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海面每月平均温度2018年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1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1

• 北半球,大洋西部温度大于东部,而南半球,大 洋东部温度大于西部 •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 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 分布趋向均匀
3
赤道西太平洋暖 池
4
世界大洋的温度
• 世界大洋的整体平均为 3.8ºC,太平洋平均为3.7ºC, 大西洋4.0ºC,印度洋 3.8ºC
水团的深度取决于其密度,若海水最大密度 对应温度为3C,则2C海水可位于3C海水之上
极锋
极锋
主温跃层
17
水温的日变化
日较差: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 日变化:很小,变幅不超过0.3ºC。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湍流、内波、潮流等。
表层水温的日变化:
晴天比多云大;无风比有风大; 低纬比高纬大;夏季比冬季大; 近岸比外海大。(?)
•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渤海中部最高 也不过1-20C • 冬季黄海水温分布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 峡,温度则从140C降到20C。 • 冬季黄海的东、西两侧,因有冷水沿岸南下,其水温明显低于 同纬度的中部海域的水温。
38
中国海的水平水温分布-东海
• 冬季东海表层水温分布的特点是西北低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 呈西南-东北走向 • 冬季东海的高温区在黑潮流域,水温高达22-230C,而杭州湾附近却低 达5-70C,长江口外可达50C以下 • 夏季东海海温分布均匀,基本在25-270C,呈西南-东北走向
东西方向基本呈带状分布 •南北方向呈马鞍状分布,双峰一 谷(?)
Tomczak and Godfrey,2001
24
大洋盐度的水平分布
冬季盐度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
北大西洋最高(35.5),南大西洋、南太平洋次之(35.2),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上海中考知识点汇总)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底地形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点)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大陆架非常宽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

其中,南部大陆架宽度最宽,北部次之,西部和东部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大致为中国台湾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的浅水区,海底坡度平均为3′40″。

陆架宽190~280公里,一般超过250公里。

北部湾为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40米左右,全属大陆架。

该湾地形与渤海颇为相似,北部和西部较浅(20~40米),中部和东南部较深(50~60米)。

该湾海底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深处在海南岛西南近海,达90多米。

南海西部越南沿海大陆架较窄,南北两端宽约50公里,中间仅20公里;坡度较大。

南海东部均为岛架,台湾岛至吕宋岛一带岛架很窄,仅5~10公里,坡度达50′~1°40′。

巴拉望附近岛架宽30~60公里,坡度一般为17′。

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大陆架为巽他陆架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宽度超过300公里。

南海西部和东部陆架是以侵蚀为主的侵蚀—堆积型陆架,而南部和北部的大陆架则为堆积型陆架。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2019 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48 毫米、88毫米和 77 毫米,东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

与 2018 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升幅最大,为 38 毫米(图 1)。

图1 2019 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一、渤海沿海1980-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7 毫米/年。

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4 毫米,比 2018 年高 19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180 毫米。

2019 年,渤海沿海 1 月和 3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18 毫米和 9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6 毫米和9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78 毫米(图 2)。

图2 2019 年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二、黄海沿海1980-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年。

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48 毫米,比 2018 年高 20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180 毫米。

2019 年,黄海沿海 1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较常年同期高 8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1 毫米和 10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82 毫米(图 3)。

2图3 2019 年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三)东海沿海1980-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3 毫米/年。

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88 毫米,比 2018 年高 38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45~170 毫米。

2019 年,东海沿海 2 月和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92 毫米和 99 毫米分别为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第三高。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来源:江苏海员服务网 点击数: 523 更新时间:2010-8-20 文章录入:wuqian ]一、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冬夏季风交替显著,为季风气候区。

中国近海大致可分4个气候区:渤、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侯区,东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海大部分海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纬10°以南的南海属赤道季风气候。

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季风,渤海和黄海北部多西北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多北风,南海则多东北风,风速由北往南增大;1月6级以上大风频率在20%以上,济州岛附近和台湾海峡大风频率高达40~50%。

6~9月盛行夏季季风,渤、黄、东海多东南或南风,南海多南或西南风。

风速由北向南增强,大风频率,渤海和黄海北部不到5%,黄海南部和东海为5~10%,南海为5~20%。

此外,各海区还不同程度地受冷空气、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影响。

10月~翌年5月,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空气常影响中国近海。

冷空气过境时,常有大风,最大可达10级以上,并持续数天。

冷空气强盛时就成为寒潮,渤、黄海近岸最低温在5℃以卜,降温幅度达10~21℃,寒潮持续天数最短为2~3天,最长为8~10天。

气旋 7~9月为中国近海热带气旋的盛期,平均每年出现热带气旋29次,以南海最多,东海次之,渤海最少。

热带气旋,渤海最频繁在7月,东海在8月,南海在9月。

台风(8~11级)和强台风(大于12级)在热带气旋中所占的比例,南部海区大于北部海区。

黄、东、南海台风占热带气旋的比例分别为31.5%、37.7%和59.4%,强台风的比例分别为31.9%、40%和13.5%。

渤海仅7~8月有热带气旋活动,于1949~1978年间,侵入渤海的强台风2次(1972和1973年7月),台风3次,热带气旋4次。

热带气旋的移动途径分向西、向东北和在中国登陆3类,各占19%、49%和27%。

每年平均有7次在中国登陆。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无一定移动规律性,仅25%在越南登陆。

