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1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综合练习
正如当年AI技术风靡一时,人人都在谈论AI的价值一样,()。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不仅能够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还将在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械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下衍生出丰富的新功能。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标准,5G时代用户体验速率将达到Gbps量级,峰值速率为20Gbps。

也就是说,一部8GB的HD电影,3G网络下载需要70分钟,4G网络需要7分钟,5G网络只需6秒便可。

这种的“速度与激情”,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除峰值速率外,5G更追求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

从三大应用场景来看,5G的互联特性将展现得。

以大规模机械通信场景为例,5G可以实现大量终端设备的髙密度连接,通过降低网络能耗满足智慧安防、楼宇监测的要求,由此,智慧城市的设想似乎也不再
是。

作为前沿核心科技,5G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5G时代的较量因而愈发令人期待。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今天5G又起波澜,人们开始憧憬5G时代的各种便利
B . 5G今天又起波澜,5G时代的各种便利开始为人们所憧憬
C . 5G今天又起波澜,人们开始憧憬5G时代的各种便利
D . 今天5G又起波澜,5G时代的各种便利开始为人们所憧憬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大功告成令人瞩目酣畅淋漓海市蜃楼
B . 大功告成令人神往淋漓尽致空中楼阁
C . 一蹴而就令人瞩目淋漓尽致空中楼阁
D . 一蹴而就令人神往酣畅淋漓海市蜃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与其他参赛者之间拉开距离。

B . 5G商用虽然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C . 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才能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D . 虽然5G商用尚未落地,但只有提前嗅到商机、抢先布局的玩家,在信号枪响的那一瞬间,才能像离弦之箭一样迅速拉开与其他参赛者之间的距离。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20·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发端、形成于夏、商、周时期。

礼者,明贵贱、辨等差,使亲亲有衰,尊尊有杀,而要体现这种礼则是通过不同等级贵族礼器用数的差别:在这些礼器中,鼎是荤荤大者。

鼎的原始功用是炊煮食物,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代表性用具,足可体现我们“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进入礼制社会后、鼎主要用以炊煮、盛食肉类,而在当时用鼎食肉是贵族的特权,不同等级贵族所能享用的肉食种类也不一样,因此,鼎既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特性,又体现了严明的等级观念。

鼎从普通炊器发展为重要礼器,进而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其延续使用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尚无其他器物可与之比肩。

因此,鼎一度被称作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鼎也由此被附加了诸多的文化属性。

《说文解字·鼎部》:“(鼎)和五味之宝器也。

”《子夏易传》:“天下者神器也,鼎者大器也,其治之者必有法也,故以治鼎为法焉。

”以治鼎之法推于治天下,突出“和”字,即调和各种不同理念,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状态。

因此,鼎代表了和谐有序;《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拥有九鼎成为有政德的表现,鼎也成了为政之德的载体,尤其反映了周代以来所形成的敬天保民的德治观念,为后世所继承,由此,鼎成了德的化身;《周易·杂卦》:“鼎用以烹,则取其新洁也。

”鼎卦在革卦之后,是变革之后的建设。

凡事有破有立,革为破,则鼎为立,所以取其新。

《周易注》所谓:“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当其人,易故而法制齐明”,因此才有“革故鼎新”之意。

鼎本身具备化生为熟的能力,也使其具备了改革、进取的含义。

鼎所包含的这些文化属性无疑深深契合于我们传统文化之精髓。

和谐有序,导之社会关系,则是以“仁义”为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导之人与自然关系,则是寻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与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德”,于统治者来说是高明的治世法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于个
人来说,则是极力要去达到的品格修养,以“温良恭俭让”之标准时刻修行,至于二千余年来所一直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只是传统进德修业的一部分。

革故鼎新,则使我们不囿成规,大胆创新,不为陈腐的事物所羁绊。

总而言之,唯有进德修业,提高个人修养,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进而不断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三者相互联系、统一,形成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鼎所代表的这些文化属性来源于自然运行法则,也即是古人所说天道,本乎天地之道而效行之,即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之意。

