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合集下载

认识创新推动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南海东部海域近年主要勘探进展回顾

认识创新推动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南海东部海域近年主要勘探进展回顾

认识创新推动南海东部海域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南海东部海域近年主要勘探进展回顾米立军【摘要】南海东部海域是中国近海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加深与勘探难度加大,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勘探投入减少,如何寻找优质替代储量与保持油气高产稳产,成为该区域勘探的当务之急.2014年以来,南海东部海域转变勘探思路,拆离断层控盆新认识推动了深水区首次获得亿立方米级原油发现,晚期构造活动控制浅层油气成藏新认识指引了新区勘探突破,富洼找优、差异勘探古近系新思路指导了西江、陆丰凹陷钻探获得成功,累计新发现油气三级地质储量超过2×108m3油当量,为南海东部海域油气持续稳产高产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南海东部海域中长期勘探应遵循“油气并举、价值勘探”的部署原则,继续坚持围绕富烃洼陷和生产设施展开勘探,继续坚持富洼找优、差异勘探古近系,继续坚持以价值为主导开展深水区大中型油气田勘探,继续坚持以认识创新与技术发展推动地层岩性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The 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s one of critical offshore oil and gas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However,in recent years,it becomes urgent to explore high quality oil resources in this area in order to maintain a high and stable hydrocarbon yield,and such a situ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improved exploration level and less investment in oil industry resulted from the plunged oil price.But since 2014,the explor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changed by a series of new understanding.First,the new understanding on the basin-controlling role of detachment fault promotes the first major discovery of deep water crude oil up to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cubic meters.Second,the understandingtha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shallow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by the late tectonic movement leads to the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in new domains.Third,the new idea of exploring the Paleogene strata by locating hydrocarbon-rich sags and exploring differentially resulted in the successful drilling of Xijiang and Lufeng sags.The abov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more than 2 × 108m3oil equivalent and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of continuously stable and high production in the ea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guiding strategy of "simultaneous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value-oriented" should be insisted on in the middle long term exploration of eastern South China Sea.To fulfill this strategy,in the subsequent exploration,the following actions should be taken.:focus on hydrocarbon-rich sags and take fully advantage of production facilities;locate hydrocarbon-rich sags and explore the Paleogene strata differentially;insist on the value principle in the exploration of major oil and gas fields;advance the innovat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techniques to promote breakthroughs in stratigraphic and lithologic prospects.【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1【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南海东部海域;勘探进展;深水区;拆离断层控盆;新区;晚期构造运动;古近系;差异勘探;价值勘探【作者】米立军【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广东深圳 518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南海东部海域位于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面积约22.5×104 km2,其中浅水区(水深<300 m)面积约9×104 km2,深水区(水深300~1 500 m)面积约7×104km2,超深水区(水深>1 500 m)面积约6.5×104km2(图1)。

中国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状况与启示

中国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状况与启示

中国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状况与启示王善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离退休办,北京,100022)2004 年度,我国生产原油1.7 亿吨,进口原油1.1 亿吨,合计2.8 亿吨。

这样大的消耗量,这么多的进口量,比中外有关石油研究机构和专家的预测提前了4—6 年;加之世界石油价格在2005 年上涨,每桶超过了50 美元,上涨难以控制。

从而引起了中国政府、经济界、石油界和广大人民的严重关注。

我作为在中国从事石油勘探50 年、其中在中国近海从事石油勘探20 多年的石油工作者,对此十分震动和忧虑。

建议我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从我国政治、经济、长远安全及军事的需要出发,制定我国的石油法规。

立足国内,勘探开发和利用好国内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积极利用国外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市场,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并把大力节约能源,严格控制石油消耗量,充分发挥其利用效率放在极重要位置。

现在,我从中国近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状况与得到的启示,提供国家有关部门参考。

我国近海大陆架面积约130 万平方公里,有效勘探面积约70 万平方公里。

自1967 年渤海海一平台投入试采原油开始,到今已有37 年的历史,经历了早期自营勘探开发,80 年代以后的对外合作,以及合作与自营并举的大发展阶段。

1967—1981 年的15 年中,我国近海只有渤海5 个小油田投入开发,累计生产原油96.3 万吨。

1982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后,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的同时,又坚持自营勘探开发,1990 年我国近海生产原油首次突破100 万吨,达到了143.2 万吨。

1996 年9 月6 日又突破1000 万吨,全年生产原油1500 万吨,天然气26 亿立方米。

2000 年生产原油1810 万吨,天然气42.5 亿立方米。

到2004 年生产原油2472 万吨,天然气55 亿立方米。

2004 年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9 亿元,利润240 亿元,上缴税金118.7 亿元。

2007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回顾

2007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回顾


冈此 在沙 河 街 绀
重庆维普

2 ()
卷 年

2
1

中国海上



V
0
1. ( ) 2
F
e

N
o
2008

C H l N A O F F S H ( ) R E ( )I I
A N D 【A S j
b 2008
2007
年 中国近 海油气勘探 回顾
米立 军
(
朱伟林


高 阳东
中海 石 油 ( 中 吲 ) 有 限 公 司 )
立 对 勘 探 的 突 破 起 剑 了 天键 作 片 J


涮 西 南 青 尔地 区 以 及 番 出 4 沣

u 门 云 【l 陷 文


1

A 凹
3
陷 等八 大 勘 探 领 域 的 突 破

锦州


25
1
构 造 位 丁 辽 pL 低 f 、 t }1段 勘 探 土 要 『 起


加 强 基础研 究和 关键技术攻关 的思 路



2007
年 中海 油 坚 持 以 寻 找 大 中 型 油 气
, ,


的勘 探 思 路 指 导 中国近 海的 油 气勘 探


作 加

基 础 研 究 和 领 域 研 究 优 化 勘 探 风 险 投 资组 合


集 束勘 探


念指 导 实施 勘 探 部 署 取 得 了 显

领域性突破展现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前景——2011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回顾

领域性突破展现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前景——2011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回顾
第 2 4卷 第 1 期 21 0 2年 2月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CH I NA FFSH O RE L N D O OI A GA S
Vo1 2 N o .4 .1 Fe 20 2 b. 1
领 域 性 突破 展 现 中国近 海 年 中 国近 海 油气 勘 探 回顾 0 1
本 文总结 了 2 1 0 1年 中 国近 海 油气 勘 探 的 主要
( )成 熟 区勘 探 成 效 显 著 1
包 括 : 渤 海 黄 ①
河 口凹陷老油 田周 围 的渤 中 3 — / 44勘 探 获得 成 43 3 —
功 。② 南 海东 部 白云 凹陷 东北 坡 的 流花 1— 62评价 获得 成功 。③ 南海 东部 恩平 凹陷南部 斜坡 带扩 展取 得一 定成 效 。继 E 2 —— P 421井 的突破 后 , 南部 斜 坡带 的扩 展使 恩平 地 区 的油 气 勘 探 的 门槛得 以 降低 , 周 边小 油 田可与 之联 合 开 发 , 珠 江 口盆 地 东部 开 辟 为
21 0 1年 , 勘探 投入 和勘 探 工 作量 超 历 史 的情 在 况下 , 国近海共 获得 了 1 个 商业发 现 , 功评 价 了 中 3 成
得 了一 系列 丰硕 的成果 。除 了在 成熟 区继 续扩 大发
现 外 , 取得 了一 系列 新 区新领 域 的突破 , 还 尤其 是 在
“ 十一五 ” 以来 形 成 的 良好 态势 。
1 2 主 要 成 果 .
21 0 1年 , 中
国近海 勘探 成果 继 续保 持 在 历 史 最 好 水 平 , 续 了 延
21 0 1年 , 狠 抓 基 础 研 究 和 区 域 研 究 的 基 础 在
上, 通过 认识 创新 和技 术进 步 , 国近海油 气勘 探取 中