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及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及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研究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大气环境特征,研究典型沿海地区大气腐蚀性。方 法 根 据 近 5 0 年历史气象
数 据 以 及 实 测 介 质 数 据 ,分 析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的 气 温 、 湿 度 、 太 阳 辐 射 、 盐 雾 等 主 要 环 境 因 素 的 分 布 规 律 ,
并 结 合 主 要 环 境 因 素 与 腐 蚀 数 据 对 典 型 沿 海 地 区 大 气 腐 蚀 性 进 行 比 较 。结 果 给 出 了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主 要 大 气
MA Chang-lil,MA Rui-ping1,BA1 Yun-hui2 (l.Naval Academy ofArmament, Beijing 100161, China; 2.Unit 92730 of PLA, Sanya 572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China's coastal areas, and study the atmospheric corrosivity in typical coastal areas. Methods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measured data of corrosive medium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solar radiation and salt fog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range of ma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the severity degree of atmospheric corrosion in typical coastal areas were given. Conclus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stal areas in China hav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most coastal areas is C3 or C4 class, that of very few coastal areas and offshore platforms up to C5. KEYWORDS: coastal areas; atmospher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mospheric corrosion

中国海域概览

中国海域概览

中国海域概览中国海域中国近海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区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其中东中国海123万km²,南中国海350万km²。

它们南北相连,属北太平洋西部陆缘海。

中国领海示意图中国近海是因邻近我国大陆而得名,并非全部是我国的领海和管辖区(就像日本海不是日本的一样)。

我国主张归我国管辖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总面积(如上图)约300万km²,但其中有约150多万km²与邻国有争议或为邻国所占领,目前我国只与越南谈判划定了北部湾的界线(专属经济区的界线)。

中国海域总览思维导图各大海域分界线渤海——黄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连线。

黄海——东海:长江口北侧启东角与朝鲜半岛西南侧济州岛西南角连线。

东海——南海:广东南澳岛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连线。

台湾以东海区: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的太平洋水域。

东中国海渤海1、概述渤海是近乎封闭的大陆架浅海,也是我国五大海域中唯一的内海。

位置范围:北接辽宁省,西到河北省、天津市,南邻山东省,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可分为五个部分: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

其中中央盆地是渤海的主体,海底地势从边缘的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缓缓倾斜,平均坡度为0°0′28″。

渤海海峡位于渤海东部的出口,介于老铁山角和蓬莱角之间,南北宽约100多千米。

散布其间的庙岛群岛将海峡分割成若干水道,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度最大,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

渤海海峡2、地理环境经纬度:北纬36°58.0′-40°59.0′、东经118°42.0′-122°17.0′。

渤海的大陆海岸线2278km,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

分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五个组成部分,面积7.7万km²。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

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

温盐流预报讲义

温盐流预报讲义
温盐流预报
2022年3月7日
目录
概况 温盐流基础知识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数值预报 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 海洋中尺度现象诊断预报
1. 概况
1.1 国际温盐流预报概况
系统名称
美国海军 GOFSv3.0
美国NCEP RTOFS
海洋模式 HYCOM
HYCOM
模式区域 全球 全球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盐度垂向分布
✓在赤道海区表层较浅的低盐水下,是由南、 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下沉后向赤道方向扩展 的高盐水,被称为大洋次表层水,具有大 洋垂向上的最高盐度;
✓在高盐次表层下,是由南、北半球中高纬 度表层下沉的大洋(低盐)中层水;
✓在低盐中层水之下,充满了在高纬海区下 沉形成的深层水与底层水,盐度稍高。
度和盐度作误差订正
NEMOVAR (3DVar-FGAT)
14 days
7days
51成员集合预报,18days (每天), 32 days (每周
), 7months (每月)
大气强迫
海军全球环境模式 NAVGEM
NCEP GFS 3-hourly, HWRF (Hurricane WRF)
ECMWF 3hourly 分析场和预报场
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年平均分布(WOA13 V2, 1955-2012)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一般来说,同一海区夏季的海温要比冬季偏高,特别是在北半球高纬 度地区。
全球海洋表层温度夏季(7-9月)和冬季(1-3月)分布
3.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3.1 全球
➢海温深层分布:
目录
概况 温盐流基础知识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时空特征 全球和区域温盐流数值预报 近岸精细化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 海洋中尺度现象诊断预报

中国近海的水温分布

中国近海的水温分布

中国近海的水温分布一、海表层水温分布海表层水温是随机变化的,但借助于统计计算,可以得出其平均分布状况,如图12—3便是多年平均的冬季、夏季海表层水温分布。

用该图可以讨论冬、夏季中国海表层水温分布的一些特征。

由图12—3b显见,南海表层水温高而且分布较均匀;尤其是广阔的中、南部海域,水温都在24~26℃上下,水平梯度很小。

北部近岸海域水温稍低,粤东沿岸因有来自台湾海峡的低温沿岸流,致使该海域的月平均表层水温可下降到15℃左右。

然而这一带海域表层的年平均水温(22.6℃),仍然比渤、黄、东海高得多。

当然,与南海南部(如邦加岛近海平均为28.6℃)相比,则属于相对低温区。

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高温区在黑潮流域,暖水舌轴处水温可高达22~23℃左右;杭州湾附近却低达5~7℃,长江口外可达5℃以下。

大致沿东经124°向北,有暖水舌指向长江口外,这是台湾暖流水影响的结果。

东海东北部也有暖水舌向北及西北方向伸展,通常即认为这是对马暖流水和黄海暖流水扩展的迹象。

在北伸的台湾暖流水和黄海暖流水暖水舌之间,有明显的冷水舌指向东南,此即所谓“黄海冷水南侵”的结果。

黄海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

当然,随着纬度的升高和逐渐远离暖水舌根部,水温也越来越低,即从14℃降到2℃。

在东、西两侧,因有冷水沿岸南下,其水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中部海域的水温。

黄海的平均最低水温,分布于北部沿岸至鸭绿江口一带,为-1~0℃左右,近岸常出现程度不同的冰冻现象。

至于黄海的极端最低水温值,从某些沿岸海洋站的观测记录看,曾经出现低于相应盐度时冰点温度的过冷却现象。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温度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即使渤海中部至海峡附近相对较高,也不过1~2℃。

