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王牌春季周末小班高一化学二氧化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
从黑火药到酸雨——二氧化硫
【学习目标】1.认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探讨物质性质的化学思维习惯。
2. 掌握二氧化硫性质的性质。
3. 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培养环境保护意
识,感悟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前预习
1.硫的氧化物(SO2和SO3)和大气污染
1)主要来源:煤炭燃烧、火山喷发等。
2)主要危害:产生。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3)减少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从化合价的角度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推测SO2可能是何种氧化物,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描述。
二氧化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SO 2+H 2O
Na 2O+SO 2
CaO+SO 2
Ca(OH)2+SO 2(少)
Ca(OH)2+2SO 2(过)
2NaHCO 3+SO 2
(2)弱氧化性:SO 2+ H 2S
(3)还原性:
SO 2+O 2 催化剂
__________________
SO 2+X 2+2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 2+2HNO 3+2H 2O
5SO 2+2KMnO 4+2H 2O
(4)漂白性: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 SO 2和HClO 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回答]:
【注意】:①SO 2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的是 性。
②SO 2不能漂白指示剂:SO 2与指示剂作用只变色,不褪色。
③SO 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受热后可恢复到原来的红色。
[思考]你能用哪些方法区分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CO 2和SO 2?
3、二氧化硫的制备:
(1)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检验:
尾气吸收:
(2)工业制法:
知识点二、三氧化硫性质:
1、SO 3物理性质:
2、SO 3化学性质:
a)具备酸性氧化物通性。
b)可被浓硫酸吸收:知识点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1.酸雨危害:①直接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疾病;②使土壤酸化,损坏森林;③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电信电缆等。
2、酸雨的成因: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
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 2、NO x (NO 、NO 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引起硫酸型酸雨的SO 2人为排放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的排放、土法炼硫等。
引起硝酸型酸雨的NOx 人为排放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
a)通常水呈酸性是因为溶有CO 2,当雨水的pH 小于时,称为酸雨。
b)形成酸雨的途径之一:
c)形成酸雨的途径之二:
d)城市酸雨中还含有HNO 3(汽车尾气形成的)等其它的酸。
SO 2 SO 3 H 2SO 3 H 2SO 4
3、酸雨的防治:
a)使用低硫煤或原煤脱硫;燃料脱硫或烟气脱硫(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制取硫酸;利用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如用氨水、石灰乳等碱性物质吸收)。
b)煤脱硫反应:“钙基固硫”: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使燃烧时生成的SO2与CaO反应,最终生成稳定的CaSO4,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硫元素“固定”在固态化合物中,减少SO2的排放。
[小结]了解我国酸雨及其治理现状。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可以为减少酸雨的形成做点什么?
【学以致用】:
【基础类】:
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四种气体①Cl2、②CO2、③SO2、④HCl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2)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
A、澄清石灰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氢氧化钡溶液
3)为除去CO2中SO2气体,可将气体()
A、通入水中
B、通入饱和NaOH溶液
C、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
D、通过CaO固体
4)下列物质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能漂白品红溶液,但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活性炭
B、Cl2
C、SO2
D、HClO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SO2和1molSO3具有相同的体积
B、SO2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
C、SO2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也有漂白性,若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
溶液中,溶液一定褪色得更快。
D、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HNO3后沉淀也不会溶解
6)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⑩海啸
A、②⑨⑩
B、⑦⑧⑩
C、⑥⑦⑧
D、②⑤⑦⑩
7)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强的是()
A、铜质塑像
B、大理石雕刻
C、水泥路面
D、铝制窗框
8)为了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
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提升类】
1)为了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全部可以
2)下列叙述与右图中曲线相符合的是()
A、向饱和亚硫酸中通入硫化氢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
C、向氯水中通入SO2气体
D、向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后沉淀消失
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通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4)X盐和Y酸反应,可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Z;Z跟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Z氧化的最终产物为W,W溶于水又得到Y,则X和Y是()
A、Na2S和H2SO4
B、Na2SO3和盐酸
C、Na2S和盐酸
D、Na2SO3和H2SO4 5)工业上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取一种光谱消毒剂,在该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该光谱消毒剂的化学式为()
A、Cl2O7
B、ClO2
C、Cl2O3
D、Cl2O
6)在常温常压下,将aLSO2和bLH2S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是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与b之比是()
A、1:1
B、1:2
C、1:3
D、3:1
7)两份质量各为Wg的硫粉,分别跟足量的H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再将得到的生成物混合,则析出硫的质量为()
A、B、1Wg C、D、2Wg
课后提升
【夯实基础】
1.SO2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无氧化性、有还原性、无酸性D.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有酸性
2.SO2通入已使酚酞显红色的某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SO2的漂白性B.SO2的还原性
C.SO2溶于水显酸性D.SO2的氧化性
3.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是
A.SO2的漂白性B.SO2的还原性
C.SO2溶于水显酸性D.SO2的氧化性
4.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检验SO2中是否含有CO2,应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石灰水B.先通过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D.先通过足量的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6.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L。
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②提高热能利用率③燃煤中加入石灰后使用④在已被酸雨侵害的土壤中洒石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能力提升】
7.下列对SO2和S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条件下都是无色气体,都易溶于水B.都是酸性氧化物,其水溶液都是强酸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D.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有关
8.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这时候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A.SO2 B. Cl- C. Fe3+ D .NO3-
9.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③硫酸厂使用V2O5作催化剂,加快SO2的转化速率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用⑥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迅速褪色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SO3D.少量SO2通过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11.(12分)小刚同学探究二氧化硫分别与BaCl2溶液、Ba(OH)2溶液反应的实验.
(1)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答有关问题.小刚同学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出现了异常现象,看到了
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则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表明,小刚加入试剂A后,白色沉淀未见溶解,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则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O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将SO2气体通入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②SO2通入紫色KMn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量SO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C为双氧水,则通入SO2后,请判断所得溶液是什么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若该同学制备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
__________.要证明气体中既有SO2又有CO2,应该选用的试剂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工业原料气(含SO2、N2、O2)中SO2的含量.
(1)若原料气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装置组装连接的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____(填a、
b、c、d、e).
(2)装置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当装置②中出现
____________(填现象)时,立即停止通气.
(3)你认为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碘的淀粉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酸性KMnO4溶液B.NaOH溶液
C.溴水D.氨水
(4)若碘溶液的浓度为mol/L,体积为20 mL,收集到的N2与O2的体积为mL(已
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