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思考

对国内油气资源勘探的思考


2 0 1
7 年 2 嚣 期 I { 4 _ r 5
北 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化 ,2 0 1 6年 探 井平 均 井 深 3 0 3 0米 左 右 ,较 2 0 0 0 年的 2 3 0 0米增 加 了 7 3 0米 ,近三年 埋深大于 3 5 0 0 米的油气储量分别 占 6 0 %和 7 0 % 以上 。
位 的油 气藏 类型变化 ,应该说 相对简单 的、经济效 益好 的、规模大 的油气 田已经 大部 分被 找到。 目前 剩余 的油 气资 源总量还 比较 大 ,但总体上 资源品质 变差、地质条件 复杂、勘探难度加大是必然趋势。
( 一)国 内油气资源勘探的现状
1 . 从 地震和探 井勘探程度看 ,全国主要含 油气 盆地 均进行 了地 震详查和钻 探工作 ,东部地 区陆上 有利 区全部 为三维地 震所覆 盖 ,平均探 井密度 超 多
水平井体 积压 裂、深 井超深 井深水快 速钻探 等 ,给 勘探工作带来 了极大 的促进作用。 6 . 地质认识 由宏观 区域地质认 识 向区带和 目标
类型越 来越 丰富 ,而且 资源潜 力要 比原 来认识 的大
得 多 ,能够商业 开采 的油气 资源也要 比原来认 识到 的大得多 。 高精度 三维地震勘 探技术 、深 井超深 井深水快 速钻 探技术 、水平 井加体积压 裂技 术对油气 资源勘
探 井密度低于 3口/ 百 平 方 千 米 ,部 分地 区 超 过 1 0
化。近三年探明油气储量中 ,低丰度 分别占 9 0 % 和 5 4 %,油气丰度值 每平方千米 分别为 4 1万吨和 1 . 2 亿方 ,低渗一特 低渗分别 占 8 9 %和 9 4 %。
2 . 油气 藏 类型 由 以构 造型 为主 向岩 性、地层 、

中国油气勘探的新思维

中国油气勘探的新思维

中国油气勘探的新思维长期以来,中国油气勘探大体上经历了几个主要的历程,即:初期以寻找构造圈闭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寻找多种类型圈闭,再逐步过渡到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阶段。

近期,随着世界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寻找大面积、全盆地、多种类型储层油气藏已经逐渐成为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寻找圈闭为主的勘探思维势必难以完全指导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油气勘探领域的深入和扩展,勘探家面临新的问题,提出油气勘探的新思维非常必要。

1. 天然气发展前景超过石油的基本判断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类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一系列新认识。

作为化石能源中比较清洁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国都将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天然气的大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已经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二次创业,也将成为21世纪较长时期世界能源发展的新亮点。

1.1 世界范围内,天然气会成为第一大能源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除2009年金融危机造成下降外,近年来均呈上升趋势,统计表明,近10年总计上升了12.4%。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分析,2010年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达172×108t标煤当量,其中石油第一,消费量达58×108t标煤当量,占总消费量的33%;煤炭第二,消费量51×108t标煤当量,占总消费量的30%;天然气消费量达41×108t标煤当量,占总消费量的24%。

从前景展望来看,到2030年左右,BP能源预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将达231×108t标煤当量,而天然气快速增长,与石油、煤炭并驾齐驱,消费比重大体相当,分别占27%(天然气)、28%(石油)、27%(煤炭)。

另外,Ronger对世界天然气资源量进行的评估表明,世界常规天然气资源量471×1012m3,非常规天然气总资源量922×1012m3,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左右,同时若考虑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世界天然气资源量将非常丰富,远超人们过去的想象。

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

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

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我国深水探险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积极探索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开放,深海资源的探索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深水探险方面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进行了深水勘探,开展了一系列的深海调查、地质勘探和采样工作,为后续深水探险奠定了基础。

1999年,我国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发现了第一个国内探明石油和天然气的深水油气田——潘多拉油田。

这一石油发现标志着我国深水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接着,我国陆续在南海、东海和渤海等区域发现了一批深水油气田,积累了丰富的深水勘探经验。

为了加强深海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2009年,我国启动了“深海科技”计划,旨在推动我国深海领域的创新研究和产业发展。

我国在船舶设计、海洋信息技术、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高了我国深水探险的技术水平。

2010年,我国首次成功下潜到海底7000米,成为继美国、法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四个能够进行万米级深潜的国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深水探险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成功自主研制了一系列深海勘探仪器与设备,并实施了多次大型海洋科学考察和深海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深水探险事业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8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海洋装备制造业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和深海装备制造基地,为深水探险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至今,我国已经开展了多次深海科考,发现了一批重要深海生物和资源。

例如,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远洋科考,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世界上最深的黑烟囱和深渊鱼类;而在西南印度洋中部海域,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华斯氏之眼,这是世界首次发现的冷泉火山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在深水探险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正逐步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趋势

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趋势

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趋势一、引言海洋石油工程是指在海洋环境下进行的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加工等活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工程已经成为了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历史回顾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就开始在陆地上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

但是,陆地资源日益枯竭,而海洋则被认为是一个巨大而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领域。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最初,人们主要使用钻井平台来进行海上勘探和开采活动。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深水钻井技术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这项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更深的水域中进行勘探和开采活动,并为海洋石油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现状分析目前,全球海洋石油工程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深水开采成为主流随着陆地资源日益枯竭,深水开采已经成为了海洋石油工程的主流。

据统计,目前全球深水开采占比达到了70%以上。

2. 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石油工程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人们正在研究利用海底火山口进行热能开采,并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石油勘探和开采效率。

3. 环保问题备受关注由于海洋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议题。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环保技术和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发展趋势未来,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深水开采仍将是主流由于陆地资源日益枯竭,深水开采仍将是海洋石油工程的主流。

预计未来10年内,深水开采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2. 技术将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石油工程领域也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例如,人们正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勘探和开采效率。

