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简短一些_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英雄故事简短⼀些_抗⽇英雄的感⼈故事⼤全
纵观历史传承,每⼀历史事迹⽆⼀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看抗⽇英雄的事迹,感叹他们的激纪念他们为国民奉献的事迹,这是当代⼈需要做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抗⽇英雄故事简短⼀些,供⼤家参考。

更多抗⽇英雄相关⽂章内容推荐(↓↓↓)
抗⽇英雄故事1
抗战⽼兵冯殿功
1942年秋天,⾼苑县(今⼭东省⾼青县)北部的⼀个⽇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个12岁的少年,在给⽇本⼈添⽔烧⽕之后,偷偷的拿了⽇本军的100发⼦弹,回到⼋路军队伍⾥。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名抗战⽼兵——冯殿功。

84岁的冯殿功⽼⼈,⾃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战争、解放战争⼤⼩⼏⼗场战役,直⾄1956年才解甲归⽥,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

”冯殿功⽼⼈将他的军章都⼩⼼翼翼的别在⾐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

冯殿功出⽣于司官村的⼀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命运并没有赐予他⼀帆风顺。

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亲续弦,后母带着⼀个⼉⼦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协会⾃卫队第⼗中队队长,看到在家⽆⼈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没⼈管,跟着我去打⿁⼦吧。

”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名真正的解放军战⼠。

由于年龄⼩,不受⽇本⼈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本⼈“上夫”(⾳译),也就是给⽇本⼈烧⽔,“那时候,⽇本⼈常常让⼀些百姓去他们营地⾥⼲活、劈柴、烧⽔。

”冯殿功以村民孩⼦的⾝份成功潜⼊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弹药。

我就从窗户⾥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弹就往外跑。

”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喊问我⼲啥去?我说找乡长去。

那时候我个⼦⼩,⾐服⼜⼤,把⼦弹藏在⾐服⾥⾯,他们谁都没发现,就带着⼦弹回部队⾥了。


1943年3⽉,由于队长王京仁在战⽃中牺牲,冯殿功被分到了独⽴⼗⼆团,由于年龄⼩,冯殿功加⼊⼗⼆团后,并没有让他去上前线,⽽是让他在后勤处打打下⼿。

后来,由于冯殿功熟悉马性,会骑马,就当了⼀名骑兵通讯员。

1945春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往⾼城打击汉奸⽼朱所在的⼀个营,汉奸⽼朱是当时⾼青和博兴让⼈闻风丧胆的伪军头领,仰仗着⽇本⼈撑腰,经常残害百姓。

没有任何交通⼯具,⼀个团的⼈跟着商团长,夜晚9点出发,从⾼苑县县城⼀直到⾼城,整整25⾥地,他们⾛了四个多⼩时的。

“四个⼩时对我们来说,不算累,⼀想到要去消灭⿁⼦,⾛多远的路,我们都觉得充满⼲劲。


凌晨1点,到达⾼城镇⿁⼦炮楼驻扎地,⼋四团的战⼠采⽤包围作战战术,把炮楼悄悄的包围起来。

2点钟,派先锋部队将炸药安放在炮楼北侧,引燃炸药,炸开城门。

问起这仗是怎么打的,冯殿功⽼⼈说:“还能怎么打?我们拿着枪,看见敌⼈,我们就开枪。


这场⾼城战役,整整打了五个⼩时。

炮楼中所有敌军均被冯殿功所在部队消灭,活捉⽇本兵数⼗名。

“1945年8⽉15⽇,就是这⼀天,⽇本⿁⼦宣布投降了。

”冯殿功⽼⼈说,“8⽉17⽇,我们前往周村⼋⾥河,去炮楼上上俘虏。


据⽼⼈回忆,⽇本宣布投降以后,其所在的⼋⼗四团于⼋⾥河缴获⽇军机枪四挺,重机枪2挺,步枪不计其数。

“那时候的⽇本⼈已经不抵抗了,也不和我们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抢,我们周旋了好久,才缴获武器。


⽇本⼈投降以后,均被送往济南,冯殿功⽼⼈的部队负责护送。

“我们⼼⾥也恨,但是我们是军⼈,得服从命令,我们也是汉⼦,投降了,我们就不打了。

”冯殿功⽼⼈说这话的时候,咬⽛切齿。

抗战结束后,冯殿功⽼⼈⼜参加了解放战争多次战役,1956年3⽉6⽇,冯殿功⽼⼈回到家乡,成了退役⽼兵,也成了⼀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于家中与同乡⼥⼦接了婚,成了家。

“我爸很少跟我提他们打仗的岁⽉,我都是听村⾥其他⽼⼈说,才知道我爸是⽼战⼠。

”冯殿功的⼉⼦向营说道。

这名云淡风轻的⽼⼈,在70年前,⽤他的智慧和⾝躯,帮助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我们如今的幸福⽣活。

抗⽇英雄故事2
宁做战死⿁不做亡国奴
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以⾝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是同⼀天——1937年7⽉28⽇;⽽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迹,再次⾛近卢沟桥。

