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易水歌》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这⾸诗语⾔⼗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曲绝唱。

下⾯是分享的古诗《易⽔歌》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易⽔歌》
作者:荆轲
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

探虎⽳兮,⼊蛟宫,仰天呼⽓兮,成⽩虹。

【译⽂】
风萧萧地响把易⽔岸边吹得很冷,壮⼠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到龙宫⼀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概,连仰天吐⽓都能形成⽩虹.史书上说,⾼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寒,壮⼠⼀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于听者嗔⽬,发尽上指。

⼀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声,天空中居然出现⼀道七彩虹。

⾼渐离趁势变了⼀个调,乐⾳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唱道:探虎⽳兮⼊蛟宫,仰天呼⽓兮成⽩虹。

太⼦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杯酒。

【赏析】
这是⼀个⾝赴虎⽳,⾃知不能⽣还的壮⼠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

第⼀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派悲壮苍凉的⽓氛。

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

第⼆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反顾的献⾝精神。

这⾸诗语⾔⼗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

在诗⾥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悦诚服,⽽不在嚣张夸⼤;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不在那⼀时的冲动。

⼤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事,⽽⼈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间不但欺骗了别⼈,⽽且欺骗了⾃⼰。

许多⼀时兴⾼采烈的作品,事后⾃⼰读起来也觉得索然⽆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的缘故。

《易⽔歌》以轻轻⼆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定要有荆轲的⾝世。

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对荆轲的⾏为,⾃古以来评价不⼀。

有⼈说荆轲是舍⽣取义的壮⼠,有⼈说他是微不⾜道的亡命徒,还有⼈说他是中国古代的恐怖分⼦。

扩展阅读:荆轲墓址纪念
荆轲墓,⼀说在在朝歌城南,荆轲被害后,⼫⾻被草草掩埋于咸阳附近,后来淇⼈为其义⾏壮举所感动,将其⼫⾻秘密迁回朝歌埋葬。

据淇县南关⽼⼈回忆,过去南关南堂庙⾥有⼀块⽯碑,上有“携其骸⾻移葬故乡”等⽂字,可惜现已不存。

另据《中国名⼈名胜⼤辞典》记载,荆轲墓“在淇县南⼀公⾥折胫河北岸,墓呈⾦字塔形⼟冢,⾼六⽶,占地约三⼗平⽅⽶,墓北有观⾳堂庙,庙碑刻亦记‘荆轲墓,庙南’字样”。

民国⼗⼋年(公元1929年),淇县师范学校校长李道三曾盗掘此冢,内有⽔,颇寒冷。

李从中盗获古剑⼀把,长三尺,铜锈斑驳,擦拭之后寒光逼⼈,李道三将剑据为私有,现下落不明。

⼀说在⼭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吉⼭镇李胡同村西南不远处,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被杀,葬于此。

⼀说在河北省易县城西荆轲⼭上,有荆轲⾐冠冢。

⼀说在陕西咸阳,有荆轲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