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戒尺”还给教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将“戒尺”还给教师
作者:李俊伟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1期
说起戒尺,不少人会想到私塾先生拿着它巡视学堂的场景。

曾几何时,戒尺之于课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惩戒教育的重要象征。

然而,现在许多教师因为种种顾虑而放弃了教育惩戒。

即便孩子犯了错,教师也不对其进行惩罚。

教师为何不敢进行惩戒教育?如果教师放弃惩戒教育,会对学生产生哪些影响?怎样才能让教师恰当地行使教育惩戒权?这些问题,无不令人深思。

“现在,教师已然成了弱势群体,学生说不得,骂不得,更加打不得。

要不然,学生一生气,一冲动,轻则向家长告状、向上级部门举报投诉;重则来个离家出走或者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茶陵县八团学校教师段智琼坦言,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常常发生因教师惩戒教育学生而招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无论起因如何,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舆论大多会质疑教师的惩罚方式不当。

如此一来,涉事教师不仅要承受舆论压力,还要冒着赔偿甚至被革职的风险。

类似这样的事情多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害怕惹事上身,便不敢再惩戒学生了。

谈及“烫手”的惩戒教育这个话题,邵阳市某乡村中学教师张婷菡认为,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惩戒教育的态度着实让教师感到寒心。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玩手机,批评了他几句,没想到他不但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勃然大怒,甚至扬言以后在校外看到我还要动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