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诗意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诗意语文
朱慧婷
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看待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教书育人是学校肩负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的根本渠道在课堂,而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而且具有特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浸透了浓浓的诗意。
没有一门学科能像语文文本那样包罗万象又体察入微,一篇篇纯正的文字,流淌指间,是一股浓的诗意。
语文有三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其共性是“语言”。
叶圣陶先生把读书称为“美读”,可见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有诗意的。
语文教育就是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课程,是诗意的课程。
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
阅读“披文以入情”;习作“情动而辞发”。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一个语文老师总是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
和谐共振。
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与同学、与文本实现真正的意义的自主对话,从而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中汩汩流淌。
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让学生心中有情、脑中有景。
在此情此景中感悟、理解所授知识。
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带进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场景中。
使课堂教学出现激情之处见师生激情,高亢之处见师生高亢、悲愤之处见悲愤、欢喜之处见快乐。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乐于参与、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从中有所感、所悟。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精心追求诗意语文的高境界。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是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
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
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
但令人震撼。
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
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
仔细研读,学生很快找到这一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学生很明显感受到父亲为了救儿子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能体会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
我让学生在读、悟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受,充分的来读这段文字,使这位坚持不懈、伤痕累累、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深深地印在来孩子们的脑海中。
此时,我相机提出问题:是什么在支撑着这位父亲坚持不懈的挖掘?学生能很快联系上下文,得出结论:是父爱,是父亲曾经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同样,“有其父必有其子”。
阿曼达简简单单的一“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也让出了父子之间的相互信任与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
学生在刚接触这一部分时,仅仅能感受到阿曼达的勇敢和乐于助人。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我让学生换位思考:你能体会到阿曼达在废墟下被压的38小时里都可能会经历哪些困难?此时,学生才体会到阿曼达是在面临死亡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举动,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从阿曼达的话中,我们又不难看出,他之所以会有这种表现,是因为他对父亲深深的爱与信任,是因为父亲对他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句爱的承诺,给了父亲信念与力量,也给了儿子勇敢与坚强。
这句承诺,成了父子深情最真切的展现。
学生也被深深地感动。
在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时,学生能感受到父母的心理,很快地说出“不论发生什么”指的是痛苦、失败、伤心、挫折等,但我认为,除了让孩子们理解父母外,还应该教育他们以一颗感恩之心来对待这份爱,所以我就反问了一句:“我们能让父母承担的只有这些痛苦和失败吗?”学生们恍然大悟,立刻意识到,还应该让父母分享我们的快乐、成功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此时的学生,除了被文中的父子深深地感动外,内心也应该有所触动,开始反思、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我相机播放汶川地震中留下的几幅感人照片,并配上伤感的音乐加以解说。
在这比文字描写更直观的图片和伤感音乐的感召下,不光是学生,还有我心中那根最温柔的心弦终于被拨动,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父母对孩子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真情,也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
灾难中的亲情让人震撼,但我们更应该珍惜的还是平凡生活中那如涓涓细流、时刻环绕在我们身边的爱。
我问学生:“你认为父母对你的爱都体现在什么地方?”“在妈妈给我做的饭里!”“在爸爸给我的作业辅导中!”“在
妈妈的唠叨里!”……从学生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的思绪已经从课文回到了现实,已经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被自己察觉、甚至误解的浓浓亲情,此时心中一定是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我出示“小练笔”:写下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孩子们在哀伤的音乐声中,用稚嫩的笔尖,写下了对父母的感恩、祝福、忏悔……并怀着无比真诚的心,读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孩子们真诚的话语,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孩子自己。
我也道出了我的心声:愿孩子们享受这份爱、珍惜这份爱,并用感恩之心来对待这份爱,因为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温暖的阳光!在这节课中,我自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我能完全融入课堂。
我带着学生,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处境、他们的心理,并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感受感情朗读课文。
我又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并适时加入相关的环节、提出相应的问题,环环相扣,最后使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体验都达到高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执教《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分析人物的对话,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篇课文写周瑜的“忌”和诸葛亮的“智”,故事自始至终的语言交锋都写得很生动。
一开始就让诸葛亮同周瑜展开了舌战。
如第二自然段,除了一两句简短的叙述性句子外,其余的文字全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两人一接触,周瑜就对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既是疑惑而问,又是因忌才而试探。
诸葛亮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用弓箭最好。
”语言坚定果断。
第二句对话,周瑜接过诸葛亮的话头,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枝。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既然你说“用弓箭最好”,那我正好顺水推舟,让你“造十万枝”,而且还说“这是公事”“不要推却”,看你如何是好,足见其极为狡猾,又自尊自傲。
然而,诸葛亮不仅不推却,反而一口应承:“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并问“十万枝箭什么时候用?”坚决的回答,沉重的反问,有礼有节,完全出乎周瑜意料,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才智高强、百难不倒的气势。
第三句话,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的回答是对周瑜的坚决否定:“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这个回答,切中要害地说明他精通军事。
接着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回答:“只要三天。
”一个“只”字,语气非常肯定,充满了信心,更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周瑜是望尘莫及的。
诸葛亮才气纵横,周瑜对他更是妒忌。
第四句对话,周瑜又以“都督”的架子和权势威胁诸葛亮:“军营里可不能开玩笑。
”语气骄横,咄咄逼人。
诸葛亮却毫不畏惧,回答:“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这一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进了他的圈套。
通过人物语言来刻划人物形象及展开故事情
节,是《草船借箭》一课的一大特色。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注意分析人物的对话,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读出人物讲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体会到:周瑜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
诸葛亮恢宏大度,谦虚礼让,才气纵横,神机妙算,不愧大将风度。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小手高高举起,争着把自己的理解展现给同学们,课堂上气氛融洽,充满着快乐,下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纷纷抱怨:怎么下课了,我还没轮到了,怎么下课了,这节课太快了,,,,我走出教室,心理感受到: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这就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
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
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
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诗意语文是追求幸福的语文,赢得学生幸福的人生。
在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尊严,享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和甜蜜。
这样的课堂,是心灵流动的乐章。
这样的课堂,是人性弥漫的天堂;这样的课堂,是文心流泻的诗章。
让我们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充满诗意的人生!
肖川说“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
人的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在多大的范围内、多大的程度上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生命的的价值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知识、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一位先辈说过“语文是我精神生命中的一种图腾”“、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这是何等深刻!不要说工作平凡、生活辛苦。
其实,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
勤奋工作,积极向上,以阳光的心态,追求生命境界,演绎诗意人生!
语文教学大多是在平凡的课堂,由平凡的教师、平凡的学生,进行着平凡的教学活动。
面对高境界的“诗意语文”,让我记住哲学大师冯友兰的话“: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