3. 环保问题将更加重要由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

例如,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替代方案。

油气并举再攀高峰——中国近海2010年勘探回顾及“十二五”勘探展望

油气并举再攀高峰——中国近海2010年勘探回顾及“十二五”勘探展望
15 型 油 田 ; 过 老 井 复 查 和 成 藏 机 制 再 认 识 , —小 通 在
中段 即秦 皇 岛 3 — 26油 田东 侧 存 在 大 的低 幅构 造 背
景, 且发 育浅 水三 角 洲 沉 积 , 盖 组合 较 好 , 寻找 储 是 岩 性油气 藏 的有 利 场 所 。在 这 种 认 识指 导 下 , 过 通 研 究发 现 了秦 皇 岛 3 —S 明下 段 构 造一 性 圈 闭 , 31 岩
物性 差 、 能低 以及 非烃 气体 含量 高等 问题 所 困扰 , 产
没有 获得 大 的突破 。 21 0 0年 , 过 对 莺 歌 海 盆 地 进 行 整 体 研 究 , 通 在
因此 , 秦南 凹 陷主体勘 探仍 有较 大潜 力 , 需要进 一 步
勘探 。 QHD2 —E 1井 在 新 近 系 明 下 段 获 得 油 气 发 92 一
DF ——4井 的钻 探 成 功 , 实 了东 方 卜1构 造 探 的不 断 进行 , 对该 地 区石油 地质 条件 的认 识 更 加 清 晰 , 积 累 的经 验将 所 在 北部 湾盆 地其 它 凹陷油气 勘探 中起 到指 导作 用 。
1 3 天 然 气 勘 探 新 进 展 . 1 3 1 莺 歌 海 盆 地 中 央 底 辟 带 中 层 高 温 高 压 领 域 . .
沉 积体 系和储 层研 究方 面取得 了一定进 展 。在东 方 卜1构造 西部 , 实 了黄 流 组 一 段 发 育 的一 套 来 自 落 西 部物 源 的三角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河 道沉 积 体 , 套 该
储 层物性 条 件 优 于 东 方 11构 造 东 部 D 111 — F —2井
区 的 滨 岸 砂 坝 储 层 。 针 对 该 套 储 层 钻 探 了 DF —— 11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l999年1月,石油ACTAPETRoLEISINICA第20卷第l期文章编号:0253—2697(1999)01—0001—07.1.,j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邱中建'(中国石油天拣气集团酱司)摘要:中目是一十石油地质条件楹为复杂的地区,而中新生代地层叉肚相沉fff1,1薯【为主,从建国初期年产12i万t石袖蠢l屉到现在i.6亿多吨.过取得的威缋是巨大的.经验是扭其宝贵的.重要的是剖出一条我国自己发展石油工韭的道路.作者从4o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中,亲身件舍到的勘探经验,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I勘探工作是发展石}由工业的首要问嚣I勘探必须遵循必要的程序I在都署上要十丹重视主要断裂及二级带的解剖I要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断学习和掌握勘探新技木'发扬技术民主,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勘探成效和垒面总结石袖台战经验t正确应用于当前的勘探工作等^十部分,并举出一些实例加以说明.rI主题词:中国;油气勘探;实践;理论}经验墨莽,~————一'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原油年产由原来的12万tCI]达到现在的1.6亿t,进人世界石油大国的行列,重要的是走出一条我们自己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道路.通过实践,我们取得了宝贵的勘探经验,也体验到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油气勘探从建国算起已经历了半个世纪,我们哪些工作做对了,哪些事情没有即时做好,应该进行总结,以便提高自觉性,把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做得更好.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在任何一个沉积盆地里开展油气勘探工作,总是有一些已知的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作指导,这些理论一般地说是公认的和成熟的,大多数都可以在教科书和地质文献中找到.但是就一个特定的盆地而言,就一些具体的勘探对象而言,那是遥远不够的.在盆地勘探的初期,由于勘探工作量的稀少,由于对具体油气分布的规律了解甚少,由于油气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不均衡性,每叶,沉积盆地都有各自特殊的规律,在资料及认识程度极低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对勘探方向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很难提出具体的油气田位置,特别是主要油气田的位置.勘探工作者总是沿着实践一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道路,不断探索,不断改正,不断总结,不断前进,经历了失败与成功的交替,最终认识和丰富了油气分布的规律.建国以后,我们石油地质理论有过两次重大突破:一次是在60年代,由于国家对石油的迫切需要,从5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勘探i舌动,特别是在西北地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勘探经验,也发现了一系列与陆相生油有关的油田.我们在大型沉积盆地进行油气勘探的一般规律指导下,包括陆相地层可以生油的实践结论指导下,并受到"油气勘探应在工农业发达地区进行"方针的指导.广泛开展了我国东部幅员辽阔广为第四系覆盖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勘探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结果在东北的松辽盆地发现了特大型的大庆油田0].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建立了系统的陆相生油的理论0],发展了陆相朔盆可以形成特大型油田的理论,包括陆相生油母质与演化的机理,源控论,砂岩体和油砂体储集概念,二级构造带理论和生储盖组台理论等,这些对陆相地层石油地质学是个重要的发展.第二次突破是7O年代在渤海湾盆地建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从50年代开始,近20年在渤海湾盆地经历过多次会战,投入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量,遭遇了大量的成功与挫折.开始我们运用了大庆油田成功的理论,发现有一部分是适用的,相当一部分不适用或显得过分的简单.这个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多套生油层,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生油凹陷,有多方向多类型的储集体,有非常复杂的断裂系统,有多种类型的圈闭,有非邱中建,男,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塘质系,教授壤高级工程师.进讯赴:中目石油天鼎气集团公司.邮敢碧碍:1007241●●l2石油第20卷常复杂的油气分布贫富不均的二级断裂构造带,使我们的勘探工作经常处在迷雾之中对一个二级断裂构造带的评价,经常花费过多的工作量,经常花费更长的时间.某些局部地区甚至探井比生产井还多.通过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通过大量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终于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建立了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创造了渤海湾年产6000多万吨的高峰产量这个认识经过多次转化和补充,目前认为:在一个有利的断陷盆地区内,基本上是一种复合式的含油气富集区,它具有几套生油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种断块构造圈闭和不同含油气层系的叠加连片,形成多种复合类型油气藏聚集区.在这个区内无论断裂构造带,凹陷带,斜坡带,岩性变化带或是潜山带都是找油的有利地带,通过勘探还可以找到相当数量的非构造油气藏.近十年以来,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方针指引下,我们又对广大的西部地区投人了大量的勘探工作.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勘探领域不断拓宽我们在不断突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及柴达术盆地油气发现的同时,正在系统总结海相地层生成油气和多次油气运聚,散失和保存的机理,同时在煤成油,低熟油,低渗透油气田和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等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新进展.我们十分重视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作用,但我们更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每个沉积盆地个性很强,每个油气田个性也很强,我们在每个沉积盆地进行工作发现油气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它们的一般性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它们的特殊性规,牵和它们的特征,这是发现油气田的钥匙.