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优劣势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优劣势及对策
⼀.独⽣⼦⼥的最⼤优势
研究表明,相对于⾮独⽣⼦⼥,独⽣⼦⼥智⼒较好、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记忆⼒好、精⼒旺盛、活泼开朗、兴趣⼴泛、情感丰富、更益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独⽣⼦⼥在智⼒和才能的发展⽅⾯有很⼤的优势。

⽽这些优势和特点正是由于其处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环境所造成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点:
1、独⽣⼦⼥有较好的⽣理条件。

由于⼀对夫妇只⽣⼀个孩⼦,每对夫妇都想⽅设法的使⾃⼰唯⼀的孩⼦健康,再加上优⽣优育的普及,可以说这些独⽣⼦⼥都是“集⽗母⽓⾎之精华”,从遗传素质⽅⾯来讲,保证了独⽣⼦⼥在脑⼒和智⼒上⾸先有了坚定的基础。

2、独⽣⼦⼥能获得较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

现代家庭的经济条件⼀般都较好,⽽⼀个家庭⼜只有⼀个孩⼦,年轻的⽗母们舍得为孩⼦花钱,尽量满⾜独⽣⼦⼥⾝体、⼼理发展的需要。

所以独⽣⼦⼥们都能获得丰富的营养,⼤脑发达、⾝体健康;⽽家庭⾥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有许多新颖的玩具,有各种报刊图书等等,他们能从中获取⼤量的信息,拓宽了知识⾯,使思维活跃,聪明伶俐。

3、独⽣⼦⼥享有充分的爱。

独⽣⼦⼥在家庭处于核⼼地位,往往是⼀个家庭⾥两位⽗母,四个⽼⼈共同疼爱⼀个⼩孩。

在这种充分的爱的条件下对独⽣⼦⼥的发展是⾮常有利的,孩⼦的智⼒、情感和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4、独⽣⼦⼥拥有的教育条件较好。

家长对独⽣⼦⼥的教育都是⾮常的重视,再加之年轻的⽗母的⽂化程度都较⾼,对教育有很好的认识和把握。

现代家庭经济和精⼒都充⾜,家长们都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对孩⼦进⾏早期教育的培养,家长们都“望⼦成龙,望⼥成风”,千⽅百计的为孩⼦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

这对独⽣⼦⼥的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

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环境及现代化的⾝⼼保健措施,使独⽣⼦⼥⽐⾮独⽣⼦⼥有更为优越的教育环境,在发展⽅⾯具有很⼤的优势。

⼆.独⽣⼦⼥的⼼理缺陷
独⽣⼦⼥,由于⽣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些特殊性,也可称为是“弱点”,没有兄弟姐妹、⼩家庭⽣活模式,⽣活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的独⽣⼦⼥,成长的过程天然地有了缺陷。

调查研究显⽰,这种成长缺陷正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新⼀代的健康成长,总结起来⼤概有以下⼏⽅⾯:
1.窝囊好哭,整天只与⽗母打交道,⼀切都由⽗母包办代替,失去了动⼿能⼒,也没有与⼩同伴竞争玩耍的机会,变得胆⼩窝囊、害怕困难,⼀遇到挫折、痛苦就会哭。

这是由过度的保护形成的过分懦弱。

2.⼼理早熟,早熟并不是缺点,许多才华聪颖的⼈都是早熟的。

独⽣⼦⼥的早熟具有“⼩⼤⼈”的特点。

因为他没有与兄弟姐妹同级⼼理活动的交往,只得整天与⼤⼈打交道。

失去了孩⼦本应该有的童真
3.神经质,喜怒⽆常。

⼀不顺⼼就⼤哭⼤叫,发脾⽓扔东西,表⾯上⾮常主观执拗,样样事情⾃⼰说了算,否则就吵闹不休,⽽实质上是情绪不稳定,借机发泄。

吵起来胆⼦很⼤,离开⽗母⼜⾮常怯懦。

孩⼦所以形成脆弱的感情,是因为⼤⼈环境带来了孩⼦接受不了的刺激,孩⼦就像玩具⼀样的⽣活,得不到⾃然发展,加上⽗母不断“灌输” 过沉的知识,这都对孩⼦神经系统的平衡带来危害。