由于渤海水浅,对气温的响应较快,故1月水温比2月还低,三大海湾顶部的水温均低于0℃,往往在1~2月出现短期冰盖。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南海:1-4月几乎没有;主要在6-10月;8、9月为 最高峰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登陆频率的时间变化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 登陆我国的有7.8个,菲律宾5.4个,日 本4.3个
季节变化:1-4月无,7-9月最多,峰值 在8月
年际变化:1952、1961、1967、1971、 1974年最多15个;1998年最少3个
1822山竹:910hPa,65m/s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源地的空间分布
源地:3 °-37°N; 10 °-20°N最多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近海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马绍尔群岛附近 南海中北部(土台风)
热带气旋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安比 温比亚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低值-粤东近岸: 40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700-750 MJ·m-2·月-1 高值-菲律宾西侧: >750 MJ·m-2·月-1
第二节 中国近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
太阳辐射:夏季
南北差异小,斑块状 渤海:600-650 MJ·m-2·月-1 黄海:530-550 MJ·m-2·月-1 东海、南海北部:650-68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560-600 MJ·m-2·月-1
气候要素 气温 气压 ✓风(大风天数) 云 ✓降水(暴雨日数) 海雾 能见度
水文要素 温 盐 密 ✓浪(最大波高,最大
周期,灾害性海浪) ✓潮(风暴潮) 流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影响
中心最大风速平面分布 渤海 25-30m/s 黄海 25-40m/s 东海 40-85m/s 南海北部 50-70m/s 北部湾 35-45m/s 吕宋海峡 80m/s 南海中部 55-70m/s 南海南部 40-65m/s 最大在菲律宾以西和台湾以 西90-100m/s

【实用资料】中国沿海各海域各季节主要气象、水文概况

【实用资料】中国沿海各海域各季节主要气象、水文概况

【实用资料】中国沿海各海域各季节主要气象、水文概况一.黄、渤海区A.气象情况1. 风黄渤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向稳定,风力较强。

夏季盛行偏南风,以东南风为主,风向不很稳定,风力较弱。

冬、夏季风期之间各有一个过度期,由冬到夏的过渡期稍长,由夏到冬的过渡期则比较快。

1)季风期冬季风于10月即控制黄渤海区,至次年3月开始衰退,盛行期约6个月。

夏季风于4月即出现于我国东南海区,4~5 月间仍有冷空气南下,因此把 4 月份称为转换期。

夏季风的盛行期为 5~8 月,7、8月份为夏季风的极盛行期。

9 月份西伯利亚高压势力逐渐恢复,迫使夏季风撤退,转换为冬季风,这个转换过程较为迅速。

(今天开始,9月已经来到,黄渤海区域马上就要进入这个可怕的冬季季风期了,大连的小伙伴们头发又要乱了,姑娘们裙子马上不能穿了。

)2)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是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偏南、偏北气流交替出现,风向分布比较紊乱。

偏南季风开始的时间南部比北部来得早,黄海沿岸一般4月份已转为偏南风,而渤海大部分地区5月份才转为偏南风,真正的东南季风,6月份才能到达北部海区。

夏季风6月开始影响黄海南部,7月份到达黄海北部和渤海,多为东南和南风。

渤海由于地理条件所致,东南季风的特征不甚明显。

秋季是夏、冬季风的过度时期。

黄渤海区自 9 月份已经变为偏北风,10月份迅速加强,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到秋末已形成频率高,风力强劲的冬季季风。

3)大风大风指6级以上的风,是黄渤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60天左右,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100天左右。

以冬季强度最大。

黄渤海区的大风,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地区特征:①渤海海峡和成山角附近,为有名的大风地带,在同一天气系统的影响下,风力比其他地区大 1-2 级。

②当冷空气从内蒙进入东北平原之后,由于受长百山的影响,冷空气沿长百山西侧向西南经辽东半岛入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引起6~7 东北大风,强度大时可达到山东半岛北部沿岸,这种地方性大风冬季较多。

3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中国地理 高教版

3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中国地理 高教版

面积77×104 km2 ,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 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 m,最深 点为2 719 m。
面积约350×104 km2 ,平均深度1 212 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 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 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 达5 377 m。
• 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海河,黄河 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 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 • 渤海由河北,山东,辽宁3省和天津市环抱,总共有13座 环渤海城市。 • 过去的数十年中,丰富优质的渔业,港口,石油、景观和 海盐资源,使得环渤海地区经济具有快速发展的显著特征。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工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重要的领 域之一。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第一节 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四大海域、海底地貌、海洋水文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量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基本格局、滩涂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基本类型、海岛资源评价
开凿一条人工海河贯通胶州湾和莱州湾,使黄海和渤海之间实现海水流动; 山东半岛将被一切两半,胶东半岛也将成为胶东岛———自去年下半年起, 一个关于建设胶莱人工海河,重现700多年前胶莱河繁荣景象的疯狂设想引起 了山东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关注。
黄海
• 全部为大陆架所占的浅海。因古黄河曾自江苏北部沿岸汇入黄海,海水含 沙量高,水色呈黄褐色,因而得名。 • 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西面和北面与中国大陆相接,西北面经渤 海海峡与渤海相通,东邻朝鲜半岛,南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与济州岛西 南角连线同东海相连,东南至济州海峡西侧并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 本海相通。山东半岛深入黄海之中,其顶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之间 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 • 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较低,为 32‰。黄海寒暖流交汇,水产丰富,特别是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势平坦,面 积宽广,适宜晒盐。烟台以西的山东盐区以及辽东湾一 带都是我国重要 的盐产地。