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硝烟;桥上的两排⽯狮⼦静静伫⽴,仿佛在回忆那段抗⽇英烈前赴后继、浴⾎疆场的铁⾎故事。

在宛平城东⾯不远处的西道⼝,有⼀座墓地,抗⽇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显得很安静。

“抗⽇烈⼠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

赵登禹⾃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

1914年,年仅16岁的他投⾝冯⽟祥部。

九⼀⼋事变后,东北落⼊⽇寇魔掌。

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爱国官兵。

当时,国民⾰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常简陋,枪械严重不⾜,于是他们⾃制了⼀批⼤⼑发给战⼠们。

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先⼠卒给⼤家做⽰范,演练⼤⼑劈杀要领。

1933年3⽉,长城抗战爆发。

3⽉初,⽇军铃⽊师团抵达喜峰⼝。

喜峰⼝是长城防线上⼀个重要关⼝,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关重要。

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前敌总指挥。

喜峰⼝易守难攻、险要天成。

赵登禹率部与铃⽊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度易⼿。

为了削弱⽇军的武器优势,3⽉11⽇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救国,是我军⼈天职。

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此次夜袭砍杀⽇军千余⼈,炸毁⼤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九⼀⼋事变以来的⾸次⼤胜,史称“喜峰⼝⼤捷”。

⽇本⿁⼦夜半⾝⾸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本兵时,总会发现脖⼦上多了⼀层铁围脖,据说是⽤来防备第29军将⼠的⼤⼑⽚,那⼤⼑砍下去时直冒⽕星⼦。

”赵登禹将军的⼥⼉赵学芬回忆,这场⼤捷让⽗亲率领的⼤⼑队⼀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进⾏曲》。

从此,“⼤⼑向⿁⼦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军加速向华北派兵。

7⽉27⽇夜,⽇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

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规模升级。

7⽉28⽇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励⼤家说:“军⼈抗战有死⽆⽣,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伤亡较⼤,⽇军从东、西两侧攻⼊南苑,双⽅陷⼊⾁搏战。

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队,与⽇军展开激烈厮杀。

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红门⼀带。

凶残狡诈的⽇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

赵登禹乘坐的车⼦⾏到⼤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军反击。

突然,⼀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

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

北平城中还有我的⽼母,你回去告诉她⽼⼈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为国⽽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

为表彰赵登禹抗⽇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31⽇,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

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

1952年6⽉,⽑泽东主席亲⾃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

抗⽇英雄故事3
抗战英雄左权的故事
左权1924年⼊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军委第⼀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6年5⽉,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争爆发后,担任⼋路军副总参谋长、⼋路军前⽅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路军开赴华北抗⽇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5⽉,⽇军对太⾏抗⽇根据地进⾏“铁壁合围”⼤“扫荡”。

5⽉25⽇,他在⼭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局和⼋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字岭战⽃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路军在抗⽇战场上牺牲的最⾼指挥员,名将阵亡,太⾏⼭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周恩来称他“⾜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才”,并亲⾃为他写下了荡⽓回肠,彪炳史册的悼诗:
名将以⾝殉国家,愿拼热⾎卫吾华。

太⾏浩⽓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花。

为纪念左权将军,1942年9⽉18⽇,晋冀鲁豫边区⼈民政府根据辽县⼈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戎马⼀⽣,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感⼈故事,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继承和学习。

1940年前后,⽇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实⾏“三光”政策,在这个节⾻眼上,太⾏⼭区⼜遭到百年不遇的⼤旱灾。

在那艰难困苦的岁⽉⾥,左权将军⼀⾯响应⽑主席“⾃⼰动⼿,丰⾐⾜⾷”的伟⼤号召,带领⼲部、战⼠开荒⽣产,减轻⼈民负担;⼀⾯带头艰苦奋⽃,厉⾏节约。

当⼋路军总部来到辽县⿇⽥村时,左权将军听说民房不宽裕,就主动住在村中的⼀座⼩庙院⾥。

从⽼乡家借来⼀张旧⽅桌,靠⼭墙⽤门板⽀了⼀个床铺,上⾯放着他仅有的⼀床薄薄的被褥,后墙上挂了⼀张画满红箭头的军⽤地图,窗台上摆了⼀⼤摞书,就布置好了他的寝室兼办公室。

左权同志⾃我要求⾮常严格。

他认为:“⼯作可以⽐别⼈多做,⽣活却不能⽐别⼈特殊。

”炊事⼈员看着左权将军因⼯作忙累,⾝体⼀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队喂养的鸡杀了⼀只炖好,给左权将军端去。

可是,他却悄悄的送给了伤病员吃。

当伤病员⼜给他送回来时,他就⽣⽓的说:“你们在抢林弹⾬中爬来爬去,挂了花,流了⾎,多吃点⾁,养好⾝体,多杀敌⼈,不等于爱护我军吗?”左权将军就是这样,别⼈送给他的⾷品,他却不轻易吃⼀⼝,总是送给别⼈。

有⼀次,左权将军的袜⼦破得实在不能穿了,脚后跟补了三四层,再也不好补了,勤务员带着请⽰的⼝⽓对他说:“参谋长,⽤这个⽉的津贴费买两双袜⼦吧!”原来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路军副总参谋长,每个⽉才有5块钱的津贴,买了袜⼦就不能吸烟了。

