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人口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迎期中复习提纲
1.1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⑴基本特点(不平衡性):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⑵分布规律(规律性)
①从纬度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②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③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⑶区域性分布
稠密区 分布 东亚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北美东部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③从国家比较:国家分布不均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亚洲最多,有7个(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菲律宾);世界人口大国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④城乡分布总趋势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世界人口稀少地区及形成原因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④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⑤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为什么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01年高考题答案)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2分);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2分)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2分) 5、东部地区人口稠密?
气候温暖湿润(2分);地形较平坦,平原面积大,耕地多;水资源较丰富(2分);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2分) 6、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⑴自然因素: 人口稀疏区
主要原因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区 地形崎岖,气候寒冷,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南极洲
亚马逊河、刚果河
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
北非、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气候干旱,水资源极度缺乏,不具备人类生活的条件
因素 影响
案例
气候
过于寒冷、干旱及湿热的地区人少;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人多
撒哈拉沙漠、亚马孙雨林地区人少;20°N -60°N 人口密集
⑵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历史;政治(战争、政策);文化(婚育习俗)
主要分布在南部狭长的东西走廊地带; 原因:气候较暖;多为平原,适合种植春小麦和牧业;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早;交通便利;邻近经济发达美国
8、拉美人口分布地区及原因
人口主要分布在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大陆沿海地区
原因:沿海气候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沿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
9、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及原因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沿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10、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很低,是不是高原地区人口分布都很少? 不一定,热带地区的高原气候凉爽,人口分布比低地多。

东非高原 1000-1200 米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可免受疟蚊叮咬。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口稠密;高原、山地,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干旱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土壤 土壤肥沃深厚地区,适宜农业等发展,人多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矿产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
克拉玛依、大庆,东营等 人文因素
生产力水平 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市聚集 农业社会,人口聚集在农业发达地区,形成分散居民点;工业社会,城市人口迅速
增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
开发历史早,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多
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人口密集;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因开发时间早,人口稠密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
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
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
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
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
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
婚育习俗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
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11、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是否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都较密集吗?
不是,平原是人口分布的理想环境,但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如亚马孙平原
人口稀少。

12、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都很发达吗?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密集,但人口密集的地区经济不一定发达,如南亚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但人口密集。

13、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
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城镇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14、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芬兰境内人口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平原多,山地少;气候较温和地区多,气候较寒冷地区少。

首都赫本辛基人口密集。

原因:地形,南部多平原,北部多山地;气温,南部平均气温较高,北部平均气温较低;降水,南部降水量较多,北部降水量较少;交通,南部临海,交通便利;政治,首都赫尔辛基位于南部
1.2 人口迁移
1. 人口迁移的定义、判读标准: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比较:
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概念涉及居住地发生永久或长期改变的人口移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又在短期内返回的人口移动现象
共同点人口在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居住地是否变更变更,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不变更,不改变户籍
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
临时或短期,具有周期性(季节
性)流动或往返流动的特点
举例“闯关东”“下南洋”、移民海外探亲访友、出差、旅游
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一死亡人数)与
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
⑵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年平均人口数x100%
⑶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5.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
⎪⎧为正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
为负时,该区域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
⎧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6.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动力机制
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 土地资源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游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引发的大规模移民潮 环境污染
人们生活环境恶化或者遭到污染引起的人口迁移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当地遭到核污染,造成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 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高学历人员到美国工作并定居 交通 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社会文化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治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
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
省份开发;我国50~70年代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我国70年代末期
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
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
人口迁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当
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7、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出地:
利:①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
地资源;②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人员、技术的交流;③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社
会经济发展。

不利:也会带来老人、儿童缺少照顾,妇女家庭负担过重等问题;造成人才流失,进而影响
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迁出,造成部分农田弃耕撂荒;可能造成农村地区的“空心化”
现象。

