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非关系的历史进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甚远,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汉朝和非洲已开始相互了解,间接地交换各自的特产珍品。
唐朝时就与当时统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国开始正式直接交往。
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钱币在埃及、肯尼亚、桑给巴尔等地多有发现。
宋朝航海业的发达使中非的人员和物产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品不仅大量出现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沿海,而且还深入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内陆地带。
中国元朝与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断增加。
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马达加斯加“采访异闻”,中世纪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图塔也曾访问中国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几次率领由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代表中国政府访问了现今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的东非港口。
索马里北部一个名为“郑和屯”的村落就是为纪念郑和访问而命名的。
明朝从非洲输入了象牙、犀角、琥珀等珍贵产品和鸵鸟、斑马、长颈鹿等珍禽异兽,中国的特产锦缎、丝绸、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断流向非洲。
15世纪西方殖民者开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统治时期。
中国在19世纪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后,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夺了互相交往的权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垄断资本集团的奴役和剥削。
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列强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强迫运到非洲修铁路、开矿山、事农耕,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渗透着大批华工的血汗。
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中非关系的新纪元。
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相继建立外交关系,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基础上,相互同情,相互支持,中非关系生机勃勃,牢固坚实。
中国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
给予他们深切同情和在道义、物质上的坚决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独立做出了宝贵贡献。
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巩固独立。
中国在自身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为中非关系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双边外交关系蓬勃发展。
1955年4月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中非领导人首次进行了直接会晤和接触。
此后不久,中国即首先与埃及、随后又与一大批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3年12月至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3次访非,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和援外八项原则,在非洲国家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从而将中非关系推向一个新台阶,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迅速增加,至
1979年底,我国已与44个非洲国家建交。
非洲国家在政治上与中国密切合作,积极支持我祖国统一大业和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非洲人民十分感激中国对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与中国站在一起。
他们不畏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威胁,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在投赞成票的76国中,26个是非洲国家,占1/3。
但同时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中苏分歧和文革极“左”思潮的破坏,也一度使中国同部分非洲国家的关系受到不利影响。
1979年至今,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和非洲各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内对外政策均有调整。
在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多党制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对外交往中经济因素突出。
与此同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工作重点也转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因而,中非关系更趋成熟和务实,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很好地反映了中非关系近年来的深入发展。
据统计,中非贸易额1950年为0.1214亿美元,1990年为1.6645亿美元;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到1999年中非贸易总额为64.84亿美元,五十年内增长了533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01亿美元,2006年达到554.64亿美元,2007年为733.11亿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2000到2007年间,中非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0%,2008年的增长率更是高达45.7%。
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非洲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中国对非洲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中非经贸连年的高速增长证明,中非贸易是对双方有利的,是双方都愿意积极推动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中国仅仅同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60
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13个,1987年达到了46个,到1999年中国已经与53个非洲国家中的50个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06年第三次中非经济合作论坛53个国家都有代表参与。
同年底,中国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之后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非间的关系不断深入,合作不断加强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里,中非完全可以结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并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
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双方具有相同的目标和广泛一致的立场,从未在政治上发生过严重对立和分歧,也不存在边界和领土纠纷等利益冲突。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非洲看重我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真诚地希望我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
中非将长期互有需要。
这一需要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大层面。
政治上,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双方的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中非之间政治上相互依存与支持的必要性。
经济上,中非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与广阔的合作前景。
非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我国实现市场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的技术与产品适合非洲市场,中国成功地解决吃饭问题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对非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中非之间的互利合作可以使双方受益,并将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的中非关系,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
双方应加强相互合作,共同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