中国沿海水文气象概述

中国沿海水文气象概述

中国沿海气象、水文概述一.黄、渤海区A.气象情况1. 风黄渤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向稳定,风力较强。

夏季盛行偏南风,以东南风为主,风向不很稳定,风力较弱。

冬、夏季风期之间各有一个过度期,由冬到夏的过渡期稍长,由夏到冬的过渡期则比较快。

1)季风期冬季风于10月即控制黄渤海区,至次年3月开始衰退,盛行期约6个月。

夏季风于4月即出现于我国东南海区,但4~5月间仍有冷空气南下,因此把4月份称为转换期。

夏季风的盛行期为5~8月,7、8月份为夏季风的极盛行期。

9月份西伯利亚高压势力逐渐恢复,迫使夏季风撤退,转换为冬季风,这个转换过程较为迅速。

2)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季是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偏南、偏北气流交替出现,风向分布比较紊乱。

偏南季风开始的时间南部比北部来得早,黄海沿岸一般4月份已转为偏南风,而渤海大部分地区5月份才转为偏南风,真正的东南季风,6月份才能到达北部海区。

夏季风6月开始影响黄海南部,7月份到达黄海北部和渤海,多为东南和南风。

渤海由于地理条件所致,东南季风的特征不甚明显。

秋季是夏、冬季风的过度时期。

黄渤海区自9月份已经变为偏北风,10月份迅速加强,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到秋末已形成频率高,风力强劲的冬季季风。

3)大风大风指6级以上的风,是黄渤海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60天左右,6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可达100天左右。

以冬季强度最大。

黄渤海区的大风,受地形影响,有明显的地区特征:①渤海海峡和成山角附近,为有名的大风地带,在同一天气系统的影响下,风力比其他地区大1-2级。

②当冷空气从内蒙进入东北平原之后,由于受长百山的影响,冷空气沿长百山西侧向西南经辽东半岛入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引起6~7东北大风,强度大时可达到山东半岛北部沿岸,这种地方性大风冬季较多。