当时,战事频繁,除了战⽃,每天都要熬夜⼯作。

因此,烟似乎⽐袜⼦更需要些。

他便决定:再想想办法,对付到下个⽉再说。

⼏⼗年风⾬春秋,70载沧桑巨变。

左权县⼈民永远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始终秉承着⾰命先烈艰苦奋⽃、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在⼏代⼈的拼搏奋⽃下,使得⽼区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全县⼈民在将军精神的感召和⿎舞下,正朝着努⼒建设“能源⼯业强区、核桃产业⼤县、⼭⽔宜居名城、特⾊旅游胜地、和谐幸福家园”的宏伟⽬标⼤步前⾏……
抗⽇英雄故事4
“⽜⼉还在⼭上吃草,放⽜的却不知哪⼉去了……。

”听着这⾸优美⽽熟悉的歌曲,你⼀定会想起抗⽇⼩英雄王⼆⼩的动⼈故事吧。

1929年,王⼆⼩出⽣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户贫苦农民家⾥。

他11岁沦为孤⼉,不得不外出要饭。

后来听说插箭岭南边靠近解放区,他便逃荒来到了南马庄地区的狼⽛⼝村。

在与抗⽇军民的接触中,他逐渐懂得了抗⽇道理,参加了抗⽇⼉童团。

狼⽛⼝是长城的重要关城,也是涞源通向⾩平的交通要道,是⽇军扫荡的必经之路。

王⼆⼩经常放着⽜在⼭坡上为⼋路军站岗放哨,抽空还给⼋路军割草、送军鞋、送信,为抗⽇做了许多⼯作。

1942年10⽉25⽇早晨,13岁的王⼆⼩正在⼭坡上放⽜,忽然看见⼀队⿁⼦进⼭来扫荡,正从狼⽛⼝向范庄旺村⾛来。

那边的⼭沟⾥隐蔽着⼋路军的后⽅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摸进那条⼭沟,不仅⼋路军的后⽅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

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引进埋伏圈,让⼋路军打他们个措⼿不及!打定主意之后,⼆⼩故意暴露了⾃⼰的⽬标,正在⼭⾕⾥瞎撞的⿁⼦兵⼀见到⼆⼩,连忙把他从⼭坡上抓来问路。

⼆⼩机智地和⿁⼦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

王⼆⼩把⿁⼦引向⼋路军埋伏的⽯湖旮旯。

其实这是⼀条死路,翻过巨⽯就到了路的尽头。

⿁⼦⼀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

⼆⼩想趁敌⼈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林跑去,这时,⿁⼦军官朝他举起了洋⼑,第⼀⼑削去了王⼆⼩右⼿的五个⼿指,第⼆⼑刺向了王⼆⼩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上。

与此同时,⼭头上的⼋路军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袋烟的⼯夫,就全歼了这股敌⼈。

抗⽇英雄故事5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童团团长。

有⼀天,⼋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的封锁线去送⼀件“⽕急”信。

李爱民⼆话没说,回家赶上⼼爱的⼩⽑驴,带了草绳和镰⼑,把信装进袜筒⼦⾥出发了。

⼀路上还算顺利。

眼看就到敌⼈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不远的⼟堆上有个端着枪的⼈影在晃动。

不好,⿁⼦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动,抓起⼀把稀⽜粪,涂得满⾝都是,然后把⼩⽑驴赶进了草坡⾥,弯下腰割起青草来。

“举起⼿
来!”冷不防,已绕到⾝后的⿁⼦⼀下⼦抓住了他的⾐领。

另⼀个⽇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路探⼦,抓起来!”“我是来放驴割草的。

你们看,那是我割的⼀堆草,那不是我的⼩⿊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看他满⾝是粪,像个放牲⼝的穷孩⼦,⼀脚把他踢倒,⼜嘟囔了⼏句,调头⽽去。

⼩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驴直奔⼩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第⼆天深夜,⿁⼦在这⾥的临时据点被我⼋路军14团战⼠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敌⼿,倒在了⿁⼦的屠⼑下。

那年,他13岁。

抗⽇英雄故事6
抗⽇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个⼩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来就住在这个村⼦。

⾬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了。

后来⾬来上了夜校,在夜校⾥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我们爱⾃⼰的祖国”。

⿁⼦⼜开始扫荡,⼀天⾬来趴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跑,⾬来把书塞在怀⾥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进来⼀个⼈他抬头⼀看,是李⼤叔,随后听见⿁⼦呜哩哇啦地叫。

李⼤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来忙把缸搬回原处,⾬来刚到堂屋,⿁⼦应闯了进来,⾬来为了掩护李⼤叔被敌⼈抓住。

他在敌⼈严⾏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

这时河边响起⼏声枪响。

敌⼈⾛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来,在芦苇丛⾥,⽔⾯露出⼀个⼩脑袋来向岸上说道:“⿁⼦⾛了吗?”⼤家⾼兴的叫起来“⾬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来趁⿁⼦不防备⼀头扎进河⾥,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英雄⾬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