(2)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
①劳动力方面:增加廉价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如果是老年人,除外)
②经济方面:扩大当地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③产业方面: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第二产业,此项注意迁移人
口年龄结构)
④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人才,高新产业必答)
⑤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⑥生态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如有调整产业结构,必答);
⑦交流方面:促进信息,文化,技术交流;促进文化、技术创新;促进民族融合、多元文化
的发展
不利影响:影响当地社会治安;加重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人地
矛盾加剧
(3)总体看:增加了地区间的信息文化技术交流;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调节人口空间
分布和人才余缺;促进文化、技术创新;促进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的发展
8. 国际人口迁移
⑴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有何特征?
①总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
②方向(路线):由欧洲到美洲和大洋洲(非洲到美洲;中、日、印等到东南亚)
③原因:发现新大陆;新航线的开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④意义: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⑵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有何特征?
①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②方向: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
利亚、西欧和西亚北非产油国。

⑶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迁入区;
原因: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生活
工作环境);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⑷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为迁出区;
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快,劳动力过剩;经济发展水平低;
⑸北美洲仍是迁入区;
北美洲:经济发达,(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较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人口老龄
化,劳动力不足。

⑹西亚和北非是人口迁入区。

西亚和北非:石油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本国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9、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3)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
时期特点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内陆
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农村劳动力过剩;改革开放政策
10、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去的人口大量迁入南部和西部,说明原因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工业密集,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人口大量迁出;西部和南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发展,纬度低,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人口大量迁入。

1.3 人口容量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值)
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区域环境承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
因素相关性影响
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木桶的“短板效应”说明了啥?
假如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4、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①提高区域科技水平,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的利用率越高;
②区域资源不足,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满足本区域发展的需求。

③合理的居民消费水平,减轻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
④控制人口数量;
⑤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等。

5、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值)其意义是?
⑴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保证健康的生活水平,又不妨碍未来弱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⑵意义:①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②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6、预测的我国和世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是多少?
学者我国:16亿7亿世界:100亿60亿
7、现代社会一旦人口过快增长,会引发哪些问题?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社会问题:(住房紧张、地价上涨、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社会秩序混乱等)
8、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各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
(2)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问题研究复习提纲
1、农民工面临的难题。

收入低,住房、医疗无保障;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受歧视、不公平待遇;子女入学难;健康状况差;社会保险缺失等
2、解决农民工面临难题的措施。

①深化户籍改革,让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
②实施居住证制度,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③健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让进城务工农村人口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市民权利;
④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⑤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⑥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民工
⑦重点发展中小城市,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⑧创办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⑨国家推行适当的政策,鼓励农民成为经营型的民工,而不只是来打工。

⑩控制农民工的数量。

3、民工荒”“民工回流”等现象原因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②随着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决,使得民工流向发生改变
③从个人因素来看,由于生活成本更高、家庭等因素,一些农民工选择就近就业,而没有去东部沿海
4、人口红利定义:
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5、人口红利的影响
经济影响
①保证经济增长所需的丰富廉价劳动力②刺激消费和储蓄
社会影响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资源压力大②就业压力大,城镇失业率高
6、面对人口红利应采取的发展措施
①积极推进人口的对外交流,参与世界经济
②继续积极的推动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改进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体系
③加大教育产业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补充】
1、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①分布:由黑河到腾冲一线,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②成因:东部气候湿润,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

(2)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①原因: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基数大,每年绝对数量仍然很大。

②影响:就业压力大;给国家、社会、家庭增加了负担;给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③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理;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3)人口老龄化;
①原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出生率降低;人口寿命延长;
②影响:社会福利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阻碍经济发展。

中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延长退休年龄;发扬尊老爱老传统,关心照顾老人。

发达国家:①接纳移民或劳务进口;②贸易移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③鼓励生育;④延长退休年龄;⑤关心照顾老人;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
(4)人口性别比失调;
①原因:传统的生育观念、性别歧视观念;人口迁移;现代医学的进步,人工性别的选择;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失误。

②影响:婚配困难;影响经济结构;影响社会安定。

③措施:健全社会养老体系,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改变生育观念;加强医德规范,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通过立法平衡性别比。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
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社会需求不旺,老
年人生活困难、孤单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
发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迟退休;健全
养老保障体系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趋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将趋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