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德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德观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性贸易金融中心,在高度繁忙的商业活动中运转着。
香港的作家不能不受到商业机制的制约,这就决定了香港的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商业化特点:娱乐性较强,通俗文学盛行。
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整个香港文学中一枝独秀,有着重要的地位。
金庸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集新派小说之大成,广泛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精髓。
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说神侠依碧鸳”等14部小说,并以《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为代表作。
金庸把武侠小说从一个较低的通俗娱乐层次提高到了于娱乐中负载人生哲理、生命体验、价值信仰的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
成为雅俗共赏的成人童话,被誉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上历史的创造者。
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
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
英雄传奇首先要以情节为先,充分利用悬念起伏跌宕,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情节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再绞尽脑汁想出出人意料的办法。
其次人物要扁平夸大,是超人,比平常人大一号,但还要是“人”,是“神仙”也不行,也就是有杰出才能的“英雄”。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
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小说中的帝王英雄,叱咤风云,纵横驰骋,尽显风流,从而缔造巩固千里江山。
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鹿鼎记〉中的康熙大帝最为典型。
铁木真从势力微弱到忍辱负重统一大草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铁骑踏遍草原。
作者将一个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刻画的淋漓尽致。
〈鹿鼎记〉应该是以武侠的视角来写历史的一部小说最恰当不过了,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大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俨然一个武侠式的〈康熙王朝〉,可见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
侠士英雄是刻画的最精彩、动人的,容貌上犹如“白马王子”又总能力敌万夫,势不可挡,既侠骨柔情又肝胆相照,很纯情但是仅仅止于此。
金庸就不能雅俗共赏了,他往其中装了很多理想性的东西,诸如儒家的大担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准则,从而拓展了小说的内存空间,所以才会有著名作家王蒙读《笑傲江湖》有身世之感的感动之哭,才会有人认为最有寓言品格的是《笑傲江湖》与《天龙八部》。
这些侠士英雄在金庸小说中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也是作者最为青睐的一种,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
《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的郭靖以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最具代表性。
《射雕英雄传》中记叙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北宋的南大门襄阳城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然而正是由于郭靖的镇守与保卫,才会被包围四年之久而没有失陷于元,延迟了北宋的灭亡时间。
郭靖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了北宋对元的反吞并战争中,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与一种社会责任感誓死保卫自己的国家。
乔峰又是另外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
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从美学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
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
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
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
题材多取自宋元、元明之际。
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
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
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等事件,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家人物《;鹿鼎记》中的除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顺治出家;〈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乾隆皇帝的出身的传说。
在这一点上,金庸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斯各特十分相似。
斯各特把历史看成是挂他的小说的钉子,以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
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
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
“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
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便是儒家“仁”、“义”的化身,还有《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
他们都视仁义如生命,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对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固守一个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担当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诚如孟子所云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
作者批判的是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见利忘义,为贪图富贵而视民族气节于不顾,身为汉人却认金人为父,狡黠善变至死而不思悔改,与忠厚善良、仁义正直的郭靖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两个人的名字恰恰是“靖康耻”中的一“靖”一“康“。
郭靖时时不忘的国耻又是杨康最为贪图富贵而又不顾的因而使整部小说负载了一种很深的思想内涵,而非一般武侠小说浅显意义上的恩怨仇杀,所以也就使整部小说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金庸小说以儒家的不屈、不移、不淫的浩然正气,谱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以民族中的精英确立和显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中狭隘的爱国主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其小说由一个层次的打打杀杀上升到了忠诚报国的艺术高度,由微乎其微的家仇上升至国仇。
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持一种憨厚、朴实、忠诚的品质,永不妥协积极进取的态度,仁义至上的信条表现出对于大宋的一片赤诚忠心,从而构成了他高尚品格的三维空间,并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
郭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得最为感人,一切利害冲突在它的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了,特别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矛盾冲突。
茫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是抚养他长大的人,情同父子。