过多的“教育”、过多的刻板刺激造成了多得惊⼈的神经质孩⼦。

4.肤浅的知识
独⽣⼦⼥看上去都⽐⼀般孩⼦懂事、知道得多,为什么说是肤浅呢?因这些本事、知识都是⼝头上的,并没有真实的体验,⽽且这些知识都是些⾮⼉童性的道理、概念。

⽤这些道理、概念作为与⽗母交际游戏的⼯具。

⼀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起作⽤了。

⽗母听孩⼦讲“⼤⼈话”可能喜得眉开眼笑,孩⼦的⽬的就达到了 --⽤模糊的肤浅知识取悦家长。

5.⾝体和⼼理的娇⽓,抗挫能⼒差
娇⽓往往只被⼈理解为⾏为上的撒娇、耍赖,其实娇⽓意味着软弱⽆能。

现代家长往往忽视耐寒、吃苦、负重对孩⼦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赖以⽣存的重要能⼒,可惜的是独⽣⼦⼥得不到⽅⾯的锻炼。

有⼈叹息,“现在的男孩、⼥孩已经没有上⼀辈⼈刚强了”,这句话并不是耸⼈听闻。

抗挫能⼒差的问题占独⽣⼦⼥问题的⾸要地位。

6.缺乏独⽴性,依赖性强。

他们缺乏独⽴意识,懒惰,特别的依赖于别⼈,⽣活⾃理能⼒很差。

他们不会洗⾐服,不会铺床叠被,不会整理⾃⼰的物品,有的孩⼦甚⾄在家连碗都没有洗过,独⽴⽣活能⼒⾮常的差。

7.⼀切以⾃我表现为中⼼,任性、专横。

在独⽣⼦⼥的⼼中,以为⾃⼰就是家⾥的太阳,谁都要听他的,⾃⼰可以⼀味的⽀配别⼈。

任性、专横是很多独⽣⼦⼥的表现,⼀点⼩事没有顺着⾃⼰,就⼤发脾⽓。

笔者所在的幼⼉园⾥,这样的孩⼦可谓是不少见。

学⽣A,别⼈不能向他提出不⼀样的意见,否则就⼤哭不⽌。

学⽣B,有什么事情不顺⼼就开始⼤吵⼤闹,躺在地上打滚,甚⾄去动⼿攻击别⼈。

这些“⼩霸王”往往真是令⽼师们头疼。

8.胆⼩、孤僻,怯懦,社会适应能⼒差。

很多独⽣⼦⼥胆⼩、孤僻,不敢也不能很好的去和别⼈进⾏交往。

在新接触⼀个新环境中往往适应不过来或是适应的很慢。

由于⽗母对独⽣⼦⼥娇宠、溺爱,处处对他们的⾏动加以限制,唯恐稍有不慎造成伤害。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经不起挫折和困难,往往表现得胆⼩怯懦。

孤僻的孩⼦在交往中,不主动,不能与⼈合群,这也是⼤中城市家庭教育应引起注意的。

独⽣⼦⼥⼼灵的孤独是⽣活天地狭⼩造成的。

9.⾄⾼⾄尊的⼼理倾向
独⽣⼦⼥⾃降⽣那天起,就意味着他是家⾥的“独苗”,从某种程度上确定了他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确⽴了其家庭⾓⾊的独特性。

在其成长过程中,优裕的⽣活条件,是⽗母长辈所未有的。

他所体验的是⽗母们掌上明珠式的珍爱,亲朋好友的交⼝称赞。

由于周围成⼈的过分夸奖评价,使得孩⼦⾃⾝也沾沾⾃喜,他的任性,随⼼所欲的习惯也逐步得到认可。

异乎寻常的娇宠与怜爱,往往在幼⼩的⼼灵⾥埋下享乐的种⼦。

全家都把他当作⼩太阳,如众星捧⽉⼀般,姑息纵容,时间⼀长,孩⼦就易形成⾄⾼⾄尊的⼼理倾向。

10.⾃我中⼼,不考虑他⼈。

“独我”⾏为,在孩⼦的⼼⽬中,家⾥的⼀切都理所当然是我的,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别⼈的需要。

