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区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卷六(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隐匿.(nì) 勾.当(gòu) 发怔.(zhèng) 不省.人事(xǐng)
B. 愧赧.(nǎn) 蓦.然(mò) 作揖.(yī) 面面厮觑.(qù)
C. 纶.巾(guān) 逞.办(chéng) 沔.水(mǐng) 喏.喏连声(nuò)
D. 促狭.(xiá) 存恤.(xù) 报帖.(tiě) 箪.食壶浆(dā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疏懒虞侯盘缠茅塞顿开
B. 侥幸聒噪歇息思贤如渴
C. 半响筵席心窍尖嘴猴腮
D. 腼腆商酌怨怅不由纷说
3. [2023·西安碑林区期中]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
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
(1)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准备,铁一航模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
难以___________(抑制压制限制)自己喜悦的心情,一起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2)大师的文笔简洁而有力度,气势连贯,________________(穿云裂石震耳
欲聋振聋发聩),读起来使人心潮澎湃。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6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 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5) 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6) ___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8)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2022·渭南澄城县期末]名著阅读。
(2分)
《水浒传》中许多情节的矛盾冲突都很明显,请你联系原著,任意选取一个事件,简要分析其矛盾冲突的体现及作用。
6. [2022·咸阳武功县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心存“国之大者”,把握______,激发_____,书写_____。
②文艺创作,说到底,作品是根本。
③那些经典作品_______被人称誉,
_______它们有丰富的意蕴、时代的气韵。
④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不能停留于对生活素材的简单加工和直白反映,应当在基于对素材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调度、整合、拓展和升华,贴近对时代的深层认知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1)结合语境,请将下面的短语填写在第①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1分)
A. 创新热情
B. 时代主题
C. 新的史诗
(2)请在第③句的横线处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 你校正在开展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
成以下任务。
(1)【书写汉字·梦】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按顺序写出“梦”字的笔画。
(1分)
(2)【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
国是家,
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
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
(2分)
(3)【不畏艰难·奔梦】奔梦路上,我们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请从
初中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3分)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1分)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学习积累知识走向成功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2022·杭州阶段练习]<新素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
(12分)
材料一:
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提到下面几种眼型,你是否了解?下面就教大家辨别一二。
杏眼:又称杏仁眼。
眦角较钝圆,黑眼珠及眼白露出较多。
眼睛比较短,睑裂比较宽,眼型圆圆的如杏仁。
桃花眼:因眼型酷似桃花而得名。
桃花眼的眼型不会过于细长,上眼睑弯曲弧度较大;眼头深邃,眼尾略弯,微翘或微垂。
丹凤眼:是凤眼的一种,严格来说应该是细长的,细而不小,眼尾平滑略微上翘。
其型睑裂细长、内勾外翘,瞳白比例得当,眼尾自然向外延伸,开合颇具气色神韵。
瑞凤眼:是指眼睛细长,瞳孔比较接近眼角,瞳孔上方约有三分之一为上眼皮所盖,眼尾优雅地微微上翘,有点笑眯眯的样子的眼睛。
材料二:
我们能看到东西,是眼睛和大脑相互配合工作的结果。
眼睛把接收到的信息传给大脑,然后大脑进行大量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大脑解读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叫作感知。
通常,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解读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但有时由于物体形状、颜色或周围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大脑也会被愚弄,使你看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与实际有一定差别的东西——比如下图上下两部分对应的长线和短线看起来长短不一,但实际上是一样长的,这种错误感知就被称为视错觉。
材料三:
少年和儿童的眼睛和其他器官一样,其组织功能都处在发育、成长阶段,眼球结构相当稚嫩。
加上他们在这个阶段学习压力大,爱玩电脑,爱看电视,眼轴很容易被拉长,引起近视。
那么,哪些原因会造成近视呢?