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深执行知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应屈从于蒙古人的差遣。
再次是郭靖对于传授武艺的老师哲别的民族矛盾冲突也是如此,私情与国仇泾渭分明,坚持铁的原则,不屈不挠,充分显示出维护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的民族气节。
因此,郭靖的爱国主义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另一代表作《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表现的则是痴忠,同样具
有动人心魄的感人力量。
无论师父岳不群如何误会,甚至陷害,他依旧一片忠心不改,以致于致他于死地,令狐冲仍把他当作养父对待。
金庸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而且对于佛家也颇有研究,通过其作品便可窥豹一斑。
金庸在他的小说中不但巧妙地运用佛家经典来贯穿组织故事,而且运用佛家思想来点化人生,阐明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解决人生中的矛盾,改善人之间的关系,劝戒众生弃恶从善,放弃抛掉种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用佛家语来说:普渡众生。
以《天龙八部》、《鹿鼎记》最为典型。
《天龙八部》这部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八位护神。
其中一个主人公段誉便是作者的佛家思想的化身与代言人,他从小就违背大理段氏家族的门规弃武而学佛,痴迷于佛经典故。
段誉身上体现的是佛家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先,虽做不到四大皆空但心中永有一方净土,佛祖永留心中。
因为决不强求非己之物所以才能心底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立地成佛,尽管他不是佛门中人。
另外小说中肖家与慕容氏家的矛盾从不可调和至妥善解决,恐怕只能借助于佛家,最终皈依佛门。
《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借用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四十二章经》组织串联起整个故事,并以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家的影响。
但金庸对佛家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与批判,指出了佛家不合人性不合常理的地方。
如《鹿鼎记》中顺治与康熙的相见,不过是以婉转|间接的方式轻轻地点击而已。
道家思想在金庸的小说中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庸以极高的热情及传奇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道教的发展。
从〈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当然这一门派或许是虚构的,名字是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教(这便是符合历史史实了,包括其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再至〈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派。
用传奇色彩结合着历史史实全力描绘着道教的故事。
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却以内含的方式蕴藏在小说的丝丝缕缕之中。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性格,洒脱、毫无拘束、狂放不羁,正是道家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仙风道骨的形象体现与写照。
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因循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叛逆,更是作者极力所建构的一个理想性格。
令狐冲正是这样无拘无束,所以才被正统的正道人士所不容。
金庸通过打破严格的正邪界线的一种反传统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正人不正、邪人不邪的江湖新秩序,这便是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
在小说当中作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显示他们的背叛传统,譬如嗜酒、不循规蹈矩、结交“奸邪”等第。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好赌、贪财、好色、胆小,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
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作者的一种理想的美好的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对于江湖道义的看重。
义字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质。
尽管在他身上还汇集着很多的缺点,但这些都不能抵消他的光彩。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
他的口头禅就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
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邪”,所以有“东邪”之称。
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反之对他是大加推崇,精心地将他放置在一个纯洁无任何干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中生活。
黄药师性格豪放,不为世俗所拘囿,与一个年轻他几十岁的青年称兄道弟,体现出了人类rlie 本性生命力的张扬,这就是作者寄托他的反传统的叛逆型人物身上的一种理想。
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人类本身固有的一种纯真。
身在江湖,“义”字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封建性的东西,但它更多地包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同心协力、救危扶困、上报国家、下安黎民。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
儒家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有着不容否认的历史地位;道家在塑造人的世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广泛地被民众所认可与接受;佛家自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土,对整个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小说则汲取三家思想之精华,立于一个新的更高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一种新的人生哲理、价值观、世界观。
譬如金庸小说中的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
中有剑,无招胜有招。
金庸武侠小说的通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式的,金庸小说蕴涵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借题发挥由一首古诗便能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
整体上规模宏大,情节结构波澜起伏,气势非凡,既武侠又言情,难怪台湾作家三毛评论金庸说“只写一个…情”字。
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衬托,使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一种人天合一的效果,产生动人心魄的独特艺术感受。
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融入他的小说,设置了一个充裕、优美的人物活动空间,描绘名山、大川的种种风彩,讲述它们的文化与历史。
作者笔下将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一一点染,在一幅流光溢彩的优美画卷中编织一个个惊心动魄又缠绵悱恻的故事。
河海之大波,江湖之风云,儿女之情长相映成辉,并由此产生一种壮美。
以《笑傲江湖》最为璀璨夺目。
五岳雄奇的风光,恒山的悬空寺,衡山的归雁楼,嵩山的封禅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尽纳其中。
还有《射雕英雄传》中茫茫的大草原,带给人一种厚重、深远的文化享受。
并且辅以琴、棋、书、画等高雅的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出纷繁多样的传奇故事,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典雅、雍容,含有一种深厚的艺术底蕴。
《天龙八部》中的枯容大师与四大恶人的棋局之赌,无亚子的真龙棋局;《笑傲江湖》中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还有那一曲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曲。