③当在一定的气压场配置下,等压线与岸线大致平行时,则在山东半岛南岸20~30海里的范围内,往往出现东北大风。

中国近海海上风场分布特征研究——以近10_年(2010—2022_年)为例

中国近海海上风场分布特征研究——以近10_年(2010—2022_年)为例

第26期2023年9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26Septemberꎬ2023基金项目: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标业ꎻ项目名称: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海上风电场海洋环境参数分析研究ꎻ项目编号:2021FD(8)-001ꎮ作者简介:张鑫凯(1985 )ꎬ男ꎬ江苏启东人ꎬ高级工程师ꎬ本科ꎻ研究方向:海上风电ꎬ光伏ꎮ中国近海海上风场分布特征研究以近10年(2010 2022年)为例张鑫凯(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ꎬ上海200335)摘要:相比传统观测手段ꎬ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易获取㊁大时空㊁低成本等优势ꎬ在海上风场资料观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ꎮ目前ꎬ行业内基于卫星遥感手段对中国近海海上风场的分布变化特征研究相对较少ꎮ文章利用2010 2022年海上风场融合资料ꎬ系统分析了中国近海海上风场近10年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ꎮ结果显示:卫星反演海面风场与实测海面风场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ꎬ风速平均相对绝对误差为14 8%ꎬ均方差误差为1 1m/sꎬ风向的均方差误差为17 33ʎꎬ平均偏差为15 17ʎꎻ中国近海整体上呈现冬春季风速大㊁夏季风速低的特点ꎬ在东海和南海交界处呈现出三角形高风速区域ꎮ本研究成果有望对海上风电场的前期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支持ꎮ关键词:卫星遥感ꎻ海面风场ꎻ中国近海ꎻ时空分布特征中图分类号:P71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海面风场是海洋上层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ꎬ与海洋中几乎所有的海水运动直接相关[1]ꎮ在海洋动力学过程中ꎬ它不仅是形成海面波浪的直接动力ꎬ而且是区域和全球海洋环流的动力[2]ꎮ因此ꎬ海面风场的测量对于海洋环境数值预报㊁海洋灾害监测㊁海气相互作用㊁海上风电场规划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ꎮ目前ꎬ观测海面风场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浮标㊁船舶㊁沿岸及岛屿自动气象站等手段获取资料[3]ꎮ然而ꎬ由于海洋环境恶劣㊁仪器耗费高等原因ꎬ我国近海观测网多设置于沿海一带且数量有限㊁分布稀疏ꎬ无法获得大面积同步㊁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ꎬ缺乏对海面风场整体性㊁系统性的认知ꎮ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ꎬ卫星遥感则具有大面积㊁准同步和全天候的观测能力ꎮ197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ꎬNASA)发射了全球第一颗SeaSAT卫星ꎬ此后一系列用于测量地表风向量的卫星传感器发射升空ꎬ为海面风场的全球观测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ꎮ目前ꎬ可以观测海面风的卫星传感器主要有微波散射计㊁微波辐射计和微波高度计[4]ꎮ同时ꎬ交叉校准多平台(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ꎬCCMP)为世界海洋提供了矢量风场融合信息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上风速和风向的变化ꎬ掌握风速风向的变化规律ꎬ更好地利用海上风能ꎮ中国近海区域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ꎬ其跨越不同的气候区域ꎬ气候差异显著ꎬ各类天气活动频繁ꎬ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ꎮ除海啸灾害外ꎬ中国近海海洋灾害都与风场密切相关ꎬ其中ꎬ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严重[5]ꎬ其次为台风㊁寒潮天气带来的海上大风相伴生的海浪灾害ꎬ这两类海洋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总灾害损失的80%以上[6]ꎮ因此ꎬ对我国近海海面风的深入研究ꎬ不仅对台风等海洋天气形势的分析预报具有重要意义ꎬ而且可以为近海区域海上风能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ꎮ然而ꎬ行业内基于卫星遥感手段对海上风场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ꎮ针对实际的开发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ꎬ本文利用长时序(2010 2022年)的卫星遥感产品资料ꎬ对中国近海目标海域的海面风场分布特征开展分析评估研究ꎬ获取不同近海海域的海面风场时空变化特征ꎬ以期为海上风电场的前期规划提供科学支撑ꎮ1 研究区域与数据1 1㊀研究区域概况㊀㊀研究区域为中国近海ꎬ包括渤海㊁黄海㊁东海和南海ꎮ渤海三面被陆地环绕ꎬ大陆径流较强ꎬ湾内海水不易与外部进行交换ꎮ黄海是西太平洋重要的陆架边缘海之一ꎬ位于东亚季风区ꎬ受太阳辐射㊁大气强迫㊁河流径流及地形㊁岸线㊁潮汐潮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ꎬ水文和环流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ꎮ东海西有宽广陆架㊁东有深海槽ꎬ兼有深浅海特征ꎬ是海况十分复杂的海区ꎮ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ꎬ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ꎬ东与太平洋相连ꎬ西与印度洋相通ꎬ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ꎮ为了研究分析典型子区域的海面风场特征ꎬ本文将中国近海分为12个子区域ꎬ包括渤海㊁渤海海峡㊁黄海北部㊁黄海中部㊁黄海南部㊁东海北部㊁东海南部㊁台湾海峡㊁南海东北部㊁南海北部㊁琼州海峡和北部湾ꎮ1 2㊀卫星遥感数据㊀㊀微波测量海面风速是基于海面的后向散射或亮温与海面的粗糙度有关ꎬ而海面粗糙度与海面风速之间具有一定的经验关系进行的ꎮ微波散射计通过测量海面微波后向散射系数ꎬ根据它与海面风矢量的经验模式函数来反演海面风场ꎮ对同一海域不同入射角的资料进行分析ꎬ可获得风向分布信息ꎮ交叉校准多平台(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ꎬCCMP)是一种网格化的4级风场产品(L4)ꎬ可为世界海洋提供矢量风场信息ꎮCCMP是通过对卫星微波遥感和仪器观测的海面风数据进行交叉校准和同化而得出的合成风场资料ꎮ使用的卫星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ꎬ即成像辐射计和散射计ꎮ成像辐射计通过评估随着风的增加ꎬ海洋表面的发射和散射特性变化所引起的微波辐射变化ꎬ反演无冰海洋上近地面的风速[7-9]ꎮ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ꎬECMWF)的再分析业务资料为背景场[10]ꎬCCMP产品采用一种增强的变分同化分析法(VariationalAnalysisMethodꎬVAM)[11-12]ꎬ同化了特殊传感器微波/成像仪(SpecialSensorMicrowave/ImagerꎬSSM/I)㊁TMI㊁散射计QuikSCAT㊁辐射计WindSAT和高级散射计(AdvancedScatterometerꎬASCAT)等20多种卫星探测海面风资料以及部分船舶㊁浮标观测资料ꎮAtlas等[13]验证了CCMP合成风场资料较单个的卫星平台风场资料在精度方面有很大的提高ꎮ毛科峰等[14]分析验证了CCMP风场资料的均方根误差精度在东中国海海域高于ERA-Interim风场资料和QuikSCAT/NCEP合成风场资料ꎮ由此产生的产品是一个空间上完整的数据集ꎬ每6h提供一次ꎮ本文通过网站https://www.remss.com/measurements/ccmp/下载了2010 2022年共13年的风场天数据ꎮ该产品以u和v分量的方式提供每天UTC0时㊁6时㊁12时和18时的海面矢量风场ꎬu和v分量分别为距海面10m处风矢量在纬线和经线方向的分量[15]ꎮ1 3㊀现场实测数据㊀㊀本文利用中国近海多个浮标观测资料ꎬ对CCMP风场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ꎮ在资料的时间匹配上ꎬ将对应时次(UTC0时㊁6时㊁12时和18时)的现场观测资料与产品资料进行最近时间匹配ꎮ在资料的空间匹配上ꎬ将CCMP产品资料采取双线性二次插值方案插值到现场观测站点所在的经纬度上ꎬ然后进行空间匹配ꎮ此外ꎬ根据对数风廓线风速高度换算方法ꎬ本文通过CCMP和实测10m风场数据得到100m高度处风场数据ꎮ海面高度Z处风速计算公式如下:VZV0=(ZZ0)17(1)式(1)中:VZ为高度Z处的风速ꎻV0为高度Z0处风速ꎻZ㊁Z0为距海面高度ꎮ1 4㊀精度评价㊀㊀本文基于现场实测数据资料ꎬ对CCMP海面风速风向融合产品进行了精度检验ꎬ采用的精度检验指标包括决定系数(R2)㊁平均偏差(Bias)㊁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ErrorꎬERMS)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AbsolutePercentageErrorꎬEMAP)ꎬ其具体计算如公式(2) (5)所示ꎮR2=ðNi=1yoi-yoi()ypi-ypi()[]2ðNi=1yoi-yoi()2ðNi=1ypi-ypi()2(2)Bias=ðNi=1(yoi-ypi)/N(3)ERMS=1NðNi=1(yoi-ypi)2(4)EMAP=1NðNi=1yoi-ypiyoiˑ100%(5)式(2) (5)中:yoi为实测值ꎻy-oi为实测数据平均值ꎻypi为卫星反演值ꎻypi为卫星反演值平均值ꎻN为数据量ꎮ2㊀研究结果与分析2 1㊀海上风场资料的精度评估㊀㊀基于星地同步数据ꎬ本文获得的实测海面100m高度风速与卫星反演值对比情况如图1所示ꎮ可以看出:大多数散点都集中在1ʒ1线附近ꎬ表明反演的海面风速与实测值较为接近ꎮ从误差值来看ꎬEMAP与ERMS值均比较低ꎬ决定系数R2值较高ꎬ其中R2=0 9ꎬEMAP=14 8%ꎬERMS=1 