(一)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
比如,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所生子女是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很大。
(二)用眼习惯不好
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会增加近视的患病率。
同时,躺着看书,走着或在移动的车内看书,也会让眼睛过度疲劳,增加患近视的风险。
(三)常用电子产品
电子屏幕的亮度和其频繁闪烁变化,会造成眼睛调节肌的频繁运动,久而久之,会因睫状肌过度疲劳而造成近视。
(四)照明强度不适
你学习时用的灯是护眼灯吗?采用光线过暗、偏色、光照不均匀、光线刺眼的灯作为学习用灯,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视疲劳,造成近视。
(五)缺少户外活动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户外活动与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学者们认为,每天在户外活动两小时,可使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降低10%以上。
(六)过多吃甜食
目前有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可能会增加眼球屈光度,让近视加剧,所以要尽量少吃甜食。
(七)营养物质缺乏
有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可能是近视的诱因。
科学家研究称,偏食的儿童易近视。
(以上材料内容选自《少儿科学周刊》及百度百科,有删改) 8. 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下面四幅图选择对应眼型的选项。
(4分)
①②③④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A. 瑞凤眼
B. 杏眼
C. 丹凤眼
D. 桃花眼
9. 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说什么是“视错觉”。
(3分)
10. 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如何预防少年和儿童近视。
(3分)
11. 若以上是《少儿科学周刊》的一期专刊,请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给该期专
刊取个名字。
(2分)
(二)[2022·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旗魂
薛培政
a“哎,老伙计们呐——走啊,咱们到国槐树下升旗去!”初夏雨霁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靥,静谧的大山深处,回荡着一个老者激动而悠长的声音,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语。
b刘家凹村头,伤残老兵长安爷,习惯性地整理过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脯,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郑重地扛起那面五星红旗,朝前方那棵国槐树下走去。
c阳光透过国槐枝叶的缝隙,在幽深的山坳里洒落下片片金黄。
少顷,长安爷那夹杂着浓厚方言的国歌声响起,只见老人边用右手行着军礼,边用左手拉动着自制滑轮,将国旗徐徐升到了树顶。
d望着被风刮得呼啦作响的国旗,长安爷咧开嘴笑了。
刘家凹村里上了岁数的人说,几十年了,只要不刮狂风不下雨,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
e长安爷是从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他压根就不信命。
然而,老人却常唠叨国旗有灵性,说那上面染着杨连长、老班长、大个李和小东北等无数烈士的鲜血。
f“冲啊——刘长安,冲啊!”虽然大半辈子过去了,但长安爷的耳边仍时常响起冲锋的号角,他仿佛听到那些长眠的战友还像以往那样呼唤他挥舞旗帜冲向敌军阵地。
他总觉得眼前有面战旗在挥舞,这旗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他的灵魂向前冲。
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升国旗、奏国歌的镜头,他就禁不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场面。
g七十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燃到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
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刘家凹村,一次走出了八名热血青年,奔向根据地加入了八路军,其中就有不满十五岁瞒着母亲报名参军的小安子,也就是后来的长安爷。
h也是在一个夏日雨后的早晨,八路军对鲁西南某城日军占领区发起总攻的战斗就要打响,连长把长安爷带到了团长的跟前。
大胡子团长望着身材魁梧的小伙儿点了点头:“嗯,我看这小子是块打旗的料,就是他了!”随后,团长从通信员手中接过战旗交到长安爷手中,命令道:“人在旗在,部队冲锋到哪战旗就要跟到哪,只要尖刀队撕开口子,你就要给我义无反顾地冲到前头去,要
把我们的战旗插到敌方阵地的最顶端!”