实践证明,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对地下情况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经常反复螺旋式上升,要敢于实践.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只要石油地质基本条件具备,我们就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根据新的资料深人分析,不断总结.当我们的认识比较符合或接近客观实际时,在勘探上就会取得新的进展,获得新的油气成果,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盆地或构造带上进行勘探,"二进宫"或"三进宫是常有的事,要善于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四川的威远气田,川东的石炭系气田,胜利的东辛油田,辽河的大民屯油田,吐哈的鄯善油田等,都是经过两次或三次勘探才发现或弄明白的.实践证明,油气勘探贵在坚持,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含油气盆地,只要有一定规模的含油气现象,那就值得探索,值得坚持.对它的不利条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但要采取积极态度.尽可能多的获得新情况,新线索.当一个地区久攻不克的时候,当一批探井大都失败的时候,要克服盲目的悲观情绪,要认真分析主客观的原因,例如是否急于求成超越了程序,是否由于技术原因或质量因素不能满足勘探要求,是否有新的积极因素的出现,还有那些不明白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但切忌轻易做出否定的结论.总之,从陆地到海洋,中国的含油气盆地丰富多彩,油气田琳琅满目,象一幅引人人胜的画卷,象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复杂而又精彩,通过石油勘探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将会对人类的油气勘探事业做出贡献.2油气勘探工作是发展石油工业的首要问题石油工业是资源性工业,可采油气储量是发展的基础,因此石油工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勘探,发现新的油气田,以最快的速度增加可采油气储量,提高生产能力.油气勘探风险很大,周期很长,投资很大,并关系全局,始终是中央领导关心的一件事.建国以来有四次重大决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油气勘探工作的发展.第一次是1955年,由于当时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勘探力量不够,中央决定集中全国的力量开展油气普查及勘探工作一,并分工由地质部承担油气普查工作,石油部承担勘探及开发工作,科学院承担科学研究工作,迅速掀起了一个既分工又协作的勘探局面,很快对我国的一些大型沉积盆地摸了底.在50—6O年代期间,一些重大的油气发现,包括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油气发现,大都是双方大协作共同完成的.第二次是1958年,中央决定要到我国东部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去找油,并发展石油工业,我们迅速加大了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工作,特别是松辽盆地,加强了物探及深井钻探工作,并于1959年9月发现了大庆油田,掀起了一场石油会战,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石油勘探会战,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石油工业战略东移的任务.6O年代初期,我们又相继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胜利,大港等重要油田.随着大庆油区和渤海湾油区的评价和发展,油气勘探工作大发展,油气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石油工业也获得大发展,石油年产量高速增长,这种增长的势头从196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78年,当时1959年原油年产量为393万t,到1978年年产量达第1期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谇舍3到10400万t,19年间原油年产量竟增加28倍.这段时期真是石油工业的黄金时代,勘探力量也获得巨大的发展.据统计,当时我国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种钻井队和地震队的效量除美国和前苏联以外居世界第三位.第三次是70年代末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央决定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沿海大陆架,自南向北,从南海,沿黄海直到渤海.沿着广阔的大陆架和内海开展了大规模物探和钻探工作,很快获得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国外投资迅速发展了自己的海洋石油工业,并从中学到了油气勘探的新工艺技术,油气资源评价的新方法及管理的新模式,这对全国油气勘探赶上国际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四次s是80年代末期中央制定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我们在积极勘探东部的同时,大力加强了西部的勘探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成效.我们不断突破西部各大型沉积盆地的重要油气发现,找到了~批大中型油气田.并使西部石油年产量大幅度增加,从1990年产油964万t,到1997年年产原油达到2143万t.除了弥补东部油田年产量下降外,并使全国原油产量稳步增长,再加上近几年海洋原油产量急剧增长,从1990年年产量127万t,到1997年年产量达到l629万t,使我国的原油产量呈现新一轮蓬勃发展的趋势.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加强西部勘探的时候,使天然气储量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全国陆上天然气储量1990年为5963亿i21a,到1997年已达到14212亿ITI.,增长了1.5倍,这些储量主要是西部地区增加的,从而使四川,鄂尔多斯,新疆,青海形成西部四大气区.擐近塔里木盆地又发现了三个大型气田,更促进天然气储量的大发展.实践证明,石油工业的发展依靠油气储量的增长,油气储量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充分而可靠的勘探工作量基础之上,因此每年必须有足够的勘探资金使油气勘探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纵观建国以来的勘探历史,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于政策不到位,勘探资金相对紧张,储量增长形成了低谷,产量增长也形成低谷.经过一亿t政策包干后,勘探资金有了来源,勘探工作量和勘探设备有了保证,油气储量和产量都有大幅度的回升8O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由于油价不到位,原油长期处于低油价,利润转移到了下游,石油工业挤不出更多的勘探资金,结果储量及产量的增长又进入低谷,后来由于油价逐步到位,全国加大了勘探投入,才逐步的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事实证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宜以削弱勘探工作为代价,换取石油工业的生存和发展.5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油气勘探,地质和石油两部系统合作得很好,双方发挥各tl的优势,充分进行相互补充的勘探工作,取得很重要的成效.可惜,这种合作到60年代以后,双方都向对方的领域延伸,地质部从普查一直延伸到预探,详探,甚至油气田开发;石油部勘探力量逐步强大,又因全国的普查力量不够,也向盆地普查延伸,那种5O年代亲密的合作关系已荡然无存,勘探工作的重复和分割在所难免,这是今后应该避免的3油气勘探工作必须遵循必要的勘探程序对一个新区或盆地的勘探,要想很快得手是不容易的,必须遵循必要的勘探程序,过去我们曾经用过的作法,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可行的-51:(1)对盆地进行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在大型沉积盆地中并配合少量的基准井和参数井,必须以区域构造为背景,首先解决宏观上的找油认识问题,了解盆地的基底,区域构造和断裂分布,二级构造带,盆地的地层系统及沉积环境,生油层,储油层与盖层的组合和划分等;(2)抓有莉地区,定凹选带,确定主要生油凹陷和主要的构造圈闭进行预探;(3)在有利地区内抓重大发现,并对该发现所组成的二级构造进行整体解剖,或对该发现所处的圈闭进行评价;(4)在勘探过程中注意区域勘探,圈闭准备,预揉,评价,滚动勘探的层次,比重和相互关系,并随时进行调整.这套程序是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每个盆地地面及地下条件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黄土高原地震长期过不了关,缺乏全盆地的区域勘探.在非常复杂的构造地区,地震速度又变化很大,配合少量的探井才能尽快的弄清构造面貌.海洋大量地使用地震工作,但由于钻探费用太高,很少打基准井或参数井.50年代,我们学苏联的勘探程序和规程,比较死板.