1m/sꎮ综合以上精度评价指标ꎬ卫星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演出海面100m高度的风速ꎮ同时ꎬ基于星地同步数据ꎬ获得的实测海面100m高度风向与卫星反演值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ꎮ可以看出:大多数散点都集中在1ʒ1线附近ꎬ表明反演的海面风向与实测值较为接近ꎮ从误差值来看ꎬBias与ERMS值均比较低ꎬERMS=17 33ʎꎬBias=15 17ʎꎮ综合以上精度评价指标ꎬ卫星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演出海面100m高度的风向ꎮ图1㊀实测海面风速与反演得到的海面风速之间的散点图图2㊀实测海面风向与反演得到的海面风向之间的散点图2 2㊀中国近海风场的时空分布特征㊀㊀基于13年间海上风场月产品数据ꎬ本文采用均值合成法得到并绘制海面风场多年月平均变化图ꎬ以探究海面风场月变化特征ꎮ整体上东海和南海交界处风速一直高于其他区域ꎬ但在不同的季节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ꎮ春冬季节东海和南海交界处海面风速达到高峰ꎬ夏秋季节此处海面风速与其他海域海面风速差异远小于春㊁冬两季ꎮ从典型区域渤海海域㊁黄海海域㊁东海海域和南海海域角度分析ꎬ4个子区域的海面风场在3 10月风速都保持较低的水平ꎬ风速变化不明显ꎮ11月至次年2月风速逐渐升高ꎬ全年风速整体呈现冬春季高㊁夏季低的趋势ꎮ为分析中国近海海面100m高风场多年的年际变化特征ꎬ绘制2010 2022年13年间风速风向年平均图ꎮ整体上来看ꎬ在不同年份中国近海海域海面风场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ꎮ虽然风速和风向大小在13年间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ꎬ但也有一定的分布特征ꎬ东海和南海交界处区域风速相比其他区域常年偏大ꎬ呈现一个三角状的高风速区域ꎮ综合来看ꎬ典型区域渤海海域㊁黄海海域㊁东海海域和南海海域4个子区域的海面风场在2010 2011年呈现上升趋势ꎬ随后在2012 2016年逐渐下降ꎬ又在2017 2019年逐年上升ꎬ在2020 2021年有所下降ꎬ到2022年风速回升ꎮ2010 2022年13年间一直维持在较低值ꎬ平均风速小于10m/sꎮ2 3㊀典型子区域的风场变化特征㊀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海风场的时空变化特征ꎬ本文分析了12个子区域的风速变化特征ꎬ结果如图3所示ꎮ可以看出:总体上12个区域的风速最大值都集中在冬季ꎬ夏季风速略有回升ꎬ但总体呈现低值状态ꎮ就风速变化而言ꎬ其中渤海㊁渤海海峡㊁琼州海峡㊁北部湾风速的变化较为平缓ꎬ其余地区的风速变化较大ꎮ针对不同子区域而言ꎬ12个区域虽然波动程度有大有小ꎬ但波动起伏趋势相似ꎮ风速月均值峰值都集中在12月ꎬ最低值分布略有不同:渤海㊁渤海海峡㊁黄海北部㊁黄海中部㊁黄海南部㊁东海北部的最低值分布在4月ꎻ东海南部的最低值分布在6月ꎻ台湾海峡㊁南海东北部㊁南海北部㊁琼州海峡最低值在8月ꎻ北部湾最低值在9月ꎮ3㊀结论㊀㊀针对我国近海海域ꎬ本文利用实测海上风速风向㊀㊀图3㊀中国近海12个子区域的海面风速月均值变化数据对海上风场融合资料进行精度评价ꎬ进而系统地分析了13年间(2010 2022年)我国近海海上风速风向的时空特征ꎬ并对典型子海域开展局部特征分析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星地同步数据ꎬ获得的卫星反演海面风场与实测海面风场进行对比ꎬ其中海面风速平均相对绝对误差为14 8%ꎬ均方差误差为1 1m/sꎬ海面风向的均方差误差为17 33ʎꎬ平均偏差为15 17ʎꎮ(2)整体上而言ꎬ我国近海海域呈现冬春季风速大ꎬ夏季风速低的特点ꎻ东海和南海交界处有三角形高风速区域ꎬ秋冬季三角区域向两角延伸ꎬ春夏季向沿岸区域收缩ꎮ(3)针对12个典型子海域ꎬ风速最大值均集中在冬季ꎬ夏季风速略低ꎬ其中渤海㊁琼州海峡㊁北部湾的月尺度风速变化较小ꎬ黄海㊁东海㊁台湾海峡㊁南海北部的月尺度风速变化较大ꎮ参考文献[1]吕柯伟ꎬ胡建宇ꎬ杨小怡.南海及邻近海域海面风场季节性变化的空间差异[J].热带海洋学报ꎬ2012(6):41-47.[2]沈春ꎬ蒋国荣ꎬ施伟来ꎬ等.南海QuikSCAT海面风场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ꎬ2012(3):1-8. [3]张振克ꎬ丁海燕.近十年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重大海洋灾害分析[J].海洋地质动态ꎬ2004(7):25-27. [4]杨华庭.近十年来的海洋灾害与减灾[J].海洋预报ꎬ2002(1):2-8.[5]项杰ꎬ杜华栋.南海海面风场融合研究[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8气象卫星遥感新资料 新方法 新应用.天津ꎬ2015:147-148.[6]蒋兴伟ꎬ宋清涛.海洋卫星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科技导报ꎬ2010(3):105-111.[7]DRAPERDWꎬNEWELLDAꎬWENTZFJꎬetal.Theglobalprecipitationmeasurement(GPM)microwaveimager(GMI):instrumentoverviewandearlyon-orbitperformance[J].IEEEJournalofSelectedTopicsinAppliedEarthObservationsandRemoteSensingꎬ2015(7):3452-3462.[8]MEISSNERTꎬWENTZFJ.Theemissivityoftheoceansurfacebetween6and90GHzoveralargerangeofwindspeedsandearthincidenceangles[J].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ꎬ2012(8):3004-3026.[9]WENTZFJ.Awell-calibratedoceanalgorithmforspecialsensormicrowave/imager[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Oceansꎬ1997(C4):8703-8718.[10]ATLASRꎬHOFFMANRNꎬARDIZZONEJꎬetal.Across-calibratedꎬmultiplatformoceansurfacewindvelocityproductformeteorologicalandoceanographicapplications[J].BulletinoftheAmericanMeteorologicalSocietyꎬ2011(2):157-174.[11]HOFFMANRN.SASSwindambiguityremovalbydirectminimization[J].MonthlyWeatherReviewꎬ1982(5):434-445.[12]HOFFMANRN.SASSwindambiguityremovalbydirectminimization.partⅡ:useofsmoothnessanddynamicalconstraints[J].MonthlyWeatherReviewꎬ1984(9):1829-1852.[13]ATLASRꎬARDIZZONEJꎬHOFFMANR.Applicationofsatellitesurfacewinddatatooceanwindanalysis[Z].2008.[14]毛科峰ꎬ陈希ꎬ李妍ꎬ等.东中国海域交叉定标多平台合成洋面风场资料的初步评估[J].气象ꎬ2012(12):1456-1463.[15]WENTZFJ.A17-yrclimaterecordofenvironmentalparametersderivedfromthetropicalrainfallmeasuringmission(TRMM)microwaveimager[J].JournalofClimateꎬ2015(17):6882-6902.(编辑㊀姚㊀鑫)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thewindfieldintheChinesecoastalregions takingthepastdecade2010-2022asanexampleZhangXinkaiShanghaiInvestigation Design&ResearchInstituteCo. Ltd. Shanghai200335 ChinaAbstract Comparedtotraditionalobservationmethods satelliteremotesensingtechnologyoffersadvantagessuchaseaseofacquisition largetemporalandspatialcoverage andcost-effectiveness makingitparticularlyvaluableforobservingseasurfacewindfields.Currently thereislimitedresearchthatutilizessatelliteremotesensingforthestudyofthespatial-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seasurfacewindfieldsinChinesecoastalregions.Inthisstudy basedonafusionproductofseasurfacewindfields weanalyzedthespatialandtempor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easurfacewindfieldsinChinesecoastalwatersoverthepastdecade2010-2022 .Theresultsdemonstrategoodconsistencybetweensatellite-retrievedandmeasuredseasurfacewindfields.Theaveragerelativeabsoluteerrorofwindspeedis14 8% witharootmeansquareerrorof1 1m/s whiletherootmeansquareerrorforwinddirectionis17 33ʎ withanaveragedeviationof15 17ʎ.Overall Chinesecoastalregionsexhibithigherwindspeedsduringwinterandspring andlowerwindspeedsduringsummer.Furthermore atriangularhigh-speedwindregionneartheboundaryoftheEastChinaSeaandSouthChinaSeawasobserved.Thefindingsofthisstudyprovidevaluablescientificsupportfortheplanningofoffshorewindfarms.Keywords satelliteremotesensing seasurfacewindfield Chinesecoastalregions 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