i“是,保证完成任务!”从那时起,长安爷就成了一个勇猛的旗手。
j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手里的旗帜插到要攻克的阵地上。
k如同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作为旗手的长安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身上落下了累累伤痕,他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
l后来,他放弃了进休养所疗养,戴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凹。
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他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也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走的那面五星红旗。
m“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日军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在家乡那一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
每一次向荒山进军,长安爷的动员令都会让人血脉偾张。
靠着当年那股拼劲,他让全村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
n进入耄耋之年的长安爷,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但老人的心劲还在,就喜欢跟人讲过去与红旗有关的那些事儿。
长安爷每次讲故事总少不了要讲“钢八连”。
开头便是“那是钢铁的连队、胜利的旗帜……”每当讲到钢八连的口号是“攻必克、守必坚,打到哪里就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哪里”时,人们就会发现长安爷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处处充满着自豪感……
o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他们纷纷离开大山,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去了外地创业,但长安
爷的故事仍时刻激励着他们的心灵。
“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促使他们砥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这个口号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最后成了刘家凹人的精神名片。
p看!长安爷又把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2. 本文围绕“旗”主要写了长安爷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4分)
13. 选文第g~k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4分)
(1)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句中“照常”
一词有何表达效果?)(2分)
(2)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
旗跃出战壕,迎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手里的旗帜插到要攻克的阵地上。
(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15. “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乡亲们觉得长安爷
与红旗融为一体的原因是什么?(4分)
16. 请分析文章标题《旗魂》的妙处。
(3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2023·宝鸡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
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泉香而酒洌.( )
(2)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
(3)值.岁荒,人相食( )
(4)鸣声上.下( )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宴酣之.乐父老沿途送之.
B. 起坐而喧哗者.卿今者.才略
C. 醒能述以.文者自以.为大有所益
D. 或.阻之或.告之曰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分)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2分)
20.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欧阳修、郑板桥的人物形象。
(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2分)
22. 尾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四、作文(50分)
23. [2022·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上的“近”,可能是情感上的“近”,可能是思想上的“近”……
请以《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 C C项,“逞”应读“chěng”,“沔”应读“miǎn”。
2. B A项,“虞侯”应写作“虞候”;C项,“半响”应写作“半晌”;D项,“不由纷说”
应写作“不由分说”。
3. (1)抑制
“抑制”,压下去;控制。
“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
由语境可知,这里用“抑制”更合适。
(2)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由语境可知,这里用“振聋发聩”更合适。
4. (1)直挂云帆济沧海(2)到乡翻似烂柯人
(3)何事长向别时圆(4)溪云初起日沉阁
(5)晓镜但愁云鬓改(6)而今识尽愁滋味
(7)枳花明驿墙(8)静影沉璧(9)伛偻提携
(10)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5. 示例一:如“水寨大并火”这个情节,林冲被逼上梁山泊,王伦怕本事高强的林
冲抢了他第一头目的位置,拒不收纳林冲。
林冲忍受屈辱,才让王伦收留自己。
这为后来王伦因同样的理由拒绝晁盖,林冲见之怒从心生,火并王伦的情节做了铺垫。
示例二:如“杨志卖刀”这个情节,杨志卖刀时遭遇牛二的无理取闹,二人的矛盾冲突由此产生,并不断升级,杨志忍无可忍杀了牛二,自首后被发配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这为之后杨志被梁中书赏识,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做了铺垫,与智取生辰纲的情节环环相扣。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矛盾冲突的理解。
《水浒传》中许多情节的矛盾冲突都很明显,比如:“水寨大并火”“杨志卖刀”“大闹野猪林”等,任选一例,简单概括故事情节,然后写出其作用即可。
6. (1)BAC 本题考查短语的运用。
结合语境以及短语的搭配可知,应该是“把握
时代主题”“激发创新热情”“书写新的史诗”。
(2)之所以是因为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被人称誉”是结果,“有丰富的意蕴、时代的气韵”
是原因,两者形成因果关系,应用“之所以……是因为……”。
(3)删去“基于”。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应当在基于对素材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调度、整合、拓展和升华,贴近对时代的深层认知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中的“基于”一词与“在……的基础上”语义重复,应删去。
二、综合性学习
7. (1)
(2)示例一:勤:以勤为本本心牢。
示例二:俭:节俭持家家业旺。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广告语的能力。
