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
1.“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这段向英王的报告的根本意图是()
A.发泄访华失败的怒气B.为武力入侵寻找根据
C.贬低清朝的内政外交D.炫耀英国的工业文明
2.1759年,某英商赴天津控告粤海关勒索,要求宁波开口通商。
乾隆认为“番商有意把持,必欲去粤向浙,情理亦属可恶",不但不准别口通商,而且将其圈禁澳门。
由此可知()
A.英国商人企图垄断中外贸易B.英国已经威胁到中国主权
C.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出现松动D.统治者秉承天朝上国理念
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尽管中国进口关税很低,但除了鸦片贸易的大量涌入外,英国产品依然没有能力进入中国。
因此马克思说,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隔一定的时候就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
C.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D.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
4.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
”据此,该学者认为()
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根源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
5.如图位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
导致图中白银外流趋势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外贸易的发展B.鸦片走私的兴盛
C.自然经济的衰败D.地方政府的腐朽
6.某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该条约反映出英国人在华享有的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通商口岸传教权D.协定关税7.1842年《伦敦新闻画报》记者在游历中国后写到:“英方长期以来饱受……中国政府侮辱,故在忍无可忍之际必须一雪前耻。
”同时他又真实再现了勤劳坚韧、健康活泼、乐观向上的中国百姓形象。
该报道()
A.力求还原鸦片战争原貌B.体现民族意识与新闻中立的交织
C.意在寻求中国百姓支持D.反映了中国内部官民之间的矛盾8.《天朝的崩溃》记载了如下史实:“1841年4月16日,道光帝根据浙江前线主帅奕经的请求,调广西兵1000名增援浙江。
6月29日,该部550人到达,余下450人尚在途中。
而英军此时已放弃浙江,攻陷吴淞,正驶进长江。
奕经连忙将该部再派往江苏。
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斗。
”这一史实反映出清军()
A.未能完全发挥本土作战优势B.贪污腐败加剧战争失败风险
C.缺乏中央集中管理作风涣散D.武器落后致使战斗意志低落
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 年增长了10余倍。
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
这说明()
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B.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欧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10.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
这反映了()
A.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
C.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
11.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
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的经世之道
12.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说:“欧罗巴之居印度……营立埔头,蛮人愦愦,不察萌芽。
英吉利渐于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戍兵,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于是五印度诸那,夷灭者十之八九,哀哉。
”徐继畲意在()
A.分析西方各国家富强的原因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御外辱
C.警醒国人共谋御侮图强之策D.盛赞印度民族起义唤醒国人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
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
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二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
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
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
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
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目的的不同看法,并指出鸦片战争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1.B
根据“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可得出马嘎尔尼的报告把清朝比喻成野蛮人,弱者,为其军事入侵中国提供根据,B项正确;马嘎尔尼这段向英王的报告主要是为英国侵略服务的,ACD 项都不是根本意图,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D
根据材料可知,乾隆认为番商有意把持,因此将其圈进澳门,拒绝通商,并没有认识到当
时世界市场的变化,反映出清政府依然秉持天朝上国的观念,D项正确;英国商人企图与中国贸易,并不是垄断中外贸易,排除A项;1759年英国还未威胁到中国主权,排除B 项;乾隆帝在位时仍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
故选D项。
3.A
根据材料“除了鸦片贸易的大量涌入外,英国产品依然没有能力进入中国......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可知,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于是通过索要军事赔偿来弥补自己的贸易逆差,A项正确;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非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A项。
4.A
鸦片战争即是英国等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的必然结果,也与中国地方官员和商人配合英商走私鸦片有关,该学者的分析反映出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鸦片贸易是为了捍卫自由贸易原则,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外交意识落后,排除D项。
故选A项。
5.B
根据表格可知1832-1833年间和1835年以后白银外流呈上升趋势,这时应该向中国走私鸦片,使得白银外流,因此这与鸦片走私有关,B项正确;中外贸易中中国占有优势,不是白银外流的原因,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C项;地方政府腐败不会造成白银大批外流,排除D项。
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独立遭到英国等西方列强的破坏,反映了英国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B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近代中国不能享有与列强同等的通商、航海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通商口岸的传教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协定关税问题,排除D项。
故选B项。
7.B
根据材料“1842年《伦敦新闻画报》记者在游历中国后写到:‘英方长期以来饱受……中国政府侮辱,故在忍无可忍之际必须一雪前耻。
’同时他又真实再现了勤劳坚韧、健康活泼、乐观向上的中国百姓形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战争原因的表述和刻意丑化中国形象是英国意识形态的体现,但又大篇幅真实介绍中国百姓的形象,体现了新闻媒体的客观真实的中立立场,B项正确;该媒体在故意将战争责任甩给中方,排除A项;根据材料,该媒体为英国媒体,受众为英国人,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B项。
8.A
根据材料信息“6月29日,该部550人到达,余下450人尚在途中。
而英军此时已放弃浙江,攻陷吴淞,正驶进长江。
奕经连忙将该部再派往江苏。
一直到战争结束,该部未参加任何战斗。
”可知,清军到达浙江后,因英军撤退,并未对英军继续追击反而改变作战计划,派往部队去江苏,可见清军缺乏作战策略,未能完全发挥本土作战优势,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清军的贪污腐败,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清军缺乏集中管理、作风涣散,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导致其意志低落,排除D项。
故选A 项。
9.C
材料信息是,自19世纪50年代始,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占欧美国家茶叶消费市场的绝大部分,这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正确;欧美在此之前就开始掠夺中国的茶叶,排除A项;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茶叶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欧美对中国开始大量资本输出,排除D项。
故选C项。
10.D
材料表明清初自主制定海关税则,统一征收外贸关税,但《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D项正确;材料对比的是清朝前期和晚清中国关税主权的变化,与鸦片战争的性质无关,且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侵略战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不能说明海关行政管理的松弛,排除B项;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
故选D项。
11.D
考查近代思想启蒙。
根据材料可知,魏源结合时代特点,对老子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无为”乃是“有为”,强调这种思想有利于激发国人忧患意识,让人们摒弃空谈,讲究真实学问,以改变社会状况,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B项不符合道家思想的特点,排除B项;“革新政治”不符合史实,维新运动时期提出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排除C项。
故选D项。
12.C
根据材料“英吉利渐于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戍兵,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于是五印度诸那,夷灭者十之八九,哀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而印度没有招架之力,他意在通过印度的遭遇来警醒国人共谋御侮图强之策,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没有分析西方各国富强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信息,排除B项;徐继畲并没有盛赞印度民族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3.(1)看法: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反对鸦片走私的正义战争,而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认为鸦片战争是西方打破中西不公平贸易的战争。
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2)过程: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产生了“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科技;19世纪末,维新派、梁启超等人明确批判洋务运动,提出“变法维新”的政治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影响:推动了中西文化交融和更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加速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
护国战争”可知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反对鸦片走私的正义战争;根据材料一“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
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可知而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认为鸦片战争是西方打破中西不公平贸易的战争。
关于实质,根据材料一可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2)关于过程,根据材料二“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等方面回答过程即可。
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西文化交融、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加速中国文化的近代化等角度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