2018年温度表

2018年温度表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阴 阴 阴 小雨 小雨 小雨 小雨 晴 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阴 阴 晴 晴 晴 晴 晴 阴 阴 阴 雨 小雨 小雨 小雨 小雨 晴 晴 晴 晴
3月4日 3月5日 3月6日 3月7日 3月8日 3月9日 3月10日 3月11日 3月12日 3月13日 3月14日 3月15日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3月21日 3月22日 3月23日 3月24日 3月25日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3月29日 3月30日 3月31日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5日 4月6日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4月10日 4月11日 4月12日 4月13日 4月14日
22 23 24 23 24 23 22 21 17 12 8 8 8 14 12 13 15 14 15 16 18 19 21 19 17 20 21 24 25 25 24 25 27 20 16 16 19 18 21 21 26 29
16 15 16 14 14 14 12 11 9 5 6 6 5 5 5 6 4 4 5 9 10 11 9 9 8 8 9 14 16 16 17 18 17 10 10 13 14 12 14 17 18 18
2018年
日期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平均温度 晴雨 日期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1月19日 1月20日 1月21日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4日 1月25日 1月26日 1月27日 1月28日 1月29日 1月30日 1月31日 2月1日 2月2日 2月3日 2月4日 2月5日 2月6日 2月7日 2月8日 2月9日 2月10日 2月11日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4日 2月15日 2月16日 2月17日 2月18日 2月19日 2月20日 2月21日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4日 2月25日 2月26日 2月27日 2月28日 3月1日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世界著名大风浪海区情况介绍[ 来源:江苏海员服务网 点击数: 523 更新时间:2010-8-20 文章录入:wuqian ]一、中国近海 中国近海冬夏季风交替显著,为季风气候区。