例如:确定钻探一个构造,要上就是3~5口并,打剖面,不能一口一口的进行;基准井主要是了解地层,钻探要全取岩心,大部分都不打在构造上,发现油气层不能完井要继续打到设计并深等.松辽盆地的油气勘探就打破了一些框框,基准井要求必须打在有利构造上,把探地层和探油的任务结合起来,橙基3井发现了油层,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完钻试油,从而提前发现了大庆油田.回顾过去的勘探历程,根据"程序不可逾越,节奏可以加快的勘探思想,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50年代石油第20卷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后,对油藏类型和吉油范围也有多种设想,当时部领导从全局出发,由红山咀到乌尔禾100多公里的范围内,自北而南部署了lO条钻井大剖面,不到一年时间就控制了油区范围,发现了白碱滩,百口泉等油田,大大地提高了建设速度.这就是根据实际条件开拓性执行勘探程序的结果.二连和吐哈盆地都是先进行地震普查,局部有利地区进行详查,加上参数井的钻探,对其盆地构造格局,二级带和油气地质条件有了较深入了解,先后发现了阿南油田和鄯善油田.二连只用了四年时间,在气候条件不利,地质条件复杂环境下,探明了1亿多吨储量,建成年生产100万t的油区吐哈盆地则在l989年发现鄯善油田之后,用了一年多时间,发现了6个油田,探明了2亿多吨地质储量.从区域人手,地震先行,同时进行参数井钻探,加强综合研究,优选有利二级构造带.一经发现工业油流即组织力量重点解剖,追踪勘探,扩大战果,这是取得高效益的成功方法.不可讳言,我们也有过不遵照勘探程序进行勘探的实例,往往是一个地区出现新的形势之后,有一口或几口井喷油,不考虑实际地质条件,急于扩大战果造成的.如第一次四川会战,甘青藏会战,塔西南会战,武腾会战和70年代陕甘宁等会战取得的成效均比较少,其主要受挫原因是对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缺乏深入了解,对生油层储油层的性质缺乏认真的评估,局部圈闭深浅层构造的吻合程度尚不清楚等.原部领导在总结第一次四川会战经验时指出:"一口井一时的高产,不等于长期高产,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拿到了油田,这是很深刻的.我国陆上东部油气区油气藏类型复杂;西部油气区除地面条件极差外,油气埋藏深,勘探难度大,仍必须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重要的是加强勘探成果的综台研究,对一些丰度较小的复杂油气藏采用"滚动勘探",实行勘探同开发工作结台起来,以提高勘探实效,这是成功的经验.延长油田采用针对性强,适应,符合陕北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特点的勘探方法,从l972年年产3万t发展到1997年1O0万t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成绩4要十分重视含油区内主要断裂及二级构造带的解剖E5一通过多年的油气勘探认识到,油气的富集带常常同太断裂带和二级带相结合,如新疆的克一乌断裂,油气田分布就是依附断裂带两侧.在断裂长期活动,落差大的地段,多形成高产油田.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的轮南断裂,塔中隆起的北缘断裂带,巴楚隆起的南缘断裂带都发现油气的富集带,这是中国油气聚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我国的渤海湾等地区,认识到大部分断裂都具有同生性质,沿断裂带多发育断裂背斜,屋脊状圈闭,逆牵引圈闭,古潜山等,形成了类型不同的油气聚集带.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盆地的勘探中,一定要抓二级构造带,二级构造带常常同主要断裂带相伴随.位于生油区及其附近的二级构造带,对油气聚集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及时进行评价,不能仅局限于局部圈闭对一个地区来说,在对局部构造圈闭布井的同时,要注意它在二级带的部位和背景.松辽盆地对二级构造带控制得较准,大庆长垣很快评价成功.渤海湾地区油气藏也是按二级断裂构造带形成的断块构造油藏,规模是大的,有时从局部圈闭人手,忽视了整体二级断裂构造带的油气富集规律,也延误了时间.青海冷湖一号至七号到南八仙,鱼卡也是一个弧形带,过去一般认为是七个局部圈闭高点,南八仙喷气之后,作为一个二级带进行解部,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对二级构造带的解剖要同是否有丰富的生油条件,良好的储层结合起来,不在于盆地的大小,事实已经证明,在一些小型的陆相盆地中,同样可以找到高产富集的含油气区.5要注意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油气深埋地下,隐蔽性强,人们不能直观察觉,只能借助各种技术手段,间接地认识地下油气藏的规律.因此,石油勘探具有风险性大,探索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我们对地下地质情况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藏的认识,不可能只经过一两次实践就认识深刻.对一个油田,一个构造带,一个区块是这样,特别是对一个大的盆地更是如此,都要经过多次实践,研究,才能使人们的认识接近客观实际,才能取得油气勘探上的突破.实践认识的基础主要靠资料的齐全准确,没有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取得的地下资料,就谈不上正确认识地下情况,而且必须有十分勤奋,顽强的精神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尽量防止和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新区勘探,经过综合分析都设计有主要钻探目的层,但是在新区或新的带上要十分警觉,重视新的吉油第1期我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层系的发现,即常说的"有目的层,不唯目的层.这在不同地区的勘探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打破了原来的认识.1964年.由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出了高产油井,大港油田在钻探港3井,港4井时,原设计目的层也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和奥陶系,当港3井,港4井钻人上第三系馆陶组时,连续发现油气显示及漂浮油花,现场蹲点人员也曾向指挥部报告,请求中途电测,答复是继续钻进沙河街组完井,结果是该井区缺失沙1间街组直接进人中生代红层.因钻井卡钻,却意外的在上第三系喷出了原油,日产1O0多t,发现了港西上第三系油田.其他地区如辽河大民屯凹陷主要目的层也是探沙河街组,结果在太古界花岗岩中发现了潜山油气藏,探明储量3亿多吨.在任丘构造钻探时,以第三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主要目的层,结果是新发现了震旦系白云岩潜山高产油田.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这是中国自燕山运动来受到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特别是晚第三纪末至早更新世这次活动,影响更为明显,所以在中国的东西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从基底潜山向上分布有各类型油气藏,常常是断层断到哪里油气运移到哪里.渤海湾地区的上第三系油藏,都是深部油源沿断裂或不整合面运聚而形成对一个含油盆地的评价,一般总认为大盆地远景大.这是对的.但对中小盆地一般评价过低,这需要具体分析.有些中小盆地面积不大,但石油地质条件好,生油层发育,有机质丰度,类型可以达到一类和二类生油层标准,储集层也较好,又有较好的圈闭条件,也可以获得较多的地质储量.如大民屯凹陷和泌阳凹陷面积均为800km,前者探明了3.5亿t储量,后者探明了2.5亿t储量,达到了一类含油丰度标准所以盆地不论大小,应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侏罗系不够朋友",这是地质家根据河西走廊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侏罗系勘探时的认识.应该说这是代表河西走廊株罗系含油情况的,搞了几十年其找到虎头崖,海石湾,青土井几个小油藏,而且株罗系分布明显被断块分隔,缺乏大的含油潜力.当开展吐暗盆地会战之后,情况突然开朗.吐鲁番盆地一鼓作气拿下6个油田,储量达到2亿多吨,1997年年产300万t,建成一个规模可观的油区其后连续在准噶尔盆地发现了彩南,石西,石南侏罗系油气田,在塔里木盆地发现轮南侏罗系油藏和以株罗系为源岩的一大批凝析油气田.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也曾几上几下,1958年发现依奇克里克油田,工作多年后因产量低而放弃,近几年克服困难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山地地震,井在依奇克里克油田的深层钻了依南2井,发现了株罗系的巨厚气层,并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依南地区构造面积很大,展示了一个大型气田的前景.株罗系更加熟悉了,侏罗系也做出了回报.6不断学习和掌握油气勘探新技术中国石油地质条件复杂,相当数量的油气田存在状态隐蔽,中国油气勘探的发展确与科技进步,新工艺技术同步发展,油气勘探,油气田发现的任何一次新成就都与科技进步有关.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油气勘探水平在很多方面均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解放初期,我们是白手起家全部学苏联,所有的技术装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工作标准都来自于苏联.通过消化吸收,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系统,特别是大庆油田。

