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山水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俨少山水画研究
作者:杨洋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5期
摘要:笔者通过学习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册》,研究了他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分别从墨块、留白、画云、画水以及题款这些方面入手,分析陆俨少山水画画面这些方面的特征,把他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其画面的独特之处。
陆俨少娴熟的绘画技巧、多样的艺术形式、超前的艺术观念都给了笔者非常大的启发。
关键词:陆俨少;艺术特色;《杜甫诗意图册》
1 陆俨少生平
陆俨少出生于1909年的江苏嘉定(现上海市嘉定区),于1993年离世。
他19岁师从冯超然并与吴湖帆相识,在这两位先生处看到过不少名家真迹;他24岁时抗日战争爆发,辗转流寓内地,直到37岁才回归故里;50岁,他因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倒像是外国美协”被错划分为右派分子;54岁左右得潘天寿同情、赏识,被调往浙江美院后同年因反右时期的“错误”等出身问题,在“文革”期间被批斗下乡改造;晚年因为假画事件名誉受损,直到72岁才被正式调任为浙江美院教授。
陆俨少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他曾说过:“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心。
”[1]他与李可染一起被譽为“北李南陆”。
陆俨少一生著有《山水画刍议》《杜甫诗意图册》《山水画的变法》等书籍。
2 《杜甫诗意图册》简要介绍
《杜甫诗意图册》共100幅,内容丰富。
这本图册于2004年被杨休先生以7000余万元拍得,并建长风堂博物馆专门保藏。
陆俨少钟爱杜甫的诗,刚开始学诗就奉杜甫诗为楷模,起初他只是通读其诗,后因抗战期间、国破家亡、流寓西南的经历加深了他对杜诗的理解,他觉得自己在如此环境中所作的画越来越与杜甫的诗意相近,恰逢1962年是杜甫诞辰1250年,他创作这本《杜甫诗意图册》表达他对杜甫的敬意。
本文以《杜甫诗意图册》为例,分析陆俨少先生作品的艺术特色、感受他作品的魅力。
3 陆俨少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3.1 墨块
陆俨少的画看起来用笔很大,给笔者一种大刀阔斧的感觉。
整体墨色成块状并且处理凝练,画面上部分山的处理看起来非常轻松,跟笔者以往看到的中国画的感觉不太一样,随性的成分更多些,这点非常的吸引笔者。
后来笔者查了资料发现,这是他独创的墨块之法。
他在自
己的书《山水画刍议》中这样说道:“传统的山水画多用点和线,无用块者,即使用墨渲染云气,也是不见笔迹……”[2]所以他一反常态,想到了用块。
他用大块的墨痕来表现画面中云气的阴面,留出树、石的亮处,这样明暗的对比突出了画面主体,使画面节奏丰富。
在笔者看来,陆俨少先生之所以会画这样的墨块,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另一方面也许是受到了西画中块面的影响。
《陆俨少论艺》这本书中提到,西画的块面、色彩有其独到的地方,晚年他甚至尝试过运用丙烯来进行创作。
“自今科学昌明,西洋颜料传入中土,则国画所资以赋彩者大开门路,又何必斤斤于赭石花青。
”[3]陆俨少保留了他国画当中的骨法用笔进行材料的创新。
身为一个传统派的大师,在那个时代已经想到了国画媒材的突破,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3.2 留白
笔者认为的留白表现在油画当中,一是用笔时的枯笔,二是画面中的非白部分,这两者似乎都是无意识的留白。
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是运笔时水墨在画面中留出墨痕,更倾向于是有意识的留白。
陆俨少的留白灵感来源于写生中见到的逆光云山,他大胆地在山的轮廓线处留白,进而又不受拘束地在流水、浮云处留白,甚至有的留白不能明确具体是什么东西,有一种抽象的美。
陆俨少的画看起来非常亮,来源于他画面强烈的墨色对比。
他把暗的地方做足了来衬托亮,这样画面效果才会好。
他在图1中有目的的留白,使画面中的主题更加突出,使画面在经营位置中达到气韵生动。
笔者把陆俨少的作品跟李可染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
他们的画各具特色,就笔者看来,陆俨少的留白看起来要比李可染的更加清爽、干脆。
李可染的画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可以是“奇”,他的用墨非常重,浓墨的篇幅比较多,这样就导致他的整个构图比较满,这时候的留白显然不是他画面当中主要表现的地方。
而陆俨少的画笔者更愿意用“险”来概括。
他在战争期间举家入蜀,历经三峡之险,融情于景。
3.3 勾云、块云、画水
陆俨少的画面除了墨块和留白两方面特点之外,他画云、画水之法更是有他的独到之处。
(如图2)笔者查资料发现,在陆俨少之前的画家画云,一般是在纸绢上,用淡墨或粉烘染填色,再勾勒云烟痕迹或是直接用线条勾勒芝头形状。
陆俨少仔细观察自然界中云的运动并参酌古法,首先勾云之法,打破了严格的枝头形状,用不规则的屈曲缭绕的线条来画云的背面,再用稍带波浪纹的线条画云的阳面,两相呼应,层次丰富。
块云之法相对简单,图中间部分,他用淡墨运笔摆完山体的形状,留出条条细细的白线,或直接留白再微微渲染,回环往复。
陆俨少画水主要运用线,装饰感特别强,基本上是一种线形的不断重复。
他用笔流畅飞动,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线缠绕,也表现出了河水的汹涌湍急。
河水的动与山川的静再加上流转在山川间的云气,整个画面气势逼人。
图2
3.4 诗书、题款
陆俨少非常重视诗、书、画的统一,他提出“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画三分”。
他的书法独具风貌,我们没有办法把他的书法简单地归类于某个书体,陆俨少提倡画画的用笔可以在写字过程中得到锻炼,而写字的谋篇布局跟画画也是一个道理。
这点于油画也同样适用。
在写和画之前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章都拿过来看,默记在心,然后加以“化”,化为自己的面貌。
“化”的过程,需要一直坚持。
题款题得好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陆俨少主张画的题款不能变成说明书,但也不能离题太远。
在组织文字方面,提倡要清新简练,至于题款的位置还要根据具体的画面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4 对他的评价、总结
近代中国画巨匠黄宾虹评价陆俨少“天才学力皆可观”,李可染曾评价陆俨少“画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谢稚柳先生称誉陆俨少“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他们对陆俨少的评价都非常高。
陆俨少虽然是传统派的大师,但是直到晚年都一直在追求“变法”,想要求“新”求“精”。
他的山水画在章法上追求的是大格局,用笔上追求大笔力,在整个风貌上追求的是大变异。
虽然在现在看来,他的画整体面貌还在传统之中,取材也是传统的景,但是他的画在他那个时代来看已然非常具有个人风格,是一个非常值得人尊敬的国画大师。
笔者在研究他的山水画时收获颇丰,他的墨块、留白、笔力,对笔者自己的油画创作也有非常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陆俨少.山水画的变法(舒士俊导读)[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
[2] 陆俨少.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8.
[3] 陆俨少.陆俨少论艺[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11.
作者简介:杨洋(1992—),女,江苏淮安人,上海美术学院研三学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