注意围绕主题“共筑中国梦”来拟写,构思要新颖,语言要简明;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具有号召力。
(3)示例:人物:保尔·柯察金。
主要事迹:保尔年轻时就投身于革命事业,后来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拿起笔当武器,开始了新的“战斗”。
品格:勇敢、意志坚强。
(4)示例: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相同,平仄相对。
注意下联的字数、结构等,所拟上联要与之对应。
三、阅读
(一)8. ①D②B③A④C
本题考查图文理解和转换。
图①的眼睛眼尾略弯微翘,上眼睑弯曲弧度较大,据材料一第三段“桃花眼的眼型不会过于细长……微翘或微垂”可知,此图是桃花眼,故选D。
图②的眼睛又大又圆,黑眼珠及眼白露出较多,据材料一第二段关于杏眼“眦角较钝圆……眼型圆圆的如杏仁”的描述可知,此图是杏眼,故选B。
图③的眼睛细长,眼尾微微上翘,瞳孔比较接近眼角,据材料一第五段关于瑞凤眼“是指眼睛细长……有点笑眯眯的样子的眼睛”的描述可知,此图为瑞凤眼,故选A。
图④的眼睛眼尾略微上翘,眼睛细长,但并不小,眼尾自然向外延伸,据材料一第四段关于丹凤眼“严格来说应该是细长的……开合颇具气色神韵”的描述可知,此图为丹凤眼,故选C。
9. 通常,大脑对视觉信息的解读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但有时由于物体形状、颜
色或周围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大脑也会被愚弄,使你看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与实际有一定差别的东西,这种错误感知就被称为视错觉。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
材料二第二段介绍了什么是“视错觉”,删去“比如……
但实际上是一样长的”,可得出什么是“视错觉”。
10. 示例:①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②少用电子产品;③用护眼灯学习(或用照明
强度适宜的灯);④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长;⑤少吃甜食;⑥注意均衡饮食,不挑食。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和分析。
材料三中对少年和儿童近视原因的分析有七点,包括“遗传因素”“用眼习惯不好”“常用电子产品”“照明强度不适”“缺少户外活动”“过多吃甜食”“营养物质缺乏”,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即可。
11. 示例:《神奇的眼睛》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提到的几种眼型;材料二主要介绍了眼睛和大脑相互配合工作和什么是“视错觉”;材料三分析了造成少年和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文章介绍了眼睛。
故标题可围绕“眼睛”来拟写。
(二)12. 长安爷日常升国旗;回忆长安爷的战斗经历;长安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长安爷的故事激励着刘家凹人。
13. 选文第⑦~⑪段叙述了长安爷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往事,交代了长安爷每天
坚持升国旗的原因,表现了长安爷执着的精神,为下文中长安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情节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
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
选文第⑦~⑪段叙述了长安爷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往事。
结合第④~⑥段的内容分析可知,第⑦~⑪段交代了长安爷每天坚持升国旗的原因,表现了长安爷执着的精神。
根据第⑬段中的“回到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他让全村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知,第⑦~⑪段为下文中长安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情节做了铺垫,深化了主题。
14. (1) “照常”一词写出了长安爷每天坚持升国旗,表现了他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
之情。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照常”的意思是“表示情况继续不变”,写出了长安爷每天坚持升国旗,表现了他对国旗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长安爷比作“一头暴怒的雄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长安爷的勇猛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15. 长安爷担任村支书后,发扬红旗精神,坚守“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的信念,
在一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长安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走上了幸福之路;长安爷的拼劲和精神,让乡亲们倍受鼓舞。
16. “旗魂”暗示了文章内容和“旗”有关;象征着长安爷崇高的精神品质;凸显了本
文不怕困难、坚守信念的主旨;“旗魂”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旗魂”暗示了文章内容和“旗”有关。
“旗魂”象征着长安爷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
“旗魂”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旗魂”是文章的线索,串联着长安爷一生中和“旗”有关的故事,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三)17. (1)清(2)公文(3)遇到(4)高处
18. D A项,助词,的/代词,代指郑板桥。
B项,代词,……的人/语气词,表
示“……时候”。
C项,介词,用/动词,认为。
D项,都是代词,“有的人”的意思。
故选D。
19. (1)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20. 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民
同乐而醉,表现了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还敢于担当,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
可根据两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来概括其形象,如欧阳修与民同乐,郑板桥爱民如子。
【乙参考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
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
他为官清廉,不收受贿赂,公文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候经常和文人们喝酒诵诗,有时甚至忘了自己是当官的人。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到了)吃人(的地步)。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的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呢?(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于是立即发放粮食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燮)任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四)21. 这一联以生动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表达出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和至
死不渝的深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