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特点及方向

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特点及方向
2 中国近海今后的勘探方向
2.1立足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 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富烃凹陷是储量和产量的主要贡献区。在富烃凹陷的勘探程度不断深
入的背景下,要继续保持储量稳定增长,必须在勘探研究、作业、开辟新层系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深入 挖潜。 2.1.1用新方法、新观点反复认识已钻井。加强老井复查工作
中国近海探井已经超过千口,十年以前的探井数量超过五百口。部分老井由于受当时技术和研 究水平的限制,对油气层的判别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重新识别将有望增加一批油气 层,并推动勘探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勘探领域的拓展。
一14一
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论文集
在勘探目标的选择上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有的勘探目标都要进行全海域排队,按照滚动区、 成熟区、新区新领域,实现优化投资组合的动态化管理,这样既降低勘探风险,又避免了决策的盲目 性。同时,勘探过程中始终贯彻“集束勘探”理念,根据区域研究的成果从整体考虑勘探部署和评价,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1.5加强中长期勘探规划
2.2.1加强低勘探程度区的基础研究,优选勘探新区新领域 中国近海分布着10个含油气盆地,50余个主要凹陷,目前仅在6个盆地中的16个凹陷里获得了
较好的油气发现。在其余凹陷中,除少数凹陷已证实不具备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外,大部分凹陷勘 一ls—
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论文集
探程度相对较低,勘探潜力有待证实。近几年,我们有计划对这些勘探程度较低的凹陷开展整体研究 部署,相继钻探了渤海湾盆地的秦南凹陷、青东凹陷、莱州湾凹陷,北部湾盆地的雷东凹陷,琼东南盆 地的松东凹陷、松西凹陷等,陆续在青东凹陷、莱州湾凹陷、秦南凹陷等地区获得了油气发现。这些地 区将成为未来储量增长的有利地区。
3 中国近海勘探面临的技术问题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近海大中型油气 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技术 ” 目(0 8 X 5 2 ) 国家“ 7 ” 项 20 Z 003 ; 9 3 计划 “ 南海深 水盆地 油气资源形
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项 目( 09 B 14 0 20 C 2 9 0 )
[ 作者简介 ] 朱伟林 ( 9 6 ) 男 , 15 一 , 江苏苏州市人 , 士, 博 教授 级高级工程 师 , 国海洋石油总公 司总地质师 , 中 长期从事 中国海域 的石油天然气
1 0 4
10 2
lO O
I 5 I

8 0

6 O
4 0
2 0

9 宝 9宝 馨 9 星 垒 宝 誉 墨 垒 垒 釜 罄 蜜 g g g 鲁 苫 : 昌 g 誉 窨2 宝 垒 垒当 昌 昌 昌 昌 昌 宝 昌 高 高昌


展 奠定 了基础 。
22 改革开放之后 的快速发展 阶段 (99年至今 ) . 17
近海的特点 , 更好地指导下阶段勘探工作 , 为公司发 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 国务 院做 出“ 速 勘探 开 发 我 国海 上 石 油 资 加 源” 的战 略 决 策 后 , 国近 海 油 气 勘 探 走 上 了 对 外 中 合作 之 路 , 大 规 模 对 外 合 作 为 主 到 合 作 和 自营 从
[ 收稿 日期 ] 2 1 — 1 2 01 0 — 8
2 2 1 对 外合作 勘探 为主 时期 (99 18 .. 17 - 9 4年 )
中国近海的对外合作吸引了众多外 国石油公 司 进入 , 掀起了对外合作勘探的高潮 。外方应用 了当

时先进的勘探技术 , 投入 了大量 的精力 , 由于研究 但

中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doc

中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doc

姓名:***班级:储运0902 学号:********* 序号:25中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形势摘要:早期中国油气地质勘探成果对于“中国贫油”的论调是有力的批驳,打破了路相不能生油说的定论。

新中国成立后,随这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石油储量增长出现了新高峰,这些重大发现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布局。

随着大规模石油勘探工作的展开,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认识也随之加深。

经过长期研究,我国陆相生油理论基本轮廓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稳步发展,但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主力油田进入了开采中后期,寻找稳定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日益紧迫地提上了油气勘探的议事日程。

虽然我国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剩余油气资源的质量进一步变差,低品位资源所占比例增大,剩余资源的隐蔽性增强,勘探难度增大。

关键词:油气勘探;发展历程;剩余油气资源;低品位;形势展望;一.我国油气勘探的发展历程1、旧中国油气地质勘探中国近代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探,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早期油气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接受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近代地质科学知识后才逐渐开始的。

近一二百年在西方形成的近代地质学自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后,促使了中国近代地质学的产生和早期地质学家的出现,并为中国近代早期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条件。

据可查的文献资料表明,最早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主要集中于陕北、甘肃玉门、新疆、四川及青海柴达木盆地边缘等地区。

1938年,孙建初等人到玉门,勘查发现了玉门油田。

1942年,黄汲清、翁文波等人先后到新疆独山子、库车等地勘查,为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国民党统治区的石油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探明了甘肃、新疆地区的石油资源,对以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这一时期的勘查成果对于“中国贫油”的论调是有力的批驳。

陆相生油理论在世界引起了震动,打破了陆相不能生油说的定论。

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

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与前景展望在当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以及未来的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油气资源勘探成果1. 传统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传统的油气资源勘探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地区,通过钻探技术获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这些勘探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源供给。

2. 深水和极地油气资源勘探成果近年来,随着传统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深水和极地地区的勘探成果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先进的海洋技术和设备,如深水钻探平台和潜水器械,人类能够探索更深海域的油气资源,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3. 新能源资源勘探成果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新能源资源的勘探成果也日益丰富。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利用,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二、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展望1. 深水和极地油气勘探前景展望深水和极地油气勘探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环境风险较高,但由于储量相对丰富,仍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未来,随着勘探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深水和极地油气勘探将在能源供给上扮演重要角色。

2. 新能源资源勘探前景展望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资源的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成为可持续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

3. 智能化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勘探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勘探成本和环境风险。

结语油气资源的勘探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未来能源供给的关键所在。

深水和极地油气资源的勘探潜力仍然巨大,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逐渐成为主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勘探效率。

通过持续创新和合作,我们有信心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极大关注。

海底油气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保障世界能源安全、推动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加速工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海底油气勘探技术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分类海底油气勘探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地震勘探技术和非地震勘探技术。

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对海底地质结构和地层进行探测。

该技术是目前海底油气勘探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优点。

2. 非地震勘探技术非地震勘探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法、磁法、重力法、地电阻率法等。

这些技术可通过测量海水和海底的物理场变量,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非地震勘探技术操作简单、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

第三章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1. 地震勘探技术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等的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空前的进步。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海底进行立体成像,可以清晰展示海底的地质结构和地层情况。

同时,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探测深度也不断提高。

2. 非地震勘探技术非地震勘探技术在海底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电磁法在海底油气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同时,磁法、重力法和地电阻率法等也在不断发展。

第四章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海底油气勘探将实现智能化,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降低成本。