作者的精妙构思也在于此,以一支乐曲组织全篇,演绎出一段回肠荡气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极深的文化内蕴,并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察与反思。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历史、虚幻、人生、江湖中贯通,从佛禅、老庄思想中得到解脱与升华。
任自然而得旷达,由一瞬而转换为永恒。
悲慨之中容有超脱,包容种种的人生态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合在开阔博大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之中,系于一个个爱恨悠悠的情节。
金庸小说在一种阔大辽远的自然、社会的范围之内,完成了一种入世与超世、乐观与达观的深远的艺术境界。
通读《金龙八部》,不难感悟金庸的英雄观。
我的体会可以归纳为五点:一是金庸的英雄观洋溢着历史的真实性;二是金庸的英雄观渗透着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三是金庸的英雄观反映出深厚的通俗文化内涵;四是金庸的英雄观倡导一种抗争和献身精神;五是金庸的英雄观与我们今天所论的英雄观也是有差异的。
一、金庸的英雄观洋溢着历史的真实性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小说中始终洋溢着一种历史英雄观。
金庸将历史与小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小说的方式演化历史事件与人物。
作为英雄传奇小说,金庸武侠着重体现的是英雄人物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
金庸武侠中的英雄人物上至帝王下至侠义志士、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其笔下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抉择中,价值信仰与个人私利中,塑造出人物的内心高尚的品格,并且还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百态人生,有豪杰志士、跳梁小丑,有野心勃勃争霸武林,有清心寡欲无为无求,有儿女情长多情多义……
以《天龙八部》为例,乔峰是一个最真心的英雄,具有一种大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身为汉人时积极阻挡辽的入侵,或许是命运的捉弄,又让他偏偏是辽人的后代,身为辽人则又竭力劝谏阻止对大宋的入侵。
以一身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着正义,最终悲壮感人的死去,留取一片丹心照耀青史。
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涉及动乱时代的生活领域。
表现出了动乱人世的悲悯情怀,对于源远留长的东方文化给予深刻的透视与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金庸小说不象其他的武侠小说一样,刻意追求离奇怪异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没有一点历史真实感。
而是截取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一种真实的艺术魅力。
题材多取自宋元、
元明之际。
这一段历史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军事势力割据,因此便于建构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英雄乱世情”的审美境界。
作者并且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撷取许许多多的真实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历史的民间传说,然后再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身置其中,纵横决荡,决战沙场,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的享受。
因此读金庸的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的感觉,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人物。
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历史是财富,有时也会成为羁绊,当我们被那些突兀的文字感动,陷入历史的深邃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突破小说中的“英雄观”,文学就不会被批评为“历史局限性”。
有一篇《美国人的英雄观》①的文章,此文作者对美国人的英雄观大加推崇,认为美国人的英雄观更人性化、更理性,认为美国人不鼓励为了某一义举而献身,以至于美国人选出来的英雄大都还活蹦乱跳。
此文作者还含蓄的批评了我国的英雄多属于献身型、勤奋型、和苦干型的,认为我们缺少为了真理、平等和自由而斗争的英雄。
但为了真理、平等和自由而斗争不也同样需要奉献和勤奋吗?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国的民族独立,他们的献身不正是为了真理、平等和自由吗?如果抛开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而空谈所谓的英雄观,我认为这很可笑。
任何英雄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经沧桑。
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驱逐外敌、寻求独立,我们寻求独立的过程漫长而艰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又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建设过程。
中国近现代的苦难史就决定了中国的英雄观要以献身、苦干为基础。
人性的英雄观固然很好,但人性化也是要有条件和基础的。
在一个人饿得头脑发晕的时候,他是不会去考虑是站着发晕更人性化一些还是坐着发晕更人性化一些的问题的。
当日本人在残害中国人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考虑是用刺刀杀人更人性化一些还是用子弹杀人更人性化一些的问题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本土内也没发生战争,在一个相对和平富裕的环境里,人们追求的当然是生活的质量,献身和苦干的价值观当然不可能占据思想主流。
西方文化较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东方文化较注重整体的利益,这也是造成东方人和西方人英雄观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象美国很难出现象董存瑞、黄继光、焦裕禄这样的英雄一样。
很多英雄在做出英雄行为时并不是奔着那个“英雄”的头衔去的,他们只是受到一种正义感和同情心的驱使,他们是因为这个动机而做出英雄行为的,而不是受到“英雄”这个头衔的引诱而做出这个行为的。
而此文作者竟然认为献身的英雄不可提倡,而不献身的英雄才具有人本色彩。
这就好比我们见到一个落水儿童,我们在去救他之前是不是还要考虑应该是献身去救他呢?还是不献身去救他呢?我想当
一个英雄在去解救别人的时候,他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他只想把人救出来。
献身和不献身是靠当时的情境来决定的,而不是靠英雄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而此文作者却认为献身都是英雄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英雄是正义和善良的化身,英雄行为是对正义和善良的实践,我们更应该关注正义和善良本身,过分关注实施正义和善良的手段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手段会受到环境的制约,事先就为正义和善良匹配一个手段是可笑的。
二、金庸的英雄观渗透着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华
金庸以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
了深刻地洞察与反思,将儒、释、道三家思想方方面面地在他的小说当中渗透与解析,具有一种新的视角与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建构树立起自己的一种价值观与理想模式,完善健全人的性格与本性,崇尚着一种豁达、明朗、有着道德准则与责任感而又不拘泥于旧的传统形式的自由。
对三家思想发扬其光彩之处,丢弃其消极不足之处。
儒家学说尽管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及纲常礼教的糟粕,但它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越时代的价值存在。
儒家的“仁”确立了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实践的出发点,充满了博爱的精神。
“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
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担当感、责任感和道德准则。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也是这一点,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绚丽多彩。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视仁义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