中国近海大致可分4个气候区:渤、黄海为暖温带季风气侯区,东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海大部分海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纬10°以南的南海属赤道季风气候。

10月~翌年3月盛行偏北季风,渤海和黄海北部多西北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多北风,南海则多东北风,风速由北往南增大;1月6级以上大风频率在20%以上,济州岛附近和台湾海峡大风频率高达40~50%。

6~9月盛行夏季季风,渤、黄、东海多东南或南风,南海多南或西南风。

风速由北向南增强,大风频率,渤海和黄海北部不到5%,黄海南部和东海为5~10%,南海为5~20%。

此外,各海区还不同程度地受冷空气、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影响。

10月~翌年5月,来自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冷空气常影响中国近海。

冷空气过境时,常有大风,最大可达10级以上,并持续数天。

冷空气强盛时就成为寒潮,渤、黄海近岸最低温在5℃以卜,降温幅度达10~21℃,寒潮持续天数最短为2~3天,最长为8~10天。

气旋 7~9月为中国近海热带气旋的盛期,平均每年出现热带气旋29次,以南海最多,东海次之,渤海最少。

热带气旋,渤海最频繁在7月,东海在8月,南海在9月。

台风(8~11级)和强台风(大于12级)在热带气旋中所占的比例,南部海区大于北部海区。

黄、东、南海台风占热带气旋的比例分别为31.5%、37.7%和59.4%,强台风的比例分别为31.9%、40%和13.5%。

渤海仅7~8月有热带气旋活动,于1949~1978年间,侵入渤海的强台风2次(1972和1973年7月),台风3次,热带气旋4次。

热带气旋的移动途径分向西、向东北和在中国登陆3类,各占19%、49%和27%。

每年平均有7次在中国登陆。

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无一定移动规律性,仅25%在越南登陆。

描述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异同。

描述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异同。

【文章题目】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异同1. 引言近海海水盐度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海水中溶解盐类的含量。

在不同季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都会发生变化。

2月和8月是我国近海季节性变化最为显著的两个月份,因此对此两个月份的海水盐度进行研究,能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数据。

2. 2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特点2月是我国近海冬季季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

由于低温,海水密度较大,导致海水循环速度减慢,盐度较集中。

受气候影响,2月我国近海常出现冷水团,导致海水盐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水平梯度,即在不同区域出现较大的盐度差异。

3. 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特点8月是我国近海夏季季节,海水温度相对较高。

由于高温,海水密度较小,海水循环速度加快,盐度分布较为均匀。

受季风影响,8月我国近海常出现暖水团,海水盐度梯度相对较小,不同区域的盐度差异明显减小。

4. 2月和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异同从季节变化特点来看,2月和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在2月,由于低温和冷水团的影响,海水盐度差异明显,盐度梯度较大;而在8月,由于高温和暖水团的影响,海水盐度差异明显减小,盐度梯度较小。

这种差异反映了季节性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近海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季节性变化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机制,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对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研究引起了浓厚的兴趣。

从季节性变化的角度探讨海水盐度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也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可能性。

7. 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对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海水等盐度线空间分布的异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这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的黄海和东海

中国的黄海和东海

中国的黄海和东海黄海1.概况汉语拼⾳Huang Hai,朝鲜语作Huanghae。

西太平洋地边缘海,全部为⼤陆架所占地浅海,它位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北⾯和西⾯濒中国,东邻朝鲜半岛。

中国的主要河流,如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及朝鲜半岛的汉江、⼤同江、清川江等注⼊黄海,因河⽔携带泥沙过多,使近海⽔呈黄⾊⽽得名。

在黄海南部,东起韩国济州岛,西⾄中国长江⼝⼀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

在黄海北部,中国威海与⼤连连线为黄海与中国渤海的分界线。

主要海湾有西朝鲜湾和中国的海洲湾、胶洲湾。

并由济州海峡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本海相通,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

黄海东部和西部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东半岛为港湾式沙质海岸,江苏北部沿岸则为粉砂淤泥质海岸。

主要岛屿有长⼭列岛以及朝鲜半岛西岸的⼀些岛。

中国⼭东半岛深⼊黄海之中,其顶端成⼭⾓与朝鲜半岛长⼭串之间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黄海是指⼭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半封闭海域,海域⾯积约为8多万平⽅千⽶,平均⽔深40⽶,最⼤⽔深在⽩翎岛西南侧,为86⽶。

长江⼝⾄济州岛连线以北的椭圆形半封闭海域,称南黄海,总⾯积为30多万平⽅千⽶,南黄海的平均⽔深为45.3⽶,最⼤⽔深在济州岛北侧,为140⽶。

黄海⾯积约38万平⽅公⾥,平均深度44⽶。

黄海的⽔温年变化⼩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的盐度也⽐较底,为32‰。

⼀般说来,该地区的⽓候特点为冬季寒冷⼲燥,夏季温暖湿润。

黄海渔场名闻遐迩。

中国、朝鲜、韩国及⽇本的拖⽹渔船均来此开发丰富的⽔底鱼类资源。

黄海上的中国重要港⼝城市有⼤连、青岛、连云港、南通等。

还有韩国的仁川及朝鲜的南浦。

北黄海(指海州湾以北)中央略偏东处,有⼀狭长的⽔下洼地(亦称黄海槽),⾃济州岛伸向渤海海峡,深度⾃南向北逐渐变浅。

洼地东⾯地势较陡,西⾯较平缓。

北部从鸭绿江⼝到⼤同江⼝之间的海底,分布着⼤⽚呈东北⾛向的潮流脊,构成黄海北部海底地貌的⼀个重要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