌收口;白石脂功能收涩固脱,厚肠止泻,止血止带。

固精缩尿止带药
莲子
1、莲子与石莲子:莲子为莲的成熟种子,性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的作用,用于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久泻,带下病,心悸虚烦失眠等。

石莲子为莲子老熟坠于淤泥,经久坚黑如石者,又称甜石莲。

性味苦寒,功效除湿热,清心开胃,专治热毒噤口痢疾。

2、山药与莲子:二药均甘平而具有涩性,入脾、肾经,都能补益脾肾而涩肠固下,对于脾虚泄泻及肾虚之遗精、遗尿、带下之证,都可应用。

但莲子尚能养心安神而止血,对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遗精及虚烦消渴、尿血崩漏之证,较为常用。

山药尚入肺经,补肺止咳以洽虚劳咳嗽。

且山药以补为主,补气又能益阴,故脾虚气少之食少倦怠及肾虚之腰膝酸软无力等,均可应用。

3、芡实与莲子:二药性质相近,功能相似,均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固涩止带的作用,用于肾虚遗精,遗尿及脾虚食少,久泻,带下病。

但芡实偏用于治疗遗精、带下、遗尿之证。

莲子又能养心安神,交通心肾,止血,对于心肾不交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消渴及尿血崩漏等较为常用。

芡实
1、芡实与金樱子:两药都能涩肠止泻,固肾涩精,对于肾虚遗精滑精,脾虚久泻久痢,两药常相须为用。

但芡实收涩之中兼具补性,且能利湿,故脾虚湿盛之泄泻用之更好;金樱子功专酸涩,无补益之功,对于肾虚滑泄,用此药涩而固之,作用较好。

2、芡实与黄柏:二药均能除湿止带,可用于湿热带下病。

但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长于清泻下焦湿热,可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黄柏又有泻火解毒,清相火,退热除蒸的作用,可用治疮疡
肿痛,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汘遗精。

芡实甘、涩,性平,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多用于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等及脾虚湿盛,久泻不愈之证;芡实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而具有良好的止带作用,湿热带下、脾肾两虚的带下均可应用。

3、芡实与山药:二药均具有补脾止泻的功效,性质平和,不腻不燥,既补又涩,用于脾虚泄泻及肾虚滑脱不禁之证。

但山药之补力较芡实为强,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止咳,而芡实只入脾、肾而不及于肺。

4、芡实与益智仁:二药均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用于遗精、滑精及脾虚泄泻之证。

但益智仁偏于温肾暖脾,芡实重在固涩收敛。

益智仁辛温,能补肾助阳,性兼收涩,能固精缩尿,多用于遗尿、尿频;又有暖脾止泻摄唾之效,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涎唾等。

而芡实甘涩,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多用于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脾虚湿盛,久泻不愈;湿热带下、脾肾两虚的带下均可应用。

涌吐药
常山
1、生常山、酒常山、醋常山:生常山可涌吐;截疟宜酒炒用。

生常山劫痰涌吐力强,多用于胸中痰饮,癫狂等。

酒制与炒制后作用缓和,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疟。

醋浸煮熟,则善化痞而不吐。

2、常山与草果:二者均有燥湿祛痰,截疟的作用。

但常山性寒祛热痰,截湿疟;草果性温祛寒痰寒湿,治瘴疟。

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是常山碱,其味苦辛寒,适用于热疟、湿疟;草果含挥发油,其性味辛温,适用于痰饮痞满,脘腹冷痛。

草果尚能消食化积,治疗食积;亦可止呕补胃下气。

3、常山与槟榔:二者均可祛痰治疟,用于疟疾。

不同的是常山上行涌吐痰涎,易引起呕吐,用于胸中痰饮;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用于肠道寄生虫,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

4、常山与瓜蒂:二者均为苦寒之药,有涌吐痰饮的作用。

但常山去胸中痰饮为主,瓜蒂除涌吐热痰外,还可用于宿食停留于胃。

常山还有治疟疾的功效,有效成分是常山碱,其味苦辛寒,适用于热疟、
湿疟。

瓜蒂含甜瓜素和喷瓜素,可反射性地兴奋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和行水湿治疗湿家头痛。