瑞⼠⼼理学家⽪亚杰认为3岁前⼉童处于⾃我中⼼化阶段,⼉童个性的发展是⼀个逐渐⾃我中⼼化的过程,表现在能从他⼈⾓度考虑问题,能有利他⾏为(如谦让、分享、助⼈等),⽽独⽣⼦⼥由于在家中⽗母百依百顺,⼀切都围着他来转,这在客观上反⽽加强了孩⼦的⾃我中⼼的特征,形成⼀切以“我”为中⼼的⼼理倾向,这不利于孩⼦具备⼀些亲社会的⾏为(如分享、帮助、友好等)。

11.兴趣⼴泛但缺乏恒⼼
⼼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吸引⼈感兴趣的易物体⾃⾝特性,如形状、颜⾊、声响等,⽽维持⼈兴趣则需要⼈的意志⼒、坚持性。

独⽣⼦⼥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周围事物兴趣⼴泛,对各种⾃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探究⼼,但他们由于没有坚持性、恒⼼,因⽽常常难于专⼼致志,长时间地学习探究⼀个新的事物。

特别是在⼤中城市,许多孩⼦今天学⽑笔字,明天学钢琴,后天⼜学英语,“博”⽽不专,反⽽收获不⼤。

虽然早期教育反对定向于某⼀⽬标,但是注意培养独⽣⼦⼥的恒⼼也是应该去做的。

林崇德等⼈的研究发现天才⼉童并不是由于脑⼦特别聪明,⽽是在⾮智⼒因素上,尤其是在坚持性、恒⼼上⽐⼀般⼉童要强得多。

12.⼼理压⼒重
不少独⽣⼦⼥家庭中家长都对孩⼦倾注全⾝⼼的希望和重托,认为在⽗母期望之下能塑造出出类拔萃的神童,但事实决⾮如此。

正像⼀根弹簧⼀样,适当的期望和压⼒会推进孩⼦各⽅⾯的进步,但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只会使孩⼦担⼼、烦恼、害怕。

⼼理压⼒过重的孩⼦在其⼈格个性上也会相应地出现⼀些问题。

三.对于独⽣⼦⼥怎样教育呢
1.不要让孩⼦“特殊”化
独⽣⼦⼥只是家庭的⼀名普遍成员。

虽然很多家庭以孩⼦为中⼼,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对孩⼦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对孩⼦百依百顺、迁就娇纵,使孩⼦个性⼼理扭曲发展,由⼩成员变成⼩皇帝、⼩公主,变成⼩霸王。

在家庭⾥教会孩⼦尊⽼让幼,找准⾃⼰的地位和位置。

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予满⾜,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分享给⼤家。

让孩⼦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学会尊重⼈、关⼼⼈、帮助⼈。

2.要从⼩培养孩⼦热爱劳动和独⽴⽣活的能⼒
对孩⼦的照顾,⽬前不像以前孩⼦多时照顾不到,⽽是照顾得过于周到。

时间长了,孩⼦会“⾐来伸⼿,饭来张⼝”,甚⾄⼿都懒得伸,⼝都难张。

让孩⼦⾃⼰的事情⾃⼰做,从⼩做⼒所能及的事情。

坚决让孩⼦做家务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好的思想品质和能⼒。

3.要创造条件让孩⼦在集体中锻炼成长
家长要主动给孩⼦找⼩伙伴,主动送孩⼦到幼⼉园接受教育。

让孩⼦在和同龄⼈交往相处中锻炼成长,这对孩⼦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孩⼦在集体中学会交往、学会友爱、学会礼让、学会关⼼等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

这些是孩⼦⼀个⼈被关在家⾥所学不到的。

4.对孩⼦全⾯发展要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品德上更要严格
对孩⼦⾝体、智能、⼼理,特别是思想品德上要严格要求。

⾝体上要经得起风⾬寒暑,不要有点⼩病就⼤惊⼩怪。

重视发展孩⼦智能,培养求知欲、⼴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动脑思考等,养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质上要严格把关,教育孩⼦做合格的公民。

5.注意对孩⼦进⾏积极的评价
评价孩⼦要前后⼀致,家长⼝径要⼀致,当着孩⼦⾯不要有分歧,及时表扬、批评,⿎励、激励为主,教育引导为主,切忌简单粗暴,前后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