这才是鼎自产生到现在使用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所在。

鼎在整个商周时期占据青铜礼器的核心地位。

如今虽然风光不再,但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所尊崇的“周礼”便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信仰,作为承载“周礼”的核心器具,鼎亦如影相随,挥之不去,伴随历代统治者祭祀神祇和先祖的礼仪活动,沿用至今。

(摘自《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鼎最开始用于炊煮食物,夏商周时期成为了一种用以区分等级的贵族礼器。

B . 自“罢黜百家”以来,“周礼”成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信仰、这是鼎沿用的原因之一。

C . ”和谐有序”、“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文化理念均来源于古人对鼎的理解。

D . 鼎所蕴含的文化属性效行“天地之道”、在当代社会也还有其现实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鼎的文化属性为中心,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多角度详细论证了鼎深刻的文化内涵。

B . 文章先交待了鼎的文化属性、然后进一步论证了这些文化属性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

C . 第二段主要采用引用论证,阐述了鼎具备各种文化属性的原因及其内涵、将论证推向深入。

D . 首段运用对比论证,将食器鼎和礼器鼎的不同功用进行对比、论证了鼎由食器到礼器的演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承载“周礼”的核心器具,鼎虽然沿用至今,但已经失去了其作为贵族礼器的功用。

B . 鼎所蕴含的“和谐有序,天人合一”理念与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C . 《周易》中鼎卦在革卦之后,由此可见,《周易》认为只有先破除故旧、才能“取其新”
D . 鼎的文化属性来源于自然运行法则,揭示了最根本的社会规律,这是它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3. (9分) (2019高三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谈动
朱光潜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优。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

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然;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

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

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

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

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

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

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

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

如果把“尽性”两字理解透澈,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

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

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

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番,霎时间混浊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
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

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

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

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罢了。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

假如你不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烦恼有时是忧来无方,但是“缺乏修养”是其根源。

B . 闲人都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C . 小孩子有时也会烦恼,放声大哭是他们宣泄烦恼的方式。

D . 在作者看来,除了孟子,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都很粗疏。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由一封信引出烦恼的话题,既自然,又有针对性。

B . 歌德的事例说明,写作是宣泄烦恼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C . 举自己打扫书房的例子,证明“动”可以带来快感。

D . 举陶侃的例子,证明要有远大的志向,从小事做起。

(3)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主张多“动”的原因。

4. (12分)(2017·辽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聚宴
符浩勇
①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②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

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③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

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④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着城南蹬去。

⑤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

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少。

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杯往他嘴里倒。

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⑥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

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⑦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得更窄小了。

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

阿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

如今好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

但阿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

我和他一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

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词,戏说你好我也好。

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陡增些许敬意。

⑧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

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

我说,那些都是装出来的。

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

他听了只是笑笑。

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算相信。

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不是心安不安。

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⑨也许这只是缘起。

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⑩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慈善讲座。

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

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

现场募捐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

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

那时,他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⑪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

他说,如果可能,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

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

朋友的朋友
找到朋友,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

我特意上了那个网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

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

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

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⑫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

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

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只字不提。

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

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⑬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沐浴一番。

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⑭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

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⑮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小学的建设上了……”
⑯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的态度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B . 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忆起“我”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C . “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我”感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不满。

D . 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山失踪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
再现阿炳说话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2)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
(3)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

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

服除,为晋州刺史。

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日:“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日‘不作无益害有益’。

又日‘罔睇百姓以从己之欲’。

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

复谏日:“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颞颞,以谓朝有新政。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

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

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

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景闻而叹日:“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白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 .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 “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C . “五谷”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谷物。

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而且特别重视这五种基本粮食的收成,因此魏知古能随时报告。

D . “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知古满腹经纶。

他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获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 . 魏知古直言敢谏。

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直言工程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因此停止了修建道观。

C . 魏知古敏锐忠诚。

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有所察觉,及时向期廷揭发了他们的阴谋,因此获得玄宗重赏。

D . 魏知古曾遭遇仕途坎坷。

他后期因与姚崇不和,被改授为工部尚书,罢除了参知政事一职,去世后受到宋景的高度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②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