瓜蒂
1、瓜蒂与柿蒂:瓜蒂苦寒,为涌吐药,具有涌吐痰涎,祛湿退黄之功。

而柿蒂苦涩,具有降气止呕的功效,多用于胃气上逆之呃逆。

2、瓜蒂与虎杖:两药均具有祛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

然瓜蒂味苦涌泄,以涌吐宿食、毒物、痰涎为主,故多用于宿食停滞胃脘,胸脘痞硬,气逆上冲,或误食毒物及痰热内扰,上蒙清窍,发为癫痫,发狂欲走者。

而虎杖以利胆退黄为主,尚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功效,故又用于烧烫伤,痈肿疮毒,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等。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硫黄
1、生硫黄与制硫黄:生硫黄解毒疗疮,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制硫黄,内服需用豆腐制,以降低其毒性,能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闭。

2、硫黄与雄黄:硫黄和雄黄均能解毒杀虫,常外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

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哮喘、疟疾及惊痫等。

硫黄则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具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内服可疗寒喘、阳痿、虚寒便秘等。

白矾
1、生白矾与枯矾:生白矾擅长解毒杀虫,消痰,燥湿止痒,用于湿疹,疥癣,癫痫,中风,喉痹;外用可解毒、止痒,用于胬肉,痔疮,脱肛。

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生肌,止血化腐作用,用于湿疹湿疮,聤耳流脓,阴痒带下,久泻,便血,崩漏,鼻衄,鼻息肉。

2、白矾与胆矾:两药名称相近,均为矿物药,味酸性寒,有燥湿、祛痰作用,均可外用治疗口疮,恶疮及癫痫。

胆矾兼味辛,有毒,有强烈的涌吐作用,用于风痰壅塞、喉痹、误食毒物等;又有蚀疮去腐
作用,治疗肿毒不破或胬肉疼痛。

白矾无毒,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作用,治疗疮疡疥癣,湿疹瘙痒,疔肿恶疮,小儿鹅口疮,黄水疮,一切痈肿恶疮,与雄黄合用可治一切虫毒蛇犬所伤;还可收敛止血止泻,治疗吐衄下血及外伤出血,以及老人久泻不止,休息痢日久不止;白矾还有清热消痰之效,可用于治疗风痰痫病及痰热内郁所致之癫狂。

3、硫黄与白矾:二者均味酸,可外用解毒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

硫黄性温,有毒,内服可壮阳通便治疗肾火衰微,下元虚冷及虚冷便秘。

白矾性寒,可止血止泻,治疗吐衄下血及外伤出血,以及老人久泻不止,休息痢日久不止;还可清热消痰,治疗风痰痫病及痰热内郁所致之癫狂。

蛇床子
1、蛇床子生品与炒制品:生品外用长于燥湿杀虫,可治阴部湿疹,阴道滴虫,疥疮,顽癣;内服能温肾助阳,用于男子阳痿,妇女宫寒不孕,寒湿带下等。

现代一般均生用,古方内服常用炒制品,其目的是为了杀毒,去其辣味,其作用与生品内服相同。

2、蛇床子与地肤子:二者均可止痒,用治湿疮、湿疹、阴痒、带下。

但蛇床子可散寒燥湿,杀虫止痒,宜于寒湿或虚寒所致者,并治疥癣;地肤子清热利湿以止痒,尤宜湿热所致者。

蛇床子又温肾壮阳,治阳痿、宫冷不孕以及湿痹腰痛;地肤子清热利湿之功又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3、蛇床子与白矾:二者均可内服外用,外用时可燥湿杀虫止痒,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

内服时则功效不同,白矾味酸,性寒,可止血止泻,治疗吐衄下血及外伤出血,以及老人久泻不止,休息痢日久不止;还可清热消痰,治疗风痰痫病及痰热内郁所致之癫狂。

蛇床子味辛苦性温,有温肾壮阳的功效,可以治疗阳痿,宫冷不孕;还能燥湿散寒,治疗寒湿带下,湿痹腰痛。

4、蛇床子与苦参:二者均味苦,外用有较好的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作用,用于阴痒带下,皮肤瘙痒、疥癣等。

二者均可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

苦参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有显著的清热燥湿,利尿作用,用于湿热蕴结,小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