2. 自主化未来,海底油气勘探中将会有更多的自主化技术出现,如采用自主化水下机器人进行勘探、自主化采用等。

3. 多样化未来,海底油气勘探技术将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多种勘探方法结合应用等。

第五章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海底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面临许多挑战,如在极端海洋环境下的勘探、勘探深度的提高、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

油气勘查情况汇报

油气勘查情况汇报

油气勘查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勘探工作有序推进,勘探技术不断创新,勘探成果逐步显现。

现就我国油气勘查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勘探区域。

我国油气勘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包括渤海湾盆地、辽河盆地、东海盆地等地区。

同时,西部地区的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也是重点勘探区域。

在这些地区,勘探工作有序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勘探技术。

在油气勘探技术方面,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也不断自主创新。

地震勘探、测井技术、地质化探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勘探成果。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包括在渤海湾盆地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储量可观;在鄂尔多斯盆地也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果,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储备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勘探挑战。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包括勘探深度加大、复杂构造区域勘探难度增加、勘探成本上升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工作仍将继续向前推进。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勘探效率,不断完善勘探技术体系,努力取得更多的勘探成果,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油气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克服这些困难,不断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事业迈上新台阶。

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共同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进展

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进展

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进展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已经成为了支撑人类经济发展的关键能源。

然而,发掘这些资源的过程需要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技术支撑。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简单介绍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的进展。

一、勘探技术的进步目前,海底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已经不再是仅仅靠井架平台和传统的设备进行勘探。

诸如三维、四维等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地震反演、成像、模型校正等多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勘探精度大大提高。

特别是在“折射地震”技术方面,这是一种相当新颖的采集方法,可以定位不同地点的断层和孔洞,实现更加准确、高精度的油气勘探。

在海洋地质的应用方面,透射波探测、剖面分析等新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另外,在勘探装备上,声波勘探、电机勘探和磁力勘探等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海底勘探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勘探目标的改变传统的海底勘探技术更多地关注单一的勘探指标,即石油和天然气等单一能源。

然而,随着目标资源的变化,勘探目标上的雷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勘探目标着重于涵盖全部海洋资源,包括地下水、锂、锂辉石等海底矿产等。

因此,当前的海底探测工作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钻到海底,而是在勘探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并运用先进的设备,以获取尽可能多的恰当数据和信息,并通过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并挖掘更有价值的海底资源。

三、勘探成本的下降近年来,随着强有力的技术投入,海洋资源勘探成本逐渐下降。

例如,在勘探器材的研发上,越来越多的新型海洋设备正在被研制和开发,并逐渐投入到海洋勘探领域,这些新设备可以帮助勘探更快、更准确地勘探目标区域,降低勘探成本。

此外,研究新型的勘探方式,如深度抽水、微地震探测等,在勘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海底油气资源开采技术和勘探工具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新技术的应用和渗透相信将助力于海洋资源勘探的发展。

未来,海底油气资源勘探将利用更加高效、精准的手段,获得更加精确、完备的地质信息,为人们利用海底资源提供更加可靠、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有关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思考

有关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思考

有关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思考-企业管理论文有关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思考吕啸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摘要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预计到2020 年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

海洋油气,作为陆域能源之外的重要能源资源,日益受到关注。

关键词海洋;油气;开发;技术;应用;发展0 引言国务院最新发布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规划提出到2020 年,达到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清晰合理,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格局,同时海洋空间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油气资源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政策重点扶持领域,规划提出要支持深远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并提供政策保障。

规划提出合理确定不同海域主体功能,科学谋划海洋开发,调整开发内容,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

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对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规划表示加快推进资源勘探与评估,加强深海开采技术研发和成套装备能力建设,选择油气资源开采前景较好的海域,稳妥开展勘探、开采工作。

加快开发研制深海及远程开采储运成套装备。

加强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探开发科研工作。

1 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的现状其一,我国深海钻探技术不能满足要求,距离形成一套成熟的深海勘探技术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特别是大型装备的使用与生产工艺的配套技术尤其需要整合,“有需求、没技术”这已成为我国深海探索领域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短板”;其二,我国的造船工业技术水平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关于新型钻井平台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仍处于初建状态,关键设备与技术的国产化率低;其三,适用于深水海域的水下钻采设备短缺,由于海上油气技术装备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设备都依赖进口;其四,深水海底管道及系统的动态安全性技术缺乏。

有关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

有关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

有关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下是关于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几点思考:
1.技术难度较大:由于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涉及的技
术难度较大,需要开发出适用于深海条件下的勘探设备和技
术。

2.环境保护问题: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可能对海洋环
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

3.资源利用问题:深海油气资源是有限的,在勘探开发过
程中应该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4.国家安全问题: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涉及国家安全
问题,应该加强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中国近海这几十年来的勘探发展历程 , 不 仅是对勘探历史经验的总结, 对几代海油人奋斗精 神的传承 , 还对今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 义。 2 . 1 早期自力更生的探索阶段 ( 20 世纪 50 年代 1978年 ) 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原 石油工业部和地矿部系统在近海各海域展开了区域 地质调查工作。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的严重缺乏 , 加 上又处于自我封闭时期 , 技术装备落后 , 缺乏对中国 近海油气地质条件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 认知水平有 限, 仅发现了一些小油田。但该阶段的近海勘探从 无到有, 初创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 为下一阶段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2 . 2 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 1979 年至今 ) 在国务院做出 加速勘探开发我国海上石油资 源 的战略决策后 ,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走 上了对外 合作之路, 从大规 模对外 合作 为主到 合作 和自 营 两条腿走路 , 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见图 1)。 2 . 2 . 1 对外合作勘探为主时期 ( 1979 1984年 ) 中国近海的对外合作吸引了众多外国石油公司 进入 , 掀起了对外合作勘探的高潮。外方应用了当 时先进的勘探技术 , 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 但由于研究
其中, 渤海海域以大面积精细三维地震资料为 基础, 通过区域研究, 对渤海海域油气成藏特征的全 面再认识促成了储量发现的新高峰; 南海东部的自 营原油勘探获得了恩平凹陷和白云东洼的历史性突 破 , 有望首次建立自营的独立生产装置; 南海西部的 天然气勘探也取得重要进展。此外, 中国近海勘探 还成功地迈入了深水, 在南海北部深水区获得了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回顾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发展历程, 不难发现 , 勘探人员 科学的决策和部署保证了勘探得 以顺利进行 , 而基于扎实研究的认识创新和思路转 变才是勘探获得成功的关键。
。近 5 年来, 在黄河口凹陷针对明下段
浅水三角洲就发现了渤中 28- 2 南等大中型优质油 田群 , 在这个具有 26 年历史的勘探老区新增三级储 量近 3 亿 m 。 近年来, 以郯庐断裂带等地区联片采集处理的 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根据走滑断裂带油气 差异富集模式和古近系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 在郯 庐断裂带辽西分支重新认识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和分布, 在前人钻探失利地区发现了近海最大的整 装亿吨级优质油田 锦州 25- 1 和渤海地区最大
3
的天然气田
锦州 20- 2 北等 大中型 优质油气
3
恩平凹陷在 1983
2005 年, 共钻探了 10 个构
藏。近 5 年来, 郯庐断裂带周边累计新增石油地质 储量超过 4 亿 m 。 3 . 2 成熟区勘探硕果累累 , 确保勘探老区稳产高产 回顾近 年来 的成功 经验 , 我 们 在勘 探投 入上 60 % 放在了已证实为富烃凹陷的成熟区, 20 % 投 入了油田周边的滚动勘探, 20 % 投入新区新领域。 其目的之一在于成熟区和滚动区不断 获得新的发 现 , 确保勘探老区的稳产和高产。除了前文提及的 渤海海域的辽东湾、 黄河口、 渤中等勘探成熟区外 , 南海西部的涠西南凹陷、 南海东部的惠州凹陷等传 统勘探老区也焕发了 青春 。 涠西南凹陷是中国近海典型的勘探成熟区 , 配 套管网设施齐全 , 但面积小 , 断块碎, 油藏复杂 , 勘探 开发的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 在对凹陷全面部署 三维地震后 , 我们重新展开了凹陷的整体精细研究 和评价 , 采用立体勘探的思路, 从深层流沙港组至浅 层新近系角尾组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 2 亿 t 。 此外, 我们 根据 油田周 边找油 田, 油田下 边找油 田 , 油田内部找油田 , 精耕细作老油田 的滚动勘探 开发新思路 , 创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 , 使区 域油气勘探、 开发、 生产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 建成了 涠西南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示范区。该示范区的建立 对近海其他勘探成熟区也具有重要指 导和借鉴意 义。 此外, 我们在南海东部的勘探成熟区惠州凹陷 的古近系、 文昌凹陷琼海凸起的低阻油层均获得了 勘探突破, 这些勘探老区仍在继续为油田的稳产高 产做出积极贡献。 3 . 3 新区新领域不断拓展 , 展现良好前景 成熟区勘探和油田周边的滚动勘探是每年储量 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但要着眼于今 后更好地发 展 , 必须提前做好部署和准备, 即不断地开辟勘探新 区新领域。 渤海海域在中国近海中勘探程度相对最高 , 但 我们没有满足已有的成果和认识, 在前人钻探失利 地区通过重新部署和研究 , 在秦南凹陷和莱州湾凹 陷等新区 取得了 重大突 破, 大大 拓展了 勘探 的领 域
勘探研究和管理工作 ; E - m ai:l zhuw @ l cnooc. com. cn
4 中国工程科学
范围仅局限于所属合同区 , 对区域石油地质条件缺 乏全面的认识, 主攻方向不明确 , 勘探接连受挫。以 渤海为例, 外方照搬周边陆地油田的成功经验 , 勘探 层系局限在潜山 , 探井多集中在凸起区 , 接连失利 ,
[ 9] 3
3 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2005年以来 , 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不但迅速扭 转了 等米下锅 的被动局面, 步入 上半年拿储量 , 下半年拓展新区 的良性循环 ; 同时 , 基于扎实的基 础研究 , 在大幅度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 保持了较高 的商业成功率, 原油和天然气勘探齐头并进, 各个海 域全面开花 ( 见图 2) 。近 5 年来, 中国近海累计发 现了 20 余个大中型油气田 , 新增原油 地质储量近 3 3 20 亿 m , 天然气近 5 000 亿 m 。我们在渤海海域 发现一大批大中型优质油气田, 逐渐改善了以往稠 油为主的储量结构; 中国近海的成熟区勘探不断获 得新的发现 , 确保了油田高产、 稳产; 勘探新区新领 域不断拓展 , 揭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 深水勘探继荔 湾 3- 1 重大突破后, 喜获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6 中国工程科学
2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的回顾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第一阶段为自力更生的探索 阶段, 从 20世纪 50 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 经历了漫 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后为快速发展阶 段 , 自营勘探通过对外合作逐步发展 , 从小到大 , 由 弱变强 , 现在已成为中国近海勘探的引领者
[ 收稿日期 ] [ 基金项目 ] [ 作者简介 ] 2011- 01 - 28
2011 年第 13 卷第 5 期
5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 年以来, 共发现了 20 余 个大中 型 气田 , 储量 发 现 迅速 走 出 了低 谷 , 并自 2007年以来达到并屡创历史新高 , 步入了高速、 高
效发展的历史时期 , 实现了中国近海勘探的再次腾 飞 (见图 2)。
图 2 中国近海历年自营 勘探新发现储量统计柱状图 F ig. 2 Annual reserve d iscovered in China offshore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
朱伟林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北京 100010 )
[ 摘要 ] [ 关键词 ]
在 回顾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的基础上 , 介绍了中国近 海油气勘探近年来取 得的主要成 果 , 总结 了 中国近海 ; 油气勘探 ; 大中型油气田 ; 可持续发展 TE1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9- 1742( 2011) 05- 0004- 06
近年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 探讨了如何在中国近海走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中图分类号 ]
1 前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 1982 年, 成立之初 的油气年产量仅 9 万 t 。 经过近 30 年的快速发展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010 年在中国近海的油气产 量已达到了 5 000 万 t油当量, 实现了 十一五 建 成 海上大庆 的战略目标。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 终有效地支撑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快速发展 , 为公司储量和产量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 并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在回顾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历程的基础上 , 介绍 了近海油气勘探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 总结了近 海油气勘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探讨了如何在中国 近海走油气勘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旨在针对中国 近海的特点 , 更好地指导下阶段勘探工作 , 为公司发 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第一 批合 同到期 后, 纷纷 知难 而退
[ 4]
。与此 同
时, 我们通过对外合作积累了资金、 技术, 培养了人 才; 同时, 外方的勘探投入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地球 物理及地质资料, 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图 1 中国近海 探井工作量统计图 Fig . 1 S tatistics of se lf op erated and join t ven tu red w ells
共发现了十多个大中型以稠油为主的油田, 三级石 3 油地质储量约 17 亿 m , 为渤海 油田 2005 年建 成 1 000万 t产能奠定了基 础; 此外 , 在珠江口盆 地的 珠三坳陷内, 我们在外方退出的区块内发现了优质 高产的文昌油气田群, 中国近海迎来了油气勘探的 第一次腾飞。 然而 , 渤海新近系大发现中, 稠油储量的比例占 到了 60 % 以上 , 开发难度大, 一些中等规模的油田 甚至无法动用。随着凸起上构造圈闭的钻探殆尽 , 渤海勘探一度陷入了低潮, 近海原油储量发现也出 现了波动 , 天然气储 量发现陷入低谷 , 甚至遭 遇了 等米下锅 的被动局面, 近海油气稳产一度遭遇了 严峻的挑战。 2 . 2 . 4 高速高效发展时期 ( 2005年至今 ) 尽管勘探工作一度遭遇了挫折 , 但长期的研究 和勘探实践均表明中国近海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 资源潜力。因此, 我们转变了勘探思路 , 首先鼓励全 体人员坚定在中国近海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信心 , 并以此为指导思想 , 加大了勘探的投入 , 狠抓了基础 研究和区域评价, 通过科学决策和合理部署 , 依靠认 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 勘探工作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